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物,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广泛种植,且随着种植技术的不断提高,我国水稻种植产量逐年提高,这主要得益于农业部门对水稻优质品种的研发,例如,中浙2优12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对我国水稻产量持续升高作出了突出贡献。基于此,对中浙2优12作中稻的示范种植表现与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旨在进一步提高我国水稻产量,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
关键词 中浙2优12;示范种植表现;高产栽培技术;优化措施;水稻产量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12.027
中浙2优12是我国水稻研究所用中浙12A×恢12(R341///明恢//WL1312/LH22)培育成的感温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2017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福建省于2019年引入中浙2优12水稻品种种植,经过1年的种植,中浙2优12在福建省大部分地区表现良好。中浙2优12水稻品种产量较高、成熟期适中、结实率较高且抗病虫害能力、抗倒伏能力都较好,为了进一步推广中浙2优12在福建地区种植,总结了2018年中浙2优12在福建省上杭县湖洋镇示范种植区的表现。
1 湖洋镇示范种植区基本情况
中浙2优12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湖洋镇示范种植区海拔220 m,地理位置优越,生态环境良好,气温较为温和,且种植区土壤肥力、水文条件等与福建省其他水稻种植区没有明显区别,因此中浙2优12在湖洋镇示范种植区的表现能够代表中浙2优12在福建省一般水稻种植区的基本情况。2019年,湖洋镇示范种植区引进中浙2优12,种植面积为0.50 hm2,示范种植区水稻田地势较为平坦,降水量充沛,土壤类型为灰泥土,肥力中等,且该地区排灌条件良好,适合水稻种植。
2 湖洋镇示范种植区中浙2优12表现
2.1 中浙2优12品种水稻产量表现
中浙2优12在福建省湖洋镇示范种植区种植表现良好,产量明显高于当地其他水稻品种,且抗病虫害能力、抗倒伏能力较强。湖洋镇示范种植区中浙2优12水稻于2019年10月25日成熟,在中浙2优12品种水稻收获前,种植人员进行了测产、取样、考种等多项工作,本次收割面积为66.8 m2。经过测产验收分析,中浙2优12品种水稻在该种植区产量折算后为每667 m2产量620 kg左右。种植人员又在该种植区内其他种植区域随机选取5处样点,经过考种统计计算,中浙2优12品种水稻在该示范种植区的理论产量可以达到每667 m2 668.5 kg。
2.2 中浙2优12品种水稻生长特征表现
中浙2优12品种水稻在湖洋镇示范种植区表现良好,在生长期间种植人员对其生长特征进行了全方位观察,具有表现如下。
1)基本特征表现。湖洋镇示范种植区于2019年5月25日进行中浙2优12品种水稻播种,6月26日移栽,9月10日齐穗,10月25日完全成熟,全生长发育期为140 d。中浙2优12品种水稻在种植期间表现良好,水稻稻秆挺直,株型适中,稻穗较大且果实较为饱满。经过种植人员统计,中浙2优12品种水稻在湖洋镇示范种植区内每667 m2有效穗为14.2万穗,平均株高为128.3 cm,平均稻穗長度为27.8 cm,稻穗总粒数为220粒,结实率为90.3%,千粒质量23.7 g。
2)抗性表现。中浙2优12品种水稻在湖洋镇示范种植区内的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2.5和3.0,稻瘟损失率最高级为3级,白叶枯病为4级,属于中抗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品种。总体来说,中浙2优12品种水稻抗性较好,但是如果在福建省内进行大范围推广,需要对水稻纹枯病、稻瘟病和稻飞虱进行特别防护[1]。
