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叙利亚局势活像一部连续剧。去年3月爆发反政府游行时,是抗争片;4月,叙利亚军队开火,变成警匪片;5月,美国欧盟纷纷介入,变成国际大片;现在,俄罗斯跟美国针锋相对,政府和反政府力量全面开打,已然变成战争片。而在一系列纷争活剧里,各式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令人眼花缭乱。
骚乱源于“年轻人的失望”
追根溯源,叙利亚动乱的导火索就是年轻人。2011年3月18日,阿拉伯世界的政治动荡波及叙利亚,一批“对生活和前途感到绝望的年轻人”爆发游行示威。他们认为,总统巴沙尔执政10年,虽雄心勃勃进行改革,但一触及当权者的利益,就知难而退,结果“雷声大、雨点小”,现在连雷声也没了。他们要求改善生活,实施变革,取消紧急状态法。这是叙利亚自1963年起实施的一项法律,当年叙利亚和以色列交战,敌对状态一直没有消除,叙利亚政府保留该法律,可以检查媒体,切断通信服务,不经司法部门批准拘捕疑犯。
起初巴沙尔有所妥协,取消紧急状态法,提高工资和个税起征点,不过反对势力真正要的是权力更迭,在此情况下,巴沙尔转向强硬。4月25日,他决定调兵“打击闹事的恐怖分子”,被西方视为“血腥转折点”。半岛电视台报道,当日凌晨3时,3000多名叙利亚军人在坦克的掩护下开进南部城市德拉。军队还摧毁水塔,切断电源,掐断电话。无辜民众伤亡令全国哗然,第二天,多个城市的居民走上街头,抗议军方行动,安全部队抓了500多人,局势急转直下。当时,巴沙尔写了一篇文章《腐水中的细菌》,发表在英国《生活报》上,把阿拉伯政治动荡形容为“聚积起来的腐水,难免会滋生细菌”,“腐水”聚积太久,“细菌”繁殖就很严重,使一些国家出现“病态”。没想到,他用妥协和强硬的两手对付“细菌”都无效,最终国家陷入动荡、本人陷入困局。
有人说,巴沙尔出身的阿萨德家族是整个阿拉伯世界的传奇。这个家族利用阿拉维派这一占叙利亚全国少数人口比例的派别统治着占国民大多数的逊尼派民众长达40多年,还是阿拉伯地区唯一成功将权力移交给下一代的统治家族。人们之所以用他的名字而不是姓氏来称呼巴沙尔·阿萨德,是因为“阿萨德”这个称谓是属于他父米哈非兹·阿萨德的,这位统治叙利亚30年的领袖在国内的威望至今无人能及。巴沙尔获得的支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是阿萨德的继承人。2000年阿萨德去世时,时任阿盟秘书长的马吉德称赞他是“战争年代与和平时期的英雄?,时任埃及总统穆巴拉克、苏丹总统巴希尔、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二世、阿尔及利亚总统布特弗利卡、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和法国总统希拉克等一同参加了阿萨德的葬礼,这在世界现代史上都是少见的。
阿萨德1930年10月6日出生于叙利亚拉塔基亚省卡达哈镇。据考证,他原本不叫阿萨德,这个名字是他在少年时自己改的。因为在阿拉伯语中,“阿萨德”是雄狮的意思,他希望成为一头中东土地上的雄狮,领导当时还是法国殖民地的叙利亚走向独立。在进入有着“叙利亚西点军校”之称的霍姆斯军事学院前,阿萨德只是一个普通人。但他毕业后的道路充满光辉的印记,也被反对他的人称为是一段“叛乱史”:1956年第二次中东战争中,他亲自驾驶战斗机击落英国轰炸机;1963年参与发动“三八革命”,促成叙利亚复兴社会党掌握国家政权;1966年,推翻时任复兴社会党的领袖阿明·哈菲兹;1970年再次发动政治变革,打倒与自己政见相左的前总参谋长贾迪德,并于次年成功登上国家总统的宝座。
复兴社会党执政后,开始在叙利亚执行紧急状态法,禁止以任何形式反对该党派的统治。阿萨德上台后沿用了这一制度,还通过制定新宪法,将总统、复兴社会党总书记、叙利亚全国进步阵线(以复兴社会党为主的多党联盟)主席和武装部队最高统帅等职位集于一身,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或许得益于丰富的斗争经验,阿萨德对于镇压反叛有着敏锐的直觉与果断的手腕。尤其是他在1982年对哈马城反政府叛乱的镇压,成了彰显他铁腕的一个标志性事件。该年2月,哈马城的穆斯林兄弟会组织了大规模反政府叛乱,阿萨德派弟弟里法特指挥军队包围了这座城市。据西方媒体报道,当时叙利亚政府军采用大炮地毯式轰炸、随后坦克冲击攻入城内剿灭的战术,在3周时间内屠杀了约4万人。此事对叙利亚民众造成了巨大震慑,此后在阿萨德的高压统治下,叙利亚国内政局一直保持稳定。
但阿萨德的能力绝不只限于维稳。他运用军队、复兴社会党和官僚机构的力量,并通过对社会组织的强有力控制,建立起了一套具有家长制色彩的威权体制,与其身边的亲信通过传统的社会裙带关系形成一个真正的权力中心。在这种体制和当时的特殊背景下,叙利亚从一个涣散弱小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地区强国。阿萨德的另一个高明之处在于,他还在任期内对未来“子承父业”安排好了一切。在阿萨德精心编织了30年的关系网中,只有他指定的儿子才是唯一一颗可以盘活大局的棋子,任何其他力量的单独崛起都会导致整个体系的坍塌。因此,每个人都甘心接受他所指派的继任者。
阿萨德共有四子一女,长子巴希尔是他最青睐的接班人。然而,巴希尔却于1994年死于车祸。有媒体报道,巴希尔死后,阿萨德急电正在英国读书的次子巴沙尔回国。在电话里,阿萨德严厉地对他说:“你必须要继承哥哥的道路。”放下电话后,阿萨德又对周围的亲信说:“总统继承人除了巴沙尔,别无他人。”之后的几年,阿萨德将朝中有野心的老臣逐一铲除,为巴沙尔培育新的羽翼,并着手准备改革开放,为其接班铺平道路。
从推行改革到武力镇压
在哥哥去世前,巴沙尔从未想过从政。虽然出生在叙利亚第一家庭,但他从小就对政治缺乏兴趣,甚至有些厌恶。巴沙尔于1965年9月出生于大马士革,毕业于大马士革大学医学专业,后赴英国伦敦继续深造,希望当一名优秀的眼科医生。他在伦敦的眼科老师埃德蒙·舒伦博格回忆说:“他很安静,从来都不装腔作势,在病床边对病人的态度无可挑剔。”
1994年紧急回国后,巴沙尔在父亲的安排下从事国家和群众性工作,并进入霍姆斯军事学院学习5年。在叙利亚,有军队或者军校服役、学习的背景,是从政的基本条件之一。2000年6月,父亲阿萨德病逝。叙利亚宪法规定总统必须年满40岁,而巴沙尔当时只有34岁。议会迅速通过宪法修正案:将总统最低年龄改为34岁。巴沙尔还从中校晋升为大将,担任叙利亚军队总司令。接着,复兴社会党大会选举巴沙尔担任总书记。7月,巴沙尔以97%的得票率当选叙利亚总统。 然而反对派人士对巴沙尔的性格和经历还有另一种说法:巴沙尔为人并非温顺,而是内向甚至孤僻,不会与人打交道成为他最初走向接班人的最大障碍。甚至还有人称,巴沙尔从高中起便不学无术,只是因为父亲位高权重,他才能拿到那么多光彩的头衔与证书。
