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历史上,改革者的命运似乎大多很悲惨。
吴起在楚悼王时实施变法。悼王死,贵族叛乱。吴起伏于王尸之上,仍中乱箭而亡。
秦孝公用商鞅变法,孝公卒,新君与旧贵族联手报复,商鞅遭车裂而死 。
王安石在宋神宗支持下变法,神宗死,旧党当权,新法尽废,王安石罢相归去,抑郁以终。
张居正在实行改革成效卓著,但死后,家破子死,自己也差点被破棺戮尸。
康梁变法,光绪支持,但旧派上台,变法诸“君子”,杀头的杀头,逃亡的逃亡。百日维新,就此消歇。
何以“变法者”总遭厄运?我想:
一是中国历史上的变法,大抵是在中央积弱,内忧外患,弊窦丛生之时。为了维持王室政权,君主有心振作,便支持改革。但改革的第一目标必是强王室而弱诸侯,下层百姓在改革中并无多少利益,难于得到来自下层的真心拥护。
二是历朝历代,但有改革,大都倚仗君主的支持。而强王室的改革又必然会损害亲贵豪强的利益。一旦君主慑于亲贵豪强的压力,撤销对改革的支持,或因君主死亡,或因君主遭废弃,反改革的势力歙然聚集,改革者作为泄愤的对象而遭报复。
改革的轮回反复搬演,因为形势未变。倘若形势改变,改革能使多数人获益,而改革又成为领导集团的共识,其结果当有不同。义之所在,永厚先生充满希望,这就有了“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壮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