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灸是中国特有的“内病外治”治疗手段,其基于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配合操作手法进行疾病治疗。通过调节气血、疏通经脉,实现人体阴阳平衡,促使脏腑功能趋于调和,以此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作为我国重要医学遗产的针灸疗法,千百年来一直守护着人们的健康,发展至今也广受人们信赖。但在具体使用和操作中也存在一定的利弊,本文就此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一些针灸的注意事项。
1针灸的好处
1.1 调和阴阳
针灸在调和阴阳方面的作用具体表现为将处于阴阳失调状态的集体转化为平衡状态,这也是实施针灸的最终目的。不同的疾病有着复杂的、不同的发病机理,但总体可将其归于机体阴阳失调这一点。针灸所具有的调和阴阳功能要结合经络阴阳属性、经穴配伍和针刺手法来实现。
1.2 疏通经络
疏通经络是针灸最为基本和直接的一个治疗作用。古有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枝节一说,由此不难看出经络的主要生理功能之一就是运行气血。人体内如果因为经络不通导致气血运行受阻,就会出现肿胀、疼痛、麻木或瘀斑等临床症状。在经络畅通针灸中合理选择针刺手法、腧穴和三棱针点刺出血,让人体气血回归正常运行。
1.3 扶正祛邪
针灸所具备的扶正祛邪功能简单来说就是驱逐病邪,扶助机体正气。每种疾病从发生、发展到转归的过程就好比机体内“正邪”相争的过程。针灸可在疾病治疗中发挥扶正祛邪的作用。
2针灸的坏处
2.1 晕针昏迷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对于针灸的具体反应也是不同的,有些人在接受针灸治疗的过程中就容易出现晕针。此外,在针灸治疗过程中需要医师具备处理滞针、弯针和折针等特殊情况,基于自身对解剖学、针灸学等相关医疗知识的了解处理问题。
2.2 损伤内脏
这种现象最容易出现在针灸减肥过程中,在腹部扎针时不宜太深,否则就会针刺脏器,对腹壁偏薄的女性在腹部扎针时更需要注意下针深浅问题。
2.3 感染疾病
针灸的使用必须按照“一人一针一穴”的原则进行,尤其是非一次性针灸针,每扎一个穴位收针后都要做浸泡或者高温消毒处理,以此来避免传染病通过针灸针进行传播。
3针灸注意事项
针灸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用其特定的针具和艾灸去刺激人体穴位,通过畅通经络来激发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达到扶正祛邪治疗疾病的目的,这种不适用口服药物的自然疗法对绝大部分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尽管针灸对人体健康有很多好处,但针灸的实施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项,否则就会引起不良反应,具体如下。
第一,处于极度疲劳或饥饿状态中的人要稍作休息调整后才能接受针灸治疗,以免出现晕针情况。头晕目眩、精神疲倦、恶心欲呕、脸色苍白、出冷汗和心慌气短都是临床上的晕针表现,一旦有上述症状出现最好立刻告知处理。有轻微晕针表现的人可选择平卧休息,很快就能恢复正常。
第二,进针后出现疼痛感要立即告知医师,这种情况很可能是针头触碰到了血管,医师可通过调整针刺方向来避开血管。针刺过程中有时会因为碰到小血管而引起小量出血,这种情况一般对人体基本无危害。如果有小血包出现在针孔处,可对其用力按压3 min,不用特意处理局部青紫块。
第三,针刺胀痛感经常出现在进针中和进针后,尤其是初次接触针灸的人很容易紧张,医师要告知其尽量放松,以便顺利扎针。针进皮肤后很多人都会有麻胀、酸、重,甚至是抽搐的感觉,另外还有一些穴位的针灸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触电感,这些是被称中医成为“得气”的正常针刺反应。
第四,在人体处于舒适体位时开展针刺操作,避免留针过程产生过度疲劳。留针过程尽量不要变换肢體位置,避免发生针体移位伤到周围组织或者出现折针现象。少数人在针后会感到穴位局部不适,这种不适感通常在几小时后就会消失。
第五,针灸留针期间最好选择闭目养神,不管是看书看报还是看手机,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针灸疗效。
第六,保持针灸处的皮肤干净。为了避免感染,拔针后2 h内不要碰水。如果是火针、刺血、挑刺,针灸后一天内不要让针眼处碰水。
第七,使用烤灯或艾灸时的注意事项。治疗局部穴位时要确保温热感的舒适度,一旦过热就容易引起烫伤。对于皮肤感知功能有损或者减退的人,更要重点关注烤灯或艾灸的距离与温度。此外还要把控好拔罐留罐的时间,通常不要超过10 min,以免皮肤出现水疱。
