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通识教育视角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kaizhizh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党和国家赋予高校的重大使命。本文以对通识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解读为基础,全面总结通识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点,深入分析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并从通识教育的视角对相关问题进行解答。
  【关键词】通识教育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一、通识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契合点
  (一)通识教育的内涵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源于19世纪,是基于对现代大学的学科划分过于琐细、知识被严重割裂等问题,以及对人与社会本质的认识而提出的一种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策略。李曼丽教授认为“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所有大学生都应该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有社会责任感、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和国家的公民。”
  通识教育的涵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通识教育包含思想政治教育。但在我国目前高等教育体系中,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主流思想传播领域,因此笔者尝试从通识教育的视角探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马列主义的观点,对大学生开展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通识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点
  两者的契合点主要包括:教育理念方面,两者都坚持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方面,两者都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教育规律方面,两者都遵循“知识—能力—素质”的教育规律;教育内容方面,两者的契合表现为科学与人文的交映、人文与政治的渗透以及人文教育的互补;教育功能方面,两者互补渗透,即通识教育可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认知功能,克服意识形态所带来的狭隘性和片面性,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进一步完善通识教育的意识形态导向功能,防止通识教育迷失价值取向。
  二、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历来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并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随着宏观环境、微观环境、主体特征、社会要求等方面的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暴露出一些亟待加强和改进的问题。
  (一)育人体系亟待完善
  言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们习惯地将其定格于高校内部,家庭思想政治教育、中小学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思想政治教育严重缺失。即便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受日趋浮躁的社会氛围和功利化、工具化和实用化的育人倾向的影响,一方面课堂教学这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出现被弱化的倾向,另一方面,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地位的认同表现出“口头上认同、心目中忽视”的状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链条众多方面的缺失,严重削弱了工作实效性。
  (二)工作队伍亟待加强
  中央十六号文件明确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学校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是工作队伍的主体。然而,实际工作中将主渠道理解成唯一渠道,将主体理解成全体的认识普遍存在。专业课教师对自身思想政治教育职责的忽视乃至蔑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对本职工作专业化和学科化的认识偏差,以及授课内容的空洞和授课形式的古板、年轻辅导员的人生阅历和理论知识的相对浅薄,致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与“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三)教育内容和形式亟待改进
  课堂教学是高校培养优秀人才的基本形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目前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内容相对泛政治化、没有紧贴学生需求、滞后现实社会发展;形式和方法上重灌输说教、轻体验示范;重理论、轻实践;重集体、轻个体。在第二课堂的教育活动中,普遍存在着走马观花、流于形式等问题,直接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感染力。
  (四)创新能力亟待提升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日新月异,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虽然面临多种有利条件,但需要面临的新情况、新任务也更加纷繁复杂。其中两个方面尤为突出:第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局限于基本认知,更应在促进“知行合一”方面下工夫;第二是在国际交流迅速推进、出国留学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积极探索国际化的教育内容、办法和途径,使学生既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又具有国际视野。但是,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够适应,创新能力不足,尚不能完全做到有的放矢。
  三、通识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问题的解答
  (一)以开阔视野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不断完善
  通识教育不但通过撕破学科的壁垒,贯通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更重要的是突破学校教育的领域和内容限制,贯通学校和家庭、社区、社会等各个教育和学习领域,极大地开阔了教育视野。通识教育可以有效地弥补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缺失,促使家庭、社会、中小学回归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通识教育强调科学与人文并重,主张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课程教学和社会实践中,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精神境界,这可以极大地弥补目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体系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的不足,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不断完善。
  (二)以贯通的形式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素质不断提高   通识教育以平等对话等形式,贯通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并通过在现实生活和各种实践活动中的参与、体验、感受和实践,经由“通”到“识”的整合和升华,使受教育者获得知识的同时领悟到人生价值和做人做事的道理。通识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升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教师在教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同时,需要大量贴切的事例和辅助材料来充实课堂,在专业知识的讲授过程当中也需要引导学生去分析与专业知识相关的思想政治理论问题和社会问题,而在收集资料和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自身素质也可以得到提升。同时,教师也必须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素质,这样才能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和育人过程中,通过在课堂和生活的结合对学生产生积极健康的影响。所以,通识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质的平台。
  (三)以丰富的内容和灵活的形式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形式的不断改进
  通识教育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鲜明地表现出了教育内容的广泛性、教育方式的灵活性和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当代大学生个性张扬,叛逆意识越来越强烈,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中直接的宣扬和单向的灌输具有不同程度的反叛心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图和方式方法越直接,大学生的接受心理越趋于抵触,反之越隐蔽,则越能为大学生所接受,进而转化为内心要求[4]。以通识教育的隐性课程为例,隐性课程是指学校政策及教学课程计划中未明确规定的、非正式的、无意识的学校教学及学习经验,以教育的物质环境、精神氛围等方式存在,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既包括课堂教学中潜藏在教材、教学方式中的文化价值等,也包括校外的教育活动和因素,如社区活动及社会文化氛围等。虽然隐性课程通过大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发生作用,教育者却可以有意识地加以设计和利用,以隐性课程实现显性目标。如在宣扬马克思主义理论时候,添加对学生为人处世的引导,使教育内容可感可知可践,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形式的不断改进。
  (四)以与时俱进性特性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
  通识教育的与时俱进性源于通识教育不断调整的教育目标和通识教育紧贴生活、紧扣实际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因而通识教育可以灵敏地感触到时代前进的脚步,以及时代对教育的呼唤。在通识教育的大框架之下,每一个地区、每一所大学都可以开展具有自身特色的通识教育。而结合这种量身定做的通识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更加灵敏地感知到时代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具体需求,以及需求的变化。可以根据不断变化的形势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切实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
  【参考文献】
  [1]李曼丽.通识教育——一种大学教育观[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72.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 人民日报,2004-10-15.
