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传统的初中化学课堂导入活动开展中,教师为了节约课堂时间一般会采取开门见山的方式向学生直接呈现所要讲授的新知内容。但是在课堂教学之初,大部分学生的注意力仍会停留在课间活动或者上一节课之中,难以及时地集中到化学课堂中,加之,传统的课堂导入方式不仅不能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甚至会使学生对新知难以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多样化的信息技术对学生有着浓厚的吸引力,教师在化学课堂导入环节可以直接借助信息技术来开展多样化的活动,在集中学生课堂注意力的基础上,激发他们的新知探究兴趣。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导入;信息技术;实验;温故知新
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包含著诸多环节,其中课堂导入作为起始环节,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着一堂课的教学质量。在传统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一些教师会忽视课堂导入的重要性,不向学生导入新课,而是直接呈现新知,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对课堂导入失去兴趣。纵观化学课堂新知授课环节的落实,教师不时使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将新知内容直观、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新知探究兴趣。对此,教师也可以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导入环节,实现导入的有效性。借助信息技术导入新课的方式多种多样,我一般采取以下几种:
一 、利用信息技术演示实验导入
众所周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但是在传统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教师不愿意甚至不会在新知授课中直观地演示实验,更何况是课堂导入环节呢。通过对初中生进行观察,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初中生有着极强的动手能力,他们对直观的化学实验有着浓厚的兴趣。在有限的实验设备的支持下,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来演示实验,使学生在直观的画面中观看实验,以此在对化学实验产生感性认知的基础上,激发其强烈的化学求知欲望。
我在组织“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这一内容之前,会先借助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这一旧知识引导学生温故知新,然后在学生的旧知回顾中引导其思考根据氧气的性质如何制取氧气,在氧气制取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结合已做过的其他实验想一想在氧气制取过程中倘若操作不科学,会出现哪些问题呢?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会对氧气的制取产生浓厚的兴趣,接着我会借助信息技术直接向学生模拟利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的实验。在此需要注意一点,我所选取的实验其操作步骤并不完全科学,其中会出现一些操作不当现象,此时就需要发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观察能力来探析这些操作不当现象。最后我会选取某一操作不当行为来引导学生探析在所演示的实验中导致使试管爆炸的原因是什么,如此本次实验教学内容顺其自然地就呈现在学生面前了,学生可以在分析原因中理解制取氧气的实验。
二 、利用信息技术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是课堂导入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但是正如上文所提及的,在传统的化学课堂导入中,教师一般会借助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复习旧知,借此引出新知,这种方式忽视了有些新知和旧知之间毫无内在联系这一特点,生搬硬套式地导入只会使学生感到疲倦。对此,教师可以将温故知新这一传统的导入方式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实现“老方法新用”。我在借助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温故知新的时候,一般会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呈现极具趣味性的化学游戏,将新旧知识置于游戏之中,如此学生在上课之初就能沉浸在一种竞争性的课堂氛围之中,其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
我在组织“元素化合物”这一内容复习的时候,通过对化学知识进行分析发现,无论是初中生必须掌握的元素周期表上的前二十中元素以及常见的金属元素,还是化合价组合化合物等知识都可以借助元素周期表来加以巩固,而教材中所呈现的元素周期表是静态的,学生一看到就觉得头疼。对此,在该堂复习课导入环节我会借助多媒体将静态的元素周期表制成动态形式,借助超链接将复杂的元素周期表内容分门别类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如当我用鼠标点击氢这一元素的时候,其原有的颜色会发生变化,并在超链接下进入有关氢的知识内容。为了增加活动的趣味性,我会随意的选择一名学生由他随意地选取一个化学元素,并说出与之有关的知识,接着再由该学生指明另一位学生,选取元素,介绍元素。而我统计学生所说出来的内容,哪一位学生说的最具体、最全面,即为本次活动的获胜方,赢得一个小礼物。在复习课活动开展中,将信息技术与温故知新这一方式相结合,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使其在生动的游戏中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实现旧知与新知的无缝连接。
三 、利用信息技术知识类比导入新课
纵观初中化学教材内容,我们会发现每一节、每一章的知识点之间或多或少都有关系,这一关系不仅是指新旧知识的顺承传递,还指知识的逆向更新。通过对初中生对化学知识的识记情况进行调查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这样一种情况:当向学生呈现顺承知识的时候,学生我发对其有深刻的理解,而当向学生呈现与所学知识呈相反关系或者相似关系的知识的时候,学生可以在对比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由此,在初中化学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借助这一知识特征,利用信息技术来构建知识网络,在知识对比中自然而然地引出新知。
我在组织“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这一内容教学之初,会以化学概念之间的相似或相对特性为基础,借助多媒体利用类比方式将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
“化学反应基本类型”归纳截图
表格中的黄色问号所代表的内容需要学生自主回答,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可以与其他反应类型进行对比,在对比中准确掌握某一反应的基本内容。而且,对于某一新的化学反应学生毫无知识储备,此时他们自然在“是什么”这一问题的引导下,对新的化学反应产生兴趣课堂导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在初中化学课堂导入活动开展中,教师可以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将其与传统的课堂导入方法相结合,在“旧方法新用”下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化学探究兴趣。
参考文献:
[1]霍晓俊.信息技术引入初中化学课堂导入教学的有效性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
[2]贾大庆,周笑蓉.运用信息技术有效整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探索[J].数字教育,2015(03).
