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本主义理论对于社会科学的诸多领域有着方法论层面的指导意义。班级德育工作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班级德育工作中应注意以人为本,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信任和尊重学生,合理评价学生,帮助学生提升归属感,实现自己的价值。
关键词:人本主义 德育 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a)-0223-01
人本主义强调“以人为本”,对社会科学的诸多领域有着方法论层面的指导意义。人本主义教育是以人本主义为方法论基础和价值标准的教育思潮,对当代学校教育产生了广泛影响,影响着教育的各个领域。1人本主义教育理念要求在教育过程中始终关心人的发展,把接受教育的人自身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班级德育工作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班级建设中,同样应该注意以人为本,将学生看做班级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帮助学生提升归属感,实现自己的价值。
1 信任学生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以人为本的班级建设需要教师信任学生。班主任应该信任他们能够把事情做好,能够取得进步。在我们信任学生的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信心,取得更大的进步。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任何学生都渴望得到认可,渴望获得肯定,德育工作者应该善于发现优点并给予足够的认可,信任学生,鼓励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当你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时,你对学生不足的指出也更容易被接受,因为即使学生有缺点,他仍然是可以信任的,他是可以进步的,并不会被放弃。只有信任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和支持,德育工作才能更好地开展。只有培养起班级的信任的氛围,班级才能更好地可持续的发展。
2 尊重差异
以人为本的班级建设需要教师尊重差异。首先应该尊重学生和教师的差异,教师应该能够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换位思考后,同一件事情可能会有不同结论,而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也能够更好地与学生沟通。同时,教师也需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不同学生有不同个性,教育时不能千篇一律,作为教师应该能敏锐地发现差异并能够因材施教。
3 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以人为本的班级,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核心。应该在班级建设中多提供让学生参与的机会,尽可能给学生发挥的空间。在实际的德育工作中,如果只靠班主任一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丰富多彩的班级建设的,而即使班主任能全部包办,也不如学生参与后那么有创意,还抑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和积极性。
4 适当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
班级建设中学生是主体,但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同样不能忽视。
4.1 班主任的角色定位
以人为本的班级建设需要同时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就需要班主任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思考在班级事务中何时“有为”何时“无为”,如果班主任管得太少,班级可能松散無纪律,如果班主任管得太多,学生也容易形成消极情绪和惰性,认为班级是班主任的,班级事务“与我无关”,不需要我们操心。
有些活动,如一些比较复杂的活动或者是学生从没有参加过的活动,学生完全自主参与难度很大,这时候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更加重要:对于比较复杂的活动,教师应该细分任务,详细说明活动的过程或者规则,帮助学生理解“自己应该做什么”,而对于学生没有参加过的活动,教师应该运用自己的经验,指导学生完成活动。
4.2 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度”的把握
以人为本的班级建设需要结合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这个程度的把握,需要认真思考。班级有大大小小的常规事务,各种活动,各种纪律,不同的学生出现的各种行为,事情非常多。在这大大小小的事情中,什么时候教师应该站在权威者的角度给予学生指引?什么时候应该充分给学生以发挥的空间?
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班主任的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松弛适度。当问题比较多的时候,应该抓住主要问题,当问题涉及学生比较多的时候,应该抓住主要学生。当学生基础比较差的时候,应该多关注学生的进步和优点,多鼓励学生进步,多帮助学生树立信心,除了原则性的事情外,可以容忍一些小缺点。因为基础差的学生往往自信心不足,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如果再批评干涉过多,可能会引起他们的叛逆情绪,或者干脆“破罐子破摔”。而当学生慢慢进步之后,要求可以适当提高,以帮助学生不断进步。但原则性的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而且当一个问题有扩大的趋势时,也应该注意。
5 合理的规则和评价
5.1 规则的制定
无规矩不成方圆,合理的班级规则是构建健康班级的保证。规则的制定,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值得鼓励的,什么是不能被接受的,在规则明确的情况下,班级管理会有理可依,而不会受到个人喜好的影响,才能更好地实现公平,也才能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
5.2 评价的艺术
在德育工作中,应当对事不对人。无论是学生的优点还是缺点,都应该针对具体的事情,而不是评价人。
如果学生有缺点,应该指出具体问题,切忌对学生进行人格侮辱。学生会有各种各样的缺点,有的学生可能各种错误不断,教师一着急可能会出现“你这人怎么什么都办不好?你真是个差劲的学生!”等笼统的对学生个体否认的言论,这些言论直接针对学生个体而不是针对具体的事情,会伤害学生的自尊。而以人为本需要尊重每一个个体,需要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是有优点的,在面对学生的错误时也应该对事不对人,指出具体事情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取得进步,而不是否认学生的个体,否定学生进步的可能。
对于学生的优点,在表扬时也宜直接表扬事情,而不是笼统的表扬。笼统表扬的次数太多,会让学生觉得表扬来的太容易,而降低表扬效果。而每个学生都有缺点,并不是说一个学生一些事情做得好就什么都好,过于笼统的表扬也容易让其他学生产生不服气的心理。
班级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也是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重要场所,好的班级文化,有利于学生的成长。班级文化的建设,应该在对学生的信任的基础上注重以人为本,尊重个体差异,营造平等健康的班级环境,帮助学生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汪基德,席琴.论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潮对当代教育实验的影响[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2(3):62-65.
