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肌肉注射、输液3种给药方式擂台赛

来源 :父母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zq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小时候生病了,都是先吃药,需要时再打“屁股针”,可是现在动不动就输液。你知道为什么吗?
  
  给药的方法加起来不下十几种,但是口服、肌肉注射和输液依旧是医生最常选用的,它们的地位暂时不可替代。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观看它们之间激烈的PK 吧——
  
  口服药——方便,但吸收受影响,起效慢
  
  优点:服用方便,要求的药物制剂比较简单,痛苦较少,是一种最常用的给药方法。
  缺点:部分药物会受食物或胃酸的作用而影响吸收,有些药效会被破坏一大半以上,如青霉素G 口服会被消化酶破坏。甚至有些药物无法经胃肠道吸收,口服后几乎“全军覆没”,如糖尿病病人用的胰岛素,只能采取皮下注射的方式。同时,大部分药物需经过胃的排空进入小肠后才被慢慢吸收,进入血流,而发挥全身作用较慢,不适用于危急病人。
  
  肌肉注射——吸收好,但有副反应
  
  优点:肌肉注射是从肌肉层慢慢进入血液,血管越丰富的部位药物吸收就越快。可避免口服给药的缺点,药物吸收较好。
  缺点:除了局部疼痛以外,临床中儿童肌注常见的严重副反应有:
  1. 臀部肌肉结块。
  2. 肌挛缩,出现“青蛙腿”。
  3. 臀部肌肉萎缩。
  4. 神经损伤。
  5. 局部感染。
  
  “屁股针”为何退居二线 ?
  
  我们孩提时都有打“屁股针”(肌肉注射)的经历,但现在为何“屁股针”退居二线了呢?一是由于肌肉注射剂量有限,一天之内要重复注射,以保持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而且肌肉注射容易形成局部肿块,引起剧烈疼痛;二是反复肌肉注射可能会损害坐骨神经甚至影响肌肉发育,形成“青蛙腿”。
  
  静脉输液——起效最快,但应在病情较重时才用
  
  优点:静脉注射通过一次静脉穿刺和留置针头,不需要经过口服药物的崩散、溶解、吸收等步骤,也可避免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的反复多次扎针,且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吸收迅速,是所有给药方式中最快产生药效的。
  缺点:长期输液有可能造成静脉炎、肺动脉炎、肉芽肿、栓塞、体内菌群失调等。同时,抗生素频繁地被使用,锻炼了细菌的耐受能力,会造成多重耐药性菌株大量出现,降低身体的免疫功能。
  
  关于给药方式的提问
  
  Q:都说打针比吃药好得快,确实如此吗?
  孩子感冒后消化功能受到影响,吃得少了,精神差了,好像孩子病得很严重。而打针以后,能量得到了迅速补充,孩子来了精神,家长就感觉孩子好得快了。其实任何疾病的恢复都有个过程,不可能吃一次药或打一针就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尤其是对于普通感冒这种自限性疾病,对大点的孩子或成人来说,即使不吃药,只要多喝水,多休息,大多一周也能好。
  对于不严重的疾病,家长们要掌握一个原则:能吃药就不打针。
  
  Q:什么情况下需要给孩子打针?
  某些特殊情况,给孩子口服药物的效果并不好,这时必须注射给药,这种情况包括:
  1.吞咽困难,存在明显的吸收障碍(如呕吐、严重腹泻、胃肠道病变)或潜在的吸收障碍。2. 疾病严重,病情进展迅速,需要给予紧急治疗。
  3.患者对口服治疗依从性差(即不能遵照医嘱按时按量服药)。
  
