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外语阅读对学生的语言和全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者依托智能化分级阅读网络平台,以北京某中学31名初中生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中学生阅读素养提升的行动研究。历时9个月的行动研究表明,智能化分级阅读网络平台能够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及学生阅读品格的发展。
【关键词】分级阅读;网络平台;英语阅读素養;阅读能力;阅读品格
【基金项目】北京教育学院2015年院级科研重大课题“中学生英语阅读素养培养策略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JYZD201508)
【作者简介】杨海燕,中学高级教师;李健莉,北京教育学院外语与国际教育学院讲师,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在读博士生。
一、问题的提出
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1]。英语阅读作为母语阅读的重要补充,对学生的语言和全人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北京市中考试题中的阅读理解分值由44分增加到50分,整套试卷短文共7篇,占试卷的大部分篇幅,由此可见阅读的重要性。
然而,笔者选择的测试学校所使用的教材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不能较好地应对现实情况的变化。以本课题的研究对象——北京市某中学初二某班学生为例,该班的大多数学生没有英语阅读的习惯,缺乏学习的计划性和自主性,只限于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学生的阅读水平参差不齐,阅读材料匮乏,几乎没有一本英文课外书籍能够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阅读需求;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不浓,对于课程标准要求的15万词的阅读目标,大多数学生难以达到。
因此,本研究主要关注如何借助难度合适的、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
二、理论基础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包括英语阅读素养框架和输入假设理论。
英语阅读素养包括阅读能力和阅读品格两大要素,二者相辅相成。而分级阅读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品格,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从而达到提升阅读素养的目标。(如图1)
图1英语阅读素养框架[2]
根据斯蒂芬·克拉申(Stephen D.Krashen)的输入理论,语言习得是通过接受“可理解输入”而产生的。所谓的“可理解输入”,就是一个新的语言点,其总体难度不超过学习者的理解范围,但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如果学习者目前的知识水平为“ i ”,那么新的输入后就为“i +1”,循序渐进,难度逐步递增。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品格,材料的选择非常关键。
三、研究假设
要想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素养,就要激发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文本的趣味性和阅读的成就感是影响学生阅读兴趣的非常重要的因素。智能化分级阅读网络平台集阅读能力测评、阅读资源检索、电子有声图书在线阅读、阅读理解检测和教学管理于一体,可以为学生测定阅读能力,推荐阅读书目,进行读后阅读检测,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为学生自适应学习提供反馈,为学生的阅读素养发展提供支持。
四、行动研究的实施及改进
(一)研究对象
参与实践研究的学生为北京市某中学初二某班的学生。该班的每个学生家里都有电脑并可以上网。虽然学生的英语学习基础普遍较好,但从总体上看,学生缺乏自主阅读的习惯。在七年级上半学期,学生阅读的英文课外书都不太符合他们的年龄认知特点,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普遍不高。
(二)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主要运用智能化分级阅读网络平台提供的学生阅读水平和活动情况的量化数据,以及学生问卷调查、学生作品分析、学生访谈等工具诊断,研究学生的英语阅读素养基础及发展变化情况。
(三)研究实施
1前期准备
(1)利用平台的阅读能力测评系统对学生阅读能力进行前测
项目组为研究班学生进行了英语阅读水平前测。学生通过平台测试系统,在15~30分钟内做完阅读题目。前测数据显示,该班平均水平值是132L。其中,基础水平(basic,即250L~499L)的学生有6人,低于基础水平(below basic,即BR~249L)的学生有25人。该阅读水平值反映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水平,它是学生后续运用智能化在线平台开展自主阅读选书的依据。
