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对于教育的影响

来源 :现代教师与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dx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读的中师课本《心理学》讲到国外"狼孩"的事,失去狼崽的母狼,由于乳胀难受,就会捡养无人抚养的婴儿,和狼群生活到十多岁,被解救出来后,已养成了狼性,无法适应人类的生活,不到几年就死了。它所证明的是环境对于人的影响非常大。即,环境决定论。
  其实,中国几千年前就意识到环境对于人的影响。孟母三迁,就是对环境的选择。即选择适宜孟子成长的环境--在学校旁边居住。中国人对于环境影响最深刻的认识是:同一种植物,在淮南为橘,在淮北就为枳。我偶尔在刊物上看到,某地一富人家,在离自家比较远的地方修了一个鱼塘,就安排一个被自己捡养的小女孩去看守鱼塘。当小女孩长到13岁时,由于长期不讲话,已失去语言,出现交流障碍,无法与人正常交流。这些活生生的事例都证明了环境对于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环境一般情况下都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有些人和事会同时受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而有些人和事却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大。一般情况下,意识形态的东西多会受制于社会环境的影响,而且影响是非常大的。比如新中国历史上的反右和文化大革命等运动的社会环境下,对知识分子阶层、文化、教育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对知识分子、文化、教育的危害是是毁灭性的。
  那么,现在是什么环境影响了教育呢?教育是意识形态的东西,自然也就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我们现在社会环境的主体意识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市场经济"为社会运转的轴心。"市场经济"的核心目的就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市场经济"关键的思维是:成本最小化,利益最大化。于是,所有的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事业都几乎与经济挂钩。教育处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之中,就犹如搅拌机里石子是无法独立的。教育既然无法独立,势必就只能随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加之,国家主张教育产业化。教育也就自然而然走向"市场经济"机制的管理之中。
  基础教育按国家规定是义务教育。但是对义务教育的管理却没有规范的配套管理体系。"市场经济"的管理思维在无形之中就走进了教育的管理之中。教育管理也就顺理成章的遵循了"市场经济"的管理的思维。在"市场经济"管理思维驱使下的教育,自然而然就成了应试教育。只有把应试教育搞好了,大家才可以从中获利:学生考上好的学校;老师获得奖金和职称或晋升;校长获得升职拔;学校获得名气而争取更大投入。学校的一切都是围绕经济利益运转。于是,教育的本质就随之发生了彻底的变化,具体表现如下:
  一是教育目的利益化。教育自产生以来,就有一定的目的意识。从原始的生活和生产经验以及劳动技能的传授上到礼仪、文化、四书五经、"六艺"的传播都没有离开教育为促进人的发展和服务社会的目的期望。到了近现代,虽然阶级分化,但大家对教育的目的意识更加明确和迫切。大家通常说的是:上懂天文,下懂地理,娴熟民间典故。新中国成立后,出台了教育方针,后又做了一定的修改,可是,现在的教育已完全脱离了教育方针,演变成了只剩应试教育了。比如,通常说"德、智、体、美、劳"只剩下"智"——考高分。考高分固然好,但是天长日久却犯了营养结构不合理症,人格自然也就无法完善。孩子却成了考试的机器,读书成了一件痛苦的事,形成了今天教育的现状。
  二是教育内容省略化。就现在的基础教育,无论是小学教育或是初中教育都有明确的教育内容。这些内容就犹如一付药的配方,少了一样,就会失去了它应有的药效。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教育内容的全面就犹如一个人营养需求平衡,人的成长才会健康。但是,在利益的驱动下,学校就会主动将应该开设的科目分为主科和副科。所谓的主科就是上面规定的必考科目。所谓的副科就是上面不要求统考的科目。本来是平等的教育内容,经过这么一番分后,副科自然就成了边缘化科目,逐渐成了可有可无,可上可不上的科目。全国上下林林总总,多如牛毛的补课热,听说过哪家在补副科吗?这就足以证明我们这个社会是重主科而不顾副科的社会。
  三是教育手段单一化。教育被比作是一门艺术。从事教育的人被比作园丁。教师被说成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这些美好的比喻来看:教育是一项丰富多彩的活动。学校是一个天堂般、诗性般美好的地方。然而,这一切都抵不过利益的诱惑,导致教育的一切行为都直奔主题——考分(利益)。不能得分的内容都可以省略。于是,学校里处处都是应试科目的热火朝天,处处都是死记硬背,处处都是标准答案。学校里没有了欢声笑语,没有了活蹦乱跳的高兴,有的只是考试的秘诀和为分数废寝忘食的师生以及一批知道自己升学无望而在学校捣乱的学生。
  四是评价机制唯一化。应试教育产生于唯考试的考评机制。假如没有那唯一的考评机制,应试教育也就没有了市场。经过了几十年改革了的教育在考评上却没有半点改革,反而狭窄化。按照常理,学校开设了些什么课程,就应该科科都检测。然而学校的做法却是上面考什么,学校就重视什么。不周全的考评机制催生了不周全的教育教学。考评机制的唯一化造成了学生接受教育的单一化,以就形成了人生的单一化,人格的扁平化。
