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我国画报画刊出版管见

来源 :档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_w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国时期的画报画刊有别于当今装帧精美的画报画刊,它是一种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记录真实历史与社会状况的媒介形式。在“西学东渐”和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办报办刊活动的影响下,中国的报界和杂志界掀起了创办画报画刊的热潮。相对于传统报刊单一的文字报道,画报画刊可以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地宣传时事政治、揭露社会黑暗、记录奇闻轶事等,因而获得广泛的群众基础。为回应社会各界民众的期待,大量的官方出版机构和民间力量致力于画报画刊的创办与出版工作。全面抗战爆发后,画报画刊的出版者或辗转内迁,或深入战争前线,搜集、采编了大量具有爱国主义性质的新闻素材,并加以出版,对激发全民族抗日热情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文章主要论述了民国时期画报画刊出版的概况,进而分析画报画刊兴盛的原因,并进一步探讨画报画刊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一、民国时期我国画报画刊出版概况
  (一)民国时期我国画报画刊出版的时间分布
  时事政治和民众生活是画报画刊新闻采编的重点内容,聚焦国内外时局和社会热点事件是确保画报画刊生命力与影响力的重要遵循。因生产力发展水平、时代任务、社会主要矛盾、舆论焦点等因素的差异,画报画刊在民国时期各时间段表现出不同的出版态势。从“辛亥革命”到全面抗战爆发前,“军阀割据”的状态让当局“无暇他顾”,客观上为当时的出版发行事业营造了一个相对宽松、自由的环境,各类新闻媒体的思想言论相对活跃,加之摄影技术和出版技术的改进,画报画刊迎来繁荣发展的时代。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内一些大城市和繁华地区相继被日军侵占,在殖民文化和思想奴役政策的笼罩之下,沦陷区的新闻出版事业被控制和改造,进步的媒体和言论遭受毁灭性打击,大量的出版机构和采编人员被迫内迁,期间许多画报画刊被迫停刊,由此导致我国画报画刊出版工作跌入低谷。解放战争期间,国统区物价暴涨,民不聊生,民众的新闻购买能力直线下降,与此相反的是中共在与国民党反动派作战的同时,在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关心关注民众的生活,老百姓有条件也更愿意通过通俗易懂的画报画刊来了解战事情况。同时,民主的氛围、自由的气息促使越来越多的新闻媒体和新闻人才涌向解放区。在此背景下,我国画报画刊的出版发行呈现“解放区热、国统区冷”的态势。一些出版机构和个人在中共领导的地区发起创办画报画刊的热潮。
  (二)民国时期我国画报画刊出版的类型分布
  1.以革命运动和抗日活动为出版题材的进步画报画刊
  自鸦片战争开始,通过报纸报刊揭露外国侵略活动和政治黑暗面成为时代潮流,部分富有革命性的画报画刊更是如此。民国时期一些出版机构和个人为了鼓舞革命斗志,创办了“可以战斗”的画报画刊。1912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大革命写真画》、1914年长沙出版的《湘汉新闻》、1927年国民革命军政治部主编的《战事新闻画报》等,均发出了革命的呼声。1937年,上海新生出版社的《抗日画报》、上海抗敌画报出版社的《抗敌画报》、上海抗战画报出版社的《抗战画报》等相继出版,在沦陷区开展抗日新闻宣传工作。1938年《八路军杂志》在延安创刊出版、《抗敌画报(其二)》在皖南泾县出版、《战争画报》由第二战区编辑出版等,记录宣传革命区的抗日活动。1938年,马国亮主编的《大地画报》由香港大地画报出版社出版,在南洋、美国、古巴等海外发行,采编了大量革命题材的图片图画,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抗日的情况。此外,为避免日军的破坏和保证新闻媒体人员的安全,《大美画报》以美商大美晚报的名义于1938年出版,高尔特为编辑,史带为发行人,但实际上由赵家璧、张旭等媒体人主持。类似的《中国画报》《远东画报》《远东新闻摄影》等亦借大美晚报馆的名义出版發行。