巴沙尔上台后,一度大刀阔斧推进改革。经济上颁布一系列法令吸引外资、改善民生;政治上释放政治犯,放松对媒体、言论的控制,打击贪污腐败等;他尤其注重信息技术的发展,决心要把国家带入互联网时代。叙利亚经过两年所谓“大马士革之春”的新气象,老百姓对他期许很大。但改革步伐过快给叙利亚带来挑战,甚至威胁到巴沙尔和复兴社会党的执政地位。“大马士革之春”很快结束,叙利亚面对外部制裁压力、严重干旱、石油资源逐步减少等诸多不利因素,在经济领域并没有实现大发展,政治上也逐步收紧。而当威胁其统治的大规模示威与反抗出现时,巴沙尔进行武力镇压。
此次叙利亚动荡中,巴沙尔动用的镇压手段让很多人看到,这位曾经谦和甚至有些优柔寡断的总统,越来越像他的父亲了。叙利亚反对派学者穆罕默德·拉法里表示:“虽然他的父亲曾经成功地运用武力压制了人民的怒火,但显然巴沙尔却是在用这种穷兵黩武的方式让自己在世界政坛上丢分。”
“东方的戴安娜王妃”
留学英国或许没有给巴沙尔从政带来太多好处,但他仍要感谢这段经历——在这期间,他认识了后来的妻子阿斯玛-阿克拉斯。巴沙尔上任后,阿斯玛以典雅的气质和智慧的头脑,一改以往人们对阿拉伯国家元首夫人保守与神秘的印象,成为巴沙尔身边一颗耀眼的明星。
阿斯玛1975年出生于英国,拥有英国和叙利亚双重国籍。她的母亲在叙利亚驻英国大使馆工作。父亲是一名心脏外科医生,来自叙利亚颇有声望的阿克拉斯家族。在与巴沙尔结婚之前,阿斯玛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英国度过的。优越的家境让她得以接受良好的教育。1996年,阿斯玛以优异的成绩从伦敦精英式女校——王后学院毕业,进入一家投资银行工作。
关于阿斯玛和巴沙尔的相识,有两个版本。阿斯玛自己曾在一次采访中说,她和丈夫是结婚前一年在双方家人的安排下相识并相恋的,程序完全遵循阿拉伯传统的“父母之命”。而另一种更令人信服也得到多方证实的说法是,早在1992年阿斯玛还是一名女大学生时,就在一次校园鸡尾酒招待会上遇到了当时也在伦敦求学的巴沙尔,两人一见钟情,很快开始了热恋。巴沙尔回国后仍与心上人鸿雁传书,电子邮件成为他们互诉衷肠的主要工具。2000年底,25岁的阿斯玛与刚当上总统的巴沙尔结婚,后来为他生下3个孩子。
据称,刚结婚的那段时间,阿斯玛隐姓埋名,独自奔波于大马士革街头巷尾,只为告诉丈夫一个真实的叙利亚社会是什么样子。在有了孩子之后,她就全身心投入到对家庭的照顾之中,很少再对丈夫的工作进行问询或干预,只是在丈夫遭遇困难的时候,默默地给予支持,并尽量在公众场合给足巴沙尔面子。《中东报》就曾撰文指出,阿斯玛是一个识大体的女人,她在家里总是一身休闲装,而出席公共场合时却一身名牌,浓妆艳抹,帮助巴沙尔在类似的社交场合中占得先机。
喜欢慈善事业是阿斯玛的一大特点。2001年,她成立了一个非政府组织,通过小额贷款帮助叙利亚农民。而据当地媒体称,在大马士革的基督教慈幼会修女院也常常可以看到她的身影。
德国《明镜》周刊曾这样评价她:阿拉伯国家统治者的配偶们正在为各自的国家增光添彩,阿斯玛正是其中的代表;《巴黎竞赛画报》称她是“东方的戴安娜王妃”;时尚杂志《世界时装之苑》认为,她的时尚品位甚至超过了美国总统夫人米歇尔·奥巴马和法国总统夫人布吕尼。
但也有不和谐的声音。阿斯玛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在英格兰长大是很幸运的。我有机会感受什么叫做和平——这是与中东最大的区别。”有人透露,由于受到西方良好的教育,阿斯玛对于巴沙尔的行事风格以及这个家庭充满了不满和愤怒,但为了保持家庭和睦只好忍气吞声。现在家族视她为“外人”,把她排除在决策层之外。
家族团结中也有隐患
虽然巴沙尔任用了很多外人甚至其他教派的人作为政府高层,但英国《卫报》日前撰文披露,整个阿萨德家族的势力正越来越大地体现在对叙利亚政治的影响之中。巴沙尔的母亲安妮萨赫是目前家族的实际掌权人。“这个家庭内部成员表现得很团结。”在阿萨德去世后,没有人能搞清楚这个家庭是怎样运转并作出决定的。以前每周五晚上,一家人都会在安妮萨赫的召集下一起用餐,很多重要的政治决定都是在这个时间做出的。
巴沙尔的弟弟马希尔·阿萨德是仅次于总统的二号人物,他生于1968年,在老总统的4个儿子中排行第三。1994年长兄去吐后,家庭内部因为接班人问题曾产生矛盾,母亲安妮萨赫更倾向于有军事背景、为人严酷的马希尔,但阿萨德坚持选择了巴沙尔。可这并没有影响马希尔对家庭的忠诚,他如今是军方的最高掌权者,佩有叙利亚军队中最高级别的三星肩章,目前掌控叙利亚著名的第4装甲旅、总统卫队和共和国卫队,同时是叙利亚情报部门的实际管家,在叙利亚复兴社会党中央委员会中也担任委员职务。
有分析认为,马希尔在军中的威望要高于巴沙尔,因为巴沙尔被部分将领认为是一个军事上的弱者,而马希尔则完全继承了他父亲的军事才能。但也有叙利亚军官说,马希尔情绪不稳定,过于崇尚暴力,在军中获得的支持也比不上他父亲。
巴沙尔的姐夫阿塞夫·舒卡特也是家族中的关键人物,但他与马希尔的关系极为复杂。1999年,马希尔曾向舒卡特开枪,反对他与自己的姐姐布沙拉结婚,因为他曾经结过一次婚,而且有了孩子,年龄也比布沙拉大很多。二人的矛盾成了家族隐患,不过巴沙尔的立场很明确,为了马希尔,可以牺牲掉舒卡特。2009年,曾一直负责叙利亚军事情报局的舒卡特被突然调至总参谋部,职位提高但权力大大降低,显然是被边缘化了。
除了家人,巴沙尔身边还有一帮值得信任的忠臣。如负责安全事务的副总统穆罕默德·纳斯弗·哈尔贝克、军事情报机构首脑阿卜杜拉·法塔赫·裘德斯亚、国家安全总局局长阿里·马穆鲁克等。反对派学者努尔透露,目前巴沙尔周围的人,多是其父在位期间的军方好友。这些“老臣”虽然“绑架了巴沙尔的意志”,但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对政权和巴沙尔忠心耿耿。 不过,曾为巴沙尔撰写自传的美国学者大卫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巴沙尔已经从一个有着良好变革意愿的年轻人,变成了一个喜欢被周围人称赞的政治家。虽然他对幕僚和政客大方而谦虚,但其缺乏吸引力,似乎也听不进政客们的建议。有报道称,为了抗议政府镇压示威者的行为,至今已有200多名复兴社会党成员宣布辞职,但此消息未得到证实。
有分析称,巴沙尔政权核心圈较小,内部的重大矛盾往往在爆发之后才为外人所知。目前,尚未显露政权内部出现严重分裂的迹象。但若外部压力增加和冲突局势进一步扩大,内部能否继续保持一致还存在变数。
“世界小国中的大国”
