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效果好坏直接影响着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大学生思政公开课大赛是天津市在新形势下创新学生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途径与方法,以此为视角探索思政课课堂教学模式,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效果好坏直接影响着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如何让学生自愿走进课堂,自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是思政课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需要各高校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理论的总结,形成一套完善的教学模式。
一、天津市大学生思政公开课大赛概况
思想政治理论课包括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如何结合当代大学生特点,把握思想教育的规律性,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是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的关键。
2014年,天津市教委、教工委组织全市大学生参加思政课讲课大赛,由学生团队主讲,思政课教师负责团队指导,通过线上和线下广泛参与,专业领域专家的评分,最终评选出名次。大学生从自己的视角探讨理论热点问题,用自身独特的方式解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在大学生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效果很好。这种形式的主要特点有:第一,学生为“主角”。从选题到试讲,从初赛、复赛到决赛,过程都是以学生为中心,整个参赛过程中,展示的是学生本人风采,很符合新时代大学生的群体特征和表达诉求。第二,老师为“配角”。整个赛场表现为一个个学生在台前慷慨激昂的讲课,但是这却离不开“配角”的引导。思政课不是表演课,它事关学生的价值取向,以及对事物的判断能力与方向,所以,要把学生关注的问题和学生遇到的问题相结合起来,做到答疑解惑,老师是主导作用,是“舵手”,帮助学生指引方向。第三,互联网为“媒介”。如果只是单纯的改变传统课堂,学生走上讲台,其效果仅限于上课班级的范围,影响力较小。借用多媒体技术,让互联网成为了思想教育发挥作用的重要阵地。
二、创新思政课课堂教学模式,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
天津市许多高校以大学生思政课大赛为契机,把学生讲授思政课组织到课堂教学中来,学生参与思政课的积极性得到提升,教学效果得以凸显。可见,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是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根本路径。
(一)更新教学理念是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的前提
思政课教学理念需要从课程特点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以人文本,因材施教,将思想政治教育从知行分离转向知行合一,真正达到人才培养的要求。
第一、政治教育为先的理念。思政课的目的是让大学生提高政治理论素养、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因此,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是首要理念。
第二,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理念。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专业、个性、知识结构、家庭背景等特点展开教育,尊重学生,从满足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出发,促进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及个体的和谐发展。
第三,知行合一的理念。学生行为的积极变化是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最终体现。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教育学生怎样认识、理解理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怎样做,怎样去践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树立知行合一的理念。
(二)创新方式方法是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的关键
习近平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要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创新方式方法,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1、整合和鲜活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分为基本理论和专题设计两部分内容。基本理论中有些内容学生在中学系统学习过,教师更多是介绍基本的知识点,用规范性的话语对理论进行解释说明。通过基本理论学习,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专题设计部分是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和学生关心的热点,设计系列专题。部分专题由教师进行讲授,部分专题通过学生搜集资料、上台讲授、教师点评的方式完成。通过专题的学习,学生会从深层次上认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现实性和必要性,从而提高理论的说服力。
专题设计部分的教学内容要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话语体系表现出来,引导他们的思想航向。例如在“概论”课教学中,首先把教学重点凝练成系列问题。在对学生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学生关心的理论热点,把学生的问题和教学重点进行衔接,制定具体的学习流程,设计课堂教学,形成富有课程体系逻辑性系列问题,用于课堂讲授。
2、改进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
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讨论式、辩论式、专题式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环节中,使理论具体化,观点问题化,过程互动化,构筑“教”与“学”的良性互动平台。
第一,讨论式。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关心的问题,在上课过程中由学生围绕布置的问题自愿自由讨论发言,鼓励学生争论和辩论。当发言、争论或辩论比较充分时,由教师进行总结陈述。
第二,辩论式。根据课程要求,选择若干具有争议的观点,在教师和学生的综合选择后定下一个可辩论的题目,将学生分为正反和旁观者点评三方。在正反两方辩论后,先由学生旁观者点评,最后由教师讲评。
