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以来,吴忠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自治区脱贫攻坚誓师大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赵乐际同志来宁夏调研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座谈会精神,坚持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在扶贫链、产业链、金融链和支部链深度融合上下功夫,推动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人才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优势,全市脱贫攻坚战取得了显著成效。
坚持融合推进,树立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风向标”
基层党组织是脱贫一线的核心力量。为实现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双推进”,吴忠市找准契合点,引导各级党组织把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两张皮”拧成“一股绳”。一是在目标导向上相融合。坚持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强龙工程”、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等党建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实现基层党建与扶贫开发目标任务有机融合。先后出台《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提前两年实现整体脱贫的实施意见》《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等指导性文件,引导各级党组织紧扣脱贫攻坚这个“主旋律”,认真落实“7365”精准脱贫思路,推动基层党建和脱贫攻坚同向发力、互促双赢。二是在责任落实上相融合。健全“书记抓、抓书记”责任机制,把抓扶贫开发列为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考评重要内容,构建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抓党建促脱贫的责任链条。分层级建立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成绩、问题、责任“三个清单”,推动各级书记聚焦党建促脱贫这个主业,主动担当、靠前指挥。三是在干部拉练上相融合。坚持把扶贫工作与培养选拔干部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基层的“大课堂”中接受教育、砥砺品格,在农村的“大舞台”上增长才干、建功立业,在实践的“大熔炉”中锤炼本领、成长成才,真正把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变成检验干部能力和实绩的“大考场”。四是在推进机制上相融合。按照市抓推进、县为主体、乡村落实、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细化抓党建促脱贫的任务书、时间表,挂图作战、有序推进。建立市县乡领导干部包抓联系机制,确保不落一村、不漏一户,不脱贫不脱钩。建立驻村第一书记考核办法和调整召回、激励保障等“1+6”管理机制,通过月督查、季调度、进度预警等方式,推动扶贫工作有效落实。
发挥政治优势,提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精气神”
物质扶贫与精神扶贫同样重要。吴忠市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群众工作优势,抓好物质扶贫的同时,同步抓好精神扶贫,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增强自主脱贫信心和决心。一是扶贫先扶志,破除精神贫困。针对部分帮扶干部扶贫办法不多、畏难发愁等问题,大力开展驻村调研、入户走访、干部“接亲”“走亲”和“帮亲”等活动,激发干部主动作为之志。针对部分贫困群众存在的“安于现状、人穷志短”“睡着等救济、躺着等帮扶、晒着太阳等小康”等现象,采取1名党员、1名干部包扶1户贫困家庭的“2+1”模式,推动扶贫由以往的给钱给物向解心结、树观念、开思路、增信心转变。二是治穷先治愚,提高致富能力。针对贫困群众思想观念不解放、扶贫政策理解不透彻、产业技能缺乏等问题,坚持思想引导和基础教育并举,大力实施“雨露计划”、人才助农等项目,逐步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坚持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并重,组建“政策宣讲团”“党课师资库”“技术服务队”等,深入基层一线,通过面对面指导、手把手传授、“菜单式”培训,帮思想、帮政策、帮信息、帮技术,实现有条件的贫困户“一户一人一技能”。三是脱贫先脱旧,树立精准理念。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基层党组织为单位,深入开展“三破三立”大讨论、“移风易俗、改善民风”等活动。通过贴合实际的活动,着力破除领导干部只接天线不接地气、不精不准搞瞎指挥的旧思路、旧作风、旧方法,破除基层干部只会伸手不会动手、只会输血不会造血的旧习惯、旧思维、旧模式,引导群众破除死守一亩三分地、怕担风险不敢创业等旧观念、旧意识、旧思想,倡导树立精准脱贫的新思想、新思路、新作风。
