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成为爱美、会美的一代社会主义新人,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义不容辞。
关键词:体育教育 审美教育 渗透
体育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最终目的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因此,体育教育中的美育既是教育的目的,又是培养全面发展人的手段。美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学科,在体育教学中尤其突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成为爱美、会美的一代社会主义新人,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义不容辞。
一、体育教育中必然渗透着审美教育
体育教育与审美教育尽管在教育目标、教育途径和教育媒介各有其特点,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教育体系。但是这二者又是相互交融、相互渗透、互为手段、互为目的的。
1、体育教育是审美教育的基础
人的体质结构是审美心理结构的物质基础。体质结构的改善直接影响和提高审美心理的健康发展。通过体育教育有助于大脑的良好发育;通过体育教育又有助于感官能力的增强。敏锐的感官能力和丰富的大脑活动能力正是审美教育得以实施的依据。体育教育不断的发展心理的生理基础,审美教育在生理基础上完善审美心理结构,促进理想个性实现。
2、体育教育中渗透着大量的美育因素
学生在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中可以感受到和意识到3方面的美的现象。从身体角度可以意识到身体的线条美、匀称美、姿态美、健康美、肤色美等;从运动角度可以感受和意识到形态美、韵律美、和谐美、敏捷美、柔韧美、力量美等:从行为角度可以感受和意识到协作美、结构美、道德美、忍耐美、热情美、纯朴美、和谐美等。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运动者在运动中可以在身体和精神上得到满足和充实,感受到享受美。
3、体育教育中总有审美教育的参与
体育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增强人的体质,而强壮的体质是通过健美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或者说健美的形式本身就是增强体质的重要方面。形式表现着内容,又制约着内容。古人云:“坐如钟、立如松、卧如弓”正是看到了美的形式对身体健康的重要作用。体育教育的过程正是建立美的形式过程。而美的形式过程的建立离不开对美的形式的感知和判断以及对其有意的追求。这种“有意”涉及到审美意识、审美心理结构,形成对美的形式的趣味和追求,这正是审美教育的内容。所以,体育教育中总有审美教育的参与。
二、体育教学之中要渗透审美教育
体育教育与审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因此,体育教育中教师要善于从“美”着手让学生受到美的陶冶,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成为爱美、会美的一代社会主义新人。
1、通过教师自身的仪表和教态进行美育
学生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求知欲和模仿性强。教师的语言、仪表、举止、精神面貌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影响。体育教师同其它科教师相比榜样的影响更为突出。体育教师应以自己语言的优美,行动的文雅,生活的朴实,作风的正派给学生以美的感染。体育课传授的知识技能不仅要靠教师的讲解,而且还需要教师形象的身体动作示范。这时候,体育教师要在示范动作准确无误的前提下力求把动作做得轻松优美,以此来感染学生。这样的教学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审美活动。
2、通过场地和器材的布置进行美育
体育教学的场所主要是在操场上进行的。根据课程的具体情况,教师要正确选择上课时的站队位置,把场地清扫干净,做到地势平坦,无石块和其它障碍物。教师应尽量美化操场环境,操场四周可以栽植花草等进行美化。这样一来使学生一进入场地就有轻松愉快的感受。
运动器材的布置是构成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在上课前应根据具体情况把器材布置的符合美学要求,图形新颖,雅观醒目,器材放置井然有秩,以此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在跳马的教学时,习惯上经常采用两列横队列于跳马旁边,这种形式本身给人以严肃感,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紧张心理,如改用三角形则可使练习者产生稳定感,进而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
3、通过自然环境进行美育
大自然是审美教育的好课堂,自然美常会引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它在陶冶学生的情操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计划和学校体育工作安排计划,适当组织学生野游、登山、远足、泅渡等活动有效的对学生进行体育和美育。在春天,我们可以把学生带到一片新绿的原野,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让他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吸允清新的空气和温馨的花香;在秋季,我们可以组织学生登山,用那火红的枫叶、金色的阳光鼓舞学生登上高峰.寓体育教育于自然美之中,学生走出狭小的课堂,开阔了眼界,振奋了精神,丰富了想象力,激发了学生对生活、对祖国的热爱。
