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仁宝,华西村人都亲切地称他为“老书记”。自1957年担任华西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他带领全村党员群众艰苦创业、团结奋进,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建设成为“天下第一村”。一个普通的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何以创造如此非凡的业绩?华西村的事业何以数十年长盛不衰?吴仁宝丰富的精神世界如何解码?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不懈追求。《老子》强调: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吴仁宝深知实干的重要性、求实的紧迫性。他本身就是一个讲实话、做实事、求实效的人。吴仁宝对实事求是有着深刻的体会:“千难万难,实事求是最难。只要坚持实事求是,就能大难化小难,小难变不难。”40多年来,他带领华西村的干部群众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从本村实际出发,用科学的态度、独特的理念、创新的思路,带引华西进行改革和发展,走出了一条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路子,这也是华西村永葆青春和活力的奥妙所在。长期以来,华西最可贵之处就是“不唯上、不唯书、不跟风、不盲从”。改革开放30多年来,吴仁宝每逢关键时刻作出的抉择,都有些出人意料。人们“抓革命,促生产”时,他说“抓生产,促革命”;当全国农村轰轰烈烈地包田到户时,华西村决定由30名种田能手集体承包全村粮田,绝大多数劳力转移到工业上去。
点评:华西村是靠实事求是,始终走自己的特色之路发展起来的,这是华西村创造奇迹的“秘诀”。吴仁宝凭着求实创新的精神,在收入分配、企业经营管理、村民自治、领导班子建设等方面,建立起了一套堪称“华西特色”的体制机制,使华西始终与时俱进,走在前列。
心系群众、为民造福的不懈追求。儒家思想强调:仁者爱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百姓造福。
“让农民过上好日子、让农民幸福,是我们最大的幸福。”这是吴仁宝心系群众、为民造福高尚情怀的生动写照。发展集体经济,改变华西的落后面貌,让村民过上好日子,成了吴仁宝人生奋斗的主旋律。从担任村干部的那天起,他就把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作为毕生的奋斗目标,立下了“不拔穷根,誓不为人”的志向,几十年殚精竭虑、矢志不移。上世纪60年代,他带领大家制定了“华西村十五年远景规划”,率领村民战天斗地,建设“吨粮田”,让农民吃饱穿暖;70、80年代,大力发展村办企业,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实现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跨越;90年代,积极改革经营管理体制,组建集农业、工业、商贸、建筑、旅游五位一体的“华西集团公司”,建设更加宽裕的小康。如今的华西村富甲天下,每户家庭拥有几百平方米的别墅,100至1000万元人民币的存款,1至3辆轿车,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吴仁宝坚持“有福民先享,有难官先当”,一直追求人民利益的最大值,自己享受的最小值,始终信守“不拿全村最高工资、不拿全村最高奖金、不住全村最好房子”的“三不”诺言。村民们交口称赞:“老书记一心想着华西这个大家,却很少想着自己的小家。”
点评: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是党员干部的价值取向。学习吴仁宝,就要自觉坚持立党为公,千方百计为民造福,在服务人民的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
不断进取,艰苦创业的不懈追求。荀子曰:“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吴仁宝自己也说:“当干部就要做到困难面前难不倒,压力面前吓不到,成绩面前夸不倒。”这是吴仁宝经常与华西村干部们共勉的一句名言,也是他拼博进取、不懈奋斗精神的精妙诠释。无论是当“村官”还是当“县官”,无论是当典型还是受冷遇,无论顺境还是逆境,他都始终保持一种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吴仁宝几十年来抓华西的建设,一个规划接着一个规划,一个目标接着一个目标,始终没有丝毫的满足和懈怠。上世纪80年代中期,华西村年产值已达几千万元,成为闻名全国的富裕村。然而,吴仁宝没有停下脚步,他带领全村100多名党员和村民代表到南京雨花台宣誓:苦干三年,产值过亿。第三年,目标如期实现。之后,他带领华西村民乘胜前进,不断向更高的目标攀登,先后实现10亿元村、20亿村、100亿村、200亿村、300亿村、400亿元村、500亿元村等一个又一个奋斗目标。1999年,“中国农村第一股”华西村股票在深圳上市,成为华西村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巨大的成就面前,吴仁宝想得更高、更远: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国际化、环境生态化,建设更加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村”。吴仁宝更多地关注“富而思变、富而思进”,教育村民永不满足,勇于进取。
点评:不断进取,艰苦创业是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吴仁宝的成功说到底就是百折不挠、不懈奋斗的结果。学习吴仁宝,就要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一流业绩。
共同富裕、乐善好施的不懈追求。古人云: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舂满园。