(2)根据前测数据对学生阅读进行动员和指导
在前测后,负责教师向实验班的学生介绍“利用智能化分级阅读网络平台提升中学生英语阅读素养”项目的意义与价值,说明智能化分级阅读网络平台的使用方法、特点及优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和兴趣在该平台选择适合自己的英文书进行阅读。之后,教师体验并熟悉智能化英语分级阅读体系。笔者根据平台技术的有关指导说明,将每一本书后的阅读理解程度检测通过率设为70%,即10题做对7题即算作通过测试,且同一阅读材料的测试次数不得超过3次。
(3)指导学生合理选书与做读后测试
教师组织学生熟悉智能化分级阅读网络平台,即了解在线平台的各种功能,指导学生选择比前测值低100L、高50L的图书进行阅读,学生在读后要对每一本书做检测。
2 第一阶段实施过程(七年级下学期)
(1)目标
① 帮助学生熟悉智能化分级阅读网络平台的使用方法、适应平台的操作模式。
② 帮助学生形成阅读习惯,关注阅读量、频率及效果。
③ 验证智能化分级阅读网络平台的有效性,即平台能否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
(2)具体措施
① 监控方面
教师每隔1~2周记录数据,监控学生的有效阅读字数、读后测试通过率、每本书的平均阅读时长。其中,有效阅读字数是教师监控的重点,因为有效阅读字数基于读后测试通过率,最能体现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文本的内容,即学生的阅读量、阅读频率和阅读效果,同时反映学生的阅读习惯。 ② 管理方面
教师规定学生阅读时间每周不少于100分钟;对阅读量大的学生在QQ群内进行表扬,激发其他学生的上进心,提升全班同学阅读的积极性;发现学生的有效阅读数字偏低时,教师应找学生单独谈话,询问原因。
③ 家长协作
教师向家长介绍英语分级阅读项目实施的目的和意义,取得家长的配合,主要目的是让家长了解和督促孩子完成即定时长的網络阅读任务。
(3)实施效果与问题诊断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研究者对研究班的学生做了第二次阅读水平测试,并对该班做进一步的问卷调查,让学生自己报告在平台阅读的效果、碰到的问题及改进方法。问卷设计了两个开放性问题:你的阅读水平值是升了还是降了?为什么会这样?测试结果显示:阅读水平值上升的学生占42%,阅读水平值持平的学生占8%,阅读水平值下降的学生占50%。针对一半的同学阅读水平值下降的现象,笔者对平台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如下问题。
① 选书问题
我们通过分析平台大数据发现,学生选书的方法需要教师进一步的指导。
图2学生阅读水平与选书难度对比表
如图2,全班31人,选择符合自己阅读水平值的书籍的学生只有12人,其余19人均选择了远远高于自己阅读水平值的书去读。总的趋势为,阅读水平值越低的学生,选择的书反而越难。
② 读书与读后测试的问题
平台数据反映,学生的阅读时长和频率难以保证。由于教师一直用有效阅读字数衡量学生的阅读效果,导致一些学生动了“歪脑筋”,先阅读中文书籍(语文教师的要求),如《海底两万里》,然后在网络平台做英语读后测试,“一举两得”。 有些学生没有每天按照自己的阅读水平值选书,而是看一些比自己实际水平低得多(低于自己水平100L以上)的书。
(4)基于问题的调查
笔者经过咨询专家了解到,影响阅读水平变化的主要因素为阅读时长和频率①。为了进一步了解影响学生阅读时长和频率的原因,笔者也访谈了一些学生,发现了如下问题。
一是家庭原因。有些家长曾经看到自己的孩子用电脑玩游戏,因此禁止孩子使用分级阅读平台进行英语阅读。
二是学校课程结构原因。由于学校的科目林立,各学科缺乏整合,导致学生的作业量比较大,使一些学生缺乏自主阅读的时间。
三是学生选书过难。学生选书不认真,通常会选择适合自己年龄特点的书,而忽视自己的阅读水平。学生反映,那些适合自己阅读水平的书过于“幼稚”,于是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并未关注自己阅读水平值的高低。
四是平台自身原因。笔者登录阅读平台,体验学生的阅读和测试过程,发现图书文本难度与读后测试难度不同,后者难度有时大于前者难度,导致学生即使读完书也很难独立完成读后检测,或者不愿意完成阅读检测。例如,一个阅读水平值为基础水平的绘本,其文字部分如图3所示。
图3绘本内容
但是,读后检测题是完整长句,如图4所示。
图4读后检测题
由于书籍难度和测试问题难度不相匹配,学生在测试后经常有挫败感。
3第二阶段实施过程(八年级上学期)
笔者对以上问题做了分析,并在第二阶段的实施过程中进行了策略调整。
第一,针对一些家长禁止学生使用平台的情况,笔者积极与家长沟通,建议家长与学生一起制订电子阅读计划,尽可能抽出时间陪伴学生一起阅读,每天或隔天阅读30分钟。为了提升家长对电子平台的阅读认可度,笔者还鼓励学生在本班的学生群里“晒”自己的阅读篇目,而学有余力的学生还能画出所读书目的文本结构图。
第二,针对学生各科作业多导致阅读时间偏少的问题,笔者积极调整英语学科的作业量,减少课内教材的机械操练题目,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完成平台的阅读量。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捕捉文本的重要信息,在保证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笔者设计了一些课后阅读反馈单。以The Last Leaf (《最后一片叶子》)一文为例,学生阅读反馈单如下。
1)Please give your comments on the story.
