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的美术作业是美术教师教育教学成效的标志之一,也是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表现形式。学生通过美术作业对知识进行掌握、温习、运用,教师通过学生的作业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实际程度,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新课改 美术课程 美术作业 设置
新课改背景下的美术作业是美术教师教育教学成效的标志之一,也是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表现形式。学生通过美术作业对知识进行掌握、温习、运用,教师通过学生的作业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实际程度,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传统与革新的教学理念是不同的,作业的形式也有了新的思考,美术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要求,美术的作业形式与传统相比也有所不同,所以在反思传统作业形式的情况下,对美术作业形式进行新的思考,有利于推进美术课程改革的进步与发展。传统的美术作业形式注重学生对美术的技能、技法的表现和运用。教师通过对知识的讲解,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步骤和方法进行作业的操作,或教师通过对步骤和方法的演示,学生按老师演示的步骤,随着教师的示范,进行作业操作。这种作业形式多是临摹其他作品或参照事物进行写生,其形式单一,注重专业训练。轻视学科间的整合,师生多是注重所画或制作作品以及事物的结构、形体、比例、透视、色彩等效果;请示学生自主性的广义上的创意、分析、思考与探究。其专业性强,但对初中生来说教育性不足,与课程改革的要求有极大的不同。再者,教师在作业的批改与评价中,注重分数评价,很少以批语的形式指出作业中的优点与不足,一般是展示几幅较好的学生作业,指出他们的优点,其他大多数学生难以发现作业中存在的不足,所以就难以改正作业中的缺点。教师在作业的批改与评价中,追求优秀作业的完成效果,轻视学生作业完成的普遍性的做法,是不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另外,基础教育阶段的传统教材中,学生的课外活动较少,基本上都是技能、技法上的写生训练。学生对美术的认识,了解,作业的完成基本都是在课堂。改革后的美术教材,学生的课外活动较多,学生走出课堂,到社会生活中去认识美术,了解美术,使美术贴近了学生的生活,所以,教师对学生美术作业的要求必须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针对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结合传统教材中的作业形式,对现在美术教学中的作业形式进行了新的思考:
(一)讲解示范与引导探究相结合,注重学生对作业的自主完成。教师应从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解脱出来,在吸收传统学生作业形式优点的同时,转化为教师的讲解、示范、引导相结合,但要突出对学生的引导,启发学生创造性的完成作业,促进学生自主探究技能、技法在作业中的运用,使之自主探究完成作业的创意过程。 从而,增强学生对作业的探究情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分析问题,主动动手动脑的能力。
(二)技能练习与创意体验相结合,注重学生对作业的创意思考和过程体验。学生作业中不可缺少技能技法的运用,但是生硬的临摹与写生中,难以开发学生的创意和创意中的体验过程。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利用作业的创意印发学生多角度进行思维创意。比如:画一个实物苹果的作业形式和给学生留一幅《苹果》作业的形式,在绘画结果上是完全不同的。前者学生对苹果的形体、结构、色彩可能画得淋漓尽致,但对学生思维的开发上与后者相比回截然不同,学生可以展开想象,由苹果联想到果园,联想到耕耘、收获,联想到人生等,画的内容丰富了。之后再进行作业的分析与评述。
(三)单一形式与学科整合,注重对学生的全面培养。美术作业虽具有一定的直观性,学生的兴趣比较浓厚,但是久而久之,学生的兴趣也会淡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从注重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与联系,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有的教师引导学生描述作业内容,分析作业方法,评价作业形式,讲述身边故事,描绘课间趣事,设计自然花卉,观察地方景观等,都需要与其他学科相互联系。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作业形式,增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达到了教学目的和要求,从多方面加强了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