叙利亚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东岸,国土面积18.5万平方公里,北与土耳其接壤,东同伊拉克交界,南与约旦毗连,西南与黎巴嫩和巴勒斯坦为邻,西与塞浦路斯隔地中海相望。叙利亚首都为大马士革,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世界是平的》一书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曾作为《纽约时报》记者常驻中东。按照他的总结,中东国家是三种不同的政治传统相互影响的结合,一是部落式政治,二是独裁主义,三是外部势力强加的现代单一民族制度,叙利亚就是一例。
据记载,历史上从来就没有过“叙利亚国”。公元前3000年,这里是城邦国家埃勃拉古国,公元7世纪末并入阿拉伯帝国的版图。11世纪欧洲十字军入侵。13世纪末开始受埃及马姆鲁克王朝统治。从16世纪初开始,被奥斯曼帝国吞并达400年之久。直到19世纪下半叶,作为行政概念的“叙利亚”一词才重新从古希腊典籍中拿出来引用,作为奥斯曼帝国的省区名称。一战后,叙利亚沦为法国的委任统治地。直到二战末期,叙利亚才成立自己的政府,舒克里-库阿特利当选叙利亚共和国首任总统,1946年4月17日,法国和英国军队撤走,叙利亚取得全部独立,建立了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西方强加的所谓民主政治制度自然成了摆设,深藏的阶级、宗派、集团冲突令社会动荡不安。直到复兴社会党以及阿萨德上台,才使叙利亚看上去真正具备了国家的基本特征。
叙利亚人口2369.5万,其中阿拉伯人占80%以上,还有库尔德、亚美尼亚、土库曼和切尔克斯等民族。居民中85%信奉伊斯兰教,14%信奉基督教。伊斯兰教中,逊尼派占80%,什叶派占20%,在什叶派中,阿拉维派占75%(约占全国人口的12.75%),但就是这12.75%的人将叙利亚国家大权牢牢掌握在手里。阿拉维派形成于公元10世纪,被归于什叶派,但他们也崇拜太阳、月亮和天空,留有原始宗教的痕迹,部分宗教仪式还有佛教、基督教因素,信奉灵魂转世说,这都是“正统”伊斯兰教不能容忍的,因此阿拉维派一直被认为是异端,它广泛存在于贫穷的农村地区,加之属于宗教上的非主流,历史上社会地位很低,信徒大都是没有土地的贫雇农或地主权贵的仆人。
在法国殖民统治时期,殖民者为了抗衡、制约占多数的逊尼派的民族主义,在军队内偏袒阿拉维派等宗教少数派,创建少数派部队。阿拉维派青年很难通过正常途径改变社会和经济地位,服兵役是个人发展的绝佳机遇,于是纷纷从戎或就读军事学院,此外还有大量替主人服役的阿拉维仆人入伍。就这样,叙利亚的军队慢慢成了阿拉维人的军队。叙利亚独立后,这一状况延续了下来。复兴社会党执政后,其高层均为阿拉维派。阿萨德父子也出身阿拉维派,他们进一步巩固了这一少数派的执政地位。
美国政治学家萨缪尔·亨廷顿说过,在中东,国家一向软弱无力,它比家庭、宗教团体和统治阶级等还要弱,私利总是高于公益。在叙利亚也不例外,尽管有政党、议会和选举等形式,但阿萨德依然用传统的中东方式来维系统治,依靠家族、同乡、同僚组成的小集团治理国家。阿萨德父子统治期间,为了笼络逊尼派人士,努力淡化宗派色彩,在政府、议会和复兴社会党的很多显要位置上,如总理、国防部长、外长等,都安排逊尼派穆斯林出任。但在事关政权安全的关键部位,如情报安全系统、共和国卫队、特种部队等,几乎全交由阿拉维派掌握。
2010年,叙利亚的GDP为540亿美元(约合3426亿元人民币),石油储量仅为世界储量的0.2%。但就是这样一个小国,却拥有超过40万人的军队和40万人的准军事力量,被公认为“中东地区军事、情报大国”。据美国中央情报局数据,2009年其军费开支占GDP的5.9%,在全世界排第12位,其装备导弹武器的数量和规模在中东地区首屈一指。据称,叙利亚还制定了化学武器发展计划,储存有数百吨沙林毒气、芥子气等,并成功为导弹武器装配了化学弹头。此外,叙利亚陆军规模和战术水平在整个阿拉伯国家也居前列。叙利亚在中东素有“情报之国”之称。根据公开材料,该国有15家以上的情报机构,对国内控制极严,是巴沙尔政权最重要的治国工具。有人曾戏称“叙利亚人洗澡都要带上身份证明,以防止情报安全人员的突然检查”。
“无埃不战,无叙不和”
作为连接亚、欧、非三大洲的桥梁,叙利亚自古就有阿拉伯“跳动的心脏”之称。早在阿拉伯帝国时期,大马士革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从十字军东征到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再到近代的西方殖民统治时期,大马士革都是非常重要的政治、军事中心之_。
到了现代,叙利亚更是被誉为“小国中的大国”。现代中东地缘政治中,主要存在四大文化,分别是西亚北非地区的阿拉伯文化、伊朗的波斯文化、以土耳其为代表的突厥文化和以色列的犹太文化。叙利亚地处中东腹地,正是这四种文化的结合点。在阿萨德父子的苦心经营之下,叙利亚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介入中东地区各个热点事务,巴以问题、黎以问题、两伊问题……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叙利亚和以色列的尖锐对立。
作为中东地区唯一的犹太国家和美国铁杆盟友,以色列一直遭到邻国的敌视,其中就包括叙利亚。不仅如此,还有一个因素进一步激化了两国矛盾,那就是戈兰高地。戈兰高地被称为中东地区的“水塔”,以色列国内40%的水源都来自这里。戈兰高地与以色列接壤,居高临下,是叙利亚西南边陲的战略要地。从这里可以俯瞰以色列加利利谷地和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战略地位可想而知。历史上,叙利亚一直拥有戈兰高地的主权,直到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期间被以色列夺去。此后,归还戈兰高地,一直是两国谈判的中心议题之一。1973年,两国还在这里开战。战后并没有签署合约,始终处于交战状态,关于戈兰高地的争论和摩擦也从未间断。然而,迄今为止30多年来,两国始终保持克制,没有出现战争。这正如以色列国创始人本·古里安所说:“无埃不战,无叙不和。”意指没有埃及的参与,其他阿拉伯国家不可能单独对以色列作战;而没有叙利亚的参与,其他阿拉伯国家不可能与以色列实现和平。 叙利亚独特的地缘政治地位,决定了它的任何动荡,都直接牵连到该地区各国及其背后的世界大国的利益。若在这里发生战争,导致阿拉伯“跳动的心脏”出了问题,对中东、对世界都绝不是好事。
背景材料
阿卜杜勒·哈达姆,叛逃的副总统
