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寻找解题突破口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3441214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求解数学题的关键在于准确快速地找到解题的突破口,那么,如何寻找解题的突破口呢?本文结合实例谈一些具体做法.
  1. 紧扣定义
  理解定义、掌握定义、活用定义是解题的一把金钥匙,也是寻找解题突破口的一条重要途径.
  例1 若点M(x,y)满足(x+3)2+(y-1)2-|x-y+3|=0,则点M的轨迹是
  解:由(x+3)2+(y-1)2-|x-y+3|=0,得(x+3)2+(y-1)2|x-y+3|2=2
  此式可以看成是动点M(x,y)到定点(-3,1)与到定直线x-y+3=0距离之比为2的点的轨迹,根据圆锥曲线的定义,此轨迹为双曲线.
  注:本题若移项再平方,可进行化简,但表达式中会出现xy项,对曲线的形状的判断有点难度,通过对原式的合理变形,利用圆锥曲线的定义则能快速解决问题.
  2. 深挖隐含
  隐含条件是指隐而不显,含而不露的已知条件,它们常常巧妙地隐藏在题目的背后,极易被同学们忽视,从而造成错解或繁解,甚至无法解决.优先考虑隐含条件往往能减少运算量,简化或避免复杂的变形与讨论,找到解题突破口,使问题简捷获解.
  例2 已知x,y是实数,且满足(x-1)3+2010(x-1)=-1,(y-1)3+2010(y-1)=1,则x+y= .
  分析:按常规思路是解方程分别求出x和y,显然这是非常困难的,思维受阻.观察题目条件,发现(x-1)3+2010(x-1)与(y-1)3+2010(y-1)这两个式子的结构是相同的.
  若令f(t)=t3+2010t,则
  f(x-1)=(x-1)3+2010(x-1),f(y-1)=(y-1)3+2010(y-1).这样便将两方程联系起来了.
  解:令f(t)=t3+2010t,
  则f(x-1)=(x-1)3+2010(x-1)=-1,
  f(y-1)=(y-1)3+2010(y-1)=1,
  易知f(x)在R上是奇函数,则f(x-1)=-f(y-1)=f(1-y),
  又f(x)在R上是增函数,故x-1=1-y,即x+y=2.
  3. 展开联想
  对于某些数学问题,从结构上的特点出发,在寻求命题的条件和结论间的逻辑联系时,由此及彼地联想(联想定义、定理或解决过的类似问题等),常常能启发思维,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例3 已知f(x)是定义在R上的函数,且f(x+2)[1-f(x)]=1+f(x),f(x)≠1,f(0)=2+3,求f(2010)的值.
  分析:由f(x+2)[1-f(x)]=1+f(x)且f(x)≠1,
  ∴f(x+2)=1+f(x)1-f(x)联想到三角公式 tan(π4+α)=1+tanα1-tanα.
  由y=tanx的周期为 π=π4×4,猜想f(x)可能为周期函数,8=2×4是它的一个周期.
  解:∵f(x+2)[1-f(x)]=1+f(x),f(x)≠1
  ∴f(x+2)=1+f(x)1-f(x)f(x+4)=f[(x+2)+2]=1+f(x+2)1-f(x+2)=-1f(x)
  f(x+8)=f[(x+4)+4]=-1f(x+4)=f(x)
  因此f(x)是以8为周期的周期函数.
  f(2010)=f(251×8+2)=f(2)=1+f(0)1-f(0)=-3
  4. 把握转化
  化归与转化的思想方法无处不在,它是寻求问题解决过程中最重要、最活跃的一个环节,是分析、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数学中最基本、最常用、最重要的思想方法,也是寻找解题突破口的常用方法.
  例4 两条异面直线称为“一对”,则在正方体八个顶点间的所有连线中,成异面直线的共有多少对?
  分析:如果以其中一条棱进行分类的话,很难搞清“重”和“漏”,然而我们对以下两题很熟悉:①以正方体的八个顶点为顶点的三棱锥有多少?②如果两条异面直线称为“一对”的话,一个三棱锥中有多少对异面直线?故可把本题分解成两个熟悉的问题.①的答案是C48-12=58个;②的答案是3对,故本题答案为58×3=174对.
  点评:若直接寻找异面直线的对数很繁且易漏,而引入三棱锥通过计算三棱锥的个数,使得三棱锥的个数与异面直线的对数建立了一个对应,从而使问题转化为我们所熟悉的问题.
  5. 数形结合
  数形结合是寻找解题突破口的一条重要途径,它是把已知或要求的式子与图形结合起来.应用数形结合思想,就是充分考查数学问题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既分析其代数意义又揭示其几何意义,将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巧妙结合,来寻找解题思路,使问题得到解决.运用这一数学思想,要熟练掌握一些概念和运算的几何意义及常见曲线的代数特征.