(作者单位:四川省内江市电化教育馆 641100)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导入;信息技术;实验;温故知新
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包含著诸多环节,其中课堂导入作为起始环节,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着一堂课的教学质量。在传统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一些教师会忽视课堂导入的重要性,不向学生导入新课,而是直接呈现新知,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对课堂导入失去兴趣。纵观化学课堂新知授课环节的落实,教师不时使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将新知内容直观、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新知探究兴趣。对此,教师也可以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导入环节,实现导入的有效性。借助信息技术导入新课的方式多种多样,我一般采取以下几种:
一 、利用信息技术演示实验导入
众所周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但是在传统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教师不愿意甚至不会在新知授课中直观地演示实验,更何况是课堂导入环节呢。通过对初中生进行观察,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初中生有着极强的动手能力,他们对直观的化学实验有着浓厚的兴趣。在有限的实验设备的支持下,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来演示实验,使学生在直观的画面中观看实验,以此在对化学实验产生感性认知的基础上,激发其强烈的化学求知欲望。
我在组织“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这一内容之前,会先借助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这一旧知识引导学生温故知新,然后在学生的旧知回顾中引导其思考根据氧气的性质如何制取氧气,在氧气制取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结合已做过的其他实验想一想在氧气制取过程中倘若操作不科学,会出现哪些问题呢?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会对氧气的制取产生浓厚的兴趣,接着我会借助信息技术直接向学生模拟利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的实验。在此需要注意一点,我所选取的实验其操作步骤并不完全科学,其中会出现一些操作不当现象,此时就需要发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观察能力来探析这些操作不当现象。最后我会选取某一操作不当行为来引导学生探析在所演示的实验中导致使试管爆炸的原因是什么,如此本次实验教学内容顺其自然地就呈现在学生面前了,学生可以在分析原因中理解制取氧气的实验。
二 、利用信息技术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是课堂导入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但是正如上文所提及的,在传统的化学课堂导入中,教师一般会借助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复习旧知,借此引出新知,这种方式忽视了有些新知和旧知之间毫无内在联系这一特点,生搬硬套式地导入只会使学生感到疲倦。对此,教师可以将温故知新这一传统的导入方式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实现“老方法新用”。我在借助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温故知新的时候,一般会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呈现极具趣味性的化学游戏,将新旧知识置于游戏之中,如此学生在上课之初就能沉浸在一种竞争性的课堂氛围之中,其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
我在组织“元素化合物”这一内容复习的时候,通过对化学知识进行分析发现,无论是初中生必须掌握的元素周期表上的前二十中元素以及常见的金属元素,还是化合价组合化合物等知识都可以借助元素周期表来加以巩固,而教材中所呈现的元素周期表是静态的,学生一看到就觉得头疼。对此,在该堂复习课导入环节我会借助多媒体将静态的元素周期表制成动态形式,借助超链接将复杂的元素周期表内容分门别类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如当我用鼠标点击氢这一元素的时候,其原有的颜色会发生变化,并在超链接下进入有关氢的知识内容。为了增加活动的趣味性,我会随意的选择一名学生由他随意地选取一个化学元素,并说出与之有关的知识,接着再由该学生指明另一位学生,选取元素,介绍元素。而我统计学生所说出来的内容,哪一位学生说的最具体、最全面,即为本次活动的获胜方,赢得一个小礼物。在复习课活动开展中,将信息技术与温故知新这一方式相结合,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使其在生动的游戏中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实现旧知与新知的无缝连接。
三 、利用信息技术知识类比导入新课
纵观初中化学教材内容,我们会发现每一节、每一章的知识点之间或多或少都有关系,这一关系不仅是指新旧知识的顺承传递,还指知识的逆向更新。通过对初中生对化学知识的识记情况进行调查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这样一种情况:当向学生呈现顺承知识的时候,学生我发对其有深刻的理解,而当向学生呈现与所学知识呈相反关系或者相似关系的知识的时候,学生可以在对比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由此,在初中化学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借助这一知识特征,利用信息技术来构建知识网络,在知识对比中自然而然地引出新知。
我在组织“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这一内容教学之初,会以化学概念之间的相似或相对特性为基础,借助多媒体利用类比方式将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
“化学反应基本类型”归纳截图
表格中的黄色问号所代表的内容需要学生自主回答,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可以与其他反应类型进行对比,在对比中准确掌握某一反应的基本内容。而且,对于某一新的化学反应学生毫无知识储备,此时他们自然在“是什么”这一问题的引导下,对新的化学反应产生兴趣课堂导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在初中化学课堂导入活动开展中,教师可以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将其与传统的课堂导入方法相结合,在“旧方法新用”下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化学探究兴趣。
参考文献:
[1]霍晓俊.信息技术引入初中化学课堂导入教学的有效性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
[2]贾大庆,周笑蓉.运用信息技术有效整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探索[J].数字教育,2015(03).
(作者单位:四川省内江市电化教育馆 64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