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安执导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一部充满魔幻色彩的电影,光和影制造了无数的视觉奇观:巨鲸跃空、风暴来袭、食人魔岛、抹香鲸激战大王乌贼……其中有一段飞鱼掠海的戏,尤为让人难忘:某个看似风平浪静的日子,毫无征兆地,瞬息间成千上万的飞鱼跃出海面,以铺天盖地的气势掠过小船,蔚为壮观。那头名为理查德·帕克的孟加拉虎,虽然被飞鱼一次次狠狠地砸在脸上,却一直在尝试着叼下几条鱼来;而主角少年派,此时已经满身的飞鱼鳞片。
这可不是导演突发奇想的虚构,正在独自驾驶帆船进行环球航行的山东航海家郭川,前不久就经历了一次与电影里一模一样的飞鱼雨,一阵刺耳的“嘭嘭”的撞击声后,大堆撞昏的飞鱼留在了帆船的甲板上。郭川倒没有饥饿的少年派那么好的胃口,据他说,此时的飞鱼十分难吃,经常被老水手用来戏弄和惩罚第一次过赤道的新水手,所以这从天而降的海鲜恐怕是没办法做成一道鲜美的刺身了。那么这些飞鱼到底是什么来历?它们为什么会飞、又为什么要飞呢?
飞鱼飞行的秘密
世界上大约有50种飞鱼,广布于各地的温暖水域,体型皆小,最大的约长45厘米。我国的东海和南海都是飞鱼的产地,在这里航行的人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奇观:深蓝色的海面上,突然跃出了成群的“小飞机”,它们犹如群鸟一般掠过海空,高一阵,低一阵,翱翔竞飞,景象十分壮观。
飞鱼多年来引起了人们的兴趣,随着科学的发展,高速摄影揭开了飞鱼“飞行”的秘密。其实,飞鱼并不会飞翔,每当它准备离开水面时,必须在水中高速游泳,胸鳍紧贴身体两侧,像一只潜水艇稳稳上升。飞鱼用它的尾部用力拍水,整个身体好似离弦的箭一样向空中射出,飞腾跃出水面后,打开又长又亮的胸鳍与腹鳍快速向前滑翔。它的“翅膀”并不扇动,靠的是尾部的推动力在空中做短暂的“飞行”。仔细观察,飞鱼尾鳍的下半叶不仅很长,还很坚硬。所以说,尾鳍才是它“飞行”的“发动器”。如果将飞鱼的尾鳍剪去,再把它放回海里,没有像鸟类那样发达的胸肌,本来就不能靠“翅膀”飞行的断尾的飞鱼,只能带着再也不能腾空而起的遗憾,在海中默默无闻的渡过它的一生!
当飞鱼在空中时,尾鳍的摆动速度相当惊人,频率可达1秒钟70次之多,因而在空中呈现出“S”形的飞行轨迹。值得一提的是,在一段滑翔结束的时候,飞鱼会收起胸鳍,短暂进入水里,接着尾鳍再猛力一摆,重新跃出水面,开始新一次滑翔。
飞鱼为什么喜欢飞行?
有一首诗就这样写的:“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飞鸟与鱼的距离,一个翱翔天际,一个却深潜海底。”
这样的悲剧显然不会发生在飞鱼的身上。它们不但飞得高,而且飞得快,比起天上的飞鸟,恐怕也不遑多让。
2008年5月,日本NHK电视台的一名职员在屋久岛海岸附近拍摄到一段飞鱼飞行的视频片段,时间长达45秒钟,这是目前最长的飞鱼飞行视频记录。之前的世界记录为42秒。
一条鱼离开水,在空中飞翔四十多秒!多么让人惊奇。不过这还只是有视频记载的飞行记录。有人曾在热带大西洋测得飞鱼最好的飞翔记录:飞行时间90秒,飞行高度10.97米,飞行距离1109.5米。不但时间惊人,飞鱼的飞行速度同样让人吃惊。它们的起飞速度就能达到每秒钟十八米,飞出水面后,飞鱼立即张开又长又宽的胸鳍,迎着海面上吹来的风以大约15米/秒的速度作滑翔飞行,通常而言他们的时速可以达到三十公里,最快的甚至可以达到每小时七十公里!