第三,专题式。在维持原有的教材章节秩序的基础上,将教材中部分章节的重点内容设为专题,各教师之间进行相互观摩学习。这样既有利于保证教学内容的系统性,趣味性,从而調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又有利于教师互相学习,深入研究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改善考核方法,侧重于对学生过程的考察,尝试平时成绩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教师把学生平时专题讲授和上课讨论的情况进行记录,据此给定平时成绩。对于平时出勤好,听课认真,课堂作业完成好的同学进行面试。面试由任课教师共同担任考官,题目分为三部分:课程基本理论、对热点政治问题的关注、对该课程的认识。根据面试情况来定学生成绩。 3、利用现代新媒体技术
今天的思政课堂已全面进入网络化、移动化、数据化、个性化时代,微电影、微信公众号、慕课、微课、手机APP等形式让课上课下、线上线下融为一体。例如,清华大学借助互联网,将传统的“课上+课下”翻转成了“线上+线下”的模式。老师的课程在慕课平台上线。除了清华学子外,校外也有逾万名学生在线听课。通过线上的作业、读书笔记、回答问题和讨论,学生可以获得60%的成绩,而通过线下的讨论可以获得另外40%的成绩,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由度。思政课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同时也扩大了课程的影响力。
三、创新思政课课堂教学模式,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思考
(一)教师仍是教学之本
教师是教学的关键。同样的教材,为什么效果有所不同,原因在教师的水平。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求政治性强、理论通俗、联系实际、内容鲜活、打动人心,这对教师来讲是很高的标准。既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又要有运用理论科学阐释实际问题的能力;既要有专业知识的深度,也要有相关知识的广度;既需要有高超的教学水平,又要有良好的科研能力;既要有讲课的艺术,也要综合运用教学媒体的能力。
如何提升师资队伍呢?关键在增强科研能力。对思政课教学体系建构与讲授,必须在研究的层面上去讲解。通过科学研究可以把丰富的材料展示给学生,把学术前沿的观点介绍给学生,对相关的形形色色、庞杂混乱的观点进行梳理、分析与批判,教师才能自信、自如地对学生进行讲授自己真正理解的、深刻体会的东西,使讲授的问题更加深刻,学生也会从任课教师的研究成果中感受到理论的魅力。如果一位教师仅仅是传达文件式地介绍思政课教材中有关内容,尽管观点都正确,教学效果是不会好的。
(二)准确把握课程定位
思政课是一门政治性和学术性都很强的课程,它强调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强调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因而,思政课教学体系必须充分反映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最新思想认识,充分反映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实践经验。同时,思政课也要求有很好的学术性。如果思政课教学体系不能够体现出学术性,而只是对现行方针政策进行生硬面目的注释、论证、解读,那么这类课程同样不会被大学生重视、喜欢。大学生往往容易将思政课教学看作是政治说教而产生逆反心理。
当然,在这里也有一个问题必须注意,那就是思政课有其自身的特殊定位,决不能借口学术研究而淡化其的政治教育功能。使思政课教学体系体现学术性,目的是要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作为科学体系使学生接受和信服,而并不是要淡化甚至掩盖其政治性,保持所谓的政治中立。思政课教学中首先强调的也是政治性,是要通过学术性来体现它的政治性,而不是相反。
(三)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当今大学生群体更加注重个性化的表达,更敢于对传统和权威的观点提出自身的质疑。在思政课教学中,老师越是要求正确的认识,他们往往越会提出相反的片面的案例,来表达自己的意见。所以,与其说教,不如把评判的权利交给学生。老师教学重点在于整合相關文字资料、音频资料等,让学生自己思考孰是孰非。老师再根据学生的思考结论,给予讲解、引导,呈现论断。让大学生积极参与到思政课教学的各个环节,使思政课教学努力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教学体系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效果好坏直接影响着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如何让学生自愿走进课堂,自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是思政课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需要各高校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理论的总结,形成一套完善的教学模式。
一、天津市大学生思政公开课大赛概况
思想政治理论课包括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如何结合当代大学生特点,把握思想教育的规律性,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是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的关键。
2014年,天津市教委、教工委组织全市大学生参加思政课讲课大赛,由学生团队主讲,思政课教师负责团队指导,通过线上和线下广泛参与,专业领域专家的评分,最终评选出名次。大学生从自己的视角探讨理论热点问题,用自身独特的方式解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在大学生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效果很好。这种形式的主要特点有:第一,学生为“主角”。从选题到试讲,从初赛、复赛到决赛,过程都是以学生为中心,整个参赛过程中,展示的是学生本人风采,很符合新时代大学生的群体特征和表达诉求。第二,老师为“配角”。整个赛场表现为一个个学生在台前慷慨激昂的讲课,但是这却离不开“配角”的引导。思政课不是表演课,它事关学生的价值取向,以及对事物的判断能力与方向,所以,要把学生关注的问题和学生遇到的问题相结合起来,做到答疑解惑,老师是主导作用,是“舵手”,帮助学生指引方向。第三,互联网为“媒介”。如果只是单纯的改变传统课堂,学生走上讲台,其效果仅限于上课班级的范围,影响力较小。借用多媒体技术,让互联网成为了思想教育发挥作用的重要阵地。
二、创新思政课课堂教学模式,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
天津市许多高校以大学生思政课大赛为契机,把学生讲授思政课组织到课堂教学中来,学生参与思政课的积极性得到提升,教学效果得以凸显。可见,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是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根本路径。
(一)更新教学理念是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的前提
思政课教学理念需要从课程特点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以人文本,因材施教,将思想政治教育从知行分离转向知行合一,真正达到人才培养的要求。
第一、政治教育为先的理念。思政课的目的是让大学生提高政治理论素养、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因此,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是首要理念。
第二,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理念。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专业、个性、知识结构、家庭背景等特点展开教育,尊重学生,从满足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出发,促进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及个体的和谐发展。