3)稻米品质表现。稻米品质是决定水稻品种是否优质的核心因素,中浙2优12品种水稻在湖洋镇示范种植区收获后,经过当地的农业部检测中心检测后得出以下结果:中浙2优12品种水稻出米率为81.2%,整精米率为64.0%,垩白粒率6%,垩白度1.0%,透明度为1级,碱消值为5.8级,胶稠度85 mm,直链淀粉含量为15.0%,能够达到稻品品质三级。对食用中浙2优12品种水稻稻米的人员进行调查,其均反映该品种稻米口感较好,稻米较为松软,并且有一定的稻米香气。
总体情况来看,中浙2优12品种水稻在福建省湖洋镇示范种植区内种植表现良好,各指标数值优越,适合在福建省内进行大范围推广。
3 中浙2优12品种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为了进一步提高中浙2优12品种水稻在福建省内的产量和品质,需要采用科学的高产栽培技术,确保中浙2优12品种水稻在全种植期都能够得到良好管理,从而进一步提高中浙2优12品种水稻综合产量,使其能够与理想产量更为接近,从而更好地促进福建省水稻种植产业和农业经济发展[2]。
3.1 适时播种
根据本次中浙2优12品种水稻在福建省湖洋镇示范种植区的种植经验,结合种植区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经过种植人员分析,中浙2优12品种水稻在福建省内大部分地区的最佳种植时间为5月中旬至5月下旬,本次种植试验的时间为5月25日,属于5月下旬。
3.2 控制播种量
中浙2优12品种水稻在福建省湖洋镇示范种植区种植时,种植人员每667 m2播种量为15.5 kg,根据种植人员的测算,中浙2优12品种水稻的最佳播种量为15.0~16.0 kg,该播种量能够保证中浙2优12品种水稻处于最佳生长状态,不会因密度过大而影响水稻正常生长。
3.3 壮秧措施
中浙2优12品种水稻播种前,需要施撒基肥。基肥施撒需要至少在实际播种前一天完成,每667 m2需要施撒水稻专用肥(N∶P∶K=17∶6∶17)20 kg左右。为了培育多蘖壮秧,在中浙2优12品种水稻秧苗生长至1叶1心时,要使用15%多效唑200 g左右兑水100 kg左右对水稻秧苗进行喷洒,喷洒时间要尽量选择在晴朗、无风的天气条件下。水稻秧苗在1叶1心时,可以每667 m2 用80%烯啶·吡蚜酮粒剂20 g兑水60 kg均匀地对水稻丛进行喷洒,有效防止稻飞虱和黑条矮缩病,插秧前7 d喷施20%唑磷·毒死蜱600倍+20%三环唑800倍液作送嫁药,从而促进中浙2优12品种水稻秧苗茁壮生长[3]。
3.4 水稻移栽
本次中浙2优12品种水稻在福建省湖洋镇示范种植区内的移栽时间为6月26日,移栽效果良好,因此可以推定中浙2优12品种水稻的最佳移栽时间为水稻种植后30 d左右,即6月下旬。中浙2优12品种水稻的分蘖力较好,所以为了提高中浙2优12品种水稻的穗数和结实率,应该采用适当降低种植密度的方式,插足基本秧苗,且秧龄要控制在30 d左右。对中浙2优12品种水稻进行移栽时,移栽株的最佳株行距为26.0 cm×27.0 cm,丛插二粒谷,每667 m2需要种植秧苗7万株左右,保证水稻有效穗达到15万穗左右。在进行水稻插秧时要注意插秧深浅度,防止对水稻根系造成伤害,采用匀插、直插、浅插的方式最为适宜。
3.5 水肥管理措施
从本次中浙2优12品种水稻在福建省湖洋镇示范种植区的种植表现来看,中浙2优12品种水稻更加适合在肥力中等或偏上的土壤中种植。科学的水肥管理是提高水稻产量的有效措施,因此种植人员需要把握好中浙2优12品种水稻在不同生长阶段对于水肥的不同需求,采用科学的水肥管理方法,保证水稻正常生长。根据本次的种植实践进行总结,中浙2优12品种水稻在2叶1心期间,田间要保持湿润,田沟内要保持有水的状态,但是水量不宜过多,以刚刚超过土壤表面为宜;在中浙2优12品种水稻灌浆期间,需要采用间歇灌浆的方式,以湿为主、以干为辅,保证田间湿润,在水稻成熟收割前7日左右需要将水分排干,以保证水稻
充分成熟[4]。
在肥料管理方面,根据本次试验种植区内中浙2优12品种水稻的表现,需要对氮肥、磷肥、钾肥进行合理搭配。在本次基肥施用过程中,每667 m2施水稻专用复合肥(N∶P∶K=17∶6∶17)30 kg;在中浙2优12品种水稻移栽后10 d,种植人员对其进行了追肥,施用水稻专用复合肥(N∶P∶K=17∶6∶17)35 kg,补充水稻生长所需养分,有效促进水稻正常生长,加速水稻成熟。在本次追肥施用时,种植人员对浅水层进行了处理,使浅水层保持在3 cm左右,以促进土壤与肥料结合,提高肥料使用效果;在本次种植试验过程中,种植人员根据中浙2优12品种水稻的实际长势,8月10日每667 m2追加尿素3 kg,氯化钾4 kg作穗肥,以补充土壤肥力[5]。
