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初中毕业会考已进入紧张的复习迎考阶段,语文学科如何在这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全面总复习,是摆在语文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难题。由于时间短、内容多、难度大,使得语文复习任务十分艰巨。如何在有限的两个多月时间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教师们最关心的问题。近年来,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特别是语文学科在全县居于领先地位,在此我简单地谈谈语文迎考的学习方法,供与大家一起学习交流。
一、找准目标,有的放矢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中考语文命题也在发生极大的变化。首先是试卷的命题权下移,由省统一命题变为地方命题,这样能充分地发挥地方教育的主动性和自主权。由地、州统一命题有利于根据我州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中考试卷;另外在命题的形式即题型上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主要表现在:首先,客观题逐渐减少,主观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这样的命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答题的独创性,体现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教育模式。改变以前以单一的只重结果忽视思维过程,苛刻地约束学生,扼杀学生创新意识和以单一思维的“标准答案”作为评价学生标准的现状;其次,阅读试题由课内逐渐偏向课外,强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并能灵活运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第三,增加了20分的附加题,体现了中考既是一次初中毕业的水平检测,评价应届毕业生是否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水平标准,又是高一级学校选拔新生,考查学生实际能力的依据。
因此,语文复习的任务主要是以1~6册书本为主,重在对知识的积累、梳理、归纳、总结,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便于学生积累、记忆和运用。另外,复习时要有所取舍,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因为时间紧迫,学生的精力有限,只能是围绕考纲有计划地、有的放矢地组织复习。要想复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必须对考试大纲和近两年的中考试题进行深入地研究,做到心中有数。
纵观本地区近年的中考语文试题大多由三大块结构组成:语文基础知识、阅读和写作。
1、基础知识及运用约占16分,此部分主要考查字音、字形、句式仿写、病句、语言运用及默写名句。其中份量最重的是经典古诗文的背诵默写,2003年占4分,而2004年占了6分,占基础知识及运用的1/3之多。并且有由填充式默写向语用性默写和开放性默写转变的可能,强调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如题目“李白在《行路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唱出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本题中的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要求学生不仅要会背诵默写下来,还要了解其意义才能做得出。
2、阅读(含附加题)。此部分所占的分值最多,也是学生容易失分地方,约64分。从2004年中考语文试题来看,文言占18分,现代文阅读占36分;课内阅读占21分,课外占33分。出题的方向是文言文阅读以课内为主,现代文阅读以课外为主,选文大多为时文,内容活泼,且偏得散文,阅读命题也是灵活多样的。命题点大多集中在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分析句子或段落的深刻含义及在全文中的作用,对文章的内容、中心、作者的感情的整体感知。例题的形式大多以主观题为主,考查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独特体验,不求统一的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成,皆可以得分。
3、作文40分,从近年作文的命题来看,大多是话题作文,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且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这样给学生写作以自由发挥的空间很大。其中作文有3分的卷面分,这不能忽视。学生作文时一定要做到字迹工整、卷面干净。
二、制定计划,措施到位
针对中考命题结构模式的特点,复习时按如下三个步骤来进行:
