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2015年度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体育院校教师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研究”(2015-JSJYYB-131)的研究成果。]
摘要:通过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多环节的实践教学是高等院校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体育院校实践基地建设存在着基地类型单一、教学功能匮乏、教学指导弱化、管理机制僵化等问题,实践基地建设没有得到重视;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应从校企紧密合作,建立产学研平台、充分利用实践教学基地的教学资源、加强管理,建立有效管理体制、校企共建实践教学基地以及拓宽渠道,全方位建设实践教学基地等方面着手,使实践教学基地更好的服务于实践教学需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体育院校;教师教育;实践教学基地
通过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多环节的实践教学是高等院校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承担着培养中小学体育教师的重要任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成效影响着未来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由于多方原因,体育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存在着功能单一、管理机制低下等问题,影响着人才培养及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对高等体育院校教师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状况进行研究,对于加强体育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践,繁荣体育院校教师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理论具有重大意义。
一、体育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现状分析
体育院校人才培养应紧密结合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随着国家对国民体质、健康等问题的重视,中小学体育教师成为急需人才。由于高等体育院校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环节所占比重等存在不同认识,影响着其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和发展。
(一)实践教学基地功能匮乏。实践教学基地不仅是学生教学实习、毕业实践的场所,更应该是校企之间产学研合作的平台。通过实践教学基地,学生可以参与企业的技术攻关,运用理论知识解决企业生产实际问题;教师利用指导实习机会深入基地企业,练就“双师”本领;高校与企业将技术成果开发与转化,实现共赢。实践证明,功能完备的高校实践教学基地承担的更多的是产学研结合的孵化平台。如辽宁工业大学与锦州万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实践教学基地在产学研结合方面共获得辽宁省科技成果转化三等奖二项,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四项。[1]因体育院校体育专业的特殊性,体育教育、社会体育等专业的教学实践基地多为中小学校和各类健身俱乐部,大型企业、科研院所等机构甚少。有学者统计了河南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科技学院、洛阳师范学院、安阳师范学院、周口师范学院和黄淮学院等七所体育院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实践教学基地状况,几乎全是中小学校、健身房、俱乐部等单位,还有些是与专业无关的单位。[2]这些实践教学基地大多仅用于毕业实习或者专业实习,实践教学基地在就业、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培养创新人才等方面的作用被弱化了,实践教学基地不能够全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有些体育类专业以企事业单位或者政府部门作为实践教学基地,因这些单位本身没有进行教学的功能,更没有相应的教学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缺乏专门的教学管理人员,人员流动性大,实践教学效果差。
(三)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没有得到足够重视。除了实践教学基地本身不重视教学以外,许多高等体育院校没有设立专门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资金,不能对实践教学基地进行硬件和软件方面的投入。再加上一些实习基地的体育器材和场地设施不足,导致一些教学内容和活动无法开展,影响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政府和社会的相关配套的鼓励政策和措施也不到位,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积极性不高,也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四)实践教学基地类型单一。体育院校的实践教学基地多数是学校,包括小学、初中和高中。除体育师资方向外,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社会体育等体育专业不应以中小学校作为主要的实践教学基地。应结合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大力拓展實习单位类型,以满足于学生专业发展和多方就业的需要。
(五)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不仅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者,更应当是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示范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引导者,对实践教学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教学实践中,有些高校派去的指导教师仅负责联系实践教学单位和确保学生安全,甚至要求学生定期与其联系,对实践教学内容很少过问,更不用说指导了。校外指导教师更是一种“例行公事”的指导,对参加实践的学生不做太多的纪律要求,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压根儿就没有将其当作自家人。指导教师不能发挥应有的教学指导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二、体育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途径
