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画坛巨匠黄宾虹

来源 :文化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jia12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是黄宾虹诞辰150周年和逝世60周年。国内外书画及收藏界持续掀起的“黄宾虹热”呈升温之势,北京、浙江等地都举办了一系列展览和活动,以纪念这位艺术巨匠。
  中国绘画史上“南宋四大家”之首的李唐,曾有一首题画诗这样写道:“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李唐在诗中感叹自己的山水画不能为时人所欣赏的境况。
  八百年后,又一位中国画大师发出类似的感慨:“我死后五十年,我的画会热闹起来。”这位生前寂寞的大师就是黄宾虹。
  事实果真像黄宾虹所预料的那样,在他去世后还不到五十年,国内外书画及收藏界掀起了一股“黄宾虹热”,这股热潮持续至今仍有升温之势。
  他的画“黑、密、厚、重”,业界有“黑宾虹”“白宾虹”之称;他的画沉着古艳,颇有欧洲印象派油画之妙
  黄宾虹是一位大器晚成的传统大家,这点和齐白石非常相似,两人年岁相近(相差两岁),都年登大耄,经历了清代、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时期,在艺术上有“南黄北齐”之誉。
  与齐白石以及稍后的张大千、徐悲鸿、林风眠等绘画大师所不同的是:黄宾虹的画,不是一般市井百姓所能欣赏接受的,没有雅俗共赏的“群众基础”,而是“曲高和寡”的,加之他不擅“运作”,又缺乏强有力的政治后援,因而终其一生都未“大红大紫”过,甚至没有很风光过,若非他的知己——著名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极力推崇和宣传,黄宾虹在生前恐怕还要清冷寂寞些。
  黄宾虹的画难欣赏难理解更难学。虽然近年来研究黄宾虹艺术的著述多了起来,但总不如傅雷1943年在上海为其办画展时所作的《观画答客问》来得有高度和深度,这是一篇可以传之后世的画论名篇。那一次画展正值黄宾虹八十岁,并且是他生平第一次画展。八十岁左右对于黄宾虹来说是画风的重要转折期,正是在其后几年,他的山水画形成了黑、密、厚、重的特点,并渐臻化境,达到高峰。“黑”是黄宾虹晚年山水画最明显的特点,但这“黑”并不是黑而无物,而是石涛所说的“黑团团里墨团团,黑墨团中天地宽。”如《山居图》,乍一看一团漆黑,尤其前部的主山,但眯起眼睛细细体味,则房屋、路、树、泉水在苍茫中一一可辨,使人有可游、可居之感。业界习惯将黄宾虹晚年的这种山水画称为“黑宾虹”,将其早年受新安画派及王原祁影响较深的作品称为“白宾虹”。如《浅绛山水》图,虽尺寸不大,但笔墨非常精到,内容繁复,用笔亦较细,属于早期用心之作。
  黄宾虹的画并非逸笔草草的文人画,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士夫画”。对历代画作,他所看重的还是宋元时期的绘画,尤其是丘壑、境界与用笔并美的北宋绘画,这点从他在画面上的题跋可以看出,仅笔者所见黄宾虹在画面上有关宋元绘画理法的题跋就有数十篇。他常言“宋人一二百遍,元人几十遍。(指山水画复加、复染的遍数,此处稍有夸张。)”他也是这样实践的,一幅画画到一定程度,有时先放一放,觉得还可以添加的时候或者兴致来了就再加一加。这也是为什么他的许多画没有落款的原因之一。如此这般层层叠加,其画也就自然黑、密、厚、重了。
