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接到大连市瓦房店市慈善总会的邀请电话,诚邀李玉林主编前往瓦房店市观赏由瓦房店市慈善总会和市文化局联合举办的一场慈善辽剧演出,由于李主编公务繁忙,演出当天已有其他安排,受李主编委派由我代为前往。当我第一时间接到李主编的安排后,对于辽剧这项曲种感到十分的陌生,当时我的脑海里旋即罗列出一连串的问题,辽剧是一种什么样的艺术表演形式,这种艺术又和慈善有怎样的联系,举办演出的目的又是什么……带着疑问、带着好奇我踏上了瓦房店辽剧之路。
北方秋季的清晨明显带着些许寒意,太阳懒懒地挂在远处的天边,吝啬地释放出微弱的热量,一阵秋风吹过我紧了紧领口。早上8点30分准时登上飞往大连的航班,飞机上乘客慵懒地做着各自的事情与空乘人员周到职业的服务形成鲜明对比。一个小时的行程很快结束,大连没有想象中的东北严寒,迎来的是堆满笑容的瓦房店慈善总会接站人员,在去瓦房店慈善总会的路上,我迫不及待想要了解一下此次演出的情况。据工作人员介绍,此次演出的辽剧,是由瓦房店慈善总会阎世忠会长亲自组织发起,从剧本选题到最后上演历时三年。三年间剧本经过多次反复修订,每一次剧本修订阎会长都必定亲自参与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建议,剧本敲定后阎会长又亲自选导演、选演员并亲赴排练现场与导演和演员共同研究讨论在排练中发现的问题。随后的闲谈中,工作人员又聊到了阎会长的行事风格,想做一件事不管遇到多大困难一定要把它做好。在工作人员讲述过程中,我明显地感觉到他们对阎会长工作及人格的敬佩。其实我和阎会长在不久前的全国慈善宣传会上刚刚见过面。虽不曾有过多的交流,但年近七旬的阎会长满头的银发整齐得往后背着,戴着一副银边茶色眼镜,说起话来语速不快温文而雅,颇有学者风范。当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时听到阎会长身边工作人员的讲述,我眼前出现了一位工作严思缜密、亲力亲为、受人尊敬的老党员干部形象,同时我也为瓦房店市的慈善事业有这样一位老人感到庆幸。
演出于下午两点正式开始,瓦房店人民剧场座无虚席,可见辽剧在当地的影响力是很广泛的。帷幕缓缓拉开,全国首部反映慈善题材的戏剧《圆谎》正式上演,演出近两个小时,从剧情设计到演员到位的表演,感动了现场所有的人。
演出结束后我见到了阎会长,由于今天的演出非常成功,在他的脸上看不到多日来持续的劳累,依然满面笑容、精神熠熠,我就几个问题采访了阎会长。
记者:首先祝贺瓦房店市慈善总会举办的大型辽剧首演成功。
阎会长:谢谢,希望各界人士、媒体多提宝贵意见。
记者:我在会场看到宣传牌大型慈善辽剧《圆谎》首场演出,这表示后面还会有演出,具体日程是怎么安排的?
阎会长:根据观众提出的意见,这次公演后,我们将立即对剧本、表演、舞美等进行适当改进。国庆节期间再向市民进行两次演出。10月中旬,参加辽宁省第九次艺术节调演。然后,继续在瓦房店城乡演出,还将应邀到外地演出。
记者:当初您是如何想到要用这种并不是主流的艺术形式来表现慈善理念的?
阎会长:“文化搭台,慈善唱戏”是瓦房店市慈善总会多年来的工作思路。先后多次搞过书法、书画募捐展卖、慈善楹联大赛、庆祝建国六十周年大型慈善义演晚会和慈善理念演讲大赛,对传播慈善理念、扩大慈善募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上述活动包括媒体宣传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还应当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一步宣传慈善、推动慈善发展。辽剧起源于瓦房店,是一种最能抓住人、感染人、打动人、教育人的文化艺术,深受瓦房店百万市民所喜爱。辽剧的许多经典唱段,至今在群众中传唱不衰,足以说明它的魅力和影响力。用辽剧来宣传慈善理念,老百姓会更容易接受,影响面也会更大。
记者:举办这场演出有怎样的意义,通过这次演出想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效果?