(一)校企紧密合作,建立产学研平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核心是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与企业互惠双赢的合作是建设实践教学基地的基础。加强创新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必须从学校在实践教学环节的需要和企业的切身利益着手。高校应充分利用自己的实力和影响,发挥科研优势,以“互惠互利、优势互补”为原则,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体育高等院校汇集了体育学科相关领域高精尖人才,大多具有学科前沿知识和理论素养,研究基础浓厚。实践教学基地多是体育知识的实践履行单位,能够第一手了解和掌握知识的运用水平和现实所需。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高等院校可以和实践教学基地在科研领域展开深度合作,从解决实践教学基地的现实困难着手,高校进行科研攻关,与教学基地联合研制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并共同申报专利,出版专著,申报课题,科研成果共享。在更深层次上,双方还可以共建实验室,共建实验中心,共建研究生工作站,使高等院校与实践教学基地的合作发生质的变化,更上一个新台阶。
双方还可以开展订单式教学模式,推行预就业人才培养。由实践教学基地根据人才需求提出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高等体育院校按实践教学基地要求开设课程和开展教学,所培养的学生主要由实践教学基地接纳、吸收。这种订单式培养模式可以缩短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适应期,既扩展了学生的就业范围,又有针对性的满足了实习单位的人才需要,是产学研结合、联合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新模式。2004年6月,福建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等6个学院与联想集团、华映广电等10家单位签订了联合培养优秀人才的合作协议,启动了预就业培养模式。[3] (二)充分利用实践教学基地的教学资源。体育院校实践教学包括教育实习、专业实习、专业技能训练、课程设计、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等环节,部分教学环节如课程设计等可以在校内完成,大部分实践教学环节需要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完成。与实践教学相适应的场地、设施设备等硬件设施以及实践教学人员、基地管理人员、实践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等软件设施都应有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中小学、乡村社区等体育设施的投资力度,多数城市中小学具备完善的体育设施,有些社区还配备了社会体育运动指导员,体育运动及指导的软硬件设施较为完备。在将这些单位作为高等体育院校实践教学基地时,在完成校内理论学习基础上,实践教学应充分利用这些软硬件设施,最大限度应用于实践教学活动中。如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将健身房、大型社区作为实践教学基地,利用社区群众聚集的特点在实践教学中开展群众体育健身状况调查活动,运用所学知识对群众健身进行指导;运动训练及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等专业将球类、武术等相关项目运动管理中心或各单项项目协会作为实践教学基地,利用参与各类体育赛事的机会进行赛事管理、现场解说等课程的实践教学,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反馈教学效果,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达到实践教学的最优效果。
(三)建立有效管理体制,加强管理。说到底,实践教学是高等体育院校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高等院校是实践教学活动管理的主体,应负第一责任人的责任。高等院校有关教学管理的各项制度都能应用于实践教学基地的实践教学中,包括对课堂纪律的要求,对任课教师的要求,而不是放羊式的不管不问。对教学基地的指导教师来说,虽然不属于高等体育院校的在编教师,但基于学校与基地单位签订的实习协议,基地指导教师也负有管理职责。因此,高校与实践基地联手,共同制定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包括双方共同制定实践教学计划,出台双方教师都遵守的实践教学控制方案,联合开展实践教学基地评估,制定学生管理规定、指导教师管理规定等管理文件。高校派驻的指导教师应强化责任心,真正与学生同吃同住,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基地的指导教师侧重于实践教学的安排,从应用角度指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对于时间较长的实践教学活动,如到相关运动队跟队实践,学生应从内心转变观念,进行角色转换,由学生身份转换为运动员、教练员助理、裁判员助理等身份,完全服从运动队管理,在观察中学习,在管理中积累经验,在错误中纠正理论误解。再者,高等院校与实践基地签订的实践协议应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细分各方的职责,在教学管理、食宿交通、安全保障等方面划分双方职责,便于在实践教学中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完成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
(四)加大投入,校企共建实践教学基地。高等院校的实践教学基地多为企事业单位,公有事业单位如各单项项目管理中心有经费保障,人员、设施、教学条件较好,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而一些民营企业如各类健身俱乐部、健身房等由于全部是市场运作,受经营管理效益的影响较大,普遍存在人手较少、设备紧张现象,有些甚至因经营不善而倒闭关门。[4]因此,高等院校应与企事业单位一起共建实践教学基地。
高等院校参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應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对实习基地的指导教师进行培训。高等院校利用教学、科研优势,针对实践教学的需要,应实习基地要求,或者主动要求实习基地,对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进行有关教学技能、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培训,以增强教学管理能力,服务于实践教学需要。其次通过开展实践教学基地评估,促进基地建设。高等院校一般很难直接对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建设投资,但可以以评估方式以评促建。高等院校与实践教学基地共同制定评估方案,双方人员共同参与,以高等院校为主,对实习基地的实习设施是否完备、实习指导教师队伍结构是否完善、实习管理规章制度是否规范、实习计划安排是否科学合理、教学科研成果是否突出、接收实习人数是否众多等方面进行评估。对评估优秀单位进行奖励,对评估条件较差单位进行建设经费资助。通过评估,以评促建,促进实践教学基地的规范管理,共同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第三,以校企共建为抓手,共同建设实践教学基地。高等院校还可以直接在企事业单位建设自己的实验室、实训室、或者训练场地,既能满足高等院校实践教学需要,又满足企事业单位科研要求。在一定条件下双方还可以联合成立技术公司或其他经济实体,共同发展,共享繁荣。如辽宁工业大学与锦州万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共建了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研究生工作站等实践教学基地,使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产生了质的变化,并上了一个新台阶,双方均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纳入各自的工作议程,不断加大投入,“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实践教学基地已成为校企双方共赢的平台与媒介。[5]
