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乐相关论文
20世纪20年代的武侠神怪片兴盛一时,它的成功和失败有着复杂的现实社会因素,其思想内涵根植在一个深远的历史系统中。作为中国独创的......
先秦诸子围绕“礼乐”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儒家肯定“礼乐”,墨、道、法三家则否定“礼乐”。孔孟提倡“礼乐”,实质是想恢复“周礼”,实......
中华礼乐文化创造了一个“有序”的世界。“序”是中国艺术的元范畴之一,在艺术创作中具体呈现为章法、形制或程式等,其内涵凝聚了艺......
20世纪20年代兴起的社会伦理片是中国电影文化主体意识的第一次自觉,其社会学和伦理学意义值得重视。这些电影暴露社会的道德现实,批......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
宋仁宗一朝是北宋政治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政治实践中恪守祖宗之旧制,将太祖、太宗时期确定的治国方略与“故训”逐步神圣化,并奉为......
礼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周人制礼作乐,以五声八音为乐,将礼制与乐制相结合,通过礼乐进一步对国家的政治制度、权力分配、社......
学界一般将先秦儒家人性论划分为性善论与性恶论,许多学者也将孔子人性论归为性善论。郭店楚简和上博简的出土,不但打开了先秦儒家人......
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思想在中国古代各个文化领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在音乐方面,孔子总结了先秦的......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电影中常见"穿插"的提法,其内涵繁复驳杂。"穿插"是早期电影人理论觉醒的重要标识,在中国电影理论尚未......
该文是对中国古代正史“乐志”撰写行为的专题论述,侧重对正史无“乐志”的原因分析.以文献学、历史学研究方法为主,爬梳诸说,认为......
古人所称“中原”,大致包括今天的河南地区,自西周起就是族群杂居和礼乐推行的重地。两周之际时,礼乐的控制地位松动,中原地区的文化融......
世纪80年代,项阳先生分别以《我国各类民族乐器的起源概说》①、《化石乐器“挫琴”的启示》②等论文开始了在中国民族乐器文化领域的......
胡兰成/辽宁人民出版社/9787205086473/2016-11/39.80 《中国的礼乐风景》是胡兰成晚年最重要的一部思想美学专著。胡兰成自信......
《道德经》第十二章写道:“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其中的美学思想对器乐演奏实践活动有着一......
张鸣,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平时喜欢写点不伦不类的文字,历史随笔等,著有《北洋裂变》《直截了当的独白》《历史的底稿》《历史的坏......
摘 要:儒家礼乐文化系统地阐明了国家治理、社会秩序与个人教育的共生關系,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这与当前高校道德教育的目标、......
周谷老是驰名中外的历史学家和逻辑学家,前些时候发表了《论古封建》等长篇历史论文,六十年代出版的《形式逻辑与辩证法》,现在也再版......
摘要魏末晋初律学家张斐的法律思想主要见于《晋书·刑法志》中的《注律表》,其有言曰“夫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
[摘 要:生于乱世的孔子,终其一生都在致力于实现自己所坚持的“道”,期盼着有朝一日能够有所作为,复兴西周的礼乐制度。 而由于时代和......
1960年,钱穆先生撰成《读诗经》一文,就《诗经》研究的一系列关键性问题提出了不同于先哲时贤的看法,其中对“孔门之诗教”问题的阐发......
[关键词]阅读,教学设计,反思,总结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2011)21-0006-06 前文说了许多“形而上......
摘 要: 司马光《书仪》中制定家礼的原则是既以经典为本又从俗适用。首先,司马光从六经和其他经典中重新发掘礼仪精义,复兴儒家的礼乐......
摘 要: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价值学说虽然有儒、法、道、墨四家,但最终分歧在和谐与竞争的问题上。汉武帝以后,墨学中绝;法家受到唾弃,成......
摘 要: 儒家“礼乐”观中“乐”思想对于感化人心、教化人情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研究“礼乐”观中的“乐”思想,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
摘 要: 夏朝的文化渺渺茫茫,历史文献亦不足徵。殷商时代,不仅已经把神秘力量神格化,而且已形成了一个有秩序的神的系谱。周灭商后,继承......
【摘要】文庙祭孔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中国传统文化极具典型的符号之一,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价值。从民族文化价值上对浏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