(四)分数评价与批语评价想结合,注重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传统美术教学中的作业评价一般是以分数为标准的。课程改革后,学生的作业形式有独立完成的,也有小组合作完成的,教师在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是应采取分数和批语双项结合的形式,在分数评出等级的同时,用教师的批语指出学生作业中的饿优点与不足,指出加以改正的方法和措施,同时提出希望加以鼓励,促进学生对自己劳动成果的珍惜和认可,从而,也能沟通师生间的情感,增强学习兴趣,改变学习态度,提高学习质量,达到美育目的。
(五)课堂作业与课下作业想结合,注重学生作业在时间中的应用。学生在课堂作业中,掌握了技能、技法,体验了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创作性的完成作业的操作,但教师的任务还没有完成,还要注重引导学生把学会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如指导学生运用于黑板报、手抄报的设计与绘制,班级文化建设的设计与应用等,使学生的作业能独立运用于校园生活之中,并逐步拓展到校外的社会生活。
(六)提倡美术作业的个性化
教师批改虽然是最常用的方法, 但在新课改背景下, 作业的表现方式多种多样, 如表演、展览、比赛等。要使得作业丰富多彩, 我们更应突破作业时空和标准化要求, 强调作业的个性化完成。一是突破作业时间空间限制。按照常例, 美术作业应该当堂完成, 但针对现在美术作业需要发挥的多、注重设计, 设计需要灵感, 需要收集资料, 在课堂上是办不到的, 可以让学生课后去做。有些作业量大, 要想质好也必须放宽时间, 作业的阵地由教室可以转移到家里、图书馆、很多写生类的作业还必须在室外完成。二是突破作业标准化的限制。在布置作业的时候, 教师要注意一个层次性, 要分析班内学生在能力上存在的差异, 避免过难的作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些作业可设计成不同的要求, 让学生自主选择。有些作业虽然布置的一样, 在作业评价时却注意分层次对待, 基础差的同学只要作业做得认真, 有创意, 我都会给以很好的评价。三是突破教学内容的限制。美术教学分为“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四大领域, 各领域提出不同的要求, 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完成专题性作业, 但我们更应强调学科内、学科间知识的整合, 以及知识的灵活、综合应用, 突破为了完成作业而去完成作业的做法, 让学生有兴趣地做作业、努力地做作业、有创意地做作业, 在作业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作业中体现出学生的“乐学、会学、创造性地学”的教学要求。
多年来的教育科研工作和美术课堂教学实践,浅显的分析美术作业的新思考,美术作业中注重学生的体验性、探究性和创造性,并通过教师趣味性、直接性和广泛性的引导,加强作业的丰富性、应用性和艺术性,使美术作业真正来源于生活,体验于课堂,回归于生活。
【关键词】新课改 美术课程 美术作业 设置
新课改背景下的美术作业是美术教师教育教学成效的标志之一,也是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表现形式。学生通过美术作业对知识进行掌握、温习、运用,教师通过学生的作业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实际程度,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传统与革新的教学理念是不同的,作业的形式也有了新的思考,美术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要求,美术的作业形式与传统相比也有所不同,所以在反思传统作业形式的情况下,对美术作业形式进行新的思考,有利于推进美术课程改革的进步与发展。传统的美术作业形式注重学生对美术的技能、技法的表现和运用。教师通过对知识的讲解,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步骤和方法进行作业的操作,或教师通过对步骤和方法的演示,学生按老师演示的步骤,随着教师的示范,进行作业操作。这种作业形式多是临摹其他作品或参照事物进行写生,其形式单一,注重专业训练。轻视学科间的整合,师生多是注重所画或制作作品以及事物的结构、形体、比例、透视、色彩等效果;请示学生自主性的广义上的创意、分析、思考与探究。其专业性强,但对初中生来说教育性不足,与课程改革的要求有极大的不同。再者,教师在作业的批改与评价中,注重分数评价,很少以批语的形式指出作业中的优点与不足,一般是展示几幅较好的学生作业,指出他们的优点,其他大多数学生难以发现作业中存在的不足,所以就难以改正作业中的缺点。教师在作业的批改与评价中,追求优秀作业的完成效果,轻视学生作业完成的普遍性的做法,是不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另外,基础教育阶段的传统教材中,学生的课外活动较少,基本上都是技能、技法上的写生训练。学生对美术的认识,了解,作业的完成基本都是在课堂。改革后的美术教材,学生的课外活动较多,学生走出课堂,到社会生活中去认识美术,了解美术,使美术贴近了学生的生活,所以,教师对学生美术作业的要求必须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针对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结合传统教材中的作业形式,对现在美术教学中的作业形式进行了新的思考:
(一)讲解示范与引导探究相结合,注重学生对作业的自主完成。教师应从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解脱出来,在吸收传统学生作业形式优点的同时,转化为教师的讲解、示范、引导相结合,但要突出对学生的引导,启发学生创造性的完成作业,促进学生自主探究技能、技法在作业中的运用,使之自主探究完成作业的创意过程。 从而,增强学生对作业的探究情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分析问题,主动动手动脑的能力。
(二)技能练习与创意体验相结合,注重学生对作业的创意思考和过程体验。学生作业中不可缺少技能技法的运用,但是生硬的临摹与写生中,难以开发学生的创意和创意中的体验过程。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利用作业的创意印发学生多角度进行思维创意。比如:画一个实物苹果的作业形式和给学生留一幅《苹果》作业的形式,在绘画结果上是完全不同的。前者学生对苹果的形体、结构、色彩可能画得淋漓尽致,但对学生思维的开发上与后者相比回截然不同,学生可以展开想象,由苹果联想到果园,联想到耕耘、收获,联想到人生等,画的内容丰富了。之后再进行作业的分析与评述。
(三)单一形式与学科整合,注重对学生的全面培养。美术作业虽具有一定的直观性,学生的兴趣比较浓厚,但是久而久之,学生的兴趣也会淡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从注重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与联系,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有的教师引导学生描述作业内容,分析作业方法,评价作业形式,讲述身边故事,描绘课间趣事,设计自然花卉,观察地方景观等,都需要与其他学科相互联系。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作业形式,增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达到了教学目的和要求,从多方面加强了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
(四)分数评价与批语评价想结合,注重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传统美术教学中的作业评价一般是以分数为标准的。课程改革后,学生的作业形式有独立完成的,也有小组合作完成的,教师在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是应采取分数和批语双项结合的形式,在分数评出等级的同时,用教师的批语指出学生作业中的饿优点与不足,指出加以改正的方法和措施,同时提出希望加以鼓励,促进学生对自己劳动成果的珍惜和认可,从而,也能沟通师生间的情感,增强学习兴趣,改变学习态度,提高学习质量,达到美育目的。
(五)课堂作业与课下作业想结合,注重学生作业在时间中的应用。学生在课堂作业中,掌握了技能、技法,体验了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创作性的完成作业的操作,但教师的任务还没有完成,还要注重引导学生把学会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如指导学生运用于黑板报、手抄报的设计与绘制,班级文化建设的设计与应用等,使学生的作业能独立运用于校园生活之中,并逐步拓展到校外的社会生活。
(六)提倡美术作业的个性化
教师批改虽然是最常用的方法, 但在新课改背景下, 作业的表现方式多种多样, 如表演、展览、比赛等。要使得作业丰富多彩, 我们更应突破作业时空和标准化要求, 强调作业的个性化完成。一是突破作业时间空间限制。按照常例, 美术作业应该当堂完成, 但针对现在美术作业需要发挥的多、注重设计, 设计需要灵感, 需要收集资料, 在课堂上是办不到的, 可以让学生课后去做。有些作业量大, 要想质好也必须放宽时间, 作业的阵地由教室可以转移到家里、图书馆、很多写生类的作业还必须在室外完成。二是突破作业标准化的限制。在布置作业的时候, 教师要注意一个层次性, 要分析班内学生在能力上存在的差异, 避免过难的作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些作业可设计成不同的要求, 让学生自主选择。有些作业虽然布置的一样, 在作业评价时却注意分层次对待, 基础差的同学只要作业做得认真, 有创意, 我都会给以很好的评价。三是突破教学内容的限制。美术教学分为“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四大领域, 各领域提出不同的要求, 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完成专题性作业, 但我们更应强调学科内、学科间知识的整合, 以及知识的灵活、综合应用, 突破为了完成作业而去完成作业的做法, 让学生有兴趣地做作业、努力地做作业、有创意地做作业, 在作业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作业中体现出学生的“乐学、会学、创造性地学”的教学要求。
多年来的教育科研工作和美术课堂教学实践,浅显的分析美术作业的新思考,美术作业中注重学生的体验性、探究性和创造性,并通过教师趣味性、直接性和广泛性的引导,加强作业的丰富性、应用性和艺术性,使美术作业真正来源于生活,体验于课堂,回归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