(五)拓宽渠道,全方位建设实践教学基地。体育院校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劳动教育、毕业实习等综合性实践以及科研训练提高、学术能力培养、专业技能提升等专业实习环节,因此实践教学基地并不必然为校外的企事业单位,体育院校内部各相关处室、各类相关科研中心都可以成为实践教学的场所。如郑州大学体育学院老年体育研究中心已经成为该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及相关实践教学基地,对学生的科研训练及学术能力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学校层面应更加重视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多了解基地对实习学生的需求,加强与实践教学基地的沟通,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多到实践教学基地去考察、座谈,倾听对实习学生的评价,邀请实践教学单位相关人员来学院进行专题讲座,共同把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好。再者,高等体育院校在将中小学作为实践教学主阵地的同时,还应结合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拓宽实践教学渠道,在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等多方面建立实践教学平台,让实习工作接地气,让学生通过实践教学了解社会需求,找准自身短板和优势,明确就业方向,尽可能使实践教学基地成为学生就业的重要渠道。
【参考文献】
[1]王天利,陈勇,曾庆东.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认识与探索[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08(02):91.
[2]王凌娟.关于社会体育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思考[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7):118.
[3]陈坚民.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造创业型人才培养实践平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03):249.
[4]中国企业网.郑州维体健身欠薪百万员工“上楼”维权,[EB/OL].http://hn.zqcn.com.cn/html/2015/yuqing_0407/38779.html,2015--04--07.
[5] 王天利,陈勇,曾庆东.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认识与探索[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08(02):91.
作者简介:卢进伟,(1972—)男,河南清丰人,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教师,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理论与实践研究。
摘要:通过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多环节的实践教学是高等院校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体育院校实践基地建设存在着基地类型单一、教学功能匮乏、教学指导弱化、管理机制僵化等问题,实践基地建设没有得到重视;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应从校企紧密合作,建立产学研平台、充分利用实践教学基地的教学资源、加强管理,建立有效管理体制、校企共建实践教学基地以及拓宽渠道,全方位建设实践教学基地等方面着手,使实践教学基地更好的服务于实践教学需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体育院校;教师教育;实践教学基地
通过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多环节的实践教学是高等院校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承担着培养中小学体育教师的重要任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成效影响着未来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由于多方原因,体育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存在着功能单一、管理机制低下等问题,影响着人才培养及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对高等体育院校教师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状况进行研究,对于加强体育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践,繁荣体育院校教师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理论具有重大意义。
一、体育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现状分析
体育院校人才培养应紧密结合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随着国家对国民体质、健康等问题的重视,中小学体育教师成为急需人才。由于高等体育院校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环节所占比重等存在不同认识,影响着其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和发展。
(一)实践教学基地功能匮乏。实践教学基地不仅是学生教学实习、毕业实践的场所,更应该是校企之间产学研合作的平台。通过实践教学基地,学生可以参与企业的技术攻关,运用理论知识解决企业生产实际问题;教师利用指导实习机会深入基地企业,练就“双师”本领;高校与企业将技术成果开发与转化,实现共赢。实践证明,功能完备的高校实践教学基地承担的更多的是产学研结合的孵化平台。如辽宁工业大学与锦州万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实践教学基地在产学研结合方面共获得辽宁省科技成果转化三等奖二项,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四项。[1]因体育院校体育专业的特殊性,体育教育、社会体育等专业的教学实践基地多为中小学校和各类健身俱乐部,大型企业、科研院所等机构甚少。有学者统计了河南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科技学院、洛阳师范学院、安阳师范学院、周口师范学院和黄淮学院等七所体育院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实践教学基地状况,几乎全是中小学校、健身房、俱乐部等单位,还有些是与专业无关的单位。[2]这些实践教学基地大多仅用于毕业实习或者专业实习,实践教学基地在就业、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培养创新人才等方面的作用被弱化了,实践教学基地不能够全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有些体育类专业以企事业单位或者政府部门作为实践教学基地,因这些单位本身没有进行教学的功能,更没有相应的教学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缺乏专门的教学管理人员,人员流动性大,实践教学效果差。