3.6 病虫害防治
7月10日每667 m2用20%唑磷·毒死蜱80 mL+29%杀虫双100 mL+扑虱灵50 g配水45 kg喷雾防治二化螟、三化螟及稻飞虱。8月5日每667 m2用20%唑磷·毒死蜱100 mL+29%杀虫双100 mL+吡蚜·异丙威40 g+20%噻菌铜120 g+20%三环唑70 g配水60 kg喷雾,防治稻飞虱、二化螟、三化螟及稻瘟病和细菌性条斑病。9月1日每667 m2施用吡蚜·异丙威40 g+1%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200 mL+10%井冈霉素200 g+20%噻菌铜120 g+20%三环唑70 g配水60 kg喷雾作破口药。9月8日每667 m2施用吡蚜·异丙威40 g+1%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200 mL+10%井冈霉素200 g+20%三环唑70 g配水60 kg喷雾作齐穗药。
4 结语
通过对中浙2优12品种水稻的种植表现进行详细阐述,提出了一些科学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希望可以对福建省农业发展以及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促进我国水稻产量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叶喜琴.中浙2优12在顺昌县作中稻示范种植表现与高产栽培技术[J].福建稻麦科技,2020,38(03):41-43.
[2] 耿维.水稻高产种植技术要点分析[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0(02):106.
[3] 嚴华.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农民致富之友,2019(12):16.
[4] 刘爱红.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及推广[J].农业科学,2020,3(03):42-43.
[5] 司洋,王军,周雪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创新与实践亟待解决问题的探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07):222.
(责任编辑:赵中正)
关键词 中浙2优12;示范种植表现;高产栽培技术;优化措施;水稻产量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12.027
中浙2优12是我国水稻研究所用中浙12A×恢12(R341///明恢//WL1312/LH22)培育成的感温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2017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福建省于2019年引入中浙2优12水稻品种种植,经过1年的种植,中浙2优12在福建省大部分地区表现良好。中浙2优12水稻品种产量较高、成熟期适中、结实率较高且抗病虫害能力、抗倒伏能力都较好,为了进一步推广中浙2优12在福建地区种植,总结了2018年中浙2优12在福建省上杭县湖洋镇示范种植区的表现。
1 湖洋镇示范种植区基本情况
中浙2优12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湖洋镇示范种植区海拔220 m,地理位置优越,生态环境良好,气温较为温和,且种植区土壤肥力、水文条件等与福建省其他水稻种植区没有明显区别,因此中浙2优12在湖洋镇示范种植区的表现能够代表中浙2优12在福建省一般水稻种植区的基本情况。2019年,湖洋镇示范种植区引进中浙2优12,种植面积为0.50 hm2,示范种植区水稻田地势较为平坦,降水量充沛,土壤类型为灰泥土,肥力中等,且该地区排灌条件良好,适合水稻种植。
2 湖洋镇示范种植区中浙2优12表现
2.1 中浙2优12品种水稻产量表现