4、通过将音乐引人课堂进行美育
原苏联莫斯科航空学院体育课用音乐伴奏试验十几年。结果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活动能力、注意力,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实践证明,音乐进入体育教学课堂是向学生进行美育的有效手段。悦耳动听的音乐能激发学生的情绪,增强学生的欲念,使体育本身原有的和谐性,趣味性得到有效发挥。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身体锻炼热情,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例如在教学太极拳时选用流水的曲子伴奏,辅以语言描述。随着音乐的旋律使学生沈浸在美妙的想象之中,美的意境中,学生对太极拳的内涵和特点有了丰富的情感体验,使太极拳的形、神、意于一体打出了行云流水般的意味。
5、通过技术训练进行美育
体育美大量表现为运动技术美,结合技术训练进行美育,就是要求学生在学习掌握运动技能时,既要保证正确、合理,又要保证具有美感。应该说美的技术都是先进的、合理的。因为它符合技术发展的规律,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掌握运动技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需要多种感官参加。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专项活动技术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各种感官能力。这是提高各项活动技术的需要,也是提高审美能力及表现力、创造力的重要因素。在训练中教师应使学生明确在什么情况下动作完成的美,在什么情况下动作完成的不美,要反复强调动作技术,让学生自我检查、自我体验。
结论
体育教育中的美育不仅有其独特的教育手段,而且有其独特的教育效果。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体育中的美,得到美的感受。要把体育教学活动变成一种审美活动,从而有效的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适应新时期的需要,培养出合格的世纪新人。
参考文献:
1、刘清黎主编.体育美学.东北师大出版社,1989年第一版.
2、杨军,甘霖着.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第一版.
3、曲宗湖主编.学校健康教育指导.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
关键词:体育教育 审美教育 渗透
体育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最终目的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因此,体育教育中的美育既是教育的目的,又是培养全面发展人的手段。美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学科,在体育教学中尤其突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成为爱美、会美的一代社会主义新人,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义不容辞。
一、体育教育中必然渗透着审美教育
体育教育与审美教育尽管在教育目标、教育途径和教育媒介各有其特点,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教育体系。但是这二者又是相互交融、相互渗透、互为手段、互为目的的。
1、体育教育是审美教育的基础
人的体质结构是审美心理结构的物质基础。体质结构的改善直接影响和提高审美心理的健康发展。通过体育教育有助于大脑的良好发育;通过体育教育又有助于感官能力的增强。敏锐的感官能力和丰富的大脑活动能力正是审美教育得以实施的依据。体育教育不断的发展心理的生理基础,审美教育在生理基础上完善审美心理结构,促进理想个性实现。
2、体育教育中渗透着大量的美育因素
学生在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中可以感受到和意识到3方面的美的现象。从身体角度可以意识到身体的线条美、匀称美、姿态美、健康美、肤色美等;从运动角度可以感受和意识到形态美、韵律美、和谐美、敏捷美、柔韧美、力量美等:从行为角度可以感受和意识到协作美、结构美、道德美、忍耐美、热情美、纯朴美、和谐美等。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运动者在运动中可以在身体和精神上得到满足和充实,感受到享受美。
3、体育教育中总有审美教育的参与
体育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增强人的体质,而强壮的体质是通过健美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或者说健美的形式本身就是增强体质的重要方面。形式表现着内容,又制约着内容。古人云:“坐如钟、立如松、卧如弓”正是看到了美的形式对身体健康的重要作用。体育教育的过程正是建立美的形式过程。而美的形式过程的建立离不开对美的形式的感知和判断以及对其有意的追求。这种“有意”涉及到审美意识、审美心理结构,形成对美的形式的趣味和追求,这正是审美教育的内容。所以,体育教育中总有审美教育的参与。