第三,知行合一的理念。学生行为的积极变化是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最终体现。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教育学生怎样认识、理解理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怎样做,怎样去践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树立知行合一的理念。
(二)创新方式方法是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的关键
习近平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要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创新方式方法,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1、整合和鲜活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分为基本理论和专题设计两部分内容。基本理论中有些内容学生在中学系统学习过,教师更多是介绍基本的知识点,用规范性的话语对理论进行解释说明。通过基本理论学习,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专题设计部分是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和学生关心的热点,设计系列专题。部分专题由教师进行讲授,部分专题通过学生搜集资料、上台讲授、教师点评的方式完成。通过专题的学习,学生会从深层次上认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现实性和必要性,从而提高理论的说服力。
专题设计部分的教学内容要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话语体系表现出来,引导他们的思想航向。例如在“概论”课教学中,首先把教学重点凝练成系列问题。在对学生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学生关心的理论热点,把学生的问题和教学重点进行衔接,制定具体的学习流程,设计课堂教学,形成富有课程体系逻辑性系列问题,用于课堂讲授。
2、改进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
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讨论式、辩论式、专题式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环节中,使理论具体化,观点问题化,过程互动化,构筑“教”与“学”的良性互动平台。
第一,讨论式。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关心的问题,在上课过程中由学生围绕布置的问题自愿自由讨论发言,鼓励学生争论和辩论。当发言、争论或辩论比较充分时,由教师进行总结陈述。
第二,辩论式。根据课程要求,选择若干具有争议的观点,在教师和学生的综合选择后定下一个可辩论的题目,将学生分为正反和旁观者点评三方。在正反两方辩论后,先由学生旁观者点评,最后由教师讲评。
第三,专题式。在维持原有的教材章节秩序的基础上,将教材中部分章节的重点内容设为专题,各教师之间进行相互观摩学习。这样既有利于保证教学内容的系统性,趣味性,从而調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又有利于教师互相学习,深入研究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改善考核方法,侧重于对学生过程的考察,尝试平时成绩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教师把学生平时专题讲授和上课讨论的情况进行记录,据此给定平时成绩。对于平时出勤好,听课认真,课堂作业完成好的同学进行面试。面试由任课教师共同担任考官,题目分为三部分:课程基本理论、对热点政治问题的关注、对该课程的认识。根据面试情况来定学生成绩。 3、利用现代新媒体技术
今天的思政课堂已全面进入网络化、移动化、数据化、个性化时代,微电影、微信公众号、慕课、微课、手机APP等形式让课上课下、线上线下融为一体。例如,清华大学借助互联网,将传统的“课上+课下”翻转成了“线上+线下”的模式。老师的课程在慕课平台上线。除了清华学子外,校外也有逾万名学生在线听课。通过线上的作业、读书笔记、回答问题和讨论,学生可以获得60%的成绩,而通过线下的讨论可以获得另外40%的成绩,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由度。思政课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同时也扩大了课程的影响力。
三、创新思政课课堂教学模式,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思考
(一)教师仍是教学之本
教师是教学的关键。同样的教材,为什么效果有所不同,原因在教师的水平。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求政治性强、理论通俗、联系实际、内容鲜活、打动人心,这对教师来讲是很高的标准。既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又要有运用理论科学阐释实际问题的能力;既要有专业知识的深度,也要有相关知识的广度;既需要有高超的教学水平,又要有良好的科研能力;既要有讲课的艺术,也要综合运用教学媒体的能力。
如何提升师资队伍呢?关键在增强科研能力。对思政课教学体系建构与讲授,必须在研究的层面上去讲解。通过科学研究可以把丰富的材料展示给学生,把学术前沿的观点介绍给学生,对相关的形形色色、庞杂混乱的观点进行梳理、分析与批判,教师才能自信、自如地对学生进行讲授自己真正理解的、深刻体会的东西,使讲授的问题更加深刻,学生也会从任课教师的研究成果中感受到理论的魅力。如果一位教师仅仅是传达文件式地介绍思政课教材中有关内容,尽管观点都正确,教学效果是不会好的。
(二)准确把握课程定位
思政课是一门政治性和学术性都很强的课程,它强调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强调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因而,思政课教学体系必须充分反映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最新思想认识,充分反映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实践经验。同时,思政课也要求有很好的学术性。如果思政课教学体系不能够体现出学术性,而只是对现行方针政策进行生硬面目的注释、论证、解读,那么这类课程同样不会被大学生重视、喜欢。大学生往往容易将思政课教学看作是政治说教而产生逆反心理。
当然,在这里也有一个问题必须注意,那就是思政课有其自身的特殊定位,决不能借口学术研究而淡化其的政治教育功能。使思政课教学体系体现学术性,目的是要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作为科学体系使学生接受和信服,而并不是要淡化甚至掩盖其政治性,保持所谓的政治中立。思政课教学中首先强调的也是政治性,是要通过学术性来体现它的政治性,而不是相反。
(三)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当今大学生群体更加注重个性化的表达,更敢于对传统和权威的观点提出自身的质疑。在思政课教学中,老师越是要求正确的认识,他们往往越会提出相反的片面的案例,来表达自己的意见。所以,与其说教,不如把评判的权利交给学生。老师教学重点在于整合相關文字资料、音频资料等,让学生自己思考孰是孰非。老师再根据学生的思考结论,给予讲解、引导,呈现论断。让大学生积极参与到思政课教学的各个环节,使思政课教学努力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教学体系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