注重固本强基,筑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桥头堡”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吴忠市持续深化基层党建“强龙工程”,大力推进星级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夯实基层基础,整合各方力量,形成攻坚合力。一是健全保障脱贫攻坚的组织体系。推动基层党组织向脱贫攻坚的主阵地、产业发展第一线、服务群众的家门口拓展延伸,努力构建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龙头公司、产业基地等为支撑的“一核多元”精准扶贫组织体系。设立种植养殖、劳务输出等功能党小组1734个,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合作社中、专业协会里,做到扶贫工作推进到哪里,党的组织就覆盖到哪里,党的工作就开展到哪里。二是建强引领脱贫攻坚的战斗堡垒。深入实施以打造百个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示范点、整顿转化百个软弱涣散党组织、培育百个脱贫销号先行村为主的“三百工程”,通过市县领导挂点、乡镇干部包抓、机关单位结对等方式,分层分级打造示范点134个,集中整顿转化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107个。三是创新推动脱贫攻坚的党建模式。探索推行“党建+产业”“党建+金融”等“党建+扶贫”模式,围绕牛羊养殖、酿酒葡萄、有机枸杞等特色种养业,大力推广“龙头带动型”“协会拉动型”等9种扶贫模式,加快“一村一业”“一村一品”建设。建成盐池中部草畜、红寺堡中南部葡萄、同心东部中药材等8个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引进了同心易捷庄园枸杞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带动扶贫产业规模化发展。
发挥引领作用,锻造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主攻手”
精准扶贫,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着眼脱贫攻坚目标,吴忠市精准选人、量才用人,着力建设一支沉得下去、真抓实干的扶贫干部队伍。一是选准脱贫攻坚带头人。着眼能人治村、强人富村,大力实施“领头雁”工程,选拔“产业型、市场型、创业型”带头人任贫困村书记,发挥“一个能人带强一个班子、一个能人富裕一村人”的作用。二是下派脱贫攻坚服务队。按照抽硬人、硬抽人的要求,区市县乡四级选派驻村第一书记228名,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村、生态移民村、软弱涣散村“三个全覆盖”。注重因村派人、好中选优,党群部门到软村、政法部门到乱村、经济部门到穷村、涉农部门到产业村,137名涉农、19名金融部门干部到村任职,做到了“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三是配强脱贫攻坚领头羊。对标“四讲四有”合格党员要求,深入开展“双培双带”、党员公开承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先富带后富等活动,把致富能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人,把党员责任区、示范岗设在致富项目上,引导广大党员在特色种植养殖、金融扶贫互助、实用技术示范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四是培育脱贫攻坚后备军。通过动态调整、择优储备,充实完善“千名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从大学生村干部、复退军人、产业带头人、土专家、田秀才等群体中选拔后备干部1642名,为每个行政村储备了3~5名带头人后备人选,为村级组织蓄好源头活水。
整合各种资源,汇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大合唱”
立足贫困村缺人员、缺资源、缺经费等实际,吴忠市坚持扶贫重心下移、扶贫力量下沉,推动“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一是推动人员下沉。推行市级领导干部“5+1”联系点(每人联系一个行政村、一个社区、一个非公企业、一个中小学校、一个卫生院,包扶一户贫困户)和县处级领导干部“双联”(每人联系1个基层党支部、联系3~5名基层党员)制度,零距离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深入开展机关干部“下基层、解民忧、帮发展、促和谐”活动,市县乡6400余名机关干部到2263个基层单位,送政策、出点子、找路子。二是推动资源下沉。建立扶贫资源与脱贫需求有效衔接平台,引导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以招商引资、投资置业、慈善捐助等形式参与脱贫攻坚。创新互助资金扶贫模式,建立宁夏首个建档立卡贫困户评级授信系统,通过设立金融扶贫风险补偿金、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担保基金等,撬动信贷投入。三是推动经费下沉。健全财政投入为主的多元化党建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市县两级每年列支基层党建经费700余万元。按照每个行政村5~10万元标准,市、县全面设立为民服务资金,为贫困村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提供经费保障。市财政投入200万元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累计发放“双带”发展资金900万元,建成党员创业示范基地88个,有效带动贫困群众走上脱贫致富道路。
