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卡又称唐嘎、唐喀(均系藏文音译),是在绸布上以勾勒敷重彩为主要表现手法的绘画艺术,是藏族文化体系下形成的门有民族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其题材内容丰富,几乎涵盖了藏族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浓郁的宗教色彩。
一、唐卡概述
唐卡大致兴起于松赞干布时期。这个时期正是国内外历史学家的公认的佛教正式从印度及汉地传人吐蕃时期,吐蕃当时正处于经济文化大发展时期,而其周边国家,如大唐、尼婆罗(今天的尼泊尔)、天竺(印度)等国家和种族,都信仰佛教,而随着吐蕃对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开展,佛教僧人由此开始逐步进人吐蕃。加上吐蕃当时已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随着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其对文化有了更多的需求,而生产力经济条件正好为其对佛教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而唐卡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兴起。
据《大昭寺志》记载: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在一次神示后,用自己的鼻血绘制了《白拉姆》像,由文成公主亲手装帧。五世达赖喇嘛在其《释迦佛像记·水晶宝镜》中也明确的记载了此事。最初的唐卡起源于何时,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考证。但从唐卡的形式和功能来看,它和藏民族祖先的游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崇尚佛教的雪域先民的游牧生活中,除颂念六字真言外,还需要有一种随时可以供奉身、语、意的圣物来赞颂佛陀,瞻仰佛陀,唐卡这种宗教艺术形式自然是最理想的载体。唐卡不仅仅便于收藏携带,更重要的是支持唐卡广阔无垠,能容三界诸佛为一堂,随时可以瞻仰,赞颂祈祷,保佑部落和家庭平安。流传至今的藏族传统婚嫁迎娶仪式中,迎亲队伍前面悬挂唐卡以求吉祥;很多地方祭山神、观风水、修房造屋时悬挂唐卡进行祈祷等。从这些民间习俗来看,唐卡这一宗教艺术形式及其应用,是与藏族先民游牧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的。随着历史的推移和藏传佛教的兴盛,这种艺术形式也随之兴盛。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步完善,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具有浓郁的藏民族特色的完美的唐卡艺术。大家现在所看到的唐卡,也称之为布画,始兴于佛教传入西藏之后,伴随着佛教在西藏高原的弘传,外来文化艺术渗透,为唐卡艺术注入新鲜血液。她一方面发扬更新原有艺术特色,一方面吸取汉地或印度、尼泊尔等地之艺术精华,久而久之,成为独具一格的艺术流派。
二、唐卡的文化艺术特点
唐卡品类较多,从工艺材质而言,可分手绘、非手绘,从材质而言,有刺绣、织锦(堆绣)、缂丝、贴花及珍珠唐卡等等,可谓内容丰富,在表现内容上涵盖了中国传统绘画所涉及的山水、人物、花卉、翎毛、亭台、楼阁等内容。每个不同工艺又有其不同的表现特点或艺术手法,例如其中的织锦唐卡,它是以缎纹为底,用数色之丝为纬,间错提花而织造,粘贴在织物上,固尔也称之为“堆绣”,贴花唐卡则是把不同颜色的缎,剪裁成各种不同的图形,粘贴在织物上形成,缂丝唐卡则采用“通经断纬”的方法,织法工艺具有样式变化多元化的特点,其中最为特色点的是其色彩正反相同,而图腾左右则相反,具有双面工艺特色。缂丝唐卡各色纬线加强了唐卡的艺术性,甚至还将各类珠玉宝石一起运用到金丝缀于其间,使其珠联璧合,金彩辉映,格外灿烂夺目。缂丝是我国特有的将绘画移植于丝织品上的特种工艺品。这些织物唐卡,质地紧密而厚实,构图严谨,花纹精致,色彩绚丽。从内容而言,主要以宗教题材为主,历史和民俗内容共存,固尔,有人称唐卡为西藏的“百科全书”。内容细化而言大致有如下几个类别:1、佛、菩萨类;2、佛转获佛本生故事;3、密宗本尊各神;4、观音度母类;5、护法神、明王类;6、上师高僧、大成就者类;7、藏族历史及历史人物类;8、坛城佛塔类。9其他,诸如宇宙日月天体运行图、香巴拉图,须弥山图、生死轮回图等。