  中西艺术到了最高的境界总有共通的地方,欧洲的印象派油画与黄宾虹似乎颇有缘分。印象派的油画如果就在眼前看,则满是笔触,而在数步之外观之,则物象毕现,色彩缤纷。黄宾虹的画也有如此之妙。黄宾虹八十余岁时患白内障,眼睛视物不清,但其画笔一直未曾停过。在这一时期他画画往往重叠笔触非常多,受错觉支配,而这种错觉又产生了一些特殊的效果,他画的一些夜山朦朦胧胧、深邃无尽,有一些画则产生光影的奇妙感觉,如《山居图》下半部分几块大石头的留白具有西画逆光的视觉。《红树青山图》则在水墨山水的基础上点了朱砂、石绿等矿物质颜料,这也是黄宾虹八十岁以后喜欢用的一种对比手法,使得画面取得一种沉着古艳的效果。
  黄宾虹的艺术以山水画成就为最高,其笔墨集古之大成,且达到了前无古人的境地
  “笔墨”是什么?傅雷在《观画答客问》中讲得最为形象具体:“笔墨之于画,譬诸细胞之于生物。世间万象,物态物情,胥赖笔墨以外现。六法言骨法用笔,画家莫不习勾勒皴擦,皆笔墨之谓也。无笔墨,即无画。”
  “五笔七墨法”是黄宾虹在绘画实践中总结出的笔墨技法精华。由于它对赏析黄宾虹画作之重要性,这里必须予以简述。所谓“五笔”,即中国画中用笔要做到“平、圆、留、重、变”。做到这五点,所画出的点线才有质量,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七墨”,即所谓的“浓墨、淡墨、破墨、泼墨、积墨、焦墨、宿墨”,另有一说把“浓墨”易为“渍墨”。浓墨、淡墨、泼墨不难理解。前面所说的层层累加就是“积墨”法;“破墨”是指一种墨色未干时就叠加另一种浓度不同的墨色,使之相互交融;焦墨是砚台中的浓墨蒸发浓缩到一定程度剩下的那一点墨,如《焦墨山水》图;宿墨是黄宾虹墨法中最有特色的一种,所谓宿墨,就是隔宿的墨,或浸泡日久失去胶性之墨,用这种墨画出的效果如《红树青山图》中的远山。渍墨,多结合点笔运用,形成中间深四周淡的效果。
  黄宾虹往往几种笔法墨法交相并用,因而效果十分丰富,这也是黄宾虹山水画使人百看不厌的原因之一。
  除了用笔用墨之妙,黄宾虹还有一种手法常为人们所忽视,那就是用水。黄宾虹晚期的山水画之所以能取得“浑厚华滋”的艺术效果,水之功效十分重要。《青城山坐雨》图就是用水的典范,此图是黄宾虹的代表作,作于1933年,写雨后的青城山,描绘雨山也是黄宾虹的独创。此图中画家勾出山的主体后用花青墨水泼之,然后点苔收拾,此或即古人所谓的“雨淋墙头”,非常滋润,一派“元气淋漓幛犹湿”的韵致。
  《雨山图》也是一幅用水的范例,和前一幅《青城山坐雨》相比,如果前者画的是雨霁后的山水,此画画的就是雨中之山了,画中山泉因雨水而益加湍急,在技法上黄宾虹用了铺水的方法,即在画前,先将纸打湿,然后为之,山石、树木都很润,有“树杪百重泉”(王维诗)的意境。直到今天看,似乎画面的水分都尚未干,堪称妙品。
  黄宾虹除山水之外,其书法、花鸟画和绘画史研究的成就亦甚高
  中国绘画史上的大师巨匠,往往是博而精一,比如前述的李唐,既是山水画大师,又是人物画大家,元代赵孟、明代陈洪绶及至与黄宾虹同时之齐白石,均擅长绘画中的多种门类。黄宾虹自然也不例外,除山水外,其书法、花鸟画和绘画史研究的成就亦甚高。
  “画法全是书法”是黄宾虹一贯的主张,这一点从他八十九岁所作的《焦墨山水》图可以明显体察到,此画纯用焦墨勾斫及点苔,并不擦、染,但也画得很丰富,笔笔是书法,上部山头及苔点用笔迅疾,乃草书笔法,房屋与桥梁则以锥画沙之篆书笔法出之,浑圆有致。这是一种高级的审美,如观者不能欣赏书法,也就很难欣赏此画。