第一步分册复习。分册复习有利于学生对已学过的内容进行温习,进一步整体把握所学过的知识体系,为第二步的专题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每一册书复习时,根据这册书的侧重点不同,采用不同的复习方法。例如第六册偏重于文学作品的赏析,其中有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种文体。但戏剧部分不作考试范围,复习时可以一笔带过;诗歌部分重在朗读背诵,学生只要能背诵一些名言警句,记住相关的文体常识就行了;复习的重点应在小说和散文两种文体上。对每一课的知识要点进行整理和归纳,再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试题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记忆牢固。
第二步是专项训练。复习时打破分册的界线,按专题进行复习。复习时我把毕业会考涉及到的知识点自编了一本《中考语文知识要点》小册子,印发给每一个学生。《要点》按以下六个部分编排:
A、基本篇目,按文体分记叙文(含小说、散文、新闻、通讯、童话、寓言等)、说明文、议论文、文言文几大类,列出学过的课文让学生熟悉掌握。要求学生记住一些重要的作家作品以及相关的文体常识。
B、积累词语。把六册书中的课文生字,词进行整理,为了便于学生查找,按分册罗列,生字只加点不注音,要学生自己读准,还要知道其意义和不同语言环境中的灵活运用。不会读的自己查找课文或查字典,然后记准声母、韵母和声调。多音字记少不记多,意思说经常用的那一种读音不要记,记用得少的读音。例如多音字“和”主要有四种语音:“和气(hé)”、“勉强(hè)”、“和面(huó)”、“和牌(hú)”,学生只要记“附和”、“和面”两种一般不会考到;为了便于记忆,我们最好知道每一个词语所在的课文。如“附和”出现在学过的课文《孔乙己》中;“和面”出现在课文《白毛女》中。字音还要注意那些与我们本地方言有差别的字词。例如“纤维”中的“纤”字本地方言读作“qiān”,而在普通话中读作“xiān”;“提防”中的“提”读作“dī”而不是我们方言读的“tí”;“黄晕”中的“晕”普通话中读作“yùn”,而不是我们方言读的“hūn”等。每一册的词语后还列有这一册书的成语,要求学生记住它们的意思,成语中加点的字、词,要求正确地书写。
C、主要是课文中要求背诵的句、段、篇。要求学生熟读能写,精典的句子要一字不差地默写出来,要求学生强化记忆。因为默写名句近两年所占的比重较大。
D、文体常识。这一部分按文体类别分为记叙文阅读要点、说明文阅读要点、议论文阅读要点、小说阅读要点,把每种阅读要点用提纲式罗列出来,以便学生掌握运用。
例如:小说的阅读要点有:
a、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b、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方式:塑造典型人物形象;
c、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肖像(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
d、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烘托人物,渲染气氛;
e、小说的故事情节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f、小说中的人物不能等同于现实中生活的人物;
g、小说按篇幅的长短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和小小说等。;
这样每一种文体的知识点列出来要求学生掌握,并能用这些知识去阅读相关的文章,训练时从课外精选一些篇、段让学生去阅读、理解,并能解答一些阅读后的问题。
E、文章的修辞手法、单句和复句。这一部分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初中阶段需要掌握的比喻、夸张拟人、反复、设问、反问、排比等修辞手法,了解每一种修辞有什么特点,它们的区别在哪里,这一部分的内容训练穿插在平时的练习中,不作专题讲解。单句和复句的辨析上。病句可以通过凭语感和语法分析,语法分析主要看两方面:一是看主要成份之间是否搭配得当,例如病句“鲁迅的家乡是浙江绍兴人。”主干“家乡是人”中主语与宾语就搭配不当;二是修饰语与中心词是否搭配。
第三步作文强化训练。作文训练这时应以限时作文为主,训练学生短时间内怎么样审题,如何取材、布局谋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怎么写,文体以记叙文为主,要求学生围绕记叙文的六个要素把所写的人、事的经过写清楚;另外,从课内外精选一些写人、写事的精典范文进行讲评,让学生掌握文章的写作技巧。同时把中考阅卷作文评分标准分五等列出来,让学生了解每一分数的基本尺度是什么,高分的作文有哪些要求,哪些作文不能及格,低分作文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心中有数,避免不必要的丢分。
三、强化训练,掌握技巧
知识在于运用,只有通过一系列做题练习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练习主要都集中在这时来做,在平时讲知识点时也穿插了一些练习。这时的做题练习主要是训练学生的应试能力和答题技巧。我们要根据教学大纲和考试要求,精选精练精讲,不能搞题海战术。试卷要以州初中毕业会考考试标准和复习指导配套的五套试卷和围绕中考范围及题型自编试题为主,通过练习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发现有不足的地主方时查漏补缺,加强辅导。
四、转变观念,锐意创新
