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颇不宁静”为哪般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intianshen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重点论述了散文家朱自清《荷塘月色》中“颇不宁静”的原因和内涵,从人民教育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及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的三本参考书的意见和态度具体进行分析。
  关键词: 颇不宁静 《荷塘月色》 文眼
  
  教者常说“颇不宁静”为职教教材《荷塘月色》一文的“文眼”,这应该没有太大分歧,但“文眼”的内涵是什么,可谓是莫衷一是、众说纷纭了。
  关于《荷塘月色》的主题,80年代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参作了如下描述:全文反映作者对当时蒋介石白色恐怖的严酷现实的不满,以及作者苦闷彷徨,希望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心情。
  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2001年6月第1版)的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试用教材《语文教学参考书》这样描述《荷塘月色》的主题:看来,作者是要努力摆脱世俗事物的纠缠,排解郁结心中的烦闷,试图寻找一种慰藉和寄托。
  同样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2005年6月第2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二)教学参考书》则直接选录了两篇文章,提出了两种见解供教学者参读、参照、参考:一篇是朱自清再传弟子钱理群先生的《关于朱自清的“不平静”》,另一篇是当代语文教学大家福建大学孙绍振先生的《超出平常的自己和伦理的自由》。《关于朱自清的“不平静”》一文着重从“现实”与“理想”、“个人”与“社会”诸多矛盾与冲突揭示在那个特定的时期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朱自清的心路历程,《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独处”时的“独语”——与其说在观赏景物,不如说在逼视自己的灵魂深处;与其说写下的是他看到、感觉到的一切,不如说他在构造一个他心中渴望的、“超出了平常的自己”的“另一个世界”——一个与现实对立的陌生的艺术世界。在现实中,人被命运决定扮演某个角色,做“一定要”做的事,说“一定要”说的话;而在这个艺术世界里,“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什么都可以做,什么都可以不做;这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自由的世界。因此,在《荷塘月色》里,显然有两个世界:朱自清生活于其中的现实世界与自我心灵升华的超越世界——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这是朱自清的一个“梦”:在文章开头写到妻子“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结尾回到家里,“妻已睡熟好久”;行文中又不断以“笼着轻纱的梦”、“小睡”、“酣眠”、“渴睡人的眼”作比,整个“荷塘月色”的画面似有烟雾弥漫,渺茫、隐约而朦胧,这都是在刻意营造一个“梦”的氛围与意境。正是这“现实”世界与“梦”的世界的对立、纠缠,显示着作家灵魂挣扎的凄苦。在两个世界中,梦的世界在文章里是直接呈现的;现实世界只是“偶而露峥嵘”。而我们的阅读、欣赏,却恰恰应抓住这偶尔的显露(暗示),并从这里切入。因此,中学语文教材的“预习提示”,强调“阅读时,要重点抓住‘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等语句的深刻含义”,以此作为“理解文章的主旨”的钥匙;应该说,这是抓住了“牛鼻”(要害)的。《超出平常的自己和伦理的自由》一文则明明白白地强调:“《荷塘月色》所表现的苦闷不是政治性的,而是伦理性的。”着重从家庭矛盾层面,比如与其父,与其庶母的矛盾一直在困扰和折磨着朱自清,使之无法自拔,在漫步荷塘时感到的“自由”,在性质上是一种伦理的“自由”。
  首先分析“拔高说”:“全文反映作者对当时蒋介石白色恐怖的严酷现实的不满。”这种分析,显然是人为地拔高了朱自清先生的思想境界,我们姑且称之为“拔高说”。20年代的朱自清的立场与历史位置还只能定位于“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而像他这样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在1927年国(民党)共(产党)分裂后两大政治力量尖锐对立的形势下,就不能不陷于进退失据的困境之中——《那里走》(写于1928年2月,写作《荷塘月色》七个月以后)与《一封信》所要表露的正是对这选择的困惑。他“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他被“南方这一年的变动”,即国共分裂,蒋介石对共产党人与革命青年的血腥屠杀弄得目瞪口呆,觉得所发生的这一切是“人的意想所赶不上的”(以上引文均引自《一封信》)。但朱自清(以及与他同类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没有如另外一些激进知识分子那样,由此而走向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以“以暴易暴”的武装斗争为中心的“社会革命”与“政治革命”的道路。面对这样一条道路,他陷入极大的困惑之中。对此,朱自清夫人陈竹隐在《忆佩弦》一文中的描述更是朱自清这一时期思想、立场与历史位置的有力佐证:“佩弦当时没有找到正确的出路,四顾茫然,觉得心上的阴影越来越大。他又在苦闷中彷徨了。他知道‘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但在当时,他两条路都没有走,而是采取逃避的办法。”
  为什么要人为地拔高了朱自清先生的思想境界呢?