唐卡文化之所以传奇,笔者以为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唐卡自诞生起就被植入的文化,主要表现在宗教文化。
首先体现在唐卡功能上,即服务于宗教文化的。我们从唐卡的兴起和发展过程中看以看出,唐卡的发展和兴衰,除了经济的因素,他与藏传佛教的发展密不可分。随着佛教的不断发展,百姓对佛教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个时候需要一种更亲民的传播工具,而唐卡作为一个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民俗事象中,其绘制、使用、传承和传说都属于民俗范畴。由此唐卡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形式无疑成为了一个很好的传播途径和工具,唐卡的民俗性也使得深厚的宗教文化变得通俗化,从而有利于传播。诚如在《探索西藏唐卡》中记载的那样:佛教的思想义理于初始阶段较为单纯,经过漫长的演讲发展,逐渐衍生成为更复杂的义理。深奥的义理若非经过严密的思考和反省,便不是那么容易了解。于是,图像(icon)便扮演非常重要的解说工具,并且绘制在西藏特有的宗教卷轴画唐卡上。其次,在唐卡的创作礼仪上同样体现了他的宗教性,那就是把唐卡的创作与佛教中的功德联系在了一起,把唐卡的绘制提升为了积善功德、崇拜佛法修行的行为。并在具体过程中引入了各种宗教仪式,例如颂念经文、献供品、发放布施以及沐浴等等,而不同的绘画题材也有不同的礼仪要求,例如绘制密宗本尊或护法神,画者则要根据所画的本尊或护法神进行入密、观修仪式。并在画者的生活上也注入了要求,如绘制期间禁肉、禁酒、禁女色等。宗教题材的唐卡,往往有着比较严格的宗教法则,例如按照西藏原始宗教——本波教的三界说。唐卡画面往往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以此来分别代表天、地与地下。从而符合佛教的教义性,我们在欣赏唐卡时,往往看到其中央部位一般绘制的是本尊造像,也就是通常人们供养膜拜的对象,如释迦牟尼、五部金刚大法、诸祖师等;而中部则为空界,亦称圣界,会有诸佛菩萨,下部为地界,也称凡界,绘有护法神及僧侣。
2、艺术表现特色
唐卡的艺术审美,从表现手法上而言,主要体现在白描勾勒的线条和色彩俩方面上,勾勒线条是唐卡绘画艺术最基础的表现手法,因为在以佛教题材为主的题材中,他更多的延续了中国传统绘画线描的特点,也是展现其绘画的主题思想最主要的途径之一。线条勾勒的细腻入微也是唐卡绘画艺术运用线条的独具特点。勾勒作为主要造型手段之一,他把线的粗细、长短、曲直方圆、轻重缓急、虚实疏密、顿挫刚柔等特点相互运用并有机结合,以此来表现所描绘对象的质感、体感、动感以及空间感,佛教题材的唐卡因塑造的对象涉猎广泛,而不同的人物因其不同的主题传播需求,画者需要根据其不同的人物背景氛围,表现其各异的个性、气质不,固尔要求画者具备高超的技法,要求随着人物表情的变化而变化,或祥和宁静,或横眉怒目,所以所用线条必须笔法简练生动且合乎生理结构。用笔的提、按、转折,要能巧妙地表现出对象的神态。
唐卡在线条勾勒的基础上运用了多种颜料的巧妙配合添彩,从而使线条所创造的美更加鲜明化,达到唐卡绘画艺术独具的审美效果的。色彩的这种运用所构成的整个艺术色调、正是藏民族勇敢坚强、智慧勤劳、热情豪放的民族性格所形成的审美情趣的艺术表现。