How many stars will you give to the story?(from one to five).For example,Id like to give 4 stars to the story.
Why? You can answer this questions by thinking about the plots(情节),the characters(角色)and the moral(道理).
2)Do you have any question?Please write them down and you can answer some of them if you like.
3)Please write 2 words in the story that you want to learn.
wordDefinition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The sentence with
the word in the storyMake a sentence with the wordmaster
piece代表作
a piece of work or art worthy to be called the greatest achievement of a master He finally did paint his masterpiece.(P15)The Last Leaf is one of OHenrys masterpieces.第三,鉴于学生思维水平和语言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以及学生根据阅读水平值所选的书籍比较“幼稚”的情况,笔者采取自选与推荐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读书。例如,教师鼓励学生通过班级QQ群发布自己的读书心得、读书笔记,开展阅读推荐活动,提高学生认真读书的积极性,创设共读的交流环境。除了学生互相推荐之外,笔者根据初中生的思维水平和词汇量,定期为学生推荐故事和科普书。例如,故事类书籍有War of the Worlds(《世界之战》)(320L),Mookie is Missing(《穆吉失踪了》)(330L),David Copperfield(《大卫·科波菲尔》)(430L),Helen Keller:An Inspiring Life(《海伦·凯勒:鼓舞人心的生活》)(500L),The Tricky Rabbit(《狡猾的兔子》)(540L);科普类书籍有How Does Your Salad Grow?(《你的沙拉是如何制作的?》)(340L),Earth(《地球》)(420L),Busy,Buzzy Bees(《忙碌、热闹的蜜蜂》)(550L)。 为了切实帮助学生们提高阅读能力,笔者还利用班主任“晚点评”的时间,让阅读量大、读后测试通过率高的学生跟大家分享阅读经验。有位学生分享了如下阅读策略:“首先,要端正学习态度,不能敷衍了事。其次,要明白使用平台读书不单是为了增加阅读字数,而是为了提高英语水平。但提高英语水平需要什么?如果自己的阅读水平比较低,那么就要仔细地读,从单词积累、阅读、翻译一类入手了。想明白之后,我开始一边查词一边阅读,分章节读 ,每章节按这本书的难度来决定读两遍还是三遍,一般难度就读两遍,因为读后测试的题基本不会出得太难。一般情况下,我读两遍,第一遍先浏览大意,实在读不明白再查词,第二遍再认真读一遍情节就可以了。 如果觉得比较难,就在以上基础上再读一遍,找一找可以出题的地方。后来在老师的提醒下,我买了个笔记本,专门记单词和文章大意,这样既能记单词又能掌握情节,学会做阅读题的方法。”
这位同学的分享极大地带动了其他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某些学生的畏难情绪。
第四,笔者对平台的监控和评价做了一定的调整。在实施的第一阶段,笔者对学生的阅读评价仅仅停留在阅读字数和读后测试通过率,导致某些学生仅仅关注阅读量的变化,而没有真正关注阅读理解的质量和阅读的乐趣。因此,在第二阶段,笔者除了监控有效阅读字数、读后测试通过率,还监控了风险报告及学生阅读书目的难度值,并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通过家校协作,跟踪学生的读书情况。
除了平台使用方式的调整,笔者通过课堂观察、与学生聊天后发现,自主阅读书目虽然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但是学生的语言知识学习还存在一些不足。很多学生读完书、做完测试题,就认为完成了阅读任务。大部分学生的阅读仅仅停留在浅层理解的水平,对文本没有进行批判性阅读和欣赏阅读。于是在行动研究的第二阶段,笔者在课上开展了“共读一本书”的活动。笔者给学生推荐的共读书包括The Stone Soup(《石头汤》),The Last Leaf(《最后一片叶子》),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汤姆·索亚历险记》),A Wise Wish(《明智的愿望》),Making Smart Choices(《做出聪明的选择》)。课前,笔者让学生基于阅读任务单完成初步阅读的任务,了解故事大意,列出自己的疑惑。课上,笔者和学生共同探寻疑惑,基于文本证据,探讨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文本背后隐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行动研究的效果及初步反思