以上是我对中考语文复习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打算、做法,当然语文成绩的提高光靠考前的临时抱佛脚是很难凑效的。平时的教学才是很重要的方面,因为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语文素养是靠平时一点一滴培养起来的。几年来,我校加大了语文学科的改革力度,我们认为语文教学改革主要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1、教师要转变观念,大力推行教育改革。现在已进入21世纪,社会各方面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语文教学也应遵循“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的教育宗旨,培养社会有用人才。
2、要重视阅读和写作教学。语文能力的形成光靠课本上每期的30篇文章阅读和六、七篇课堂作文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加大课外阅读和写作的力度。写作方面,除了课堂作主文外,还要求学生写日记、周记、读书笔记等。周记每周要交来批阅,而日记和读书笔记只抽查。批改学生习作时还特别强调教师不要作详批详改,只作宏观上的指导就行了。因为教师的批改太详不利于学生写作个性的发展,扼制了学生个性化的思维和创新思维,学生很难写出有创意的佳作。
3、大力开辟第二课堂,让学生大胆地走出课堂,深入社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从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吸取知识的养分,扩大视野。初中学生情感丰富,自我意识明显,思维活跃,感性认识不断向理性认识发展,求知欲明显增强。根据初中学生的这一特点,我们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必需使语文教学具有形式的多样性,内容的趣味性,知识的实用性,教学的开放性。为此我们在初中开展语文课内外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我校根据语文教学的需要,办起了《晨曦文学》校园文学杂志和校园广播站,学生投稿踊跃。为了撰写文章,同学们广泛地阅读课外书,并以读书笔记的形式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开辟第二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也是当前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一个重要途径。作为语文教师应适时有序地开展起来,使课内课外相结合,把课内知识运用到课外,而课内外活动又能促进课堂教学,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语文是各学科的基础,搞好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神圣职责。我们不仅在观念上要转变,还在教学上锐意创新,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要在心灵上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热爱语文,提高学习兴趣,同时自觉地学好其它各门功课。我们的应考复习也是本着这个宗旨进行的。考试固然重要,但如何在考试机制的激励下更好地学习语文,这才是最关键。
(作者单位:416205湖南省凤凰县木江坪中学)
一、找准目标,有的放矢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中考语文命题也在发生极大的变化。首先是试卷的命题权下移,由省统一命题变为地方命题,这样能充分地发挥地方教育的主动性和自主权。由地、州统一命题有利于根据我州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中考试卷;另外在命题的形式即题型上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主要表现在:首先,客观题逐渐减少,主观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这样的命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答题的独创性,体现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教育模式。改变以前以单一的只重结果忽视思维过程,苛刻地约束学生,扼杀学生创新意识和以单一思维的“标准答案”作为评价学生标准的现状;其次,阅读试题由课内逐渐偏向课外,强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并能灵活运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第三,增加了20分的附加题,体现了中考既是一次初中毕业的水平检测,评价应届毕业生是否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水平标准,又是高一级学校选拔新生,考查学生实际能力的依据。
因此,语文复习的任务主要是以1~6册书本为主,重在对知识的积累、梳理、归纳、总结,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便于学生积累、记忆和运用。另外,复习时要有所取舍,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因为时间紧迫,学生的精力有限,只能是围绕考纲有计划地、有的放矢地组织复习。要想复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必须对考试大纲和近两年的中考试题进行深入地研究,做到心中有数。
纵观本地区近年的中考语文试题大多由三大块结构组成:语文基础知识、阅读和写作。