在反对派当中,有一群特殊人物,他们是流亡海外的叙利亚前高官。其中最活跃的是前副总统阿卜杜勒。哈达姆,去年10月。他纠集了60名成员,在巴黎成立“支持叙利亚革命全国委员会”。阿卜杜勒·哈达姆现年78岁。他跟随阿萨德多年,1984年就出任副总统。被阿萨德视为“托孤之臣”,留给儿子巴沙尔用。起初,他全力辅助巴沙尔·2001年,在巴沙尔根基不稳时,经验老到的哈达姆马不停蹄地出访,争取各国对巴沙尔政权的支持。但好景不长,2005年,哈达姆在与巴沙尔的权力斗争中失势,便叛逃到巴黎。2005年,美国指控叙利亚政府刺杀了黎巴嫩总理哈里里,哈达姆向联合国调查小组作证,说巴沙尔确实曾当面威胁要除掉哈里里。此举表明,哈达姆和巴沙尔已彻底翻脸。如今,哈达姆的目的,是跟“民族协调机构”和“全国委员会”争夺反对派领导权。
另一位流亡副总统是阿萨德的弟弟里法特,当年被阿萨德视为“野心家”,遭到驱逐。他已经74岁了,流亡西班牙和法国十几年,仍念念不忘向侄子巴沙尔“夺权”,他召集人马成立了“全国民主委员会”
里亚德·阿萨德,难民营里建军军队
上述反对派都只是政治力量,流亡军人里亚德·阿萨德则组建了一支“叙利亚自由军”(FSA)。里亚德·阿萨德原是一名50岁的空军少校。去年春天,他的家乡遭到叙利亚政府军镇压。很多亲戚被打死,他妹妹的房子也被夷为平地。7月,他逃到土叙边境的难民营里,秘密串联六七十名逃出来的叙利亚军官、警察和情报机构人员、成立FSA,发誓“要将这个政权打趴下”。9月,他吞并了另一支流亡军队“自由军官运动”,实力大增。一名“叙利亚自由军”的军官说,叛变士兵胆子越来越大,“刚开始只是逃跑,现在能够操起武器站在示威者身后来保护游行者的安全”。FSA还声称,一次毁掉政府军数十辆坦克,驻霍姆斯的政府军哈立德-本·瓦利德营也向他们表示效忠。
军队的哗变。确实让巴沙尔担心。他采取一些措施,比如故意将互不认识的士兵安排在一个营房宿舍;士兵们不知道会被派往何处,也不知道下一步的行动:官兵的休假常常被取消,手机设备的使用受到限制;营房里只能看宣传政府政绩的电视频道。
叙利亚反对派拉起军队
随着巴沙尔政权危机日益加深,现在叙利亚有头有脸的人物都迫不及待地展示反对派身份。几个月前,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还不敢站出来说话,但最近西方国家又是出钱又是出力,还接待他们到处访问,让他们一下子觉得“腰杆硬了”,调门高了。
西达:写诗出身的反对派主席
2012年6月17日,叙利亚境外主要反对派——“全国委员会”(SNC)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记者会,呼吁国际社会武力制裁叙利亚,并称如该提议在联合国遭否决,将绕开联合国向其盟友寻求援助。发出这一呼吁的是该组织新任主席,56岁的库尔德人阿卜杜勒巴塞特·西达。他还表示将致力于整合反对派力量,并在内部实施改革。他坚信,巴沙尔政权已到了“最后的阶段”。
1956年,西达出生于库尔德人占多数的哈萨卡省阿穆德市,曾就读于大马士革大学,获得阿拉伯哲学博士学位。是业内公认的阿拉伯学、古文明以及库尔德文化方面的专家。他有过多本著作,第一本是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时写作的《地区逻辑与阿拉伯遗产——扎吉·纳吉布·马哈茂德哲学思想模型》。1991~1994年,西达曾到利比亚从事教学研究工作。
西达一直秘密从事反对复兴党执政的政治活动。1994年,西达前往瑞典研习古文明。此后将近20年的时间里,他都在瑞典过着流亡生活。他的朋友形容他为“安静的、坚决的,有控制能力的人”,但不太善于同新闻媒体打交道。他是SNC中非常有影响的人物。2011年8月23日,SNC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宣布成立,其宗旨是“代表叙利亚人民的关切和要求”。“适时成立代表叙利亚人民的临时政府”。同年10月2日。加利昂担任主席,并组成了执行委员会。而西达参与了SNC的组建,并担任执委会委员,负责该组织的人权事务。
2011年10月19日,利比亚新政府率先承认SNC为叙合法政府。次年2月24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突尼斯表示。“叙利亚人民的实际而合法的代表是叙利亚全国委员会”。还有一些国家也承认该委员会。而西达被认为具备了“和解”,“诚实”与“独立”特质,是主席一职的不二人选。SNC负责对外关系的委员马胡斯称,西达不属于任何一个政党,是独立的库尔德人委员,却为大家共同接受,“他获得了自由派、世俗派、左翼组织、伊斯兰组织压倒性多数的选票”。
在西达“脸谱”网站个人主页上,有他自己创作的一首诗:“我就是在梦中,看见的也是轰炸;死者的母亲在呻吟,受伤的孩子在哭泣;我就是在天堂,看见的也是烈士;为了政权更替的秋天,为了死得其所;假如什么都没有发生,暴政犹在,我愿与你同在,用灵魂与全部期待。真主保佑,在最快的时间,自由到来。”
西达执掌SNC。被认为是“让叙利亚的一部分库尔德人看到了希望”。同时,这也折射出叙利亚问题的复杂性。库尔德人是中东地区最古老的民族之一,长期在库尔德斯坦山区生活,一战后随着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崩溃,库尔德斯坦分别被划入土耳其、伊拉克、伊朗,叙利亚、黎巴嫩等国。库尔德人使用库尔德语,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具有出色的军事才能,很多人都成为雇佣兵和职业军人。如今叙利亚有数十万库尔德人,是该国最大的少数民族之一。
库尔德人在叙利亚虽然渐渐融入社会,但他们对所在部落的忠诚度要高于对国家的忠诚度,因此他们在叙利亚遭到一定程度的歧视。西达认为,叙利亚库尔德人从不要求分裂,却得不到正常的政治、文化和社会权利,在政策法规中也遭到歧视。例如,对库尔德人的人口普查不公正。法律对待库尔德人和阿拉伯人有双重标准。库尔德年轻人不能在警察,军事院校就读,不能就职于敏感职位等。
叙利亚的库尔德人问题自2011年以来变得尖锐起来。有报道称,库尔德人地区有组织的抗议活动多于其他地区,这当中的原委非常复杂,还牵涉到库尔德工人党。这是以土耳其库尔德人为主的一个民族分离主义组织,主张脱离土耳其而独立建国。叙利亚曾经与土耳其有矛盾,据称暗地支持库尔德工人党。该党高层投桃报李,支持大马士革,甚至说叙利亚的库尔德人“不是真正库尔德人”,不主张他们“闹独立”。但后来叙土关系改善,叙利亚又打击过库尔德工人党。而目前的冲突中,有报道称巴沙尔又在支持该党,该党武装也暗杀了多位反对巴沙尔的叙利亚库尔德人,这些说法真假难辨,令局势更加扑朔迷离。
西达一直主张民主、公正地解决叙利亚库尔德人问题,在维护叙利亚主权与团结的框架内实现多元化统治体系。他当选后,“库尔德国家委员会”和“西部库尔德人民委员会”都表示欢迎,并希望加强与叙SNC的联系。西达则称,SNC已经就此出台了文件,承认库尔德人民族属性,尊重库尔德人各项权利。外界评论认为,目前SNCE,致力于统一各派势力,这给了解决库尔德人问题一个很好的机会。总的说来,西达的当选将有助于反对派获得更多来自库尔德人的支持,并弥合SNC中库尔德人委员与其他委员在库尔德人待遇问题上的分歧。
