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招安”的意义不仅仅是规范和稳定,更在于将被“招安”的力量为我所用,转化为发展的动力。
2006年进入了冬季,可股市这把火却有白炽化的迹象:11月中旬开始,整整慢牛盘升了一年的沪深指数突然改变上攻斜率,开始放量拉升,短短7个交易日,沪指涨幅接近10%,2000点大关已被轻松踩过,按一些圈内朋友的说法,大盘开始“急行军”了,而一些性急的基金经理已经在预测2007年大盘的高度。
如果我们暂时放下指数的涨跌,回首今年以来这波接近80%的涨幅,就会发现一些特别的现象。这轮行情的确与过去的任何一次大行情都不同,指数涨到现在,二八现象非常明显,两成股票气势如虹,八成的股票则落后于指数,让人放心的是上涨的股票几乎全都是大盘蓝筹,根正苗红;而且指数涨了900点,无论监管层、券商、机构还是中小投资者没有人提到风险,任何一方都兴高采烈。谈到这一轮上涨的原因,人民币升值、监管的规范、上市公司质量的提高、宏观调控的放缓,这些因素业内分析人士都有详细的分析。不过还是不能不提一下私募基金的作用。
生猛的“私募”
中央财经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目前私募基金占投资者交易资金的比重达到30%—35%,资金总规模在6000亿到7000亿元之间,整体规模超过公募基金一倍。然而作为一支具有如此影响力的投资主体,从以往历年的行情看,私募基金从来都是证券市场里一支破坏性大于创造性的力量:串通个别上市公司高管坐庄恶炒,高位崩盘后逃之夭夭;主流机构宣扬价值投资,私募们偏偏热衷暴炒绩差股。
从德隆系到鸿仪系,从吕梁到刘波,私募基金似乎总是给人留下混乱、无序的灰色形象。然而今年以来,一切似乎都和以往不一样了,私募们偃旗息鼓,乖乖做起了好孩子,那支专门在绩差股和冷门股里兴风作浪的“涨停板敢死队”似乎一夜间销声匿迹,伴之而来的是大盘蓝筹的滚滚向前。种种迹象似乎表明,私募基金不是消失,而是被“招安”了,成为大盘攻克2000点的一支重要力量。
如果把梁山泊比成我们的证券市场,那么私募基金就是水泊梁山系的好汉。在这样一个江湖,生性刚猛的好汉们,属于参与博弈的各方中一支重要力量。这力量不足以主宰这个江湖,但破坏性相当大,能够影响江湖格局的稳定。在剿灭不成功(也不可能成功)的前提下,招安便成了最佳选择:在水浒故事里,朝廷消除了不稳定因素,获得了一支能征惯战的队伍,百姓得享太平,而梁山众将则实现了“封妻荫子”的利益最大化。
在证券市场,价值投资的正统理念得以确立,监管的压力被轻松化解,中小投资者免除了暴涨暴跌的个股风险,而对于私募基金来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获得了管理层与主流机构的承认,就意味着获得更大的施展空间。这实现了参与各方都得益的完美均衡,没有理由不得到实施。
今年6月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在“中国基金创新营销论坛”上表示,“私募基金在今年这波波澜壮阔的市场行情中也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私募基金始终处于灰色地带,对市场是不利的”,并且明确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只有让私募基金浮出水面,才可能形成良性竞争,让有能力的投资天才形成自己的品牌”;7月初,央行副行长吴晓灵公开呼吁“应该给予私募基金以合法地位”。
一位是学术界的主流权威人物,一位是央行的高层,他们的“鼓”与“呼”透露出管理层强烈的“招安”信号。8月,银监会发布了《关于信托投资公司开展集合资金信托业务创新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即业内所谓的“65号文”,该通知给予了创新类信托公司一些突破单个信托合同不超过200份的限制,开始从政策上为私募基金的阳光化提供支持。
随着这一新规定的推出,一些私募基金开始与信托公司合作,推出自己的信托理财计划,银行又和信托公司展开合作,从信托公司购买这类产品,再作为理财产品发售给普通个人投资者。
“私募”阳光化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目前深国投和5家私募管理机构合作发行了7只信托产品,其中和深圳市赤子之心资产管理公司、铭达投资管理公司各合作发行了2只信托产品,10月31日,深国投和上海一家私募管理机构合作发行的“景林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正式宣告成立。平安信托也已经发行了5只信托私募基金。
而这些仅仅是冰山一角,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招商银行、建设银行、中信银行、工商银行等纷纷推出了各自的信托理财产品,近两个月更是形成了一个小高潮。据某国有大银行的集合理财部门领导介绍,今年该银行为各信托公司所做的此类信托产品有望达到60个,“如果给我足够的人员配备,像这样的信托理财产品一年发600个也没有问题,许多私募基金都在后面排队!”由于要求发行信托计划融资的私募基金实在太多,银行和信托公司会设置一个资金量门槛,通常会在3000万以上。
银行代售的这类信托产品最大特点就是收益率比较高,一般都在3%以上,高的甚至能够达到4%至5%之间,远远高于目前市面上的普通人民币理财产品,而且大都经过银行严格专业的选择,在机构信用风险方面,相比于信托公司,银行强大的信用保证使得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小了许多,不再会出现以前被小信托公司“卷款而逃”的情况,对投资者来说较为安全。
这类高收益、低风险的信托产品是目前市场中的“稀缺”品种,因而也受到了投资者的追捧,往往一经推出便被抢购一空,以至于一些银行要为这类信托产品设置投资金额的起点门槛,不是贵宾客户就购买无门。根据估算,到目前为止,已有上百亿私募基金通过这个渠道融到了资金投入股市之中。
将私募基金阳光化以方便监管的行为体现了管理层自“堵”转“疏”的理念转变和高屋建瓴的大智慧,但管理层的智慧还不止于此。在这类证券信托产品的具体运作上,因为设定的收益率较高,银行与信托公司一般不会介入私募基金的操作,但会选定一个股票池,按规定私募基金只能通过操作这个股票池中200至300个左右的股票来实现获利,一般就是沪深300指数股。
“招安”的意义不仅仅是规范和稳定,更在于将被“招安”的力量为我所用,转化为发展的动力。一个证券市场运行至今从未出现过的奇妙现象展现在我们面前:管理层、主流机构与私募基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他们的目标趋同了,主力资金如长江大河,滚滚注入以沪深300指数股为代表的大盘绩优蓝筹股中。至此,在沪深指数高歌猛进的同时,个股行情却是“冰火两重天”,出现所谓“二八现象”甚至“一九现象”也就毫不奇怪了。
就像许多业内人士常说的,证券市场从来都不缺少资金,也许缺的只是怎样利用好资金的方法。11月初,国家发改委财政金融司司长徐林公开表示,随着我国《信托法》《合伙法》等一系列法律措施颁布实施,设立私募股权基金的法律环境已经基本建立,私募股权基金的管理办法目前也已经有了一个相对成熟的稿子,目前发改委正在和国务院法制办进行沟通,以修订、完善一些具体的条款,目前出台的时间还不是很成熟。相信随着这一管理办法的最终出台,规模庞大的私募基金也一定会成为中国证券市场大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