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数学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那就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如何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的活力?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爱因斯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我们传授的知识,能使学生产生兴趣,那么,他们就会主动地、兴趣盎然地去领会。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学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此,我们在数学教学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比如在教学“最小公倍数”时这样创设教学情境的:在美丽的太湖边上有一个小渔村,村里住着一老一少两个渔夫。有一年,他们从4月1日起开始打鱼,并且每个人都给自己订了一条规矩。老渔夫说:“我连续打3天要休息一天。”年轻的渔夫说:我连续打5天要休息一天。有一位路远的朋友想趁他们一起休息的日子去看他们,同时想享受一次新鲜美味的“太湖鱼宴”。可他不知道选哪个日子去才能同时碰到他俩,同学们,你们会帮他们选一选吗?(屏幕上打出两个渔夫的对话和一张四月份的日历) 这样创境入课,象磁铁一样,一开始就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吸引其注意力,就如在平静的湖面上投石,激起一片涟漪,产生急欲一听的感染力,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
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
比如在推导圆面积公式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分组进行剪拼、操作,把圆剪拼成近似长方形,并根据圆与长方形之间的关系得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但教师不是到此为止,而是引导学生进一步操作:“圆除了剪拼成长方形,还能剪拼成其他我们学过的图形吗?它们之间又是什么关系?你能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吗?”学生根据已有的学习经验,独立操作,将圆剪拼成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并顺利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通过这样动手、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数学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三、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数学新课标》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在接触新的数学知识时,不应当是被直接告知新知识的内容,而应当形成开放的课堂教学,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有机会进行探索性学习,去从事探索、交流等数学活动,自由地放飞思维,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
如:老师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在学生弄清圆的周长的概念后,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们猜一猜,圆的周长可能与什么有关?”有的学生说:“直径。”有的学生说:“半径。”教师进一步提问:“请你们估计一下,圆的周长与直径有什么关系?”有的学生说:“圆的周长是直径的2倍。”还有的学生说:“2.8倍、3倍、4倍”。“2倍、2.8倍、3倍、4倍都是我们的猜想,究竟正不正确,还需要我们进一步验证,你准备怎样验证?在小组内讨论。”汇报时,有的学生说:“把圆在尺子上滚一周。”有的同学说:“用线围着圆绕一圈,再量线的长度。”然后让学生选择一种方法动手用大、中、小三个圆进行测量。最后引导学生观察数据,得出结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课堂中,教师善于挖掘教学中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使课堂在动态生成中更富有生命的色彩。
四、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
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仔细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注意观察那些学困生的言行。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学生的“美”的眼睛,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参与合适的学习,使课堂成为每一位学生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舞台。如果教师的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当然对数学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应努力创造条件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
总之,要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爱因斯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我们传授的知识,能使学生产生兴趣,那么,他们就会主动地、兴趣盎然地去领会。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学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此,我们在数学教学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比如在教学“最小公倍数”时这样创设教学情境的:在美丽的太湖边上有一个小渔村,村里住着一老一少两个渔夫。有一年,他们从4月1日起开始打鱼,并且每个人都给自己订了一条规矩。老渔夫说:“我连续打3天要休息一天。”年轻的渔夫说:我连续打5天要休息一天。有一位路远的朋友想趁他们一起休息的日子去看他们,同时想享受一次新鲜美味的“太湖鱼宴”。可他不知道选哪个日子去才能同时碰到他俩,同学们,你们会帮他们选一选吗?(屏幕上打出两个渔夫的对话和一张四月份的日历) 这样创境入课,象磁铁一样,一开始就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吸引其注意力,就如在平静的湖面上投石,激起一片涟漪,产生急欲一听的感染力,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
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
比如在推导圆面积公式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分组进行剪拼、操作,把圆剪拼成近似长方形,并根据圆与长方形之间的关系得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但教师不是到此为止,而是引导学生进一步操作:“圆除了剪拼成长方形,还能剪拼成其他我们学过的图形吗?它们之间又是什么关系?你能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吗?”学生根据已有的学习经验,独立操作,将圆剪拼成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并顺利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通过这样动手、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数学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三、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数学新课标》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在接触新的数学知识时,不应当是被直接告知新知识的内容,而应当形成开放的课堂教学,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有机会进行探索性学习,去从事探索、交流等数学活动,自由地放飞思维,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
如:老师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在学生弄清圆的周长的概念后,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们猜一猜,圆的周长可能与什么有关?”有的学生说:“直径。”有的学生说:“半径。”教师进一步提问:“请你们估计一下,圆的周长与直径有什么关系?”有的学生说:“圆的周长是直径的2倍。”还有的学生说:“2.8倍、3倍、4倍”。“2倍、2.8倍、3倍、4倍都是我们的猜想,究竟正不正确,还需要我们进一步验证,你准备怎样验证?在小组内讨论。”汇报时,有的学生说:“把圆在尺子上滚一周。”有的同学说:“用线围着圆绕一圈,再量线的长度。”然后让学生选择一种方法动手用大、中、小三个圆进行测量。最后引导学生观察数据,得出结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课堂中,教师善于挖掘教学中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使课堂在动态生成中更富有生命的色彩。
四、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
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仔细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注意观察那些学困生的言行。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学生的“美”的眼睛,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参与合适的学习,使课堂成为每一位学生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舞台。如果教师的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当然对数学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应努力创造条件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
总之,要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