  教育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振振有词的对教育说三道四,百般苛求。是否想过中国人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都变了,同样身处其中的教育能不变吗?与其对教育发牢骚,倒不如想一想,我们应该为教育尽点什么责,更具有实质性的意义。
其他文献
现代社会由于生活的多样化、知识信息的广泛化,审美活动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美育也成为时代的客观要求。何谓美育,它是通过现实美和艺术美打动学生感情,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感化,从而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 在英语教学中,通过渗透美育,促使儿童对教学形式和
期刊
长期以来,在人类的正常生活、学习、体育和各种社会活动中,都是有利于左脑发展(如习惯用右手操作、运动等),大脑左半球往往超负荷运转,传统的应试教育、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更是雪上加霜,左脑的负担越来越重,而右半球却被闲置或未被很好的开发。  双侧肢体运动:根据运动解剖学知识,以矢状面为界限,将人体分成左右两半,左半即左侧肢体,右半即右侧肢体。双侧肢体运动通俗的讲即是人体的左手、右手;左脚、右
期刊
【摘要】中学历史教学中要使学生逐渐了解中国国情,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历史课堂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阵地,它在知识的传授中潜移默化地把爱国主义精神和各个历史时期的民族精神植根在学生的心里,是学生形成良好的思
期刊
【摘要】爱心是教育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教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烛光,学生美好人生的开端掌握在教师手中,教师只有用自已的爱,才能与学生产生心灵的碰撞,才能超越人的自然属性而达到完美的境界。只有以爱心才能教会学生去爱身边的每个人,爱身边的一草一木。  【关键词】爱 教育 希望  爱,是万物间最伟大的情感,母亲因为爱孩子而无悔付出,一粒种子因爱生命而破壳成长,而对于一名教师,热爱是开展教育工作
期刊
在中学英语学习中,情感态度如何,直接影响学习效果。英语在我国作为一门外语,是许多学生(特别是中学生)认为较难学好的科目,于是在心里和情感上出现各种障碍,抑制他们的学习和自信心,因此,如何帮助学生调整好心理和情绪,变"让学厌学"为"我学乐学"。要提高英语学习效率,首先,要改变学生对英语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态度,是当今中学英语教师面临的重要话题,也是中学教师不可忽视的话题,若忽视了学生的情感
期刊
作为教师,我们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一些自我约束力差,学习底子薄弱,接受新知反应迟缓的学生。大家常常用学困生标记这类学生。他们的学习生活经常会在不经意间触及我们敏感的神经。面对他们,我心情复杂,有时会感到出力不讨好;面对他们,我思想曾一度动摇想放弃可又不能,因为他们也是我们整体推进教育教学工作进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  如何改变这些孩子,促进他们健康良性发展,首要任务是摸清他们学习困难的形成原因。经过
期刊
【摘要】中学生物适应了生物学科动态发展的特点,及时准确地把最前沿的生物研究成果写进教材,教给学生,既拓展了学生视野,学以致用,又能提高学生的兴趣,真正认识生物学科,养成科学的发展观,提升自己在生活中应用生物知识的水平。把一些过时的意义不大的内容剔除出教材,用更科学的体系加以整理,使之更容易教学。但是,无论怎样变,基础的知识总是不变,内容形式上有了改变,基础的东西还是用整段整段的文字加以叙述,图表的
期刊
"汉字是方块形的表意文字,由不同基本笔画(点横竖等)按一定的数量(几点几横几竖等)、度量(长短、出口等)和空间配置(左右、上下等)组合而形成的图形符号" ,因此,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就必然会牵涉到笔画、笔顺、偏旁部首、间架结构等辅助因素。 对于偏旁部首的安排及其与识字写字教学的关系等问题,我们的原则是:因文而宜,遵循规范,便利教学。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几个具体问题。  1.为什么要把偏旁与部首分开来提
期刊
【摘要】语文教学走向了单调乏味,走向了枯燥无趣,以至于学生们讨厌语文,害怕语文,甚至于渐渐远离语文;重启语文乐园的大门,让学生在语文的乐园里自由自在地遨游;用教学的艺术魅力,诱导学生"懂"语文 教学是一种艺术;用语文的自身魅力,吸引学生"品"语文;用教师的文学修养,感染学生"爱"语文。  【关键词】死记硬背 教学语言 表情达意 语文教学  在现在的教学中,我们的语文教学走向了单调乏味,走向了枯燥无
期刊
保护和传承中国民间艺术和文化,维护好中华文化的根本,是每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都应肩负起来的历史责任和使命。笔者是一名基层中小学美术教师,深爱着中华的传统民间艺术和文化,并以保护民间艺术、弘扬民族文化为己任。笔者以为,要传承中国民间艺术和文化,就必须从娃娃抓起,把中国民间艺术与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1.引导学生了解民间艺术内涵,传播民间文化  中小学美术课堂是传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的重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