(一)学生英语阅读素养的提升
经过两个学期的实践,学生的阅读素养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阅读品格的提升体现在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和阅读习惯的改善方面;阅读能力的提升则主要体现在学生解码能力、语言知识积累、阅读理解能力三个方面。
1阅读品格
通过一年的实践研究(从项目筹划到具体实施,学生實际读了将近7个月),测试班级学生的英文阅读词汇总量约为1140万词,阅读的英文图书总量达1081本。学生有效阅读词数最高约为159万词,有效阅读词数在10万词以上有9人,1万~6万词有9人,4000~9000词有7人,1000~3000词有6人。从数据上看,多数学生已经初步养成了英语阅读的习惯,全班阅读时长达到249小时27分,并有60%的学生由原来的不爱阅读,转向对英语阅读产生了一定的兴趣。
2阅读能力
通过测试的实践和阅读经验分享,学生慢慢摸索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在阅读中能够巧妙地运用一些阅读策略,如根据语境猜测词语的语义,在阅读中记录关键信息,关注文本的结构等。学生通过阅读各种题材、体裁的书籍,英语词汇量有了很大的提高,扩大了知识面,了解了不同文化的差异,等等。笔者分析阅读研究课的学案后发现,学生的思维品质有了明显提升。
(二)初步反思
1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必要条件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与兴趣,提供大量可选择的、难度适宜的、地道的阅读材料,是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必要条件。
克拉申的输入假设认为,外语学习应该给学习者略高于其现有语言水平的“可理解性输入”[3]。语言的输入也要符合真实性、相关性、趣味性、适度性等特点。分级阅读的行动研究将这一假设付诸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这也意味着,只要能够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体裁丰富的、难度适中的、内容多样的阅读材料,学生的阅读兴趣就有被激发的可能,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有发展的可能。现在市面上有很多种分级阅读读物,能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阅读材料。
2改善阅读体验的方法
开展丰富的读后活动,提升学生的阅读动机与表达能力,是改善阅读体验的重要方法。
有研究表明, 学习者要想达到较高的语言水平 ,接触大量的 “可理解性语言输入”是远远不够的, 还需要 “可理解性语言输出”[4]。因此,在英语分级阅读实践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为不同语言水平、认知特点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反馈方式,既要有读写类的反馈方式,也要有口头输出类、艺术类、行动类等反馈方式。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可能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
3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本行动研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学生阅读时间的短缺。在当前中学教学的背景下,科目林立,作业繁多,有些学生还参加了课外兴趣班,课外阅读时间非常有限。教师可以通过优化英语课堂教学、合理分配时间、在课上开展分级阅读等方式解决此问题。但是由于考试的压力,课本教学的内容压缩程度有限,如何处理好课本教学与分级阅读教学的关系,在有限的时间内让不同的学生都能体验英语阅读的乐趣和成功,仍然是我们今后需要继续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王蔷,敖娜仁图雅.中小学生外语阅读素养的构成及教学启示[J].中国外语教育,2015(1):1624.
[3]KRASHEN S D.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Pergamon Press Ltd.,1982.
[4]SWAIN M,LAPKIN S.Problems in output and the cognitive processes they generate:a step towards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J].Applied linguistics,1995 (3):371391.