唐卡用色特点主要是单色平涂与间色、配色晕染相结合,使画面显现出工笔重彩中湿笔晕染的主体效果。显出独特的藏民族绘画艺术的地位和价值,唐卡的设色善于充分利用对比色彩的反差,大胆而又巧妙地运用,从而达到鲜艳明快的强烈的视觉艺术效果,另外唐卡善于用金,整体画面的鲜艳明快的色彩中显出金光灿烂、庄严辉煌、更加逼真的色彩美。其金光灿烂至今不减当年。唐卡绘画艺术在调动色彩进行设色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上述特点,使唐卡绘画艺术表现出浓烈的藏民族审美情趣的独特艺术品格。金色是一种具有光彩的色彩,带有一种辐射感和透明度,缺乏透明性,固尔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好的唐卡在描绘一些例如来世的、奇异事物以及象征光明的内容时,常会选择金色。从而营造出特殊的氛围。
3、唐卡的文化传播价值
提到唐卡的价值,我想首先体现在唐卡的文化传播价值上,这种传播凝结了佛教、历史、文化、生活以及艺术等多个方面。他以其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艺术形式把复杂的宗教文化信仰以通俗易懂的图示展开全民化的说教较,把哲理化的传说及佛本生故事等内容融入百姓生活中。一方面把宗教文化与艺术美感融合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并成功地实现了对广大百姓的宗教启蒙作用。另一方面除了宗教的说教功能,唐卡以富有特点的绘画方式提升了藏民族的文化传播,记载了这个民族发展的历程,从而实现了文化的传承。例如大量的非宗教唐卡,以形象化的图释手段,传播和记载了西藏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并记载藏民族在医药知识及生产技术上的成果。如著名的《松赞干布》、《文成公主进藏图》、《禄东赞朝见唐太宗》等经典唐卡,无不如是。
概而言之,唐卡作为一种文化和艺术,它同时肩负了宗教的“观想、图典、仪式”细化功能,并也发扬了其无与伦比的特殊审美功能。唐卡是藏族文化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文化,它凝聚着藏族人民的智慧和信仰,记录了藏族的历史文明,展现了藏族人民对宗教信仰的虔诚。
(湖州艺术与设计学校 浙江湖州)
一、唐卡概述
唐卡大致兴起于松赞干布时期。这个时期正是国内外历史学家的公认的佛教正式从印度及汉地传人吐蕃时期,吐蕃当时正处于经济文化大发展时期,而其周边国家,如大唐、尼婆罗(今天的尼泊尔)、天竺(印度)等国家和种族,都信仰佛教,而随着吐蕃对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开展,佛教僧人由此开始逐步进人吐蕃。加上吐蕃当时已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随着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其对文化有了更多的需求,而生产力经济条件正好为其对佛教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而唐卡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兴起。
据《大昭寺志》记载: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在一次神示后,用自己的鼻血绘制了《白拉姆》像,由文成公主亲手装帧。五世达赖喇嘛在其《释迦佛像记·水晶宝镜》中也明确的记载了此事。最初的唐卡起源于何时,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考证。但从唐卡的形式和功能来看,它和藏民族祖先的游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崇尚佛教的雪域先民的游牧生活中,除颂念六字真言外,还需要有一种随时可以供奉身、语、意的圣物来赞颂佛陀,瞻仰佛陀,唐卡这种宗教艺术形式自然是最理想的载体。