中浙2优12在福建省湖洋镇示范种植区种植表现良好,产量明显高于当地其他水稻品种,且抗病虫害能力、抗倒伏能力较强。湖洋镇示范种植区中浙2优12水稻于2019年10月25日成熟,在中浙2优12品种水稻收获前,种植人员进行了测产、取样、考种等多项工作,本次收割面积为66.8 m2。经过测产验收分析,中浙2优12品种水稻在该种植区产量折算后为每667 m2产量620 kg左右。种植人员又在该种植区内其他种植区域随机选取5处样点,经过考种统计计算,中浙2优12品种水稻在该示范种植区的理论产量可以达到每667 m2 668.5 kg。
2.2 中浙2优12品种水稻生长特征表现
中浙2优12品种水稻在湖洋镇示范种植区表现良好,在生长期间种植人员对其生长特征进行了全方位观察,具有表现如下。
1)基本特征表现。湖洋镇示范种植区于2019年5月25日进行中浙2优12品种水稻播种,6月26日移栽,9月10日齐穗,10月25日完全成熟,全生长发育期为140 d。中浙2优12品种水稻在种植期间表现良好,水稻稻秆挺直,株型适中,稻穗较大且果实较为饱满。经过种植人员统计,中浙2优12品种水稻在湖洋镇示范种植区内每667 m2有效穗为14.2万穗,平均株高为128.3 cm,平均稻穗長度为27.8 cm,稻穗总粒数为220粒,结实率为90.3%,千粒质量23.7 g。
2)抗性表现。中浙2优12品种水稻在湖洋镇示范种植区内的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2.5和3.0,稻瘟损失率最高级为3级,白叶枯病为4级,属于中抗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品种。总体来说,中浙2优12品种水稻抗性较好,但是如果在福建省内进行大范围推广,需要对水稻纹枯病、稻瘟病和稻飞虱进行特别防护[1]。
3)稻米品质表现。稻米品质是决定水稻品种是否优质的核心因素,中浙2优12品种水稻在湖洋镇示范种植区收获后,经过当地的农业部检测中心检测后得出以下结果:中浙2优12品种水稻出米率为81.2%,整精米率为64.0%,垩白粒率6%,垩白度1.0%,透明度为1级,碱消值为5.8级,胶稠度85 mm,直链淀粉含量为15.0%,能够达到稻品品质三级。对食用中浙2优12品种水稻稻米的人员进行调查,其均反映该品种稻米口感较好,稻米较为松软,并且有一定的稻米香气。
总体情况来看,中浙2优12品种水稻在福建省湖洋镇示范种植区内种植表现良好,各指标数值优越,适合在福建省内进行大范围推广。
3 中浙2优12品种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为了进一步提高中浙2优12品种水稻在福建省内的产量和品质,需要采用科学的高产栽培技术,确保中浙2优12品种水稻在全种植期都能够得到良好管理,从而进一步提高中浙2优12品种水稻综合产量,使其能够与理想产量更为接近,从而更好地促进福建省水稻种植产业和农业经济发展[2]。
3.1 适时播种
根据本次中浙2优12品种水稻在福建省湖洋镇示范种植区的种植经验,结合种植区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经过种植人员分析,中浙2优12品种水稻在福建省内大部分地区的最佳种植时间为5月中旬至5月下旬,本次种植试验的时间为5月25日,属于5月下旬。
3.2 控制播种量
中浙2优12品种水稻在福建省湖洋镇示范种植区种植时,种植人员每667 m2播种量为15.5 kg,根据种植人员的测算,中浙2优12品种水稻的最佳播种量为15.0~16.0 kg,该播种量能够保证中浙2优12品种水稻处于最佳生长状态,不会因密度过大而影响水稻正常生长。
3.3 壮秧措施
中浙2优12品种水稻播种前,需要施撒基肥。基肥施撒需要至少在实际播种前一天完成,每667 m2需要施撒水稻专用肥(N∶P∶K=17∶6∶17)20 kg左右。为了培育多蘖壮秧,在中浙2优12品种水稻秧苗生长至1叶1心时,要使用15%多效唑200 g左右兑水100 kg左右对水稻秧苗进行喷洒,喷洒时间要尽量选择在晴朗、无风的天气条件下。水稻秧苗在1叶1心时,可以每667 m2 用80%烯啶·吡蚜酮粒剂20 g兑水60 kg均匀地对水稻丛进行喷洒,有效防止稻飞虱和黑条矮缩病,插秧前7 d喷施20%唑磷·毒死蜱600倍+20%三环唑800倍液作送嫁药,从而促进中浙2优12品种水稻秧苗茁壮生长[3]。
3.4 水稻移栽