注释:
① 在成绩上升的学生中,阅读频度最低为一周3~4次,时长为每次20~30分钟。而成绩下降或持平的学生,或是因为阅读频度低于一周3次或4次;或是因为没有坚持阅读,忽而读得多,忽而读得少;或是因为考试压力,心情受影响;等等。
【关键词】分级阅读;网络平台;英语阅读素養;阅读能力;阅读品格
【基金项目】北京教育学院2015年院级科研重大课题“中学生英语阅读素养培养策略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JYZD201508)
【作者简介】杨海燕,中学高级教师;李健莉,北京教育学院外语与国际教育学院讲师,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在读博士生。
一、问题的提出
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1]。英语阅读作为母语阅读的重要补充,对学生的语言和全人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北京市中考试题中的阅读理解分值由44分增加到50分,整套试卷短文共7篇,占试卷的大部分篇幅,由此可见阅读的重要性。
然而,笔者选择的测试学校所使用的教材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不能较好地应对现实情况的变化。以本课题的研究对象——北京市某中学初二某班学生为例,该班的大多数学生没有英语阅读的习惯,缺乏学习的计划性和自主性,只限于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学生的阅读水平参差不齐,阅读材料匮乏,几乎没有一本英文课外书籍能够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阅读需求;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不浓,对于课程标准要求的15万词的阅读目标,大多数学生难以达到。
因此,本研究主要关注如何借助难度合适的、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
二、理论基础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包括英语阅读素养框架和输入假设理论。
英语阅读素养包括阅读能力和阅读品格两大要素,二者相辅相成。而分级阅读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品格,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从而达到提升阅读素养的目标。(如图1)
图1英语阅读素养框架[2]
根据斯蒂芬·克拉申(Stephen D.Krashen)的输入理论,语言习得是通过接受“可理解输入”而产生的。所谓的“可理解输入”,就是一个新的语言点,其总体难度不超过学习者的理解范围,但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如果学习者目前的知识水平为“ i ”,那么新的输入后就为“i +1”,循序渐进,难度逐步递增。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品格,材料的选择非常关键。
三、研究假设
要想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素养,就要激发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文本的趣味性和阅读的成就感是影响学生阅读兴趣的非常重要的因素。智能化分级阅读网络平台集阅读能力测评、阅读资源检索、电子有声图书在线阅读、阅读理解检测和教学管理于一体,可以为学生测定阅读能力,推荐阅读书目,进行读后阅读检测,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为学生自适应学习提供反馈,为学生的阅读素养发展提供支持。
四、行动研究的实施及改进
(一)研究对象
参与实践研究的学生为北京市某中学初二某班的学生。该班的每个学生家里都有电脑并可以上网。虽然学生的英语学习基础普遍较好,但从总体上看,学生缺乏自主阅读的习惯。在七年级上半学期,学生阅读的英文课外书都不太符合他们的年龄认知特点,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普遍不高。
(二)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主要运用智能化分级阅读网络平台提供的学生阅读水平和活动情况的量化数据,以及学生问卷调查、学生作品分析、学生访谈等工具诊断,研究学生的英语阅读素养基础及发展变化情况。
(三)研究实施
1前期准备
(1)利用平台的阅读能力测评系统对学生阅读能力进行前测
项目组为研究班学生进行了英语阅读水平前测。学生通过平台测试系统,在15~30分钟内做完阅读题目。前测数据显示,该班平均水平值是132L。其中,基础水平(basic,即250L~499L)的学生有6人,低于基础水平(below basic,即BR~249L)的学生有25人。该阅读水平值反映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水平,它是学生后续运用智能化在线平台开展自主阅读选书的依据。
(2)根据前测数据对学生阅读进行动员和指导