骚乱源于“年轻人的失望”
追根溯源,叙利亚动乱的导火索就是年轻人。2011年3月18日,阿拉伯世界的政治动荡波及叙利亚,一批“对生活和前途感到绝望的年轻人”爆发游行示威。他们认为,总统巴沙尔执政10年,虽雄心勃勃进行改革,但一触及当权者的利益,就知难而退,结果“雷声大、雨点小”,现在连雷声也没了。他们要求改善生活,实施变革,取消紧急状态法。这是叙利亚自1963年起实施的一项法律,当年叙利亚和以色列交战,敌对状态一直没有消除,叙利亚政府保留该法律,可以检查媒体,切断通信服务,不经司法部门批准拘捕疑犯。
起初巴沙尔有所妥协,取消紧急状态法,提高工资和个税起征点,不过反对势力真正要的是权力更迭,在此情况下,巴沙尔转向强硬。4月25日,他决定调兵“打击闹事的恐怖分子”,被西方视为“血腥转折点”。半岛电视台报道,当日凌晨3时,3000多名叙利亚军人在坦克的掩护下开进南部城市德拉。军队还摧毁水塔,切断电源,掐断电话。无辜民众伤亡令全国哗然,第二天,多个城市的居民走上街头,抗议军方行动,安全部队抓了500多人,局势急转直下。当时,巴沙尔写了一篇文章《腐水中的细菌》,发表在英国《生活报》上,把阿拉伯政治动荡形容为“聚积起来的腐水,难免会滋生细菌”,“腐水”聚积太久,“细菌”繁殖就很严重,使一些国家出现“病态”。没想到,他用妥协和强硬的两手对付“细菌”都无效,最终国家陷入动荡、本人陷入困局。
有人说,巴沙尔出身的阿萨德家族是整个阿拉伯世界的传奇。这个家族利用阿拉维派这一占叙利亚全国少数人口比例的派别统治着占国民大多数的逊尼派民众长达40多年,还是阿拉伯地区唯一成功将权力移交给下一代的统治家族。人们之所以用他的名字而不是姓氏来称呼巴沙尔·阿萨德,是因为“阿萨德”这个称谓是属于他父米哈非兹·阿萨德的,这位统治叙利亚30年的领袖在国内的威望至今无人能及。巴沙尔获得的支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是阿萨德的继承人。2000年阿萨德去世时,时任阿盟秘书长的马吉德称赞他是“战争年代与和平时期的英雄?,时任埃及总统穆巴拉克、苏丹总统巴希尔、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二世、阿尔及利亚总统布特弗利卡、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和法国总统希拉克等一同参加了阿萨德的葬礼,这在世界现代史上都是少见的。
阿萨德1930年10月6日出生于叙利亚拉塔基亚省卡达哈镇。据考证,他原本不叫阿萨德,这个名字是他在少年时自己改的。因为在阿拉伯语中,“阿萨德”是雄狮的意思,他希望成为一头中东土地上的雄狮,领导当时还是法国殖民地的叙利亚走向独立。在进入有着“叙利亚西点军校”之称的霍姆斯军事学院前,阿萨德只是一个普通人。但他毕业后的道路充满光辉的印记,也被反对他的人称为是一段“叛乱史”:1956年第二次中东战争中,他亲自驾驶战斗机击落英国轰炸机;1963年参与发动“三八革命”,促成叙利亚复兴社会党掌握国家政权;1966年,推翻时任复兴社会党的领袖阿明·哈菲兹;1970年再次发动政治变革,打倒与自己政见相左的前总参谋长贾迪德,并于次年成功登上国家总统的宝座。
复兴社会党执政后,开始在叙利亚执行紧急状态法,禁止以任何形式反对该党派的统治。阿萨德上台后沿用了这一制度,还通过制定新宪法,将总统、复兴社会党总书记、叙利亚全国进步阵线(以复兴社会党为主的多党联盟)主席和武装部队最高统帅等职位集于一身,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或许得益于丰富的斗争经验,阿萨德对于镇压反叛有着敏锐的直觉与果断的手腕。尤其是他在1982年对哈马城反政府叛乱的镇压,成了彰显他铁腕的一个标志性事件。该年2月,哈马城的穆斯林兄弟会组织了大规模反政府叛乱,阿萨德派弟弟里法特指挥军队包围了这座城市。据西方媒体报道,当时叙利亚政府军采用大炮地毯式轰炸、随后坦克冲击攻入城内剿灭的战术,在3周时间内屠杀了约4万人。此事对叙利亚民众造成了巨大震慑,此后在阿萨德的高压统治下,叙利亚国内政局一直保持稳定。
但阿萨德的能力绝不只限于维稳。他运用军队、复兴社会党和官僚机构的力量,并通过对社会组织的强有力控制,建立起了一套具有家长制色彩的威权体制,与其身边的亲信通过传统的社会裙带关系形成一个真正的权力中心。在这种体制和当时的特殊背景下,叙利亚从一个涣散弱小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地区强国。阿萨德的另一个高明之处在于,他还在任期内对未来“子承父业”安排好了一切。在阿萨德精心编织了30年的关系网中,只有他指定的儿子才是唯一一颗可以盘活大局的棋子,任何其他力量的单独崛起都会导致整个体系的坍塌。因此,每个人都甘心接受他所指派的继任者。
阿萨德共有四子一女,长子巴希尔是他最青睐的接班人。然而,巴希尔却于1994年死于车祸。有媒体报道,巴希尔死后,阿萨德急电正在英国读书的次子巴沙尔回国。在电话里,阿萨德严厉地对他说:“你必须要继承哥哥的道路。”放下电话后,阿萨德又对周围的亲信说:“总统继承人除了巴沙尔,别无他人。”之后的几年,阿萨德将朝中有野心的老臣逐一铲除,为巴沙尔培育新的羽翼,并着手准备改革开放,为其接班铺平道路。
从推行改革到武力镇压
在哥哥去世前,巴沙尔从未想过从政。虽然出生在叙利亚第一家庭,但他从小就对政治缺乏兴趣,甚至有些厌恶。巴沙尔于1965年9月出生于大马士革,毕业于大马士革大学医学专业,后赴英国伦敦继续深造,希望当一名优秀的眼科医生。他在伦敦的眼科老师埃德蒙·舒伦博格回忆说:“他很安静,从来都不装腔作势,在病床边对病人的态度无可挑剔。”
1994年紧急回国后,巴沙尔在父亲的安排下从事国家和群众性工作,并进入霍姆斯军事学院学习5年。在叙利亚,有军队或者军校服役、学习的背景,是从政的基本条件之一。2000年6月,父亲阿萨德病逝。叙利亚宪法规定总统必须年满40岁,而巴沙尔当时只有34岁。议会迅速通过宪法修正案:将总统最低年龄改为34岁。巴沙尔还从中校晋升为大将,担任叙利亚军队总司令。接着,复兴社会党大会选举巴沙尔担任总书记。7月,巴沙尔以97%的得票率当选叙利亚总统。 然而反对派人士对巴沙尔的性格和经历还有另一种说法:巴沙尔为人并非温顺,而是内向甚至孤僻,不会与人打交道成为他最初走向接班人的最大障碍。甚至还有人称,巴沙尔从高中起便不学无术,只是因为父亲位高权重,他才能拿到那么多光彩的头衔与证书。