  黄宾虹的花鸟画与同时期的花鸟画家的作品有着极大不同,并不着意于枝干的穿插和精勾细染,对虫、鸟的比例结构亦不甚讲究,画得相当随意,因善于用水,故显得特别柔美滋润。如《山茶腊梅》图,从山茶的叶子可以看到与“宿墨法”同理的“宿色法”(即用隔宿的失去胶性的颜料)。
  在金石书法方面,黄宾虹也是公认的二十世纪书法大家,对于古文字深有研究。至于行草书,更是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写字时不论笔之好坏,拿来就写,怎么写都写得精彩,真是神乎其艺了。
  作为学者型的画家,黄宾虹一生的文字著作有百部之多,多为绘画史及画论、金石书学著作。这在二十世纪的画坛书坛,无人可与之比肩。可以说丰厚的学养滋润了他的艺术。
其他文献
传统作业是“教的补充”,新课程的作业是教学与学科发展的中间激活因子,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中间激活因子.作业过程是学生自我建构知识与建构人生的生活过程.学
每 个人都想天天睡个好觉,但目前中国国民的睡眠质量普遍不高,大部分人都因生活和工作上的各种压力,长期遭受着睡眠问题的困扰.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主任杨
期刊
据《ABB Review》1999年3月号报道,利用现代电子系统更换老式汽轮机的液压涡轮控制和安全系统能延长机组的使用寿命、改进部分负荷性能、改进机组的利用率和可靠性。rn  电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目的:建立汽车喷漆工作场所空气中丙酮、乙酸乙酯、苯、甲苯、二甲苯气相色谱同时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活性炭管吸附工作场所空气中丙酮、乙酸乙酯、苯、甲苯、二甲苯,经二硫
暴饮暴食、吃油腻食物太多等,容易损伤孩子的脾胃,会导致食欲不振、抵抗力下降等。这是很多家长都知道的事。然而,家长不知道的是,孩子脾胃虚弱不都是“吃”出来的,长期精神紧张也会让脾胃受到伤害。  强势妈妈和“打蔫”女儿  8岁的瑶瑶一直食欲不振,体重增长缓慢,不怎么长个儿。母亲刘女士带她看过不少医生,用过许多种健脾养胃的药,也推拿按摩过很多次,但效果都不理想。近日,刘女士带瑶瑶到郑州大学三附院中医康复
期刊
煎中药可是一门学问。清代名医徐灵胎说:“煎药之法最宜深究,药之效不效全在于此。”尽管药材道地、辨证配伍都无误,但煎药不得法也会有损药效。那么,什么才是正确的煎药方法呢?  中药最好拿回家自己煎  本刊记者: 现在药店里或者医院里都有代煎中药服务,比起自己在家中煎药,哪个更好些?  【武医师】 如果时间和精力允许,我建议大家最好自己在家熬药。因为汤药之所以有很好的疗效,除了有药物本身的药效外,还有很
期刊
餐具是人性关怀的产物,餐具形态是餐具人性关怀特征最重要的体现部分。本文从造型、材料、色彩这三大餐具形态基础构成要素出发,探讨它们各自所具有的人性关怀特征。以此启示
学位
【实例回放】  我的一个远房外甥女3年前的一天突然来电话,说是超声检查发现她的胆囊有个9毫米的息肉,医院让她手术,而她非要我给她介绍中医,靠吃中药把息肉“消化”掉。我当时的回答是:“先不要吃什么中药。隔3个月复查超声看看息肉有无变化再说下一步。”可是她不听我的,就开始吃“消化息肉”的中药了。大约吃了一个月的中药后,来电话告诉我说息肉变小了,还要继续服用。没想到,上个月她的大哥来电话说他妹胆囊长癌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