4小结
总而言之,正确合理地使用针灸对人体健康是有很大益处的,在接受针灸要治疗过程中要尽可能放松自己的身体,让医生顺利扎针,也最大限度的提前做好准备,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1针灸的好处
1.1 调和阴阳
针灸在调和阴阳方面的作用具体表现为将处于阴阳失调状态的集体转化为平衡状态,这也是实施针灸的最终目的。不同的疾病有着复杂的、不同的发病机理,但总体可将其归于机体阴阳失调这一点。针灸所具有的调和阴阳功能要结合经络阴阳属性、经穴配伍和针刺手法来实现。
1.2 疏通经络
疏通经络是针灸最为基本和直接的一个治疗作用。古有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枝节一说,由此不难看出经络的主要生理功能之一就是运行气血。人体内如果因为经络不通导致气血运行受阻,就会出现肿胀、疼痛、麻木或瘀斑等临床症状。在经络畅通针灸中合理选择针刺手法、腧穴和三棱针点刺出血,让人体气血回归正常运行。
1.3 扶正祛邪
针灸所具备的扶正祛邪功能简单来说就是驱逐病邪,扶助机体正气。每种疾病从发生、发展到转归的过程就好比机体内“正邪”相争的过程。针灸可在疾病治疗中发挥扶正祛邪的作用。
2针灸的坏处
2.1 晕针昏迷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对于针灸的具体反应也是不同的,有些人在接受针灸治疗的过程中就容易出现晕针。此外,在针灸治疗过程中需要医师具备处理滞针、弯针和折针等特殊情况,基于自身对解剖学、针灸学等相关医疗知识的了解处理问题。
2.2 损伤内脏
这种现象最容易出现在针灸减肥过程中,在腹部扎针时不宜太深,否则就会针刺脏器,对腹壁偏薄的女性在腹部扎针时更需要注意下针深浅问题。
2.3 感染疾病
针灸的使用必须按照“一人一针一穴”的原则进行,尤其是非一次性针灸针,每扎一个穴位收针后都要做浸泡或者高温消毒处理,以此来避免传染病通过针灸针进行传播。
3针灸注意事项
针灸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用其特定的针具和艾灸去刺激人体穴位,通过畅通经络来激发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达到扶正祛邪治疗疾病的目的,这种不适用口服药物的自然疗法对绝大部分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尽管针灸对人体健康有很多好处,但针灸的实施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项,否则就会引起不良反应,具体如下。
第一,处于极度疲劳或饥饿状态中的人要稍作休息调整后才能接受针灸治疗,以免出现晕针情况。头晕目眩、精神疲倦、恶心欲呕、脸色苍白、出冷汗和心慌气短都是临床上的晕针表现,一旦有上述症状出现最好立刻告知处理。有轻微晕针表现的人可选择平卧休息,很快就能恢复正常。
第二,进针后出现疼痛感要立即告知医师,这种情况很可能是针头触碰到了血管,医师可通过调整针刺方向来避开血管。针刺过程中有时会因为碰到小血管而引起小量出血,这种情况一般对人体基本无危害。如果有小血包出现在针孔处,可对其用力按压3 min,不用特意处理局部青紫块。
第三,针刺胀痛感经常出现在进针中和进针后,尤其是初次接触针灸的人很容易紧张,医师要告知其尽量放松,以便顺利扎针。针进皮肤后很多人都会有麻胀、酸、重,甚至是抽搐的感觉,另外还有一些穴位的针灸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触电感,这些是被称中医成为“得气”的正常针刺反应。
第四,在人体处于舒适体位时开展针刺操作,避免留针过程产生过度疲劳。留针过程尽量不要变换肢體位置,避免发生针体移位伤到周围组织或者出现折针现象。少数人在针后会感到穴位局部不适,这种不适感通常在几小时后就会消失。
第五,针灸留针期间最好选择闭目养神,不管是看书看报还是看手机,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针灸疗效。
第六,保持针灸处的皮肤干净。为了避免感染,拔针后2 h内不要碰水。如果是火针、刺血、挑刺,针灸后一天内不要让针眼处碰水。
第七,使用烤灯或艾灸时的注意事项。治疗局部穴位时要确保温热感的舒适度,一旦过热就容易引起烫伤。对于皮肤感知功能有损或者减退的人,更要重点关注烤灯或艾灸的距离与温度。此外还要把控好拔罐留罐的时间,通常不要超过10 min,以免皮肤出现水疱。
4小结
总而言之,正确合理地使用针灸对人体健康是有很大益处的,在接受针灸要治疗过程中要尽可能放松自己的身体,让医生顺利扎针,也最大限度的提前做好准备,避免出现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