  指导专家
  刘海燕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科主治医师
  
  编辑/ 覃静(qinjing@bphg.com.cn)
  文章来源:《父母必读》2009年第4期
其他文献
肠胃于孩子,就像土壤于小树。肠胃不好,给他吃再好的东西,他也吸收不了。给孩子一副好肠胃,就等于给他打下了一个良好的营养基础!  婴儿出生后,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吃喝拉
3 位“ 大家” 之言,3位成功父亲的童年回忆,6位父母的创意游戏,权威儿童心理学家的“快乐”解读,让我们一起度过一个快乐但有思考的儿童节。    六一儿童节到了,我们总会在这一天向宝宝说一声:该怎么做, 才能让孩子真正快乐,而不是只拥有一件新玩具,或者去游乐场玩了半天带来的那种短暂的快乐?又如何才能让孩子拥有一生的快乐?“节日快乐!”然而,他真的快乐吗?    快 乐观 点    关于快乐,尤其
宝宝的一举手、一投足之间,既是在运动大肌肉或小肌肉,也是在做开发大脑的益智体操,身体协调性运动,也反映了头脑对到达它这里的信息所做出的综合判断和反应能力。  下面,让我们和宝宝一起玩,让动作协调起来,让大脑转起来!    0~1岁    1岁前的宝宝还很难独立游戏,主要还是和妈妈一起玩。这一时期宝宝的游戏,主要是锻炼手和手、手和眼、手和脚之间的协调力。如果选择的游戏能够同时使用腿和胳膊的力量,又能
孩子的成长过程不是平平稳稳、毫无起伏的,他们要过一个个的“坎儿”,会经历一些特殊的时期——生病的“敏感”期。在这些敏感时期,需要格外小心的看护。    敏感期1:宝宝6~12个月时    宝宝6个月以后,体内来自妈妈的抗体逐渐消失,而自身的免疫系统又没有发育完善,此时最容易感染疾病。大多数宝宝第一次生病都是在6个月以后、1周岁以前。由于这一阶段的宝宝正处于快速生长的时期,生病会对宝宝的正常生长发育
孩子与动物似乎天生就有一种亲近感。当他想和宠物玩耍,甚至向你提出要养一个宠物时,你怎么办?      在小区里,越来越多地出现猫猫狗狗雀儿鸟儿的身影,天生与动物有亲近感的孩子,最喜欢和这些小宠物嬉戏玩耍了。不过,虽然它们小,可不是完全没有攻击性的,所以,提前预防很有必要!    宠物怎么让人惹病上身?    所有的动物都带有各种各样的病原体,这些病原体有些只在动物之间传播,如动物瘟病、犬病毒、犬恶
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多休息、勤通风、晒衣被。做到这几点,就能有效预防手足口病。    去年春天来势汹汹的手足口病,至今仍让家长们心有余悸。怎么预防和护理手足口病?孩子是怎么传染上手足口病的?为什么有的孩子患病程度会那么重?就让去年亲临一线的专家告诉你吧!    预防手足口病——清洁卫生是关键    手足口病分布广泛,没有明显的地域性。该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
核心概念对整个单元具有统领作用,整个单元教材内容也都是围绕核心概念展开的。只有深度分析单元教材的核心概念,才能准确把握核心概念的内涵,进而准确把握整个单元的有关内容。  所谓深度学习,就是指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有效开展深度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是教师对教材的准确把握、深度分析与有效解读。而从单元核心概念的视角深度分析教材,
本栏目主持/史海平(国家高级营养师)    珍珠三鲜      主料:鸡胸脯肉、蛋清豌豆、西红柿、牛奶  配料:盐、鸡油、淀粉、肉汤  做法:  1.鸡蛋清、淀粉、牛奶调成白汁,鸡肉剁成泥,与白汁混合在一起调匀,放在碗里待用;  2.西红柿洗净,去皮去籽,切成小丁;  3.在锅里放肉汤煮开,放豌豆煮熟,再加入西红柿丁,等汤再开时,把锅离开火,用一支筷子把鸡肉细泥从碗边一点一点地撇进锅里,撇出的鸡泥
春天来临,风和日丽,全家人来个自驾游吧。不用车票,随时出发,青山绿水任意停留;没有拥挤,不赶时间,在一个很小的空间内长时间相处,这真是一种又能享受美景,又能增进家庭成员之间情感的出游方式。    作者简介  5岁男孩的父亲。学医出身,思维缜密。有10年自驾旅游的丰富经验。儿子尚未学步,就已带着他“驾”遍北京近郊;2岁时,第一次带他自驾去内蒙古,行程8天;儿子刚满4岁,就带他穿越了可可西里,自驾前往
7问创造力  多元智能理论创始人霍华德 加德纳将创造力列为未来需要的5 种能力之一。聚焦到早期,  什么样的教养方式有助于培养创造力?《父母必读》杂志采访了中国多元智能理论专家沈致隆先生。  1、孩子天生具有创造力吗?  孩子一生下来就具有创造的潜力。他们天生拥有无穷的好奇心,喜欢探索周围各种各样的事物;对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复杂规律或规则一无所知,思想受到的束缚微乎其微;再加上没有受到进入学校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