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小时候生病了,都是先吃药,需要时再打“屁股针”,可是现在动不动就输液。你知道为什么吗?
给药的方法加起来不下十几种,但是口服、肌肉注射和输液依旧是医生最常选用的,它们的地位暂时不可替代。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观看它们之间激烈的PK 吧——
口服药——方便,但吸收受影响,起效慢
优点:服用方便,要求的药物制剂比较简单,痛苦较少,是一种最常用的给药方法。
缺点:部分药物会受食物或胃酸的作用而影响吸收,有些药效会被破坏一大半以上,如青霉素G 口服会被消化酶破坏。甚至有些药物无法经胃肠道吸收,口服后几乎“全军覆没”,如糖尿病病人用的胰岛素,只能采取皮下注射的方式。同时,大部分药物需经过胃的排空进入小肠后才被慢慢吸收,进入血流,而发挥全身作用较慢,不适用于危急病人。
肌肉注射——吸收好,但有副反应
优点:肌肉注射是从肌肉层慢慢进入血液,血管越丰富的部位药物吸收就越快。可避免口服给药的缺点,药物吸收较好。
缺点:除了局部疼痛以外,临床中儿童肌注常见的严重副反应有:
1. 臀部肌肉结块。
2. 肌挛缩,出现“青蛙腿”。
3. 臀部肌肉萎缩。
4. 神经损伤。
5. 局部感染。
“屁股针”为何退居二线 ?
我们孩提时都有打“屁股针”(肌肉注射)的经历,但现在为何“屁股针”退居二线了呢?一是由于肌肉注射剂量有限,一天之内要重复注射,以保持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而且肌肉注射容易形成局部肿块,引起剧烈疼痛;二是反复肌肉注射可能会损害坐骨神经甚至影响肌肉发育,形成“青蛙腿”。
静脉输液——起效最快,但应在病情较重时才用
优点:静脉注射通过一次静脉穿刺和留置针头,不需要经过口服药物的崩散、溶解、吸收等步骤,也可避免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的反复多次扎针,且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吸收迅速,是所有给药方式中最快产生药效的。
缺点:长期输液有可能造成静脉炎、肺动脉炎、肉芽肿、栓塞、体内菌群失调等。同时,抗生素频繁地被使用,锻炼了细菌的耐受能力,会造成多重耐药性菌株大量出现,降低身体的免疫功能。
关于给药方式的提问
Q:都说打针比吃药好得快,确实如此吗?
孩子感冒后消化功能受到影响,吃得少了,精神差了,好像孩子病得很严重。而打针以后,能量得到了迅速补充,孩子来了精神,家长就感觉孩子好得快了。其实任何疾病的恢复都有个过程,不可能吃一次药或打一针就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尤其是对于普通感冒这种自限性疾病,对大点的孩子或成人来说,即使不吃药,只要多喝水,多休息,大多一周也能好。
对于不严重的疾病,家长们要掌握一个原则:能吃药就不打针。
Q:什么情况下需要给孩子打针?
某些特殊情况,给孩子口服药物的效果并不好,这时必须注射给药,这种情况包括:
1.吞咽困难,存在明显的吸收障碍(如呕吐、严重腹泻、胃肠道病变)或潜在的吸收障碍。2. 疾病严重,病情进展迅速,需要给予紧急治疗。
3.患者对口服治疗依从性差(即不能遵照医嘱按时按量服药)。
指导专家
刘海燕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科主治医师
编辑/ 覃静(qinjing@bphg.com.cn)
文章来源:《父母必读》2009年第4期
给药的方法加起来不下十几种,但是口服、肌肉注射和输液依旧是医生最常选用的,它们的地位暂时不可替代。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观看它们之间激烈的PK 吧——
口服药——方便,但吸收受影响,起效慢
优点:服用方便,要求的药物制剂比较简单,痛苦较少,是一种最常用的给药方法。
缺点:部分药物会受食物或胃酸的作用而影响吸收,有些药效会被破坏一大半以上,如青霉素G 口服会被消化酶破坏。甚至有些药物无法经胃肠道吸收,口服后几乎“全军覆没”,如糖尿病病人用的胰岛素,只能采取皮下注射的方式。同时,大部分药物需经过胃的排空进入小肠后才被慢慢吸收,进入血流,而发挥全身作用较慢,不适用于危急病人。
肌肉注射——吸收好,但有副反应
优点:肌肉注射是从肌肉层慢慢进入血液,血管越丰富的部位药物吸收就越快。可避免口服给药的缺点,药物吸收较好。
缺点:除了局部疼痛以外,临床中儿童肌注常见的严重副反应有:
1. 臀部肌肉结块。
2. 肌挛缩,出现“青蛙腿”。
3. 臀部肌肉萎缩。
4. 神经损伤。
5. 局部感染。
“屁股针”为何退居二线 ?
我们孩提时都有打“屁股针”(肌肉注射)的经历,但现在为何“屁股针”退居二线了呢?一是由于肌肉注射剂量有限,一天之内要重复注射,以保持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而且肌肉注射容易形成局部肿块,引起剧烈疼痛;二是反复肌肉注射可能会损害坐骨神经甚至影响肌肉发育,形成“青蛙腿”。
静脉输液——起效最快,但应在病情较重时才用
优点:静脉注射通过一次静脉穿刺和留置针头,不需要经过口服药物的崩散、溶解、吸收等步骤,也可避免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的反复多次扎针,且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吸收迅速,是所有给药方式中最快产生药效的。
缺点:长期输液有可能造成静脉炎、肺动脉炎、肉芽肿、栓塞、体内菌群失调等。同时,抗生素频繁地被使用,锻炼了细菌的耐受能力,会造成多重耐药性菌株大量出现,降低身体的免疫功能。
关于给药方式的提问
Q:都说打针比吃药好得快,确实如此吗?
孩子感冒后消化功能受到影响,吃得少了,精神差了,好像孩子病得很严重。而打针以后,能量得到了迅速补充,孩子来了精神,家长就感觉孩子好得快了。其实任何疾病的恢复都有个过程,不可能吃一次药或打一针就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尤其是对于普通感冒这种自限性疾病,对大点的孩子或成人来说,即使不吃药,只要多喝水,多休息,大多一周也能好。
对于不严重的疾病,家长们要掌握一个原则:能吃药就不打针。
Q:什么情况下需要给孩子打针?
某些特殊情况,给孩子口服药物的效果并不好,这时必须注射给药,这种情况包括:
1.吞咽困难,存在明显的吸收障碍(如呕吐、严重腹泻、胃肠道病变)或潜在的吸收障碍。2. 疾病严重,病情进展迅速,需要给予紧急治疗。
3.患者对口服治疗依从性差(即不能遵照医嘱按时按量服药)。
指导专家
刘海燕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科主治医师
编辑/ 覃静(qinjing@bphg.com.cn)
文章来源:《父母必读》2009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