那么飞鱼为什么要飞呢?是因为兴趣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飞鱼是生活在海洋上层的鱼类,是各种凶猛鱼类争相捕食的对象。飞鱼并不轻易跃出水面,只有当它们遭到敌害攻击的时候,或者受到轮船引擎震荡声刺激的时候,才施展出这种本领来。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那一群飞鱼就是因为受到金枪鱼的攻击,才会不顾一切的飞行逃难的。可是,这一绝招并不绝对保险。有时它在空中飞翔时,往往被空中飞行的海鸟所捕获,或者落到海岛,或者撞在礁石上丧生。有时也会跌落到航行中的轮船甲板上,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肴。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晚上,因为飞鱼的眼力在白天敏锐,晚上常常盲目飞翔。
飞鱼,飞机的“老师”
达·芬奇、莱特兄弟和现在的飞机设计师都痴迷于研究鸟类的翅膀,其目的就是掌握飞行的技巧。而飞鱼,因其快速的飞行速度和流线型身材,也成了最新的研究对象。一项新的研究表明,人们只要运用飞鱼飞行技巧的一个或两个方面,就能让飞机的飞行效率大幅提高。
依据《生物学实验杂志》的报道,飞鱼的升阻比是4.4:1。这个数值超过了燕尾蝶、果蝇和大黄蜂,与飞行强者——赤肩鵟、海燕、夜鹰和秃鹫持平。这让人印象深刻。
崇海天是韩国首尔国立大学的机械工程师,当他向他的孩子朗读飞鱼的内容时,他突然意识到了飞鱼是一种多么神奇的生物。可崇海天进一步阅读科普文章时,他发现飞鱼的空气动力特点并没有被研究透彻。崇海天决定和他首尔国立大学的同事黄敏俳进一步研究飞鱼的空气动力特点。
为什么飞鱼能够滑翔得这么好?崇海天认为飞鱼宽大的胸鳍和扁平的尾鳍及相应形状调节结构和能制造一个气流来加速飞鱼尾部的空气。这个快速移动的气流向尾鳍提供了额外的升力。
崇海天和黄敏俳认为飞鱼的飞行技巧值得人们进一步研究。作为工程师,他们认为这些技巧可以用于飞机上。在未来的年代,如果你发现一架鱼鳍型机翼的飞机,那就是人们对飞鱼鱼鳍研究的成果。 编辑 朱国伟
这可不是导演突发奇想的虚构,正在独自驾驶帆船进行环球航行的山东航海家郭川,前不久就经历了一次与电影里一模一样的飞鱼雨,一阵刺耳的“嘭嘭”的撞击声后,大堆撞昏的飞鱼留在了帆船的甲板上。郭川倒没有饥饿的少年派那么好的胃口,据他说,此时的飞鱼十分难吃,经常被老水手用来戏弄和惩罚第一次过赤道的新水手,所以这从天而降的海鲜恐怕是没办法做成一道鲜美的刺身了。那么这些飞鱼到底是什么来历?它们为什么会飞、又为什么要飞呢?
飞鱼飞行的秘密
世界上大约有50种飞鱼,广布于各地的温暖水域,体型皆小,最大的约长45厘米。我国的东海和南海都是飞鱼的产地,在这里航行的人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奇观:深蓝色的海面上,突然跃出了成群的“小飞机”,它们犹如群鸟一般掠过海空,高一阵,低一阵,翱翔竞飞,景象十分壮观。
飞鱼多年来引起了人们的兴趣,随着科学的发展,高速摄影揭开了飞鱼“飞行”的秘密。其实,飞鱼并不会飞翔,每当它准备离开水面时,必须在水中高速游泳,胸鳍紧贴身体两侧,像一只潜水艇稳稳上升。飞鱼用它的尾部用力拍水,整个身体好似离弦的箭一样向空中射出,飞腾跃出水面后,打开又长又亮的胸鳍与腹鳍快速向前滑翔。它的“翅膀”并不扇动,靠的是尾部的推动力在空中做短暂的“飞行”。仔细观察,飞鱼尾鳍的下半叶不仅很长,还很坚硬。所以说,尾鳍才是它“飞行”的“发动器”。如果将飞鱼的尾鳍剪去,再把它放回海里,没有像鸟类那样发达的胸肌,本来就不能靠“翅膀”飞行的断尾的飞鱼,只能带着再也不能腾空而起的遗憾,在海中默默无闻的渡过它的一生!