本次中浙2优12品种水稻在福建省湖洋镇示范种植区内的移栽时间为6月26日,移栽效果良好,因此可以推定中浙2优12品种水稻的最佳移栽时间为水稻种植后30 d左右,即6月下旬。中浙2优12品种水稻的分蘖力较好,所以为了提高中浙2优12品种水稻的穗数和结实率,应该采用适当降低种植密度的方式,插足基本秧苗,且秧龄要控制在30 d左右。对中浙2优12品种水稻进行移栽时,移栽株的最佳株行距为26.0 cm×27.0 cm,丛插二粒谷,每667 m2需要种植秧苗7万株左右,保证水稻有效穗达到15万穗左右。在进行水稻插秧时要注意插秧深浅度,防止对水稻根系造成伤害,采用匀插、直插、浅插的方式最为适宜。
3.5 水肥管理措施
从本次中浙2优12品种水稻在福建省湖洋镇示范种植区的种植表现来看,中浙2优12品种水稻更加适合在肥力中等或偏上的土壤中种植。科学的水肥管理是提高水稻产量的有效措施,因此种植人员需要把握好中浙2优12品种水稻在不同生长阶段对于水肥的不同需求,采用科学的水肥管理方法,保证水稻正常生长。根据本次的种植实践进行总结,中浙2优12品种水稻在2叶1心期间,田间要保持湿润,田沟内要保持有水的状态,但是水量不宜过多,以刚刚超过土壤表面为宜;在中浙2优12品种水稻灌浆期间,需要采用间歇灌浆的方式,以湿为主、以干为辅,保证田间湿润,在水稻成熟收割前7日左右需要将水分排干,以保证水稻
充分成熟[4]。
在肥料管理方面,根据本次试验种植区内中浙2优12品种水稻的表现,需要对氮肥、磷肥、钾肥进行合理搭配。在本次基肥施用过程中,每667 m2施水稻专用复合肥(N∶P∶K=17∶6∶17)30 kg;在中浙2优12品种水稻移栽后10 d,种植人员对其进行了追肥,施用水稻专用复合肥(N∶P∶K=17∶6∶17)35 kg,补充水稻生长所需养分,有效促进水稻正常生长,加速水稻成熟。在本次追肥施用时,种植人员对浅水层进行了处理,使浅水层保持在3 cm左右,以促进土壤与肥料结合,提高肥料使用效果;在本次种植试验过程中,种植人员根据中浙2优12品种水稻的实际长势,8月10日每667 m2追加尿素3 kg,氯化钾4 kg作穗肥,以补充土壤肥力[5]。
3.6 病虫害防治
7月10日每667 m2用20%唑磷·毒死蜱80 mL+29%杀虫双100 mL+扑虱灵50 g配水45 kg喷雾防治二化螟、三化螟及稻飞虱。8月5日每667 m2用20%唑磷·毒死蜱100 mL+29%杀虫双100 mL+吡蚜·异丙威40 g+20%噻菌铜120 g+20%三环唑70 g配水60 kg喷雾,防治稻飞虱、二化螟、三化螟及稻瘟病和细菌性条斑病。9月1日每667 m2施用吡蚜·异丙威40 g+1%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200 mL+10%井冈霉素200 g+20%噻菌铜120 g+20%三环唑70 g配水60 kg喷雾作破口药。9月8日每667 m2施用吡蚜·异丙威40 g+1%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200 mL+10%井冈霉素200 g+20%三环唑70 g配水60 kg喷雾作齐穗药。
4 结语
通过对中浙2优12品种水稻的种植表现进行详细阐述,提出了一些科学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希望可以对福建省农业发展以及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促进我国水稻产量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叶喜琴.中浙2优12在顺昌县作中稻示范种植表现与高产栽培技术[J].福建稻麦科技,2020,38(03):41-43.
[2] 耿维.水稻高产种植技术要点分析[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0(02):106.
[3] 嚴华.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农民致富之友,2019(12):16.
[4] 刘爱红.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及推广[J].农业科学,2020,3(03):42-43.
[5] 司洋,王军,周雪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创新与实践亟待解决问题的探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07):222.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