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与文学的相互生成——读特里·伊格尔顿《文学事件》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shen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里·伊格尔顿的《文学事件》对文学理论的知识生产具有某种示范性.伊格尔顿认为,唯有唤起新、异感觉的文本才有资格称为“文学事件”.策略即符号化策略,表现为形式和内容边界之间连续不断的运动.历史、现实、意识形态等作为策略化过程中的潜文本存在于文学的世界里.策略使文学摆脱了外在世界的纠缠,获得了自我指涉性.伊格尔顿的探讨说明:真正的理论不是对文学的剥夺,而是文学性的发现.理论与文学相互追逐、相互嬉戏、相互生成,共同丰富了文学的世界.
其他文献
基于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资料,对社会工作机构与企业的合作形式、合作经验以及合作中存在的障碍进行分析,发现社会工作机构通过“活动式合作”、“公益营销”和“企业购买服务”这三种形式与企业形成合作关系.在合作过程中,社会工作机构形成了独有的合作经验,如有序引进合作单位,以公益原则约束企业的商业冲动以及建立合作物资、人员、资金管理流程等.同时,社会工作机构与企业的合作存在政策不配套、人力资源不匹配以及二者需求难以匹配的障碍,使得二者难以形成更为深入的多元合作关系.应针对存在的缺陷,采取相应策略,完善多元合作的发展思
以制度环境视角分析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机会获得,并尝试对制度环境进行动态分析,关注制度执行所涉及的两大主体——政府与社会组织,尤其是政府与社会组织互动所形塑的参与机会空间.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机会主要源于政府通过制度空间创设主动赋予以及社会组织主动作为,通过遵从、配合、协商乃至对抗等多元策略努力获致.而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机会的持续获得,迫切需要政府所提供的外力与社会组织自身内力形成强大合力.“聚合力”不仅取决于社会组织与政府的“利益契合度”和自身参与能力,更取决于政府和社会组织在良性互动中推进制度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