  例5 已知f(x)=(x-a)(x-b)-2(其中a  解析:a,b是方程g(x)=(x-a)(x-b)=0的两根,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函数f(x)、g(x)的图象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α  (作者:周淦利,江苏省泰州市第三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幽径悲剧  文/季羡林  出家门,向右转,只有二三十步,就走进一条曲径。有二三十年之久,我天天走过这一条路,到办公室去。因为天天见面,也就成了司空见惯,对它有点漠然了。  然而,这一条幽径却是大大有名的。记得在五十年代,我在故宫的一个城楼上,参观过一个有关《红楼梦》的展览。我看到由几幅山水画组成的组画,画的就是这一条路。足证这一条路是同这一部伟大的作品有某一些联系的。至于是什么联系,我已经记忆不清
期刊
原文    美景,总在半梦半醒之间  文/迟子建  太阳是不大懂得养生的,只要它出来,永远圆圆着脸,没心没肺地笑。它笑得适度时,花儿开得繁盛,庄稼长势喜人,人们是不厌弃它的;而有的时候它热情过分了,弄得天下大旱,农人们就会嫌它不体恤人,加它身上几声骂。看来过于光明了,也是不好。月亮呢,它修行有道,该圆满时圆满着,该亏的时候则亏。它的圆满,总是由大亏小亏换来的。所以亏并不一定是坏事,它往往是为着灿烂
期刊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共70分)  1.计算:cos10π3= .  2.若复数m+2i1-i(m∈R,i是虚数单位)为纯虚数,则m= .  3.已知向量a,b满足|a|=1,|b|=3,a、b之间的夹角为600,则a(a+b)= .  4.已知等比数列{an}的各项均为正数,若a1=3,前三项的和为21,则a4+a5+a
期刊
考试说明指出,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应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  用文章表现观点,传递思想,讽时劝政,是文章的最基本的功能之一。对于这方面的认识,我们的先人已有很多的表述。《尚书尧典》中记舜的话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荀子在《解蔽》、《儒效》、《正名》等文章中提出,“文以明道”。 三国时期的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文以载道。”这些主张中的“志
期刊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某公司举行摄影比赛,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摄影家做评委会主席。有一幅作品并不是什么上乘之作,构图一般,用光也没有什么可取之处,但是附着的那封信却写得非常感人。作者是一位残疾人,从小腿就瘸了,他在信里历数了自己为了摄影而付出的常人难以想像的艰辛以及表明把摄影作为自己终身事业的决心。这让几个评委非常感动:太难能可贵了!一位评委说,对于一位残疾人来说,能有这样的作品,
期刊
特殊化思想是重要的数学思想之一,应用特殊化思想解决数学问题,遵循了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是数学发现的重要途径.解题遇到困难时,可以以退为进,由一般退到特殊,在特殊中寻找一般思路,有时会柳暗花明,问题简捷获解.在客观小题中运用特殊化思想易想且常见,但在解答题中,很多同学易忽视这个重要思想,其实用特殊化思想也解决解答题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灵活而恰当应用它,常能帮助我们找到问题的突破口,收到事半功倍
期刊
正方体是最规则又熟悉的几何体,本身具有很多性质.仔细留意便会发现立体几何题目中有许多是直接以正方体作为载体的,也有的一部分试题,题干中并没有涉及正方体,可根据题目结构特征,构造出正方体这个特殊模型,将问题放在正方体里来处理,思路清晰且易操作.下面主要例析构造正方体巧解题.  一、借助正方体判断命题真假  例1 (2009江西卷9改编)如图,正四面体ABCD的顶点A,B,C分别在两两垂直的三条射线O
期刊
一、that和what  先看一道高考题:  impressed me most was such a little boy could play the violin so well.    A. That; whatB. What; that  C. That; thatD. What; what  答案:B。第一空是what 引导的主语从句,并在主语从句中作主语;第二空是that
期刊
恒成立问题,涉及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函数的性质、图象,渗透着换元、化归、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等思想方法,解决恒成立问题的方法手段多,思路广,切入口较多,本文仅对数形结合法解决含参数不等式恒成立问题谈一点看法.  我们首先来看一个数形结合解决向量中恒成立问题的例子.  例1 向量a≠e,|e|=1,对任意t∈R,|a-te|≥|a-e|恒成立,则下面选项正确的是( )    A. a⊥e  
期刊
分类是解题中常见的数学思想,要求熟练掌握.然而我们分类时往往会因忽视某种情形而失误,或因运算而错误.对可分可不分类的数学问题能否回避分类,避免这些失误?这里,向同学们介绍几招.  招术一:巧用函数的性质  例1 若(x+1)-15|1-x|(1+2x)2>(1-x)2.  解得x>0或x0)的焦点为F,经过点F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B两点,点C在抛物线的准线上, 且BC∥x轴,求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