阎会长:辽剧,是在辽南皮影戏和辽南影调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剧种,也是辽宁省唯一的地方剧种。近年来,由于体制和机制原因,辽剧处于衰落状态。它一旦衰败,不但使一种优秀的文化艺术形式消失,而且也会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瓦房店百万人民热切盼望能经常看到的众多辽剧,我们慈善总会章程也有关于“兴办和资助各种社会慈善公益事业”的规定。编排一部反映慈善内容的辽剧,既是人心所向,也是慈善机构的职责所在。此举既可以挽救和振兴辽剧,也可以借此扩大和深化慈善文化和理念的宣传。所以,我们最终下定决心编排这台大戏。
记者:组织如此大型演出是非常辛苦的,请您简单介绍下筹办的过程?
阎会长: 2011年初,我请来国家一级编剧、辽南戏和辽剧的主要创编人刘永峥,创作一部表现慈善内容的剧本。剧作家用两年多时间,先后写出四个版本的初稿。但不是与慈善贴得不紧密,就是剧情不十分生动。2013年春天,我领着剧作家参与“千户走访”活动,让他深入困难群众从中体验生活。2014年5月,他创作出第五个版本,也是比较成功的版本——《圆谎》。
再就是谱曲。剧本是一剧之本,曲谱是戏剧之魂。由于辽剧作曲家已经去世,为剧本谱曲成了大问题。开始从外地请来一位著名作曲家,但其作品与辽剧韵味相差太远。经与市文化部门领导商定,由唱了30年辽剧、对辽剧腔调已经融进血液和骨子里的国家一级演员牛正茂以及其他老演员和老乐师们群策群力,谱写了一套比较理想的曲谱。
再就是演艺队伍的组织。瓦房店的辽剧演艺人才也处于青黄不接和流失状态,把他们组织起来排一场大戏并非易事,尤其是外聘导演和演艺人员,费用都较高。我们只好反复做好当地演艺人员的工作,很多人也极为热情。大连翰林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治信捐赠100万元给予支持。瓦房店辽剧团的一些老演员、老乐师,民间的一些老皮影戏艺人,都满腔热情地给予支持。
窗外天色已经暗了下来,不远处的路灯闪烁着能驱走黑暗的光芒,阎会长抬手看了下手表,我知道在接受我的采访后,阎会长还要和本剧的编剧、导演、出演的演员及部分观看演出的嘉宾讨论本次演出效果。不过看到年近七旬的老会长依然饱满的工作状态,使我非常想进一步了解一下阎会长本人。阎会长微笑着欣然地接受,长者风范尽显其中。
记者:在慈善这个圈子里的人都知道慈善事业是一项劳神费心的受累行当,像您这样的领导干部大多数退下来后都会选择回家钓钓鱼、养养花安享晚年,促使您在慈善事业中打拼这么多年的动力是什么?