“一人富了不算富,集体富了才算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从吴仁宝的肺腑之言中,我们感受到了一名老共产党员共同富裕、志存高远的精神境界。从2001年开始,在吴仁宝的倡议和推动下,华西村采取“村企分开,经济统一管理、干部统一使用、劳力统一安排、福利统一发放、村庄统一规划”的“一分五统”方式,陆续把周边20个相对落后的村庄联合起来,组建新的“大华西村”,以本村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华西享誉海内外的“品牌效应”,帮助他们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向世人展示了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壮丽画卷。“一分五统”后的大华西,路变、河变、桥变、房变、人变。实现了“基本生活包,老残有依靠,就业促勤劳,小康步步高”。青年人得到充分就业,老年人按月领取保养金。2006年初,华西又提出“村帮村户帮户,核心建好党支部,最终实现全国富”的奋斗目标。几年来,全国各地到华西互学交流的基层党组织书记人数累计近5万人。同时,无数次地向贫困地区捐款捐物,帮助黑龙江、宁夏等地建设“省外华西村”,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共同富裕。
点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乐善好施是充满爱心的仁义之举。吴仁宝的言行和华西村的实践,始终激励着我们向着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懈追求、团结拼搏。
两手都抓、科学发展的不懈追求。“物质精神双富有,才是真正的富有”。
吴仁宝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以德治村和依法治村,利用“精神文明开发公司”、“华西特色艺术团”、“华西之路展廊”等宣传教育载体,对全村干部群众进行“富而思源、富而思进”教育,全村上下始终保持勤于开拓、勇于创新、不甘守旧、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村里既没有赌博行为,也没有迷信活动,更没有为富不仁现象。吴仁宝对科学发展观有着独特的理解:“发展最科学、不发展最不科学”,“有效益,才叫科学发展;没效益,甚至亏本,就不叫科学发展”,“荒山污水,搞低水平重复建设不叫科学发展”。在他的先进理念指导下,华西村从创业初期开始,就一直把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贯穿始终,正确处理经济、资源、人口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他提出要倡导绿色文明,实施绿色发展战略,追求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华西村先后投资数亿元,综合治理工业区环境,使工厂变成了花园。他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华西村已经基本实现了“三废”资源化管理,对高炉水渣、含铁尘泥、工业废水等进行分类安置,实行综合利用。还投资上千万元,美化生活区,全村的绿化覆盖率超过40%,被评为“全国造林绿化先进村”。
点评:吴仁宝的理念和华西村的实践告诉我们: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统筹兼顾,是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始终坚持经济发展与法制建设两手抓,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
责任编辑:夏玉兰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不懈追求。《老子》强调: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吴仁宝深知实干的重要性、求实的紧迫性。他本身就是一个讲实话、做实事、求实效的人。吴仁宝对实事求是有着深刻的体会:“千难万难,实事求是最难。只要坚持实事求是,就能大难化小难,小难变不难。”40多年来,他带领华西村的干部群众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从本村实际出发,用科学的态度、独特的理念、创新的思路,带引华西进行改革和发展,走出了一条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路子,这也是华西村永葆青春和活力的奥妙所在。长期以来,华西最可贵之处就是“不唯上、不唯书、不跟风、不盲从”。改革开放30多年来,吴仁宝每逢关键时刻作出的抉择,都有些出人意料。人们“抓革命,促生产”时,他说“抓生产,促革命”;当全国农村轰轰烈烈地包田到户时,华西村决定由30名种田能手集体承包全村粮田,绝大多数劳力转移到工业上去。
点评:华西村是靠实事求是,始终走自己的特色之路发展起来的,这是华西村创造奇迹的“秘诀”。吴仁宝凭着求实创新的精神,在收入分配、企业经营管理、村民自治、领导班子建设等方面,建立起了一套堪称“华西特色”的体制机制,使华西始终与时俱进,走在前列。
心系群众、为民造福的不懈追求。儒家思想强调:仁者爱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百姓造福。
“让农民过上好日子、让农民幸福,是我们最大的幸福。”这是吴仁宝心系群众、为民造福高尚情怀的生动写照。发展集体经济,改变华西的落后面貌,让村民过上好日子,成了吴仁宝人生奋斗的主旋律。从担任村干部的那天起,他就把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作为毕生的奋斗目标,立下了“不拔穷根,誓不为人”的志向,几十年殚精竭虑、矢志不移。上世纪60年代,他带领大家制定了“华西村十五年远景规划”,率领村民战天斗地,建设“吨粮田”,让农民吃饱穿暖;70、80年代,大力发展村办企业,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实现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跨越;90年代,积极改革经营管理体制,组建集农业、工业、商贸、建筑、旅游五位一体的“华西集团公司”,建设更加宽裕的小康。如今的华西村富甲天下,每户家庭拥有几百平方米的别墅,100至1000万元人民币的存款,1至3辆轿车,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吴仁宝坚持“有福民先享,有难官先当”,一直追求人民利益的最大值,自己享受的最小值,始终信守“不拿全村最高工资、不拿全村最高奖金、不住全村最好房子”的“三不”诺言。村民们交口称赞:“老书记一心想着华西这个大家,却很少想着自己的小家。”