当飞鱼在空中时,尾鳍的摆动速度相当惊人,频率可达1秒钟70次之多,因而在空中呈现出“S”形的飞行轨迹。值得一提的是,在一段滑翔结束的时候,飞鱼会收起胸鳍,短暂进入水里,接着尾鳍再猛力一摆,重新跃出水面,开始新一次滑翔。
飞鱼为什么喜欢飞行?
有一首诗就这样写的:“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飞鸟与鱼的距离,一个翱翔天际,一个却深潜海底。”
这样的悲剧显然不会发生在飞鱼的身上。它们不但飞得高,而且飞得快,比起天上的飞鸟,恐怕也不遑多让。
2008年5月,日本NHK电视台的一名职员在屋久岛海岸附近拍摄到一段飞鱼飞行的视频片段,时间长达45秒钟,这是目前最长的飞鱼飞行视频记录。之前的世界记录为42秒。
一条鱼离开水,在空中飞翔四十多秒!多么让人惊奇。不过这还只是有视频记载的飞行记录。有人曾在热带大西洋测得飞鱼最好的飞翔记录:飞行时间90秒,飞行高度10.97米,飞行距离1109.5米。不但时间惊人,飞鱼的飞行速度同样让人吃惊。它们的起飞速度就能达到每秒钟十八米,飞出水面后,飞鱼立即张开又长又宽的胸鳍,迎着海面上吹来的风以大约15米/秒的速度作滑翔飞行,通常而言他们的时速可以达到三十公里,最快的甚至可以达到每小时七十公里!
那么飞鱼为什么要飞呢?是因为兴趣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飞鱼是生活在海洋上层的鱼类,是各种凶猛鱼类争相捕食的对象。飞鱼并不轻易跃出水面,只有当它们遭到敌害攻击的时候,或者受到轮船引擎震荡声刺激的时候,才施展出这种本领来。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那一群飞鱼就是因为受到金枪鱼的攻击,才会不顾一切的飞行逃难的。可是,这一绝招并不绝对保险。有时它在空中飞翔时,往往被空中飞行的海鸟所捕获,或者落到海岛,或者撞在礁石上丧生。有时也会跌落到航行中的轮船甲板上,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肴。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晚上,因为飞鱼的眼力在白天敏锐,晚上常常盲目飞翔。
飞鱼,飞机的“老师”
达·芬奇、莱特兄弟和现在的飞机设计师都痴迷于研究鸟类的翅膀,其目的就是掌握飞行的技巧。而飞鱼,因其快速的飞行速度和流线型身材,也成了最新的研究对象。一项新的研究表明,人们只要运用飞鱼飞行技巧的一个或两个方面,就能让飞机的飞行效率大幅提高。
依据《生物学实验杂志》的报道,飞鱼的升阻比是4.4:1。这个数值超过了燕尾蝶、果蝇和大黄蜂,与飞行强者——赤肩鵟、海燕、夜鹰和秃鹫持平。这让人印象深刻。
崇海天是韩国首尔国立大学的机械工程师,当他向他的孩子朗读飞鱼的内容时,他突然意识到了飞鱼是一种多么神奇的生物。可崇海天进一步阅读科普文章时,他发现飞鱼的空气动力特点并没有被研究透彻。崇海天决定和他首尔国立大学的同事黄敏俳进一步研究飞鱼的空气动力特点。
为什么飞鱼能够滑翔得这么好?崇海天认为飞鱼宽大的胸鳍和扁平的尾鳍及相应形状调节结构和能制造一个气流来加速飞鱼尾部的空气。这个快速移动的气流向尾鳍提供了额外的升力。
崇海天和黄敏俳认为飞鱼的飞行技巧值得人们进一步研究。作为工程师,他们认为这些技巧可以用于飞机上。在未来的年代,如果你发现一架鱼鳍型机翼的飞机,那就是人们对飞鱼鱼鳍研究的成果。 编辑 朱国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