阎会长:我是瓦房店土生土长的干部,在官场上干了40年、担任市级领导职务20多年。在职时我也每年走访困难户。可是2010年那次走访却令我终生难忘、更令我十分震惊。他们的贫困程度和生活窘境简直不可思议,我从来没见过如此困难的人家!这使我扪心自问,40年来,到底为老百姓干了多少实事?到底亏欠老百姓多少?那次走访使我萌生了“还账”的想法,利用做慈善会长的机会,来弥补40年来对百姓的亏欠。
做慈善工作的这些年来,我始终得到瓦房店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使我能在晚年发挥一点余热,为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做一点实事,为党旗添一点光彩。
天色已完全黑了,我的采访也结束了。在采访过程中,当说到辽剧逐渐衰落的现状时,阎会长轻叹了一口气,用手梳理了一下满头银发,脸色也暗淡许多,若有所思。他说无论多难,也要将辽剧办下去。从阎会长坚定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一种决心、一种信念。 同样,在阎会长对筹办过程的讲述中,看不到阎会长脸上写满艰辛的表情,而是一种收获后的愉悦。
瓦房店的夜晚气温已经很低了,临别时阎会长与我握手告别,从阎会长的手间我感觉到了这位老人的满腔能量。汽车缓缓驶离,远方连绵的小山丘宛如一条黑龙沉浮在夜色中,反光镜中一位满头银发的老者依然在路灯下挥着手,犹如一棵青松屹立在群山之巅。
北方秋季的清晨明显带着些许寒意,太阳懒懒地挂在远处的天边,吝啬地释放出微弱的热量,一阵秋风吹过我紧了紧领口。早上8点30分准时登上飞往大连的航班,飞机上乘客慵懒地做着各自的事情与空乘人员周到职业的服务形成鲜明对比。一个小时的行程很快结束,大连没有想象中的东北严寒,迎来的是堆满笑容的瓦房店慈善总会接站人员,在去瓦房店慈善总会的路上,我迫不及待想要了解一下此次演出的情况。据工作人员介绍,此次演出的辽剧,是由瓦房店慈善总会阎世忠会长亲自组织发起,从剧本选题到最后上演历时三年。三年间剧本经过多次反复修订,每一次剧本修订阎会长都必定亲自参与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建议,剧本敲定后阎会长又亲自选导演、选演员并亲赴排练现场与导演和演员共同研究讨论在排练中发现的问题。随后的闲谈中,工作人员又聊到了阎会长的行事风格,想做一件事不管遇到多大困难一定要把它做好。在工作人员讲述过程中,我明显地感觉到他们对阎会长工作及人格的敬佩。其实我和阎会长在不久前的全国慈善宣传会上刚刚见过面。虽不曾有过多的交流,但年近七旬的阎会长满头的银发整齐得往后背着,戴着一副银边茶色眼镜,说起话来语速不快温文而雅,颇有学者风范。当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时听到阎会长身边工作人员的讲述,我眼前出现了一位工作严思缜密、亲力亲为、受人尊敬的老党员干部形象,同时我也为瓦房店市的慈善事业有这样一位老人感到庆幸。
演出于下午两点正式开始,瓦房店人民剧场座无虚席,可见辽剧在当地的影响力是很广泛的。帷幕缓缓拉开,全国首部反映慈善题材的戏剧《圆谎》正式上演,演出近两个小时,从剧情设计到演员到位的表演,感动了现场所有的人。
演出结束后我见到了阎会长,由于今天的演出非常成功,在他的脸上看不到多日来持续的劳累,依然满面笑容、精神熠熠,我就几个问题采访了阎会长。
记者:首先祝贺瓦房店市慈善总会举办的大型辽剧首演成功。
阎会长:谢谢,希望各界人士、媒体多提宝贵意见。
记者:我在会场看到宣传牌大型慈善辽剧《圆谎》首场演出,这表示后面还会有演出,具体日程是怎么安排的?
阎会长:根据观众提出的意见,这次公演后,我们将立即对剧本、表演、舞美等进行适当改进。国庆节期间再向市民进行两次演出。10月中旬,参加辽宁省第九次艺术节调演。然后,继续在瓦房店城乡演出,还将应邀到外地演出。
记者:当初您是如何想到要用这种并不是主流的艺术形式来表现慈善理念的?
阎会长:“文化搭台,慈善唱戏”是瓦房店市慈善总会多年来的工作思路。先后多次搞过书法、书画募捐展卖、慈善楹联大赛、庆祝建国六十周年大型慈善义演晚会和慈善理念演讲大赛,对传播慈善理念、扩大慈善募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上述活动包括媒体宣传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还应当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一步宣传慈善、推动慈善发展。辽剧起源于瓦房店,是一种最能抓住人、感染人、打动人、教育人的文化艺术,深受瓦房店百万市民所喜爱。辽剧的许多经典唱段,至今在群众中传唱不衰,足以说明它的魅力和影响力。用辽剧来宣传慈善理念,老百姓会更容易接受,影响面也会更大。
记者:举办这场演出有怎样的意义,通过这次演出想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效果?