(作者系吴忠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责任编辑:周建忠
坚持融合推进,树立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风向标”
基层党组织是脱贫一线的核心力量。为实现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双推进”,吴忠市找准契合点,引导各级党组织把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两张皮”拧成“一股绳”。一是在目标导向上相融合。坚持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强龙工程”、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等党建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实现基层党建与扶贫开发目标任务有机融合。先后出台《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提前两年实现整体脱贫的实施意见》《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等指导性文件,引导各级党组织紧扣脱贫攻坚这个“主旋律”,认真落实“7365”精准脱贫思路,推动基层党建和脱贫攻坚同向发力、互促双赢。二是在责任落实上相融合。健全“书记抓、抓书记”责任机制,把抓扶贫开发列为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考评重要内容,构建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抓党建促脱贫的责任链条。分层级建立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成绩、问题、责任“三个清单”,推动各级书记聚焦党建促脱贫这个主业,主动担当、靠前指挥。三是在干部拉练上相融合。坚持把扶贫工作与培养选拔干部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基层的“大课堂”中接受教育、砥砺品格,在农村的“大舞台”上增长才干、建功立业,在实践的“大熔炉”中锤炼本领、成长成才,真正把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变成检验干部能力和实绩的“大考场”。四是在推进机制上相融合。按照市抓推进、县为主体、乡村落实、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细化抓党建促脱贫的任务书、时间表,挂图作战、有序推进。建立市县乡领导干部包抓联系机制,确保不落一村、不漏一户,不脱贫不脱钩。建立驻村第一书记考核办法和调整召回、激励保障等“1+6”管理机制,通过月督查、季调度、进度预警等方式,推动扶贫工作有效落实。
发挥政治优势,提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精气神”
物质扶贫与精神扶贫同样重要。吴忠市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群众工作优势,抓好物质扶贫的同时,同步抓好精神扶贫,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增强自主脱贫信心和决心。一是扶贫先扶志,破除精神贫困。针对部分帮扶干部扶贫办法不多、畏难发愁等问题,大力开展驻村调研、入户走访、干部“接亲”“走亲”和“帮亲”等活动,激发干部主动作为之志。针对部分贫困群众存在的“安于现状、人穷志短”“睡着等救济、躺着等帮扶、晒着太阳等小康”等现象,采取1名党员、1名干部包扶1户贫困家庭的“2+1”模式,推动扶贫由以往的给钱给物向解心结、树观念、开思路、增信心转变。二是治穷先治愚,提高致富能力。针对贫困群众思想观念不解放、扶贫政策理解不透彻、产业技能缺乏等问题,坚持思想引导和基础教育并举,大力实施“雨露计划”、人才助农等项目,逐步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坚持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并重,组建“政策宣讲团”“党课师资库”“技术服务队”等,深入基层一线,通过面对面指导、手把手传授、“菜单式”培训,帮思想、帮政策、帮信息、帮技术,实现有条件的贫困户“一户一人一技能”。三是脱贫先脱旧,树立精准理念。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基层党组织为单位,深入开展“三破三立”大讨论、“移风易俗、改善民风”等活动。通过贴合实际的活动,着力破除领导干部只接天线不接地气、不精不准搞瞎指挥的旧思路、旧作风、旧方法,破除基层干部只会伸手不会动手、只会输血不会造血的旧习惯、旧思维、旧模式,引导群众破除死守一亩三分地、怕担风险不敢创业等旧观念、旧意识、旧思想,倡导树立精准脱贫的新思想、新思路、新作风。