1、基础知识及运用约占16分,此部分主要考查字音、字形、句式仿写、病句、语言运用及默写名句。其中份量最重的是经典古诗文的背诵默写,2003年占4分,而2004年占了6分,占基础知识及运用的1/3之多。并且有由填充式默写向语用性默写和开放性默写转变的可能,强调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如题目“李白在《行路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唱出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本题中的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要求学生不仅要会背诵默写下来,还要了解其意义才能做得出。
2、阅读(含附加题)。此部分所占的分值最多,也是学生容易失分地方,约64分。从2004年中考语文试题来看,文言占18分,现代文阅读占36分;课内阅读占21分,课外占33分。出题的方向是文言文阅读以课内为主,现代文阅读以课外为主,选文大多为时文,内容活泼,且偏得散文,阅读命题也是灵活多样的。命题点大多集中在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分析句子或段落的深刻含义及在全文中的作用,对文章的内容、中心、作者的感情的整体感知。例题的形式大多以主观题为主,考查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独特体验,不求统一的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成,皆可以得分。
3、作文40分,从近年作文的命题来看,大多是话题作文,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且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这样给学生写作以自由发挥的空间很大。其中作文有3分的卷面分,这不能忽视。学生作文时一定要做到字迹工整、卷面干净。
二、制定计划,措施到位
针对中考命题结构模式的特点,复习时按如下三个步骤来进行:
第一步分册复习。分册复习有利于学生对已学过的内容进行温习,进一步整体把握所学过的知识体系,为第二步的专题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每一册书复习时,根据这册书的侧重点不同,采用不同的复习方法。例如第六册偏重于文学作品的赏析,其中有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种文体。但戏剧部分不作考试范围,复习时可以一笔带过;诗歌部分重在朗读背诵,学生只要能背诵一些名言警句,记住相关的文体常识就行了;复习的重点应在小说和散文两种文体上。对每一课的知识要点进行整理和归纳,再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试题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记忆牢固。
第二步是专项训练。复习时打破分册的界线,按专题进行复习。复习时我把毕业会考涉及到的知识点自编了一本《中考语文知识要点》小册子,印发给每一个学生。《要点》按以下六个部分编排:
A、基本篇目,按文体分记叙文(含小说、散文、新闻、通讯、童话、寓言等)、说明文、议论文、文言文几大类,列出学过的课文让学生熟悉掌握。要求学生记住一些重要的作家作品以及相关的文体常识。
B、积累词语。把六册书中的课文生字,词进行整理,为了便于学生查找,按分册罗列,生字只加点不注音,要学生自己读准,还要知道其意义和不同语言环境中的灵活运用。不会读的自己查找课文或查字典,然后记准声母、韵母和声调。多音字记少不记多,意思说经常用的那一种读音不要记,记用得少的读音。例如多音字“和”主要有四种语音:“和气(hé)”、“勉强(hè)”、“和面(huó)”、“和牌(hú)”,学生只要记“附和”、“和面”两种一般不会考到;为了便于记忆,我们最好知道每一个词语所在的课文。如“附和”出现在学过的课文《孔乙己》中;“和面”出现在课文《白毛女》中。字音还要注意那些与我们本地方言有差别的字词。例如“纤维”中的“纤”字本地方言读作“qiān”,而在普通话中读作“xiān”;“提防”中的“提”读作“dī”而不是我们方言读的“tí”;“黄晕”中的“晕”普通话中读作“yùn”,而不是我们方言读的“hūn”等。每一册的词语后还列有这一册书的成语,要求学生记住它们的意思,成语中加点的字、词,要求正确地书写。
C、主要是课文中要求背诵的句、段、篇。要求学生熟读能写,精典的句子要一字不差地默写出来,要求学生强化记忆。因为默写名句近两年所占的比重较大。
D、文体常识。这一部分按文体类别分为记叙文阅读要点、说明文阅读要点、议论文阅读要点、小说阅读要点,把每种阅读要点用提纲式罗列出来,以便学生掌握运用。
例如:小说的阅读要点有:
a、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b、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方式:塑造典型人物形象;
c、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肖像(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
d、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烘托人物,渲染气氛;
e、小说的故事情节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f、小说中的人物不能等同于现实中生活的人物;
g、小说按篇幅的长短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和小小说等。;