在前测后,负责教师向实验班的学生介绍“利用智能化分级阅读网络平台提升中学生英语阅读素养”项目的意义与价值,说明智能化分级阅读网络平台的使用方法、特点及优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和兴趣在该平台选择适合自己的英文书进行阅读。之后,教师体验并熟悉智能化英语分级阅读体系。笔者根据平台技术的有关指导说明,将每一本书后的阅读理解程度检测通过率设为70%,即10题做对7题即算作通过测试,且同一阅读材料的测试次数不得超过3次。
(3)指导学生合理选书与做读后测试
教师组织学生熟悉智能化分级阅读网络平台,即了解在线平台的各种功能,指导学生选择比前测值低100L、高50L的图书进行阅读,学生在读后要对每一本书做检测。
2 第一阶段实施过程(七年级下学期)
(1)目标
① 帮助学生熟悉智能化分级阅读网络平台的使用方法、适应平台的操作模式。
② 帮助学生形成阅读习惯,关注阅读量、频率及效果。
③ 验证智能化分级阅读网络平台的有效性,即平台能否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
(2)具体措施
① 监控方面
教师每隔1~2周记录数据,监控学生的有效阅读字数、读后测试通过率、每本书的平均阅读时长。其中,有效阅读字数是教师监控的重点,因为有效阅读字数基于读后测试通过率,最能体现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文本的内容,即学生的阅读量、阅读频率和阅读效果,同时反映学生的阅读习惯。 ② 管理方面
教师规定学生阅读时间每周不少于100分钟;对阅读量大的学生在QQ群内进行表扬,激发其他学生的上进心,提升全班同学阅读的积极性;发现学生的有效阅读数字偏低时,教师应找学生单独谈话,询问原因。
③ 家长协作
教师向家长介绍英语分级阅读项目实施的目的和意义,取得家长的配合,主要目的是让家长了解和督促孩子完成即定时长的網络阅读任务。
(3)实施效果与问题诊断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研究者对研究班的学生做了第二次阅读水平测试,并对该班做进一步的问卷调查,让学生自己报告在平台阅读的效果、碰到的问题及改进方法。问卷设计了两个开放性问题:你的阅读水平值是升了还是降了?为什么会这样?测试结果显示:阅读水平值上升的学生占42%,阅读水平值持平的学生占8%,阅读水平值下降的学生占50%。针对一半的同学阅读水平值下降的现象,笔者对平台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如下问题。
① 选书问题
我们通过分析平台大数据发现,学生选书的方法需要教师进一步的指导。
图2学生阅读水平与选书难度对比表
如图2,全班31人,选择符合自己阅读水平值的书籍的学生只有12人,其余19人均选择了远远高于自己阅读水平值的书去读。总的趋势为,阅读水平值越低的学生,选择的书反而越难。
② 读书与读后测试的问题
平台数据反映,学生的阅读时长和频率难以保证。由于教师一直用有效阅读字数衡量学生的阅读效果,导致一些学生动了“歪脑筋”,先阅读中文书籍(语文教师的要求),如《海底两万里》,然后在网络平台做英语读后测试,“一举两得”。 有些学生没有每天按照自己的阅读水平值选书,而是看一些比自己实际水平低得多(低于自己水平100L以上)的书。
(4)基于问题的调查
笔者经过咨询专家了解到,影响阅读水平变化的主要因素为阅读时长和频率①。为了进一步了解影响学生阅读时长和频率的原因,笔者也访谈了一些学生,发现了如下问题。
一是家庭原因。有些家长曾经看到自己的孩子用电脑玩游戏,因此禁止孩子使用分级阅读平台进行英语阅读。
二是学校课程结构原因。由于学校的科目林立,各学科缺乏整合,导致学生的作业量比较大,使一些学生缺乏自主阅读的时间。
三是学生选书过难。学生选书不认真,通常会选择适合自己年龄特点的书,而忽视自己的阅读水平。学生反映,那些适合自己阅读水平的书过于“幼稚”,于是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并未关注自己阅读水平值的高低。
四是平台自身原因。笔者登录阅读平台,体验学生的阅读和测试过程,发现图书文本难度与读后测试难度不同,后者难度有时大于前者难度,导致学生即使读完书也很难独立完成读后检测,或者不愿意完成阅读检测。例如,一个阅读水平值为基础水平的绘本,其文字部分如图3所示。
图3绘本内容
但是,读后检测题是完整长句,如图4所示。
图4读后检测题
由于书籍难度和测试问题难度不相匹配,学生在测试后经常有挫败感。
3第二阶段实施过程(八年级上学期)
笔者对以上问题做了分析,并在第二阶段的实施过程中进行了策略调整。
第一,针对一些家长禁止学生使用平台的情况,笔者积极与家长沟通,建议家长与学生一起制订电子阅读计划,尽可能抽出时间陪伴学生一起阅读,每天或隔天阅读30分钟。为了提升家长对电子平台的阅读认可度,笔者还鼓励学生在本班的学生群里“晒”自己的阅读篇目,而学有余力的学生还能画出所读书目的文本结构图。
第二,针对学生各科作业多导致阅读时间偏少的问题,笔者积极调整英语学科的作业量,减少课内教材的机械操练题目,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完成平台的阅读量。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捕捉文本的重要信息,在保证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笔者设计了一些课后阅读反馈单。以The Last Leaf (《最后一片叶子》)一文为例,学生阅读反馈单如下。
1)Please give your comments on the story.