巴沙尔上台后,一度大刀阔斧推进改革。经济上颁布一系列法令吸引外资、改善民生;政治上释放政治犯,放松对媒体、言论的控制,打击贪污腐败等;他尤其注重信息技术的发展,决心要把国家带入互联网时代。叙利亚经过两年所谓“大马士革之春”的新气象,老百姓对他期许很大。但改革步伐过快给叙利亚带来挑战,甚至威胁到巴沙尔和复兴社会党的执政地位。“大马士革之春”很快结束,叙利亚面对外部制裁压力、严重干旱、石油资源逐步减少等诸多不利因素,在经济领域并没有实现大发展,政治上也逐步收紧。而当威胁其统治的大规模示威与反抗出现时,巴沙尔进行武力镇压。
此次叙利亚动荡中,巴沙尔动用的镇压手段让很多人看到,这位曾经谦和甚至有些优柔寡断的总统,越来越像他的父亲了。叙利亚反对派学者穆罕默德·拉法里表示:“虽然他的父亲曾经成功地运用武力压制了人民的怒火,但显然巴沙尔却是在用这种穷兵黩武的方式让自己在世界政坛上丢分。”
“东方的戴安娜王妃”
留学英国或许没有给巴沙尔从政带来太多好处,但他仍要感谢这段经历——在这期间,他认识了后来的妻子阿斯玛-阿克拉斯。巴沙尔上任后,阿斯玛以典雅的气质和智慧的头脑,一改以往人们对阿拉伯国家元首夫人保守与神秘的印象,成为巴沙尔身边一颗耀眼的明星。
阿斯玛1975年出生于英国,拥有英国和叙利亚双重国籍。她的母亲在叙利亚驻英国大使馆工作。父亲是一名心脏外科医生,来自叙利亚颇有声望的阿克拉斯家族。在与巴沙尔结婚之前,阿斯玛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英国度过的。优越的家境让她得以接受良好的教育。1996年,阿斯玛以优异的成绩从伦敦精英式女校——王后学院毕业,进入一家投资银行工作。
关于阿斯玛和巴沙尔的相识,有两个版本。阿斯玛自己曾在一次采访中说,她和丈夫是结婚前一年在双方家人的安排下相识并相恋的,程序完全遵循阿拉伯传统的“父母之命”。而另一种更令人信服也得到多方证实的说法是,早在1992年阿斯玛还是一名女大学生时,就在一次校园鸡尾酒招待会上遇到了当时也在伦敦求学的巴沙尔,两人一见钟情,很快开始了热恋。巴沙尔回国后仍与心上人鸿雁传书,电子邮件成为他们互诉衷肠的主要工具。2000年底,25岁的阿斯玛与刚当上总统的巴沙尔结婚,后来为他生下3个孩子。
据称,刚结婚的那段时间,阿斯玛隐姓埋名,独自奔波于大马士革街头巷尾,只为告诉丈夫一个真实的叙利亚社会是什么样子。在有了孩子之后,她就全身心投入到对家庭的照顾之中,很少再对丈夫的工作进行问询或干预,只是在丈夫遭遇困难的时候,默默地给予支持,并尽量在公众场合给足巴沙尔面子。《中东报》就曾撰文指出,阿斯玛是一个识大体的女人,她在家里总是一身休闲装,而出席公共场合时却一身名牌,浓妆艳抹,帮助巴沙尔在类似的社交场合中占得先机。
喜欢慈善事业是阿斯玛的一大特点。2001年,她成立了一个非政府组织,通过小额贷款帮助叙利亚农民。而据当地媒体称,在大马士革的基督教慈幼会修女院也常常可以看到她的身影。
德国《明镜》周刊曾这样评价她:阿拉伯国家统治者的配偶们正在为各自的国家增光添彩,阿斯玛正是其中的代表;《巴黎竞赛画报》称她是“东方的戴安娜王妃”;时尚杂志《世界时装之苑》认为,她的时尚品位甚至超过了美国总统夫人米歇尔·奥巴马和法国总统夫人布吕尼。
但也有不和谐的声音。阿斯玛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在英格兰长大是很幸运的。我有机会感受什么叫做和平——这是与中东最大的区别。”有人透露,由于受到西方良好的教育,阿斯玛对于巴沙尔的行事风格以及这个家庭充满了不满和愤怒,但为了保持家庭和睦只好忍气吞声。现在家族视她为“外人”,把她排除在决策层之外。
家族团结中也有隐患
虽然巴沙尔任用了很多外人甚至其他教派的人作为政府高层,但英国《卫报》日前撰文披露,整个阿萨德家族的势力正越来越大地体现在对叙利亚政治的影响之中。巴沙尔的母亲安妮萨赫是目前家族的实际掌权人。“这个家庭内部成员表现得很团结。”在阿萨德去世后,没有人能搞清楚这个家庭是怎样运转并作出决定的。以前每周五晚上,一家人都会在安妮萨赫的召集下一起用餐,很多重要的政治决定都是在这个时间做出的。
巴沙尔的弟弟马希尔·阿萨德是仅次于总统的二号人物,他生于1968年,在老总统的4个儿子中排行第三。1994年长兄去吐后,家庭内部因为接班人问题曾产生矛盾,母亲安妮萨赫更倾向于有军事背景、为人严酷的马希尔,但阿萨德坚持选择了巴沙尔。可这并没有影响马希尔对家庭的忠诚,他如今是军方的最高掌权者,佩有叙利亚军队中最高级别的三星肩章,目前掌控叙利亚著名的第4装甲旅、总统卫队和共和国卫队,同时是叙利亚情报部门的实际管家,在叙利亚复兴社会党中央委员会中也担任委员职务。
有分析认为,马希尔在军中的威望要高于巴沙尔,因为巴沙尔被部分将领认为是一个军事上的弱者,而马希尔则完全继承了他父亲的军事才能。但也有叙利亚军官说,马希尔情绪不稳定,过于崇尚暴力,在军中获得的支持也比不上他父亲。
巴沙尔的姐夫阿塞夫·舒卡特也是家族中的关键人物,但他与马希尔的关系极为复杂。1999年,马希尔曾向舒卡特开枪,反对他与自己的姐姐布沙拉结婚,因为他曾经结过一次婚,而且有了孩子,年龄也比布沙拉大很多。二人的矛盾成了家族隐患,不过巴沙尔的立场很明确,为了马希尔,可以牺牲掉舒卡特。2009年,曾一直负责叙利亚军事情报局的舒卡特被突然调至总参谋部,职位提高但权力大大降低,显然是被边缘化了。
除了家人,巴沙尔身边还有一帮值得信任的忠臣。如负责安全事务的副总统穆罕默德·纳斯弗·哈尔贝克、军事情报机构首脑阿卜杜拉·法塔赫·裘德斯亚、国家安全总局局长阿里·马穆鲁克等。反对派学者努尔透露,目前巴沙尔周围的人,多是其父在位期间的军方好友。这些“老臣”虽然“绑架了巴沙尔的意志”,但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对政权和巴沙尔忠心耿耿。 不过,曾为巴沙尔撰写自传的美国学者大卫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巴沙尔已经从一个有着良好变革意愿的年轻人,变成了一个喜欢被周围人称赞的政治家。虽然他对幕僚和政客大方而谦虚,但其缺乏吸引力,似乎也听不进政客们的建议。有报道称,为了抗议政府镇压示威者的行为,至今已有200多名复兴社会党成员宣布辞职,但此消息未得到证实。
有分析称,巴沙尔政权核心圈较小,内部的重大矛盾往往在爆发之后才为外人所知。目前,尚未显露政权内部出现严重分裂的迹象。但若外部压力增加和冲突局势进一步扩大,内部能否继续保持一致还存在变数。
“世界小国中的大国”
叙利亚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东岸,国土面积18.5万平方公里,北与土耳其接壤,东同伊拉克交界,南与约旦毗连,西南与黎巴嫩和巴勒斯坦为邻,西与塞浦路斯隔地中海相望。叙利亚首都为大马士革,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世界是平的》一书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曾作为《纽约时报》记者常驻中东。按照他的总结,中东国家是三种不同的政治传统相互影响的结合,一是部落式政治,二是独裁主义,三是外部势力强加的现代单一民族制度,叙利亚就是一例。