阎会长:辽剧,是在辽南皮影戏和辽南影调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剧种,也是辽宁省唯一的地方剧种。近年来,由于体制和机制原因,辽剧处于衰落状态。它一旦衰败,不但使一种优秀的文化艺术形式消失,而且也会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瓦房店百万人民热切盼望能经常看到的众多辽剧,我们慈善总会章程也有关于“兴办和资助各种社会慈善公益事业”的规定。编排一部反映慈善内容的辽剧,既是人心所向,也是慈善机构的职责所在。此举既可以挽救和振兴辽剧,也可以借此扩大和深化慈善文化和理念的宣传。所以,我们最终下定决心编排这台大戏。
记者:组织如此大型演出是非常辛苦的,请您简单介绍下筹办的过程?
阎会长: 2011年初,我请来国家一级编剧、辽南戏和辽剧的主要创编人刘永峥,创作一部表现慈善内容的剧本。剧作家用两年多时间,先后写出四个版本的初稿。但不是与慈善贴得不紧密,就是剧情不十分生动。2013年春天,我领着剧作家参与“千户走访”活动,让他深入困难群众从中体验生活。2014年5月,他创作出第五个版本,也是比较成功的版本——《圆谎》。
再就是谱曲。剧本是一剧之本,曲谱是戏剧之魂。由于辽剧作曲家已经去世,为剧本谱曲成了大问题。开始从外地请来一位著名作曲家,但其作品与辽剧韵味相差太远。经与市文化部门领导商定,由唱了30年辽剧、对辽剧腔调已经融进血液和骨子里的国家一级演员牛正茂以及其他老演员和老乐师们群策群力,谱写了一套比较理想的曲谱。
再就是演艺队伍的组织。瓦房店的辽剧演艺人才也处于青黄不接和流失状态,把他们组织起来排一场大戏并非易事,尤其是外聘导演和演艺人员,费用都较高。我们只好反复做好当地演艺人员的工作,很多人也极为热情。大连翰林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治信捐赠100万元给予支持。瓦房店辽剧团的一些老演员、老乐师,民间的一些老皮影戏艺人,都满腔热情地给予支持。
窗外天色已经暗了下来,不远处的路灯闪烁着能驱走黑暗的光芒,阎会长抬手看了下手表,我知道在接受我的采访后,阎会长还要和本剧的编剧、导演、出演的演员及部分观看演出的嘉宾讨论本次演出效果。不过看到年近七旬的老会长依然饱满的工作状态,使我非常想进一步了解一下阎会长本人。阎会长微笑着欣然地接受,长者风范尽显其中。
记者:在慈善这个圈子里的人都知道慈善事业是一项劳神费心的受累行当,像您这样的领导干部大多数退下来后都会选择回家钓钓鱼、养养花安享晚年,促使您在慈善事业中打拼这么多年的动力是什么?
阎会长:我是瓦房店土生土长的干部,在官场上干了40年、担任市级领导职务20多年。在职时我也每年走访困难户。可是2010年那次走访却令我终生难忘、更令我十分震惊。他们的贫困程度和生活窘境简直不可思议,我从来没见过如此困难的人家!这使我扪心自问,40年来,到底为老百姓干了多少实事?到底亏欠老百姓多少?那次走访使我萌生了“还账”的想法,利用做慈善会长的机会,来弥补40年来对百姓的亏欠。
做慈善工作的这些年来,我始终得到瓦房店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使我能在晚年发挥一点余热,为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做一点实事,为党旗添一点光彩。
天色已完全黑了,我的采访也结束了。在采访过程中,当说到辽剧逐渐衰落的现状时,阎会长轻叹了一口气,用手梳理了一下满头银发,脸色也暗淡许多,若有所思。他说无论多难,也要将辽剧办下去。从阎会长坚定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一种决心、一种信念。 同样,在阎会长对筹办过程的讲述中,看不到阎会长脸上写满艰辛的表情,而是一种收获后的愉悦。
瓦房店的夜晚气温已经很低了,临别时阎会长与我握手告别,从阎会长的手间我感觉到了这位老人的满腔能量。汽车缓缓驶离,远方连绵的小山丘宛如一条黑龙沉浮在夜色中,反光镜中一位满头银发的老者依然在路灯下挥着手,犹如一棵青松屹立在群山之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