唐卡不仅仅便于收藏携带,更重要的是支持唐卡广阔无垠,能容三界诸佛为一堂,随时可以瞻仰,赞颂祈祷,保佑部落和家庭平安。流传至今的藏族传统婚嫁迎娶仪式中,迎亲队伍前面悬挂唐卡以求吉祥;很多地方祭山神、观风水、修房造屋时悬挂唐卡进行祈祷等。从这些民间习俗来看,唐卡这一宗教艺术形式及其应用,是与藏族先民游牧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的。随着历史的推移和藏传佛教的兴盛,这种艺术形式也随之兴盛。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步完善,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具有浓郁的藏民族特色的完美的唐卡艺术。大家现在所看到的唐卡,也称之为布画,始兴于佛教传入西藏之后,伴随着佛教在西藏高原的弘传,外来文化艺术渗透,为唐卡艺术注入新鲜血液。她一方面发扬更新原有艺术特色,一方面吸取汉地或印度、尼泊尔等地之艺术精华,久而久之,成为独具一格的艺术流派。
二、唐卡的文化艺术特点
唐卡品类较多,从工艺材质而言,可分手绘、非手绘,从材质而言,有刺绣、织锦(堆绣)、缂丝、贴花及珍珠唐卡等等,可谓内容丰富,在表现内容上涵盖了中国传统绘画所涉及的山水、人物、花卉、翎毛、亭台、楼阁等内容。每个不同工艺又有其不同的表现特点或艺术手法,例如其中的织锦唐卡,它是以缎纹为底,用数色之丝为纬,间错提花而织造,粘贴在织物上,固尔也称之为“堆绣”,贴花唐卡则是把不同颜色的缎,剪裁成各种不同的图形,粘贴在织物上形成,缂丝唐卡则采用“通经断纬”的方法,织法工艺具有样式变化多元化的特点,其中最为特色点的是其色彩正反相同,而图腾左右则相反,具有双面工艺特色。缂丝唐卡各色纬线加强了唐卡的艺术性,甚至还将各类珠玉宝石一起运用到金丝缀于其间,使其珠联璧合,金彩辉映,格外灿烂夺目。缂丝是我国特有的将绘画移植于丝织品上的特种工艺品。这些织物唐卡,质地紧密而厚实,构图严谨,花纹精致,色彩绚丽。从内容而言,主要以宗教题材为主,历史和民俗内容共存,固尔,有人称唐卡为西藏的“百科全书”。内容细化而言大致有如下几个类别:1、佛、菩萨类;2、佛转获佛本生故事;3、密宗本尊各神;4、观音度母类;5、护法神、明王类;6、上师高僧、大成就者类;7、藏族历史及历史人物类;8、坛城佛塔类。9其他,诸如宇宙日月天体运行图、香巴拉图,须弥山图、生死轮回图等。
唐卡文化之所以传奇,笔者以为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唐卡自诞生起就被植入的文化,主要表现在宗教文化。
首先体现在唐卡功能上,即服务于宗教文化的。我们从唐卡的兴起和发展过程中看以看出,唐卡的发展和兴衰,除了经济的因素,他与藏传佛教的发展密不可分。随着佛教的不断发展,百姓对佛教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个时候需要一种更亲民的传播工具,而唐卡作为一个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民俗事象中,其绘制、使用、传承和传说都属于民俗范畴。由此唐卡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形式无疑成为了一个很好的传播途径和工具,唐卡的民俗性也使得深厚的宗教文化变得通俗化,从而有利于传播。诚如在《探索西藏唐卡》中记载的那样:佛教的思想义理于初始阶段较为单纯,经过漫长的演讲发展,逐渐衍生成为更复杂的义理。深奥的义理若非经过严密的思考和反省,便不是那么容易了解。于是,图像(icon)便扮演非常重要的解说工具,并且绘制在西藏特有的宗教卷轴画唐卡上。其次,在唐卡的创作礼仪上同样体现了他的宗教性,那就是把唐卡的创作与佛教中的功德联系在了一起,把唐卡的绘制提升为了积善功德、崇拜佛法修行的行为。并在具体过程中引入了各种宗教仪式,例如颂念经文、献供品、发放布施以及沐浴等等,而不同的绘画题材也有不同的礼仪要求,例如绘制密宗本尊或护法神,画者则要根据所画的本尊或护法神进行入密、观修仪式。并在画者的生活上也注入了要求,如绘制期间禁肉、禁酒、禁女色等。宗教题材的唐卡,往往有着比较严格的宗教法则,例如按照西藏原始宗教——本波教的三界说。唐卡画面往往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以此来分别代表天、地与地下。从而符合佛教的教义性,我们在欣赏唐卡时,往往看到其中央部位一般绘制的是本尊造像,也就是通常人们供养膜拜的对象,如释迦牟尼、五部金刚大法、诸祖师等;而中部则为空界,亦称圣界,会有诸佛菩萨,下部为地界,也称凡界,绘有护法神及僧侣。