这样每一种文体的知识点列出来要求学生掌握,并能用这些知识去阅读相关的文章,训练时从课外精选一些篇、段让学生去阅读、理解,并能解答一些阅读后的问题。
E、文章的修辞手法、单句和复句。这一部分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初中阶段需要掌握的比喻、夸张拟人、反复、设问、反问、排比等修辞手法,了解每一种修辞有什么特点,它们的区别在哪里,这一部分的内容训练穿插在平时的练习中,不作专题讲解。单句和复句的辨析上。病句可以通过凭语感和语法分析,语法分析主要看两方面:一是看主要成份之间是否搭配得当,例如病句“鲁迅的家乡是浙江绍兴人。”主干“家乡是人”中主语与宾语就搭配不当;二是修饰语与中心词是否搭配。
第三步作文强化训练。作文训练这时应以限时作文为主,训练学生短时间内怎么样审题,如何取材、布局谋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怎么写,文体以记叙文为主,要求学生围绕记叙文的六个要素把所写的人、事的经过写清楚;另外,从课内外精选一些写人、写事的精典范文进行讲评,让学生掌握文章的写作技巧。同时把中考阅卷作文评分标准分五等列出来,让学生了解每一分数的基本尺度是什么,高分的作文有哪些要求,哪些作文不能及格,低分作文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心中有数,避免不必要的丢分。
三、强化训练,掌握技巧
知识在于运用,只有通过一系列做题练习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练习主要都集中在这时来做,在平时讲知识点时也穿插了一些练习。这时的做题练习主要是训练学生的应试能力和答题技巧。我们要根据教学大纲和考试要求,精选精练精讲,不能搞题海战术。试卷要以州初中毕业会考考试标准和复习指导配套的五套试卷和围绕中考范围及题型自编试题为主,通过练习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发现有不足的地主方时查漏补缺,加强辅导。
四、转变观念,锐意创新
以上是我对中考语文复习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打算、做法,当然语文成绩的提高光靠考前的临时抱佛脚是很难凑效的。平时的教学才是很重要的方面,因为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语文素养是靠平时一点一滴培养起来的。几年来,我校加大了语文学科的改革力度,我们认为语文教学改革主要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1、教师要转变观念,大力推行教育改革。现在已进入21世纪,社会各方面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语文教学也应遵循“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的教育宗旨,培养社会有用人才。
2、要重视阅读和写作教学。语文能力的形成光靠课本上每期的30篇文章阅读和六、七篇课堂作文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加大课外阅读和写作的力度。写作方面,除了课堂作主文外,还要求学生写日记、周记、读书笔记等。周记每周要交来批阅,而日记和读书笔记只抽查。批改学生习作时还特别强调教师不要作详批详改,只作宏观上的指导就行了。因为教师的批改太详不利于学生写作个性的发展,扼制了学生个性化的思维和创新思维,学生很难写出有创意的佳作。
3、大力开辟第二课堂,让学生大胆地走出课堂,深入社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从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吸取知识的养分,扩大视野。初中学生情感丰富,自我意识明显,思维活跃,感性认识不断向理性认识发展,求知欲明显增强。根据初中学生的这一特点,我们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必需使语文教学具有形式的多样性,内容的趣味性,知识的实用性,教学的开放性。为此我们在初中开展语文课内外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我校根据语文教学的需要,办起了《晨曦文学》校园文学杂志和校园广播站,学生投稿踊跃。为了撰写文章,同学们广泛地阅读课外书,并以读书笔记的形式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开辟第二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也是当前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一个重要途径。作为语文教师应适时有序地开展起来,使课内课外相结合,把课内知识运用到课外,而课内外活动又能促进课堂教学,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语文是各学科的基础,搞好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神圣职责。我们不仅在观念上要转变,还在教学上锐意创新,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要在心灵上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热爱语文,提高学习兴趣,同时自觉地学好其它各门功课。我们的应考复习也是本着这个宗旨进行的。考试固然重要,但如何在考试机制的激励下更好地学习语文,这才是最关键。
(作者单位:416205湖南省凤凰县木江坪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