(三)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没有得到足够重视。除了实践教学基地本身不重视教学以外,许多高等体育院校没有设立专门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资金,不能对实践教学基地进行硬件和软件方面的投入。再加上一些实习基地的体育器材和场地设施不足,导致一些教学内容和活动无法开展,影响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政府和社会的相关配套的鼓励政策和措施也不到位,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积极性不高,也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四)实践教学基地类型单一。体育院校的实践教学基地多数是学校,包括小学、初中和高中。除体育师资方向外,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社会体育等体育专业不应以中小学校作为主要的实践教学基地。应结合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大力拓展實习单位类型,以满足于学生专业发展和多方就业的需要。
(五)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不仅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者,更应当是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示范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引导者,对实践教学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教学实践中,有些高校派去的指导教师仅负责联系实践教学单位和确保学生安全,甚至要求学生定期与其联系,对实践教学内容很少过问,更不用说指导了。校外指导教师更是一种“例行公事”的指导,对参加实践的学生不做太多的纪律要求,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压根儿就没有将其当作自家人。指导教师不能发挥应有的教学指导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二、体育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途径
(一)校企紧密合作,建立产学研平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核心是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与企业互惠双赢的合作是建设实践教学基地的基础。加强创新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必须从学校在实践教学环节的需要和企业的切身利益着手。高校应充分利用自己的实力和影响,发挥科研优势,以“互惠互利、优势互补”为原则,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体育高等院校汇集了体育学科相关领域高精尖人才,大多具有学科前沿知识和理论素养,研究基础浓厚。实践教学基地多是体育知识的实践履行单位,能够第一手了解和掌握知识的运用水平和现实所需。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高等院校可以和实践教学基地在科研领域展开深度合作,从解决实践教学基地的现实困难着手,高校进行科研攻关,与教学基地联合研制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并共同申报专利,出版专著,申报课题,科研成果共享。在更深层次上,双方还可以共建实验室,共建实验中心,共建研究生工作站,使高等院校与实践教学基地的合作发生质的变化,更上一个新台阶。
双方还可以开展订单式教学模式,推行预就业人才培养。由实践教学基地根据人才需求提出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高等体育院校按实践教学基地要求开设课程和开展教学,所培养的学生主要由实践教学基地接纳、吸收。这种订单式培养模式可以缩短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适应期,既扩展了学生的就业范围,又有针对性的满足了实习单位的人才需要,是产学研结合、联合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新模式。2004年6月,福建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等6个学院与联想集团、华映广电等10家单位签订了联合培养优秀人才的合作协议,启动了预就业培养模式。[3] (二)充分利用实践教学基地的教学资源。体育院校实践教学包括教育实习、专业实习、专业技能训练、课程设计、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等环节,部分教学环节如课程设计等可以在校内完成,大部分实践教学环节需要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完成。与实践教学相适应的场地、设施设备等硬件设施以及实践教学人员、基地管理人员、实践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等软件设施都应有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中小学、乡村社区等体育设施的投资力度,多数城市中小学具备完善的体育设施,有些社区还配备了社会体育运动指导员,体育运动及指导的软硬件设施较为完备。在将这些单位作为高等体育院校实践教学基地时,在完成校内理论学习基础上,实践教学应充分利用这些软硬件设施,最大限度应用于实践教学活动中。如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将健身房、大型社区作为实践教学基地,利用社区群众聚集的特点在实践教学中开展群众体育健身状况调查活动,运用所学知识对群众健身进行指导;运动训练及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等专业将球类、武术等相关项目运动管理中心或各单项项目协会作为实践教学基地,利用参与各类体育赛事的机会进行赛事管理、现场解说等课程的实践教学,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反馈教学效果,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达到实践教学的最优效果。