  2.以艺术、生活、娱乐等为出版题材的画报画刊
  民国时期复杂多元的社会背景,塑造出一批追求独立、自由、客观、公正的媒体和新闻出版人。这些画报画刊跳出“政治圈”,热衷于真实地记录当时电影、体育、摄影、文物、闺秀名媛、书画艺术、诗歌、教育、奇闻轶事等领域的状况。一是出版戏剧题材的画报画刊,如1918年郑正秋的《图画剧报》、上海生生美术公司出版的《世界画报(其一)》,1926年上海出版的《杭州画报》,1927年出版的《西厢画报》,1940年潘侠风的《艺游画刊》等。二是出版教育题材的画报画刊,如1914年上海中华书局的《中华儿童画报》、广学会的《福幼报》、北京劝学总处的《京师教育画报》,1922年上海商务印书馆的《儿童画报(其一)》,1931年包天笑的《女学生杂志》,1940年中国儿童教育协会的《儿童画刊》等。三是出版小说题材的画报画刊,如1916年上海文明书局的《小说画报(其二)》,1925年上海出版的《孔雀画报》,1933年上海新时代书局的《新时代文艺画报》,1946年上海出版的《文艺半月画刊》等。四是出版电影题材的画报画刊,如1925年出版的《紫兰画报》和《游艺画报》,1927年出版的《影戏画报》以及北平真光影剧场编印的《华北影报》,1929年上海职业编译广告公司的《影报》,1945年上海出版的《好莱坞电影》等。五是出版美术题材的画报画刊,如1922年中日美术协会的《中日美术》,1930年上海艺友社的《艺友艺术》,1934年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的《美术杂志》等。六是出版书画题材的画报画刊,如1922年钱病鹤的《神州吉光集》,1924年冯武越的《图画世界(其一)》,1925年陆企豪等人的《联谊之友》,1926年黄赛虹的《艺观画报》等。
  3.以其他元素为出版题材的画报画刊
  此外,还有一些综合性画报画刊,内容涉及美术、风景、时事、风俗、讽刺、游戏、妇女、民族、杂篇等方面,如1925年北京晨报社的《星期画报(其二)》等。也有一些画报画刊由日军和日伪势力创办,以日本风光和思想文化愚弄为出版题材,如1939年由日本人出资、汪精卫政府创办的《新中华报》等。
  (三)民国时期我国画报画刊出版的形式分布
  民国时期的画报画刊主要分为报纸式和书册式两类,这在上海、北京、天津等地的画报画刊中较为常见。从外观形状来看,主要是报纸式和杂志式;版式从4、6、8、12、16、64开本不等,有2版、4版、8版、12版等多种类型;在不同的时期,报纸式和书册式画报画刊集中分布的地域存在显著差异。整体而言,上海的画报画刊以单行本为主,而8开4版的画报画刊主要流行于北京、天津等地。   关于报纸式和书刊式画报画刊的出版周期,《1935年全国画刊名录》有所记载。以出版期限来分,各画报的出版期限有长有短,各不相同。现在将它分成九类如下(根据已搜集到的二百三十五种):日刊类,较著名者如《天津晶报》等;二日刊类,只见《天津商报画刊》一种;三日刊类,如《跳舞晶报》等;五日刊类,如《孔雀画报》等;周刊类,如《菊痕画报》等;旬刊类,如《时事旬报》等;半月刊类,如《河北第一博物院半月刊》等;月刊类,如《影画》等;季刊类,只见《体育世界》一种。
  二、民国时期我国画报画刊出版兴盛的原因
  (一)客观层面,民国时期特殊的社会环境孕育了丰富的新闻素材,为我国画报画刊的出版提供了机遇和可能
  民国时期是一个风云激荡的年代,军阀混战、外敌入略、外敌相争、帮会盛行、多种势力交织,新旧事物更替、中西文化交融、社会多元包容。加之,辛亥革命开启了“民主共和”的新纪元,新文化运动引发“白话文”文学运动,五四运动进一步激发了民众爱国、自由、民主的观念。这种历史变化和社会变革,为报纸、报刊、图书等传统媒体的发展提供了丰富且鲜活的新闻素材,为各类报刊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机遇和可能。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之自由,既载诸临时约法中,一时报纸,风气云涌,蔚为大观。 以“雅俗共赏”为出版理念的画报画刊,更是冲出“象牙塔”,在社会大众中获得充足的生存土壤和存在空间。画报以它别具匠心的开本,图文并茂的形式,包罗万象、丰富多彩的内容,吸引了广大的阅读者,出版后,风行一时,行销海内外,取得了莫大的成功。 除都市休闲生活新闻和社会文化娱乐新闻外,民国时期的时事政治与革命实践,更是民众关心关注的焦点,这亦为画报画刊的盛行,提供了持续发展的动力。“……这是一种奇迹……到1942年秋,大型的《晋察冀画报》出版了,那精美的五彩封面,清晰而秀丽的图片,比之于战前上海出版的最好的画报也不逊色。而那活跃在纸上的人民的姿态,丰富的敌后斗争内容,这更非那些兴趣放在‘大腿’‘曲线’上的消遣品所能及。” 总之,民国时期复杂多元的时代背景与社会样态,让各种新闻素材呈现井喷之势,最终促使时事、战争、艺术、书画、文学、电影、诗歌、教育、名媛、技术、市井等各类画报画刊此消彼长、争相竞艳。