注重固本强基,筑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桥头堡”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吴忠市持续深化基层党建“强龙工程”,大力推进星级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夯实基层基础,整合各方力量,形成攻坚合力。一是健全保障脱贫攻坚的组织体系。推动基层党组织向脱贫攻坚的主阵地、产业发展第一线、服务群众的家门口拓展延伸,努力构建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龙头公司、产业基地等为支撑的“一核多元”精准扶贫组织体系。设立种植养殖、劳务输出等功能党小组1734个,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合作社中、专业协会里,做到扶贫工作推进到哪里,党的组织就覆盖到哪里,党的工作就开展到哪里。二是建强引领脱贫攻坚的战斗堡垒。深入实施以打造百个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示范点、整顿转化百个软弱涣散党组织、培育百个脱贫销号先行村为主的“三百工程”,通过市县领导挂点、乡镇干部包抓、机关单位结对等方式,分层分级打造示范点134个,集中整顿转化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107个。三是创新推动脱贫攻坚的党建模式。探索推行“党建+产业”“党建+金融”等“党建+扶贫”模式,围绕牛羊养殖、酿酒葡萄、有机枸杞等特色种养业,大力推广“龙头带动型”“协会拉动型”等9种扶贫模式,加快“一村一业”“一村一品”建设。建成盐池中部草畜、红寺堡中南部葡萄、同心东部中药材等8个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引进了同心易捷庄园枸杞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带动扶贫产业规模化发展。
发挥引领作用,锻造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主攻手”
精准扶贫,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着眼脱贫攻坚目标,吴忠市精准选人、量才用人,着力建设一支沉得下去、真抓实干的扶贫干部队伍。一是选准脱贫攻坚带头人。着眼能人治村、强人富村,大力实施“领头雁”工程,选拔“产业型、市场型、创业型”带头人任贫困村书记,发挥“一个能人带强一个班子、一个能人富裕一村人”的作用。二是下派脱贫攻坚服务队。按照抽硬人、硬抽人的要求,区市县乡四级选派驻村第一书记228名,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村、生态移民村、软弱涣散村“三个全覆盖”。注重因村派人、好中选优,党群部门到软村、政法部门到乱村、经济部门到穷村、涉农部门到产业村,137名涉农、19名金融部门干部到村任职,做到了“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三是配强脱贫攻坚领头羊。对标“四讲四有”合格党员要求,深入开展“双培双带”、党员公开承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先富带后富等活动,把致富能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人,把党员责任区、示范岗设在致富项目上,引导广大党员在特色种植养殖、金融扶贫互助、实用技术示范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四是培育脱贫攻坚后备军。通过动态调整、择优储备,充实完善“千名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从大学生村干部、复退军人、产业带头人、土专家、田秀才等群体中选拔后备干部1642名,为每个行政村储备了3~5名带头人后备人选,为村级组织蓄好源头活水。
整合各种资源,汇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大合唱”
立足贫困村缺人员、缺资源、缺经费等实际,吴忠市坚持扶贫重心下移、扶贫力量下沉,推动“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一是推动人员下沉。推行市级领导干部“5+1”联系点(每人联系一个行政村、一个社区、一个非公企业、一个中小学校、一个卫生院,包扶一户贫困户)和县处级领导干部“双联”(每人联系1个基层党支部、联系3~5名基层党员)制度,零距离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深入开展机关干部“下基层、解民忧、帮发展、促和谐”活动,市县乡6400余名机关干部到2263个基层单位,送政策、出点子、找路子。二是推动资源下沉。建立扶贫资源与脱贫需求有效衔接平台,引导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以招商引资、投资置业、慈善捐助等形式参与脱贫攻坚。创新互助资金扶贫模式,建立宁夏首个建档立卡贫困户评级授信系统,通过设立金融扶贫风险补偿金、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担保基金等,撬动信贷投入。三是推动经费下沉。健全财政投入为主的多元化党建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市县两级每年列支基层党建经费700余万元。按照每个行政村5~10万元标准,市、县全面设立为民服务资金,为贫困村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提供经费保障。市财政投入200万元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累计发放“双带”发展资金900万元,建成党员创业示范基地88个,有效带动贫困群众走上脱贫致富道路。
(作者系吴忠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责任编辑:周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