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人的“心学”

来源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dier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12月11日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指出:“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为广大党员干部加强党性学习、提高党性修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旨在筑牢共产党人的精神基石,奠定全面從严治党的思想基础,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立根固本、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心之官则思,心是指导行动的发令者。心立则身修,身修则谋实干,实干则成就事功。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关乎党员干部修养基础是否扎实、理论底蕴是否厚实。若根立本固,任风雨飘摇,皆能岿然不动。近来,中央纪委在通报开除党籍和公职的高级领导干部时,“理想信念丧失”频频出现,发人深省。信念动摇,党性缺失,正是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走向歧途的起始点。
  中国共产党人的“心学”,不是简单地继承了中国历史上优秀的传统文化,更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改造,让中国传统文化实现了革命性的变革而焕然一新。
  以毛泽东、刘少奇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将马克思主义党性理论与中华传统修养文化结合起来,将修养内容从传统的“心性”拓展到“党性”,把传统的内省演进为共产党人主观世界的改造,把传统的“事上磨炼”发展为进行革命实践锻炼,并从传统的“心灵觉悟”具体化为“阶级觉悟”,从传统较重个体的修炼拓宽为党内政治生活的集体“共修”,创造性建立了党性修养理论,成为共产党人正心修身的圭臬。中国共产党人的“心学”经历了革命战争的锻造,经历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风风雨雨,为行进于中华民族复兴之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当代共产党人所践行。
  党性教育作为共产党人的“心学”,说到底就是党员的理想信念。我们党近一个世纪的风雨历程表明,理想信念是每一名党员自身发展的“灯塔”,也是党的建设的精神指引。2005年6月21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首次提出并阐释了“红船精神”,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源头精神。2017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前往上海和浙江嘉兴,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和嘉兴红船,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宣示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坚定政治信念。红船劈波行,精神聚人心。红船精神所昭示的是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中国共产党正是以强大的理想信念为支撑,才能够在如此复杂多变的环境下,带领全国人民即将实现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雄心壮志。在旁人看来近乎天方夜谭的梦想,正是在理想信念的支撑下形成星火燎原之势,终于取得了今日的辉煌成就。
  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警示全党:“我们党已经走过了95年的历程,但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认真总结我们党革命时期进行党性教育的成功经验,深入借鉴传统心学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修养文化资源,构建新时代共产党人“心学”理论和方法体系,对于提高党性教育水平与成效,建设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培养造就新时代“不忘初心”、“为天地立心”、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人类幸福不懈奋斗的优秀共产党员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本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心学’”策划的主旨所在,敬请垂注!
  ——《学术前沿》编者
其他文献
今天,人们研究价值问题时,往往要援引休谟从“是”中推不出“应当”的论断,以说明“事实”与“价值”的区分,或者论证它们的统一。但这里其实有一个前提性的、也是历史性的问题,即在休谟之前,人们是如何认识这个问题的?“是”与“应当”或事实与价值,究竟是个认识论问题,还是人类实际的发展问题或生存方式的问题?  其实,在休谟之前的时代,人们是能够把自然界的事实与他们生活的价值区分开来,从而把“是”与“应当”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圆满落幕。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无疑将是指导下一步改革发展、攻坚破难的引路明灯。《决定》和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不仅在具体政策措施上有所破立,在施政思想和核心理念上同样也大胆迈进,标志着我们党对治国理政诸多重大问题的认识达到了新的境界。许多新表述、新论点、新思想,尤其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对改革目标的全新表达,由于内涵
【摘要】 “互联网 ”是一个极具想象力和创意的新理念和新模式,也是极富战略意义和实践价值的网络社会环境下的新行动计划。“互联网 ”具有综合性、渗透性、前沿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 “互联网 ”是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载体,有利于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发展,激发全社会创新智慧与创造活力,使创新成为小微企业乃至每个人的机会和梦想。“互联网 ”顺应了物物相联
【摘要】文庙祭孔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中国传统文化极具典型的符号之一,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价值。从民族文化价值上对浏阳文庙祭孔礼乐进行特性总结,以及相关特性与民族文化价值存在的内在联系,不仅是强调民族文化价值植根于传统儒家礼乐文化,也在于阐明只有深入发掘祭孔礼乐的民族文化价值,才能将其有益于民族个性延续的内容与时代相结合,最终突显祭孔礼乐文化的时代意义。  【关键词】民族 文化价值观 祭孔
【作者简介】  高全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导、学术委员会主任,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  研究方向:法理学、政治哲学等。  主要著作:《自我意识论》、《理心之间》、《法律秩序与自由正义》、《休谟的政治哲学》、《论国家利益》(论文)等。  摘要 美国虽然从政治上是一个全新的现代国家,但它的血液里流淌着远古的美德政治,而且这种政治没有被欧洲大陆的激进主义启蒙所唤醒的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
摘要 本轮城镇化建设的重点是人的城市化,瓶颈在完善民工居住和子女教育服务。应将住房需求分为基本需求和享受需求两个层次,实行不同政策;城中村改造应将村民安置房分为自住和出租两类,充分借助市场和社会力量,多渠道解决民工居住问题。子女教育是阻碍民工城镇化的关键之一,应通过完善异地高考、改革教育投入制度等办法,解决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关键词 城镇化 民工 公共服务  中国扩大内需的关键在城镇化,中国经济
摘要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显著标志,是互联网和再生能源的产生,这势必引发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经济要素与正在全球蓬勃发展的社会企业家精神、法人意识和合作精神这些非经济要素的密切结合,将为应对20世纪经济社会发展中形成的种种弊端带来新的治理思路。社会创新与新产业革命结伴而来,全球范围内的社会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探索阶段,应从公共服务、人才储备、法规制度建设等方面,为打造与新兴产业相适应的社会事业升级版营造环境
【摘要】《刑法》《刑事诉讼法》《监狱法》的相互衔接以及它们与其他部门法的衔接是目前理论和实践探讨的热点。我国刑事法律体系的衔接与进一步科学化是我国刑法学理论与刑法实践发展的重要方面,有利于推进我国刑事法律体系中《刑法》《刑事诉讼法》《监狱法》的法条之间的有机结合,精准地打击犯罪、治理犯罪,也为刑事执行法的制定奠定基础,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刑事法律体系日趋完整。  【关键词】刑事法律体系 法理基础 衔
【摘要】北欧国家环境政策的先进程度在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上个世纪70年代,北欧国家开始系统治理环境问题。其后,该地区环境政策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命令控制型时期、市场型政策广泛发展时期、气候治理兴起时期以及新市场型政策措施时期。北欧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改善,与各种市场型环境政策的采取有着密切的联系。由末端治理转变为实现社会绿色增长,北欧国家的发展经历为各国提供了良好的示范。命令控
【摘要】微传播时代改变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途径与方式,出现信息化的传播途径和碎片化的传播内容。一方面,这种变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提供了契机,向人们呈现更加生动、形象的内容;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传播的难度和挑战。借助微传播的有利契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传播途径上有所创新,利用好微平台;要在传播内容上不断丰富,实现传播内容的生活化、形象化和整合化,让受眾“见微知著”,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