[2] 冯铁山.诗意德育构建的理论基础[J].教育学术月刊,2012,(6):44-47.
关键词:人本主义 德育 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a)-0223-01
人本主义强调“以人为本”,对社会科学的诸多领域有着方法论层面的指导意义。人本主义教育是以人本主义为方法论基础和价值标准的教育思潮,对当代学校教育产生了广泛影响,影响着教育的各个领域。1人本主义教育理念要求在教育过程中始终关心人的发展,把接受教育的人自身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班级德育工作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班级建设中,同样应该注意以人为本,将学生看做班级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帮助学生提升归属感,实现自己的价值。
1 信任学生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以人为本的班级建设需要教师信任学生。班主任应该信任他们能够把事情做好,能够取得进步。在我们信任学生的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信心,取得更大的进步。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任何学生都渴望得到认可,渴望获得肯定,德育工作者应该善于发现优点并给予足够的认可,信任学生,鼓励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当你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时,你对学生不足的指出也更容易被接受,因为即使学生有缺点,他仍然是可以信任的,他是可以进步的,并不会被放弃。只有信任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和支持,德育工作才能更好地开展。只有培养起班级的信任的氛围,班级才能更好地可持续的发展。
2 尊重差异
以人为本的班级建设需要教师尊重差异。首先应该尊重学生和教师的差异,教师应该能够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换位思考后,同一件事情可能会有不同结论,而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也能够更好地与学生沟通。同时,教师也需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不同学生有不同个性,教育时不能千篇一律,作为教师应该能敏锐地发现差异并能够因材施教。
3 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以人为本的班级,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核心。应该在班级建设中多提供让学生参与的机会,尽可能给学生发挥的空间。在实际的德育工作中,如果只靠班主任一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丰富多彩的班级建设的,而即使班主任能全部包办,也不如学生参与后那么有创意,还抑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和积极性。
4 适当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
班级建设中学生是主体,但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同样不能忽视。
4.1 班主任的角色定位
以人为本的班级建设需要同时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就需要班主任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思考在班级事务中何时“有为”何时“无为”,如果班主任管得太少,班级可能松散無纪律,如果班主任管得太多,学生也容易形成消极情绪和惰性,认为班级是班主任的,班级事务“与我无关”,不需要我们操心。
有些活动,如一些比较复杂的活动或者是学生从没有参加过的活动,学生完全自主参与难度很大,这时候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更加重要:对于比较复杂的活动,教师应该细分任务,详细说明活动的过程或者规则,帮助学生理解“自己应该做什么”,而对于学生没有参加过的活动,教师应该运用自己的经验,指导学生完成活动。
4.2 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度”的把握
以人为本的班级建设需要结合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这个程度的把握,需要认真思考。班级有大大小小的常规事务,各种活动,各种纪律,不同的学生出现的各种行为,事情非常多。在这大大小小的事情中,什么时候教师应该站在权威者的角度给予学生指引?什么时候应该充分给学生以发挥的空间?
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班主任的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松弛适度。当问题比较多的时候,应该抓住主要问题,当问题涉及学生比较多的时候,应该抓住主要学生。当学生基础比较差的时候,应该多关注学生的进步和优点,多鼓励学生进步,多帮助学生树立信心,除了原则性的事情外,可以容忍一些小缺点。因为基础差的学生往往自信心不足,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如果再批评干涉过多,可能会引起他们的叛逆情绪,或者干脆“破罐子破摔”。而当学生慢慢进步之后,要求可以适当提高,以帮助学生不断进步。但原则性的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而且当一个问题有扩大的趋势时,也应该注意。
5 合理的规则和评价
5.1 规则的制定
无规矩不成方圆,合理的班级规则是构建健康班级的保证。规则的制定,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值得鼓励的,什么是不能被接受的,在规则明确的情况下,班级管理会有理可依,而不会受到个人喜好的影响,才能更好地实现公平,也才能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
5.2 评价的艺术
在德育工作中,应当对事不对人。无论是学生的优点还是缺点,都应该针对具体的事情,而不是评价人。
如果学生有缺点,应该指出具体问题,切忌对学生进行人格侮辱。学生会有各种各样的缺点,有的学生可能各种错误不断,教师一着急可能会出现“你这人怎么什么都办不好?你真是个差劲的学生!”等笼统的对学生个体否认的言论,这些言论直接针对学生个体而不是针对具体的事情,会伤害学生的自尊。而以人为本需要尊重每一个个体,需要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是有优点的,在面对学生的错误时也应该对事不对人,指出具体事情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取得进步,而不是否认学生的个体,否定学生进步的可能。
对于学生的优点,在表扬时也宜直接表扬事情,而不是笼统的表扬。笼统表扬的次数太多,会让学生觉得表扬来的太容易,而降低表扬效果。而每个学生都有缺点,并不是说一个学生一些事情做得好就什么都好,过于笼统的表扬也容易让其他学生产生不服气的心理。
班级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也是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重要场所,好的班级文化,有利于学生的成长。班级文化的建设,应该在对学生的信任的基础上注重以人为本,尊重个体差异,营造平等健康的班级环境,帮助学生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汪基德,席琴.论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潮对当代教育实验的影响[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2(3):62-65.
[2] 冯铁山.诗意德育构建的理论基础[J].教育学术月刊,2012,(6):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