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程改革深入下的高中历史学科素养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rnel_gdi_us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年来,我国深入贯彻实施了新课程改革,希望通过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及模式,促进人才的全面成长。现阶段,我国各个教学阶段和各个学科的教学改革都在有条不紊地开展。本文从高中历史教学出发,对新课程改革实施中教学模式和理念的转变进行探讨。高中历史教师在不断践行新课程改革相关要求的过程中发现,课改的深入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高中历史 学科素养
  至今为止,新课程改革对于提高我国人才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高中历史教学在新课程改革日益深入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发展人本身。对学生进行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逐渐成为教学研究的焦点。本文首先介绍了新课程改革深入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并从情景教学法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出发,对加强高中历史学科素养培养的方法进行探讨。
  一、新课程改革深入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新要求
  (一)新课程改革对教学目标设计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历史教学目标发生转变:①促使学生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双面成长。新课程改革要求将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思考,逐渐强化历史思维能力;②教师注重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不是进行知识灌输。教师充分发挥客体作用,引导学生提高学习技能,并逐渐培养合作精神等。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还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提高了学习兴趣,为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③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与探讨,弘扬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精神,能够在生活中尊重生命并积极进取,对人类文明产生认同感和崇拜感。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教师设计教学目标时要体现历史意识、自主学习、合作精神、终身学习、民族精神、爱国精神及尊重人类文明等教学目标,从而体现高中历史教学的意义。
  (二)新课程改革对教学内容达成的要求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史实性知识要点时,新课程改革要求高中历史教师转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历史比较、情境创设、史论结合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梳理时空、因果等基本史实要素。教师通过不断创新教法而呈现的教学内容,不仅加强了学生的历史知识记忆,在今后的学习中有助于建构全面的知识框架,而且为进一步深入挖掘历史意义[1]打下基础。历史意义是历史与现实的联结点,学生学会感悟这一联结点,才能以史为鉴、指引未来,才能提高高中历史学科素养。
  例如,教学“秦朝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时,依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看,学生需要掌握基础史实性知识:秦朝统一;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中央集权的形成与影响。教师创设历史情境,并引入相关史料进行实证,引导学生分析对比,旨在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使学生认识到秦朝的统一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和人民的愿望,进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爱国主义精神及维护和平与国家统一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高中历史学科素养培养的措施
  人的发展是历史教育追寻的目标。在新形势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转变要求高中历史教师有效利用科学的教学模式,逐渐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高中历史学科素养。
  (一)情景教学法是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有效途径
  历史知识的习得与理解有限制性——时空限制。要想引导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充分理解,并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可以积极应用情景教学法,对历史事件进行还原。这种教学法首先要求教师有较强的历史移“情”能力,再将这种情感观融入教学过程中,同时创设基于事实基础的历史情境,从而帮助学生理清时空观念,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增强历史洞察力,提高历史学科素养。
  例如,在进行《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一课的讲解中,本课要培养的历史学科素养主要体现在雅典公民对自由、平等的政治追求上,教师可以创设以下情境:主人公为雅典公民,拥有参加每十天一次的公民大会的权利,尽管会耽误家中的事情,但是参加这一会议可以得到工资。在大会现场,工作人员对今天讨论的主题进行了描述,每个人都可以在纸上写下自己的意见等。
  古代希腊的历史具有较强的时空限制,教师在尊重公民大会这一史实的基础上,通过合理构建场景,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对古希腊人民主权、轮番而治的民主政治的特点有了初步理解。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对照书本史实和课前查找的相关资料,自主学习,相互合作探究,对历史资料进行论证辨伪,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并感悟到民主、平等对人类文明的重要作用。因此,情景教学法是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有效途径。
  (二)理论联系实际是提高历史学科素养的关键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促使学生提高历史学科素养的关键因素。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可以达到以史为鉴、指引未来的教育目的。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应充分发挥历史的育人作用,引导学生将理论联系实际,从而培养德、智、体兼备的人才。
  例如,在讲解“百家争鸣与儒家思想”时,对于儒家“以德治国、以人为本”的思想、法家“以法治国”的思想,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感悟先秦时期传承下来思想在当今社会中的应用价值,可以让学生大胆地论述这些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意义[2]。教师可以提供论点:如“传统的思想同现代社会时隔上千年,二者严重脱轨,已经不适用”,再如“儒家以人为本等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二种观点各执一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结合社会实际,让学生在相互讨论、倾听中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问题。由此看来,理论联系实际可以加强对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
  三、结语
  高中历史教学有助于提高高中生对历史的洞察力,提高民族自豪感,利用历史思维指引未来。积极加强高中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文化素养,还可以逐渐形成稳定的心理,以更加健康的思想面对社会和人生。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加强学科素养的培养是我国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产物,因此应继续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为促进人才的全面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朱可.高中历史教学应该凸显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兼评2013年浙江省文科综合试卷历史试题[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3,08:3-8.