据记载,历史上从来就没有过“叙利亚国”。公元前3000年,这里是城邦国家埃勃拉古国,公元7世纪末并入阿拉伯帝国的版图。11世纪欧洲十字军入侵。13世纪末开始受埃及马姆鲁克王朝统治。从16世纪初开始,被奥斯曼帝国吞并达400年之久。直到19世纪下半叶,作为行政概念的“叙利亚”一词才重新从古希腊典籍中拿出来引用,作为奥斯曼帝国的省区名称。一战后,叙利亚沦为法国的委任统治地。直到二战末期,叙利亚才成立自己的政府,舒克里-库阿特利当选叙利亚共和国首任总统,1946年4月17日,法国和英国军队撤走,叙利亚取得全部独立,建立了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西方强加的所谓民主政治制度自然成了摆设,深藏的阶级、宗派、集团冲突令社会动荡不安。直到复兴社会党以及阿萨德上台,才使叙利亚看上去真正具备了国家的基本特征。
叙利亚人口2369.5万,其中阿拉伯人占80%以上,还有库尔德、亚美尼亚、土库曼和切尔克斯等民族。居民中85%信奉伊斯兰教,14%信奉基督教。伊斯兰教中,逊尼派占80%,什叶派占20%,在什叶派中,阿拉维派占75%(约占全国人口的12.75%),但就是这12.75%的人将叙利亚国家大权牢牢掌握在手里。阿拉维派形成于公元10世纪,被归于什叶派,但他们也崇拜太阳、月亮和天空,留有原始宗教的痕迹,部分宗教仪式还有佛教、基督教因素,信奉灵魂转世说,这都是“正统”伊斯兰教不能容忍的,因此阿拉维派一直被认为是异端,它广泛存在于贫穷的农村地区,加之属于宗教上的非主流,历史上社会地位很低,信徒大都是没有土地的贫雇农或地主权贵的仆人。
在法国殖民统治时期,殖民者为了抗衡、制约占多数的逊尼派的民族主义,在军队内偏袒阿拉维派等宗教少数派,创建少数派部队。阿拉维派青年很难通过正常途径改变社会和经济地位,服兵役是个人发展的绝佳机遇,于是纷纷从戎或就读军事学院,此外还有大量替主人服役的阿拉维仆人入伍。就这样,叙利亚的军队慢慢成了阿拉维人的军队。叙利亚独立后,这一状况延续了下来。复兴社会党执政后,其高层均为阿拉维派。阿萨德父子也出身阿拉维派,他们进一步巩固了这一少数派的执政地位。
美国政治学家萨缪尔·亨廷顿说过,在中东,国家一向软弱无力,它比家庭、宗教团体和统治阶级等还要弱,私利总是高于公益。在叙利亚也不例外,尽管有政党、议会和选举等形式,但阿萨德依然用传统的中东方式来维系统治,依靠家族、同乡、同僚组成的小集团治理国家。阿萨德父子统治期间,为了笼络逊尼派人士,努力淡化宗派色彩,在政府、议会和复兴社会党的很多显要位置上,如总理、国防部长、外长等,都安排逊尼派穆斯林出任。但在事关政权安全的关键部位,如情报安全系统、共和国卫队、特种部队等,几乎全交由阿拉维派掌握。
2010年,叙利亚的GDP为540亿美元(约合3426亿元人民币),石油储量仅为世界储量的0.2%。但就是这样一个小国,却拥有超过40万人的军队和40万人的准军事力量,被公认为“中东地区军事、情报大国”。据美国中央情报局数据,2009年其军费开支占GDP的5.9%,在全世界排第12位,其装备导弹武器的数量和规模在中东地区首屈一指。据称,叙利亚还制定了化学武器发展计划,储存有数百吨沙林毒气、芥子气等,并成功为导弹武器装配了化学弹头。此外,叙利亚陆军规模和战术水平在整个阿拉伯国家也居前列。叙利亚在中东素有“情报之国”之称。根据公开材料,该国有15家以上的情报机构,对国内控制极严,是巴沙尔政权最重要的治国工具。有人曾戏称“叙利亚人洗澡都要带上身份证明,以防止情报安全人员的突然检查”。
“无埃不战,无叙不和”
作为连接亚、欧、非三大洲的桥梁,叙利亚自古就有阿拉伯“跳动的心脏”之称。早在阿拉伯帝国时期,大马士革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从十字军东征到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再到近代的西方殖民统治时期,大马士革都是非常重要的政治、军事中心之_。
到了现代,叙利亚更是被誉为“小国中的大国”。现代中东地缘政治中,主要存在四大文化,分别是西亚北非地区的阿拉伯文化、伊朗的波斯文化、以土耳其为代表的突厥文化和以色列的犹太文化。叙利亚地处中东腹地,正是这四种文化的结合点。在阿萨德父子的苦心经营之下,叙利亚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介入中东地区各个热点事务,巴以问题、黎以问题、两伊问题……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叙利亚和以色列的尖锐对立。
作为中东地区唯一的犹太国家和美国铁杆盟友,以色列一直遭到邻国的敌视,其中就包括叙利亚。不仅如此,还有一个因素进一步激化了两国矛盾,那就是戈兰高地。戈兰高地被称为中东地区的“水塔”,以色列国内40%的水源都来自这里。戈兰高地与以色列接壤,居高临下,是叙利亚西南边陲的战略要地。从这里可以俯瞰以色列加利利谷地和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战略地位可想而知。历史上,叙利亚一直拥有戈兰高地的主权,直到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期间被以色列夺去。此后,归还戈兰高地,一直是两国谈判的中心议题之一。1973年,两国还在这里开战。战后并没有签署合约,始终处于交战状态,关于戈兰高地的争论和摩擦也从未间断。然而,迄今为止30多年来,两国始终保持克制,没有出现战争。这正如以色列国创始人本·古里安所说:“无埃不战,无叙不和。”意指没有埃及的参与,其他阿拉伯国家不可能单独对以色列作战;而没有叙利亚的参与,其他阿拉伯国家不可能与以色列实现和平。 叙利亚独特的地缘政治地位,决定了它的任何动荡,都直接牵连到该地区各国及其背后的世界大国的利益。若在这里发生战争,导致阿拉伯“跳动的心脏”出了问题,对中东、对世界都绝不是好事。
背景材料
阿卜杜勒·哈达姆,叛逃的副总统
在反对派当中,有一群特殊人物,他们是流亡海外的叙利亚前高官。其中最活跃的是前副总统阿卜杜勒。哈达姆,去年10月。他纠集了60名成员,在巴黎成立“支持叙利亚革命全国委员会”。阿卜杜勒·哈达姆现年78岁。他跟随阿萨德多年,1984年就出任副总统。被阿萨德视为“托孤之臣”,留给儿子巴沙尔用。起初,他全力辅助巴沙尔·2001年,在巴沙尔根基不稳时,经验老到的哈达姆马不停蹄地出访,争取各国对巴沙尔政权的支持。但好景不长,2005年,哈达姆在与巴沙尔的权力斗争中失势,便叛逃到巴黎。2005年,美国指控叙利亚政府刺杀了黎巴嫩总理哈里里,哈达姆向联合国调查小组作证,说巴沙尔确实曾当面威胁要除掉哈里里。此举表明,哈达姆和巴沙尔已彻底翻脸。如今,哈达姆的目的,是跟“民族协调机构”和“全国委员会”争夺反对派领导权。