  80年代,国家正处改革开放发轫之初,处在拨乱反正、百废待兴的历史转折时期。教育战线的改革与开放才刚刚开始,而语文教学的改革也正处在“小荷才露尖尖角”,政治等因素的干扰还是显而易见的。再加上毛泽东的御笔朱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99页)“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99页)“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其实,毛泽东的评价还是非常中肯的,只是“后来人”对朱自清所走过的道路不分阶段,对所经历的心路历程不加分析,而自以为是地拔高了。
  朱自清散文和诗歌创作大致经历了四个历史时期:渴望光明和幻灭期,从1919年到1926年。其间有长诗《毁灭》和优美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问世;潜心书斋期,从1927年到1937年7月。《背影》、《荷塘月色》写于此时,《欧游杂记》、《伦敦杂记》等散文集结集;火山喷发期,1937年8月至1945年。任西南联大教授,有散文《语义影》;临终绝响期,1945年至病逝。而写于1927年7月的《荷塘月色》应该是自由主义者朱自清的内心世界的折射。“拔高说”显然是片面的,不切实际的。
  其次分析一下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试用教材《语文教学参考书》的描述:看来,作者是要努力摆脱世俗事物的纠缠,排解郁结心中的烦闷,试图寻找一种慰藉和寄托。我们姑且称之为“世俗说”。“世俗事物”指哪些呢?穷朱自清一生,与儒、道、佛皆无缘,既未“求佛”,又未“向道”,一直生活在尘世间,“世俗事物”与什么事物对称呢?“世俗说”实际上什么都没说,所以四平八稳。
  最后研究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2001年6月第1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二)教学参考书》意见,我们姑且称之为“选择说”。“选择说”只是把大家的见解客观展示,不带有任何的倾向性。这种态度最好,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留下了充分的空间。
  比较三本参考书的态度和意见,还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2001年6月第1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二)教学参考书》意见“选择说”易为大家所接受。
  笔者认为,散文家朱自清在散文《荷塘月色》中要表达的“颇不宁静”既非“拔高说”,也非“世俗说”,而是“各种矛盾说”。既是社会矛盾的直接折射,又是家庭伦理冲突的间接反映;既是现实矛盾的困扰,又是理想破碎的呻吟;既是精神痛苦力争摆脱的独白,又是心灵扭曲仍难以忘怀“美人”的孜孜追求。诸多矛盾,集于一身,又无法排解,只好一言以蔽之,曰:颇不宁静,暂且躲进书斋“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其他文献
摘 要: 素质教育的精髓是让全体学生全面发展,而在现实中又确有一部分在某方面落后或暂时落后的学生,本文通过阐述教育工作者如何进行赏识教育,以期让这部分学生在各种形式的赏识中实现转化,并取得全面的进步。  关键词: 闪光点 “后30%学生”转化 赏识教育 应用    为全面实行素质教育,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教育工作者应善于捕捉“后30%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通过赏识教育,适时进行教育转化。
期刊
繁重的教学、作业、考试任务使高中师生对课前预习难以有效应用,有时甚至出现淡化、忽视等现象,致使课前预习这一重要的自主学习环节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在新课程背景下,重新审视学生的预习,老话新议,小题大做,笔者对这一课题有了一定的认识。    一、问题的提出与分析。    1.教师方面  (1)在高中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单方探究,处理信息,备课趋于单向性,课前、课堂、课后费时费力,而教学效果不佳,教师的
期刊
摘 要: Flash动画制作是计算机专业课中的实践性、操作性、综合性较强的课程。作者在Flash教学过程中,探索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通过分析、实现与评价等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习惯,以达到增强学习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 任务驱动 Flash 教学模式    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当中,Flash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因此,
期刊
摘 要: 人的需要是人的意识活动的重要心理基础,是人的行为产生的原动力。认识人的心理需要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觉尊重大学生的心理需要,更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 心理需要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与需要的关系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
期刊
摘 要: PBL教学模式由于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的作用而被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PBL教学模式的定义、起源、流程,并探讨了其在环境生物学教学中应用的过程和效果。  关键词: 环境生物学 PBL 教学模式 合理应用    环境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与受人类干扰的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理的科学,主要研究环境污染引起的生物效应和生态效应及其机理,生物对环境污染的适应及
期刊
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一个条件(如压强、浓度、温度等),平衡就向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那么化学平衡动了,反应物的转化率如何改变,下面就二者关系进行讨论。  一、压强  增大压强,若该反应正反应方向为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则平衡正向移动,反应物转化率增大;反之,平衡逆向移动,反应物转化率减小。  例1:在容积相同的A、B两个容器中,分别充入2mol SO和1mol O,使它们在相同温度下发生反应:2SO
期刊
摘 要: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意识流小说的重要代表作家,在《到灯塔去》这部小说中,伍尔夫大量借鉴使用了许多艺术手法,使用了光线和色彩,以更好地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本文作者认为光线和色彩是理解该小说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不可忽视。伍尔夫正是通过频繁使用色彩和光线来增强小说的想象空间,启发读者的想象力,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面之间。  关键词: 弗吉尼亚·伍尔夫 《到灯塔去》 光线和色彩 后印象
期刊
摘 要: 英语完型填空题是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和大学生英语竞赛必考题型,如何准确快速地做好完型填空题是每个考生都关心的问题,本文分析了英语完型填空题型和解题要点。  关键词: 英语完型填空 解题要点 形式与题型    英语完型填空(Cloze)是一种涉及语言知识面广、灵活度大、综合性极强、对考生能力要求较高的语言测试形式。其命题形式是给考生一篇语句连贯的短文,出题者依循一定的规律每隔一定数量的词留出一
期刊
摘 要: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酒店产业的竞争日趋激烈,模式化服务已渐渐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本文讨论了酒店在进行主题文化建设以实现更大经济效益,并思考了主题文化与酒店怎样更好地结合,以及能否让主题文化直接参与到经济效益的营建过程中,让消费者不仅是消费酒店的住宿餐饮,而且是专程为文化来买单。  关键词: 主题酒店 酒店经济 主题文化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酒店产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传统
期刊
摘 要: 管理心理学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它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均很强。针对这个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恰当使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为目标,以能力为本位,突出案例教学、加强技能训练、体现必需和够用,结合专业特点,因材施教。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职业能力 管理心理学 教学改革    2005年9月21日,国务院讨论并通过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