How many stars will you give to the story?(from one to five).For example,Id like to give 4 stars to the story.
Why? You can answer this questions by thinking about the plots(情节),the characters(角色)and the moral(道理).
2)Do you have any question?Please write them down and you can answer some of them if you like.
3)Please write 2 words in the story that you want to learn.
wordDefinition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The sentence with
the word in the storyMake a sentence with the wordmaster
piece代表作
a piece of work or art worthy to be called the greatest achievement of a master He finally did paint his masterpiece.(P15)The Last Leaf is one of OHenrys masterpieces.第三,鉴于学生思维水平和语言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以及学生根据阅读水平值所选的书籍比较“幼稚”的情况,笔者采取自选与推荐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读书。例如,教师鼓励学生通过班级QQ群发布自己的读书心得、读书笔记,开展阅读推荐活动,提高学生认真读书的积极性,创设共读的交流环境。除了学生互相推荐之外,笔者根据初中生的思维水平和词汇量,定期为学生推荐故事和科普书。例如,故事类书籍有War of the Worlds(《世界之战》)(320L),Mookie is Missing(《穆吉失踪了》)(330L),David Copperfield(《大卫·科波菲尔》)(430L),Helen Keller:An Inspiring Life(《海伦·凯勒:鼓舞人心的生活》)(500L),The Tricky Rabbit(《狡猾的兔子》)(540L);科普类书籍有How Does Your Salad Grow?(《你的沙拉是如何制作的?》)(340L),Earth(《地球》)(420L),Busy,Buzzy Bees(《忙碌、热闹的蜜蜂》)(550L)。 为了切实帮助学生们提高阅读能力,笔者还利用班主任“晚点评”的时间,让阅读量大、读后测试通过率高的学生跟大家分享阅读经验。有位学生分享了如下阅读策略:“首先,要端正学习态度,不能敷衍了事。其次,要明白使用平台读书不单是为了增加阅读字数,而是为了提高英语水平。但提高英语水平需要什么?如果自己的阅读水平比较低,那么就要仔细地读,从单词积累、阅读、翻译一类入手了。想明白之后,我开始一边查词一边阅读,分章节读 ,每章节按这本书的难度来决定读两遍还是三遍,一般难度就读两遍,因为读后测试的题基本不会出得太难。一般情况下,我读两遍,第一遍先浏览大意,实在读不明白再查词,第二遍再认真读一遍情节就可以了。 如果觉得比较难,就在以上基础上再读一遍,找一找可以出题的地方。后来在老师的提醒下,我买了个笔记本,专门记单词和文章大意,这样既能记单词又能掌握情节,学会做阅读题的方法。”
这位同学的分享极大地带动了其他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某些学生的畏难情绪。
第四,笔者对平台的监控和评价做了一定的调整。在实施的第一阶段,笔者对学生的阅读评价仅仅停留在阅读字数和读后测试通过率,导致某些学生仅仅关注阅读量的变化,而没有真正关注阅读理解的质量和阅读的乐趣。因此,在第二阶段,笔者除了监控有效阅读字数、读后测试通过率,还监控了风险报告及学生阅读书目的难度值,并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通过家校协作,跟踪学生的读书情况。
除了平台使用方式的调整,笔者通过课堂观察、与学生聊天后发现,自主阅读书目虽然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但是学生的语言知识学习还存在一些不足。很多学生读完书、做完测试题,就认为完成了阅读任务。大部分学生的阅读仅仅停留在浅层理解的水平,对文本没有进行批判性阅读和欣赏阅读。于是在行动研究的第二阶段,笔者在课上开展了“共读一本书”的活动。笔者给学生推荐的共读书包括The Stone Soup(《石头汤》),The Last Leaf(《最后一片叶子》),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汤姆·索亚历险记》),A Wise Wish(《明智的愿望》),Making Smart Choices(《做出聪明的选择》)。课前,笔者让学生基于阅读任务单完成初步阅读的任务,了解故事大意,列出自己的疑惑。课上,笔者和学生共同探寻疑惑,基于文本证据,探讨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文本背后隐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行动研究的效果及初步反思