(三)建立有效管理体制,加强管理。说到底,实践教学是高等体育院校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高等院校是实践教学活动管理的主体,应负第一责任人的责任。高等院校有关教学管理的各项制度都能应用于实践教学基地的实践教学中,包括对课堂纪律的要求,对任课教师的要求,而不是放羊式的不管不问。对教学基地的指导教师来说,虽然不属于高等体育院校的在编教师,但基于学校与基地单位签订的实习协议,基地指导教师也负有管理职责。因此,高校与实践基地联手,共同制定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包括双方共同制定实践教学计划,出台双方教师都遵守的实践教学控制方案,联合开展实践教学基地评估,制定学生管理规定、指导教师管理规定等管理文件。高校派驻的指导教师应强化责任心,真正与学生同吃同住,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基地的指导教师侧重于实践教学的安排,从应用角度指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对于时间较长的实践教学活动,如到相关运动队跟队实践,学生应从内心转变观念,进行角色转换,由学生身份转换为运动员、教练员助理、裁判员助理等身份,完全服从运动队管理,在观察中学习,在管理中积累经验,在错误中纠正理论误解。再者,高等院校与实践基地签订的实践协议应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细分各方的职责,在教学管理、食宿交通、安全保障等方面划分双方职责,便于在实践教学中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完成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
(四)加大投入,校企共建实践教学基地。高等院校的实践教学基地多为企事业单位,公有事业单位如各单项项目管理中心有经费保障,人员、设施、教学条件较好,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而一些民营企业如各类健身俱乐部、健身房等由于全部是市场运作,受经营管理效益的影响较大,普遍存在人手较少、设备紧张现象,有些甚至因经营不善而倒闭关门。[4]因此,高等院校应与企事业单位一起共建实践教学基地。
高等院校参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應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对实习基地的指导教师进行培训。高等院校利用教学、科研优势,针对实践教学的需要,应实习基地要求,或者主动要求实习基地,对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进行有关教学技能、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培训,以增强教学管理能力,服务于实践教学需要。其次通过开展实践教学基地评估,促进基地建设。高等院校一般很难直接对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建设投资,但可以以评估方式以评促建。高等院校与实践教学基地共同制定评估方案,双方人员共同参与,以高等院校为主,对实习基地的实习设施是否完备、实习指导教师队伍结构是否完善、实习管理规章制度是否规范、实习计划安排是否科学合理、教学科研成果是否突出、接收实习人数是否众多等方面进行评估。对评估优秀单位进行奖励,对评估条件较差单位进行建设经费资助。通过评估,以评促建,促进实践教学基地的规范管理,共同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第三,以校企共建为抓手,共同建设实践教学基地。高等院校还可以直接在企事业单位建设自己的实验室、实训室、或者训练场地,既能满足高等院校实践教学需要,又满足企事业单位科研要求。在一定条件下双方还可以联合成立技术公司或其他经济实体,共同发展,共享繁荣。如辽宁工业大学与锦州万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共建了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研究生工作站等实践教学基地,使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产生了质的变化,并上了一个新台阶,双方均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纳入各自的工作议程,不断加大投入,“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实践教学基地已成为校企双方共赢的平台与媒介。[5]
(五)拓宽渠道,全方位建设实践教学基地。体育院校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劳动教育、毕业实习等综合性实践以及科研训练提高、学术能力培养、专业技能提升等专业实习环节,因此实践教学基地并不必然为校外的企事业单位,体育院校内部各相关处室、各类相关科研中心都可以成为实践教学的场所。如郑州大学体育学院老年体育研究中心已经成为该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及相关实践教学基地,对学生的科研训练及学术能力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学校层面应更加重视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多了解基地对实习学生的需求,加强与实践教学基地的沟通,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多到实践教学基地去考察、座谈,倾听对实习学生的评价,邀请实践教学单位相关人员来学院进行专题讲座,共同把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好。再者,高等体育院校在将中小学作为实践教学主阵地的同时,还应结合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拓宽实践教学渠道,在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等多方面建立实践教学平台,让实习工作接地气,让学生通过实践教学了解社会需求,找准自身短板和优势,明确就业方向,尽可能使实践教学基地成为学生就业的重要渠道。
【参考文献】
[1]王天利,陈勇,曾庆东.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认识与探索[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08(02):91.
[2]王凌娟.关于社会体育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思考[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7):118.
[3]陈坚民.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造创业型人才培养实践平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03):249.
[4]中国企业网.郑州维体健身欠薪百万员工“上楼”维权,[EB/OL].http://hn.zqcn.com.cn/html/2015/yuqing_0407/38779.html,2015--04--07.
[5] 王天利,陈勇,曾庆东.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认识与探索[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08(02):91.
作者简介:卢进伟,(1972—)男,河南清丰人,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教师,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理论与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