  [3]顾海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J]. 中国高等教育,2006(3-4).
  [4]林春逸.论通识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推动作用[J]. 思想教育研究,2006 (10).
其他文献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永远胜过责任感”。我们每个人从事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兴趣所引起的,有了动机、兴趣才能从事各种活动,从而达到一定的目的。学生对数学的内在兴趣,是学习数学的强大动力,那么怎样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理解学生、关爱学生,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理解是建立在师生情感的纽带和桥梁。理解学生,就是要
许多教育者研究证明,孩子的语言充满纯真和稚气,在他们的语言世界里找不到半点虚假,也没有一丝的怯意。在语言交流中,他们是人类最勇敢的群体,只要他们想说,就没有不敢说的话。由此看来,在对低年级进行口语交际过程,教师不必考虑学生“不敢说”,而是寻找如何使学生有“想说”的欲望。我们通过参与省级口语交际课题研究和实践,也充分体会到低年级学生这一特点,只要学生产生了想说的欲望,他们的语言就像打开了闸门的溪流源
【摘 要】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集古今中外名家名篇于一体,文质兼美,对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具有其他学科所无与伦比的优厚条件。本文所阐述的就是作者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一些方法和体会。  【关键词】初中语文 健康人格 塑造 心得体会  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广泛,思想内涵深刻,融人文知识教育、语文素养教育、写作阅读训练、道德修养教育、情操兴致陶冶于一体,通过理论灌输、热情疏导、
摘 要 日本1920年经济危机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经济繁荣后产生的,充分显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带有周期性波动的性质。日本的生产和流通产业在大战期间得到快速发展,然而产业结构并不完备,产业基础亦不牢靠,有必要在战后进行产业优化和调整。然而战后日本的产业投机却有增无减,这给经济带来巨大的风险,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面对危机,日本政府仅仅是救助而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给20年代的日本经济留下隐患。  【关键词
【摘 要】随着高校教育不断发展,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和学习方式,已被运用到思想政治课教学之中。本文通过讨论合理分组、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内容、有效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动机、注重对合作学习过程的监控、建构良好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试图探索出合作学习的有效模式。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课 合作学习 有效模式  在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硬性的“教”,学生被动的“学”的灌输式教
【摘 要】充分利用化学教学素材,采用“小组合作实验”式教学,创建学生更感兴趣的教学情景,通过情景促使学生质疑,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机会,学生能积极参与、相互配合、大胆探究,进一步掌握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高校课堂真正落到了实处。  【关键词】激发 主动 探究 提升 化学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思路和方式,联系社会发展和学生实际,探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内容、队伍建设、管理理念等方面的创新模式,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低效破解路径 人文关怀  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解决这一根本问题的主要途径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党中央始
素质教育是提高人的素质的教育.人类素质的整体提高将是社会高度文明发展的标志.坚持发展性评价,就是强调教育要以人为本,承认人的差异的客观性.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用发展的观
期刊
裂缝发育程度是影响裂缝性油气藏产能的决定因素。为了更好地揭示裂缝性油藏的发育特征,根据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成果结合FMI成像测井资料,利用构造要素相关性分析及构造解析方
兴趣是求知的前提,积极的兴趣是一个人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质。作为一个教师,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教学活动中要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地理教学更是如此。  一、课堂教学力求形象直观.把兴趣培养贯穿始终  青少年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要善于抓住青少年这一心理特征,在地理学习的开始就使他们产生兴趣。高中地理第一章的内容正是容易培养学生兴趣的开篇。学生对于宇宙的奥秘、自然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