(一)学生英语阅读素养的提升
经过两个学期的实践,学生的阅读素养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阅读品格的提升体现在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和阅读习惯的改善方面;阅读能力的提升则主要体现在学生解码能力、语言知识积累、阅读理解能力三个方面。
1阅读品格
通过一年的实践研究(从项目筹划到具体实施,学生實际读了将近7个月),测试班级学生的英文阅读词汇总量约为1140万词,阅读的英文图书总量达1081本。学生有效阅读词数最高约为159万词,有效阅读词数在10万词以上有9人,1万~6万词有9人,4000~9000词有7人,1000~3000词有6人。从数据上看,多数学生已经初步养成了英语阅读的习惯,全班阅读时长达到249小时27分,并有60%的学生由原来的不爱阅读,转向对英语阅读产生了一定的兴趣。
2阅读能力
通过测试的实践和阅读经验分享,学生慢慢摸索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在阅读中能够巧妙地运用一些阅读策略,如根据语境猜测词语的语义,在阅读中记录关键信息,关注文本的结构等。学生通过阅读各种题材、体裁的书籍,英语词汇量有了很大的提高,扩大了知识面,了解了不同文化的差异,等等。笔者分析阅读研究课的学案后发现,学生的思维品质有了明显提升。
(二)初步反思
1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必要条件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与兴趣,提供大量可选择的、难度适宜的、地道的阅读材料,是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必要条件。
克拉申的输入假设认为,外语学习应该给学习者略高于其现有语言水平的“可理解性输入”[3]。语言的输入也要符合真实性、相关性、趣味性、适度性等特点。分级阅读的行动研究将这一假设付诸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这也意味着,只要能够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体裁丰富的、难度适中的、内容多样的阅读材料,学生的阅读兴趣就有被激发的可能,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有发展的可能。现在市面上有很多种分级阅读读物,能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阅读材料。
2改善阅读体验的方法
开展丰富的读后活动,提升学生的阅读动机与表达能力,是改善阅读体验的重要方法。
有研究表明, 学习者要想达到较高的语言水平 ,接触大量的 “可理解性语言输入”是远远不够的, 还需要 “可理解性语言输出”[4]。因此,在英语分级阅读实践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为不同语言水平、认知特点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反馈方式,既要有读写类的反馈方式,也要有口头输出类、艺术类、行动类等反馈方式。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可能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
3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本行动研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学生阅读时间的短缺。在当前中学教学的背景下,科目林立,作业繁多,有些学生还参加了课外兴趣班,课外阅读时间非常有限。教师可以通过优化英语课堂教学、合理分配时间、在课上开展分级阅读等方式解决此问题。但是由于考试的压力,课本教学的内容压缩程度有限,如何处理好课本教学与分级阅读教学的关系,在有限的时间内让不同的学生都能体验英语阅读的乐趣和成功,仍然是我们今后需要继续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王蔷,敖娜仁图雅.中小学生外语阅读素养的构成及教学启示[J].中国外语教育,2015(1):1624.
[3]KRASHEN S D.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Pergamon Press Ltd.,1982.
[4]SWAIN M,LAPKIN S.Problems in output and the cognitive processes they generate:a step towards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J].Applied linguistics,1995 (3):371391.
注释:
① 在成绩上升的学生中,阅读频度最低为一周3~4次,时长为每次20~30分钟。而成绩下降或持平的学生,或是因为阅读频度低于一周3次或4次;或是因为没有坚持阅读,忽而读得多,忽而读得少;或是因为考试压力,心情受影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