另一位流亡副总统是阿萨德的弟弟里法特,当年被阿萨德视为“野心家”,遭到驱逐。他已经74岁了,流亡西班牙和法国十几年,仍念念不忘向侄子巴沙尔“夺权”,他召集人马成立了“全国民主委员会”
里亚德·阿萨德,难民营里建军军队
上述反对派都只是政治力量,流亡军人里亚德·阿萨德则组建了一支“叙利亚自由军”(FSA)。里亚德·阿萨德原是一名50岁的空军少校。去年春天,他的家乡遭到叙利亚政府军镇压。很多亲戚被打死,他妹妹的房子也被夷为平地。7月,他逃到土叙边境的难民营里,秘密串联六七十名逃出来的叙利亚军官、警察和情报机构人员、成立FSA,发誓“要将这个政权打趴下”。9月,他吞并了另一支流亡军队“自由军官运动”,实力大增。一名“叙利亚自由军”的军官说,叛变士兵胆子越来越大,“刚开始只是逃跑,现在能够操起武器站在示威者身后来保护游行者的安全”。FSA还声称,一次毁掉政府军数十辆坦克,驻霍姆斯的政府军哈立德-本·瓦利德营也向他们表示效忠。
军队的哗变。确实让巴沙尔担心。他采取一些措施,比如故意将互不认识的士兵安排在一个营房宿舍;士兵们不知道会被派往何处,也不知道下一步的行动:官兵的休假常常被取消,手机设备的使用受到限制;营房里只能看宣传政府政绩的电视频道。
叙利亚反对派拉起军队
随着巴沙尔政权危机日益加深,现在叙利亚有头有脸的人物都迫不及待地展示反对派身份。几个月前,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还不敢站出来说话,但最近西方国家又是出钱又是出力,还接待他们到处访问,让他们一下子觉得“腰杆硬了”,调门高了。
西达:写诗出身的反对派主席
2012年6月17日,叙利亚境外主要反对派——“全国委员会”(SNC)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记者会,呼吁国际社会武力制裁叙利亚,并称如该提议在联合国遭否决,将绕开联合国向其盟友寻求援助。发出这一呼吁的是该组织新任主席,56岁的库尔德人阿卜杜勒巴塞特·西达。他还表示将致力于整合反对派力量,并在内部实施改革。他坚信,巴沙尔政权已到了“最后的阶段”。
1956年,西达出生于库尔德人占多数的哈萨卡省阿穆德市,曾就读于大马士革大学,获得阿拉伯哲学博士学位。是业内公认的阿拉伯学、古文明以及库尔德文化方面的专家。他有过多本著作,第一本是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时写作的《地区逻辑与阿拉伯遗产——扎吉·纳吉布·马哈茂德哲学思想模型》。1991~1994年,西达曾到利比亚从事教学研究工作。
西达一直秘密从事反对复兴党执政的政治活动。1994年,西达前往瑞典研习古文明。此后将近20年的时间里,他都在瑞典过着流亡生活。他的朋友形容他为“安静的、坚决的,有控制能力的人”,但不太善于同新闻媒体打交道。他是SNC中非常有影响的人物。2011年8月23日,SNC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宣布成立,其宗旨是“代表叙利亚人民的关切和要求”。“适时成立代表叙利亚人民的临时政府”。同年10月2日。加利昂担任主席,并组成了执行委员会。而西达参与了SNC的组建,并担任执委会委员,负责该组织的人权事务。
2011年10月19日,利比亚新政府率先承认SNC为叙合法政府。次年2月24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突尼斯表示。“叙利亚人民的实际而合法的代表是叙利亚全国委员会”。还有一些国家也承认该委员会。而西达被认为具备了“和解”,“诚实”与“独立”特质,是主席一职的不二人选。SNC负责对外关系的委员马胡斯称,西达不属于任何一个政党,是独立的库尔德人委员,却为大家共同接受,“他获得了自由派、世俗派、左翼组织、伊斯兰组织压倒性多数的选票”。
在西达“脸谱”网站个人主页上,有他自己创作的一首诗:“我就是在梦中,看见的也是轰炸;死者的母亲在呻吟,受伤的孩子在哭泣;我就是在天堂,看见的也是烈士;为了政权更替的秋天,为了死得其所;假如什么都没有发生,暴政犹在,我愿与你同在,用灵魂与全部期待。真主保佑,在最快的时间,自由到来。”
西达执掌SNC。被认为是“让叙利亚的一部分库尔德人看到了希望”。同时,这也折射出叙利亚问题的复杂性。库尔德人是中东地区最古老的民族之一,长期在库尔德斯坦山区生活,一战后随着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崩溃,库尔德斯坦分别被划入土耳其、伊拉克、伊朗,叙利亚、黎巴嫩等国。库尔德人使用库尔德语,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具有出色的军事才能,很多人都成为雇佣兵和职业军人。如今叙利亚有数十万库尔德人,是该国最大的少数民族之一。
库尔德人在叙利亚虽然渐渐融入社会,但他们对所在部落的忠诚度要高于对国家的忠诚度,因此他们在叙利亚遭到一定程度的歧视。西达认为,叙利亚库尔德人从不要求分裂,却得不到正常的政治、文化和社会权利,在政策法规中也遭到歧视。例如,对库尔德人的人口普查不公正。法律对待库尔德人和阿拉伯人有双重标准。库尔德年轻人不能在警察,军事院校就读,不能就职于敏感职位等。
叙利亚的库尔德人问题自2011年以来变得尖锐起来。有报道称,库尔德人地区有组织的抗议活动多于其他地区,这当中的原委非常复杂,还牵涉到库尔德工人党。这是以土耳其库尔德人为主的一个民族分离主义组织,主张脱离土耳其而独立建国。叙利亚曾经与土耳其有矛盾,据称暗地支持库尔德工人党。该党高层投桃报李,支持大马士革,甚至说叙利亚的库尔德人“不是真正库尔德人”,不主张他们“闹独立”。但后来叙土关系改善,叙利亚又打击过库尔德工人党。而目前的冲突中,有报道称巴沙尔又在支持该党,该党武装也暗杀了多位反对巴沙尔的叙利亚库尔德人,这些说法真假难辨,令局势更加扑朔迷离。
西达一直主张民主、公正地解决叙利亚库尔德人问题,在维护叙利亚主权与团结的框架内实现多元化统治体系。他当选后,“库尔德国家委员会”和“西部库尔德人民委员会”都表示欢迎,并希望加强与叙SNC的联系。西达则称,SNC已经就此出台了文件,承认库尔德人民族属性,尊重库尔德人各项权利。外界评论认为,目前SNCE,致力于统一各派势力,这给了解决库尔德人问题一个很好的机会。总的说来,西达的当选将有助于反对派获得更多来自库尔德人的支持,并弥合SNC中库尔德人委员与其他委员在库尔德人待遇问题上的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