2、艺术表现特色
唐卡的艺术审美,从表现手法上而言,主要体现在白描勾勒的线条和色彩俩方面上,勾勒线条是唐卡绘画艺术最基础的表现手法,因为在以佛教题材为主的题材中,他更多的延续了中国传统绘画线描的特点,也是展现其绘画的主题思想最主要的途径之一。线条勾勒的细腻入微也是唐卡绘画艺术运用线条的独具特点。勾勒作为主要造型手段之一,他把线的粗细、长短、曲直方圆、轻重缓急、虚实疏密、顿挫刚柔等特点相互运用并有机结合,以此来表现所描绘对象的质感、体感、动感以及空间感,佛教题材的唐卡因塑造的对象涉猎广泛,而不同的人物因其不同的主题传播需求,画者需要根据其不同的人物背景氛围,表现其各异的个性、气质不,固尔要求画者具备高超的技法,要求随着人物表情的变化而变化,或祥和宁静,或横眉怒目,所以所用线条必须笔法简练生动且合乎生理结构。用笔的提、按、转折,要能巧妙地表现出对象的神态。
唐卡在线条勾勒的基础上运用了多种颜料的巧妙配合添彩,从而使线条所创造的美更加鲜明化,达到唐卡绘画艺术独具的审美效果的。色彩的这种运用所构成的整个艺术色调、正是藏民族勇敢坚强、智慧勤劳、热情豪放的民族性格所形成的审美情趣的艺术表现。
唐卡用色特点主要是单色平涂与间色、配色晕染相结合,使画面显现出工笔重彩中湿笔晕染的主体效果。显出独特的藏民族绘画艺术的地位和价值,唐卡的设色善于充分利用对比色彩的反差,大胆而又巧妙地运用,从而达到鲜艳明快的强烈的视觉艺术效果,另外唐卡善于用金,整体画面的鲜艳明快的色彩中显出金光灿烂、庄严辉煌、更加逼真的色彩美。其金光灿烂至今不减当年。唐卡绘画艺术在调动色彩进行设色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上述特点,使唐卡绘画艺术表现出浓烈的藏民族审美情趣的独特艺术品格。金色是一种具有光彩的色彩,带有一种辐射感和透明度,缺乏透明性,固尔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好的唐卡在描绘一些例如来世的、奇异事物以及象征光明的内容时,常会选择金色。从而营造出特殊的氛围。
3、唐卡的文化传播价值
提到唐卡的价值,我想首先体现在唐卡的文化传播价值上,这种传播凝结了佛教、历史、文化、生活以及艺术等多个方面。他以其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艺术形式把复杂的宗教文化信仰以通俗易懂的图示展开全民化的说教较,把哲理化的传说及佛本生故事等内容融入百姓生活中。一方面把宗教文化与艺术美感融合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并成功地实现了对广大百姓的宗教启蒙作用。另一方面除了宗教的说教功能,唐卡以富有特点的绘画方式提升了藏民族的文化传播,记载了这个民族发展的历程,从而实现了文化的传承。例如大量的非宗教唐卡,以形象化的图释手段,传播和记载了西藏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并记载藏民族在医药知识及生产技术上的成果。如著名的《松赞干布》、《文成公主进藏图》、《禄东赞朝见唐太宗》等经典唐卡,无不如是。
概而言之,唐卡作为一种文化和艺术,它同时肩负了宗教的“观想、图典、仪式”细化功能,并也发扬了其无与伦比的特殊审美功能。唐卡是藏族文化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文化,它凝聚着藏族人民的智慧和信仰,记录了藏族的历史文明,展现了藏族人民对宗教信仰的虔诚。
(湖州艺术与设计学校 浙江湖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