二、体育教学之中要渗透审美教育
体育教育与审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因此,体育教育中教师要善于从“美”着手让学生受到美的陶冶,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成为爱美、会美的一代社会主义新人。
1、通过教师自身的仪表和教态进行美育
学生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求知欲和模仿性强。教师的语言、仪表、举止、精神面貌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影响。体育教师同其它科教师相比榜样的影响更为突出。体育教师应以自己语言的优美,行动的文雅,生活的朴实,作风的正派给学生以美的感染。体育课传授的知识技能不仅要靠教师的讲解,而且还需要教师形象的身体动作示范。这时候,体育教师要在示范动作准确无误的前提下力求把动作做得轻松优美,以此来感染学生。这样的教学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审美活动。
2、通过场地和器材的布置进行美育
体育教学的场所主要是在操场上进行的。根据课程的具体情况,教师要正确选择上课时的站队位置,把场地清扫干净,做到地势平坦,无石块和其它障碍物。教师应尽量美化操场环境,操场四周可以栽植花草等进行美化。这样一来使学生一进入场地就有轻松愉快的感受。
运动器材的布置是构成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在上课前应根据具体情况把器材布置的符合美学要求,图形新颖,雅观醒目,器材放置井然有秩,以此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在跳马的教学时,习惯上经常采用两列横队列于跳马旁边,这种形式本身给人以严肃感,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紧张心理,如改用三角形则可使练习者产生稳定感,进而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
3、通过自然环境进行美育
大自然是审美教育的好课堂,自然美常会引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它在陶冶学生的情操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计划和学校体育工作安排计划,适当组织学生野游、登山、远足、泅渡等活动有效的对学生进行体育和美育。在春天,我们可以把学生带到一片新绿的原野,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让他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吸允清新的空气和温馨的花香;在秋季,我们可以组织学生登山,用那火红的枫叶、金色的阳光鼓舞学生登上高峰.寓体育教育于自然美之中,学生走出狭小的课堂,开阔了眼界,振奋了精神,丰富了想象力,激发了学生对生活、对祖国的热爱。
4、通过将音乐引人课堂进行美育
原苏联莫斯科航空学院体育课用音乐伴奏试验十几年。结果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活动能力、注意力,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实践证明,音乐进入体育教学课堂是向学生进行美育的有效手段。悦耳动听的音乐能激发学生的情绪,增强学生的欲念,使体育本身原有的和谐性,趣味性得到有效发挥。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身体锻炼热情,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例如在教学太极拳时选用流水的曲子伴奏,辅以语言描述。随着音乐的旋律使学生沈浸在美妙的想象之中,美的意境中,学生对太极拳的内涵和特点有了丰富的情感体验,使太极拳的形、神、意于一体打出了行云流水般的意味。
5、通过技术训练进行美育
体育美大量表现为运动技术美,结合技术训练进行美育,就是要求学生在学习掌握运动技能时,既要保证正确、合理,又要保证具有美感。应该说美的技术都是先进的、合理的。因为它符合技术发展的规律,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掌握运动技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需要多种感官参加。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专项活动技术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各种感官能力。这是提高各项活动技术的需要,也是提高审美能力及表现力、创造力的重要因素。在训练中教师应使学生明确在什么情况下动作完成的美,在什么情况下动作完成的不美,要反复强调动作技术,让学生自我检查、自我体验。
结论
体育教育中的美育不仅有其独特的教育手段,而且有其独特的教育效果。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体育中的美,得到美的感受。要把体育教学活动变成一种审美活动,从而有效的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适应新时期的需要,培养出合格的世纪新人。
参考文献:
1、刘清黎主编.体育美学.东北师大出版社,1989年第一版.
2、杨军,甘霖着.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第一版.
3、曲宗湖主编.学校健康教育指导.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