点评: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是党员干部的价值取向。学习吴仁宝,就要自觉坚持立党为公,千方百计为民造福,在服务人民的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
不断进取,艰苦创业的不懈追求。荀子曰:“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吴仁宝自己也说:“当干部就要做到困难面前难不倒,压力面前吓不到,成绩面前夸不倒。”这是吴仁宝经常与华西村干部们共勉的一句名言,也是他拼博进取、不懈奋斗精神的精妙诠释。无论是当“村官”还是当“县官”,无论是当典型还是受冷遇,无论顺境还是逆境,他都始终保持一种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吴仁宝几十年来抓华西的建设,一个规划接着一个规划,一个目标接着一个目标,始终没有丝毫的满足和懈怠。上世纪80年代中期,华西村年产值已达几千万元,成为闻名全国的富裕村。然而,吴仁宝没有停下脚步,他带领全村100多名党员和村民代表到南京雨花台宣誓:苦干三年,产值过亿。第三年,目标如期实现。之后,他带领华西村民乘胜前进,不断向更高的目标攀登,先后实现10亿元村、20亿村、100亿村、200亿村、300亿村、400亿元村、500亿元村等一个又一个奋斗目标。1999年,“中国农村第一股”华西村股票在深圳上市,成为华西村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巨大的成就面前,吴仁宝想得更高、更远: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国际化、环境生态化,建设更加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村”。吴仁宝更多地关注“富而思变、富而思进”,教育村民永不满足,勇于进取。
点评:不断进取,艰苦创业是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吴仁宝的成功说到底就是百折不挠、不懈奋斗的结果。学习吴仁宝,就要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一流业绩。
共同富裕、乐善好施的不懈追求。古人云: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舂满园。
“一人富了不算富,集体富了才算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从吴仁宝的肺腑之言中,我们感受到了一名老共产党员共同富裕、志存高远的精神境界。从2001年开始,在吴仁宝的倡议和推动下,华西村采取“村企分开,经济统一管理、干部统一使用、劳力统一安排、福利统一发放、村庄统一规划”的“一分五统”方式,陆续把周边20个相对落后的村庄联合起来,组建新的“大华西村”,以本村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华西享誉海内外的“品牌效应”,帮助他们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向世人展示了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壮丽画卷。“一分五统”后的大华西,路变、河变、桥变、房变、人变。实现了“基本生活包,老残有依靠,就业促勤劳,小康步步高”。青年人得到充分就业,老年人按月领取保养金。2006年初,华西又提出“村帮村户帮户,核心建好党支部,最终实现全国富”的奋斗目标。几年来,全国各地到华西互学交流的基层党组织书记人数累计近5万人。同时,无数次地向贫困地区捐款捐物,帮助黑龙江、宁夏等地建设“省外华西村”,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共同富裕。
点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乐善好施是充满爱心的仁义之举。吴仁宝的言行和华西村的实践,始终激励着我们向着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懈追求、团结拼搏。
两手都抓、科学发展的不懈追求。“物质精神双富有,才是真正的富有”。
吴仁宝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以德治村和依法治村,利用“精神文明开发公司”、“华西特色艺术团”、“华西之路展廊”等宣传教育载体,对全村干部群众进行“富而思源、富而思进”教育,全村上下始终保持勤于开拓、勇于创新、不甘守旧、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村里既没有赌博行为,也没有迷信活动,更没有为富不仁现象。吴仁宝对科学发展观有着独特的理解:“发展最科学、不发展最不科学”,“有效益,才叫科学发展;没效益,甚至亏本,就不叫科学发展”,“荒山污水,搞低水平重复建设不叫科学发展”。在他的先进理念指导下,华西村从创业初期开始,就一直把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贯穿始终,正确处理经济、资源、人口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他提出要倡导绿色文明,实施绿色发展战略,追求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华西村先后投资数亿元,综合治理工业区环境,使工厂变成了花园。他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华西村已经基本实现了“三废”资源化管理,对高炉水渣、含铁尘泥、工业废水等进行分类安置,实行综合利用。还投资上千万元,美化生活区,全村的绿化覆盖率超过40%,被评为“全国造林绿化先进村”。
点评:吴仁宝的理念和华西村的实践告诉我们: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统筹兼顾,是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始终坚持经济发展与法制建设两手抓,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
责任编辑:夏玉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