  [2]周丽芳.高中历史学术课堂对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重要性——以2014年江苏高考历史试卷为例[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5,12:43.
其他文献
A two-factorial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with two wheat cultivars, SN1391 (large spike and large grain) and GC8901 (multiple spike and medium grain), and two ni
摘 要: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也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武术作为极具东方特色的人体活动,全息映射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当前的全球化文化竞争格局中,把武术的认识提升到文化的高度,充分展示其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文化魅力和文化价值,是当代学校武术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文章对我国中小学武术教育的历史进行了回顾,并对武术在中小学开展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希望中小学武术的开展能够得到人们的重视。  关键词: 中小
摘 要: 作业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创造性劳动,它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小学生英语作业布置要合理,应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愉快地完成作业的同时,灵活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英语是小学新开设的一门课程,尽管它为小学生带来了新鲜感,可是并没有受到小学生的重视,导致作业质量不高。近些年来,翻转课堂逐渐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认
摘 要: 体育课是一种以运动为手段,为增强学生体质、提升其运动水平、丰富其学习内容的教学课程。而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日渐深入完善,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也为体育教育带来全新的“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和教学理念。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更是直接关乎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与体育新课程改革任务的落实。  关键词: 新课程背景 高中体育 课堂教学  在高中学习生涯中,生活紧凑,学习紧张,学生的精神与注意力
摘 要: 时代迅速发展的同时教育也在逐步推进,虽然教育在不断进步,但是进步的同时带来挑战和困扰,创造新型的教育方法是时代的需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我国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和主要发展任务。体育对于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都有不可磨灭的作用,初中体育是初中学习科目中的一部分,初中体育主要的教育理念为促进学生身体健康,让学生的身体机能更加有活力,在德智体美上全面发展。当然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离不开身体健康发展,身
1932年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没有打破敌人第四次“围剿”,遭致失败,被迫撤离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这是张国焘的机会主义错误所造成的结果。对这次失败,毛泽东同志作了精
摘 要: 文章围绕大课间活动的有效途径展开论述,提出引导和鼓励广大学生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以大课间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规范学生课间体育活动内容和形式,推进大课间活动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逐步形成学校体育特色,努力建设和谐校园、平安校园、活力校园。  关键词: 学校体艺工作 大课间体育活动 有效途
摘 要: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受地区不同、家庭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往往表现出较大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学习基础、操作能力、接受水平、生活体验等各个方面。因此分层教学被适时引入教育教学活动中。各种形式的分层教学,成为解决这种差异、落实因材施教最有效的方法。实践表明,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引入分层教学能极大地调动学生认识和使用计算机的热情和积极性,让所有学生都能动脑、动口、动手地进行学习,体会到学习
摘 要: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常见教学手段,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因此,课堂提问在教学过程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从提问前的设计、提问时的应变和提问后的引导三个方面,对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进行阐述。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课堂提问 有效性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问。教学活动其实就是一个让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摘 要: 作为一门新兴课程,信息技术课程从引入初中课程体系至今,十多年的时间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也处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之中。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信息技术课由原来单纯的计算机教学转变为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无论是教学目的,还是教学内容,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主题探究教学是当前比较常用的方法。本文主要分析了主题探究教学的特点,探讨如何有效开展主题探究教学。  关键词: 信息技术 主题教学探究 教育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