  (二)主观层面,一批老牌出版机构和媒体人士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不断革新出版技术,推动了民国画报画刊的出版繁荣
  民国时期的一些出版机构和知名新闻媒体人士,坚持“报刊救国”的理念,出版发行了大量的画报画刊,试图“开启民智”“激发斗志”。一些资格较老或实力雄厚的出版机构,如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大东书局、上海申报馆、上海良友公司、时代图书公司、华北日报社、北平晨报社等,均是当时画报画刊出版的引领者。清末举人钱病鹤、现代著名新闻学家戈公振、知名新闻主编严独鹤等人均致力于画报画刊的出版发行。尤其是以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为代表的国内出版机构,不仅实行编、印、发一体化的出版发行模式,还不断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照相制版技术,可以从容应对画报画刊中图像的处理。凡外国印刷之能事,国人今皆能自任之而有余,其技术之精者,直可与外来技师抗衡。 技术的革新与普及,为画报画刊的出版发行,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些规模略小的老牌出版机构也十分重视画报画刊的出版质量和刊物影响。良友和时代变“铜版印刷”为“影写凹版印刷”,极大推动了画报画刊的出版。良友原亦为铜版印刷,首创于十五年(一九二六年)七月,为一大册廿页之月刊。内容虽与一般画报无何差异,注重者亦只为新闻、艺术、名媛等照片及小品文字,但能力求精美,故销行极畅,而得于十九年三月之四十五期起,改用影写凹版印刷。
  三、民国时期我国画报画刊出版的积极影响
  (一)为广大民众提供了精神食粮,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进步
  民国时期的画报画刊,以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的方式向社会大众,尤其是社会底层民众和弱势群体,输送了各种各样的知识、消息和新闻,在助力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也有助于思想启蒙和价值观念的塑造。以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华儿童画报》为例,图画力求用意深刻,富有趣味,配以简单说明文字,使渐知联字造句之法,词意要求明显,设想纯正,用以陶养性情,培植道德。 清末民初的画报画刊,虽然刊载过一些内容低俗、基调消沉的新闻,但随着时局变化和社会舆论焦点的转移,发挥媒体的正能量,揭露社会的黑暗面,日益成为大多数画报画刊的办刊之道。而关于社会新闻方面,亦不只注意怪诞不经之事,而多注意于地方风俗情况之改善,如督促举办公益路灯、禁娼、禁赌等,皆可较有裨益于社会。 从某种意义上说,民国时期的画报画刊,代表了社会大多数阶层的利益与呼声,发挥着传统媒体应有的舆论监督作用,是民众表达多元化诉求、争取民主权利、倡导思想言论自由的宽阔平台和重要载体。画报画刊的出版,潜移默化地改变了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和风俗习惯,塑造着“个体人”向“社会人”的生成,整体上提升了广大民众的精神面貌,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发展。
  (二)激发了各阶层的革命斗志,在某种意义上促进了革命事业的发展
  民国时期的画报画刊,有相当一部分属于“革命性”的进步刊物,常常以反对军阀混战、揭露当局残暴腐败、抵抗帝国主义侵略、激发民众革命斗志等作为办刊宗旨。尤其是全面抗战爆发后,由中共领导和出版发行的画报画刊,成为宣传革命思想、抵御日军侵略、争取民主共和的锐利武器。民国初期出版的《民权画报》《大革命写真理》《真相画报》等,通过时事讽刺画,抨击袁世凯称帝、反对军阀混战,并在新闻栏大篇幅地宣传、报道革命活动,以唤醒民众的革命意志。19世纪20年代出版的《图画时报》《上海画报》《良友》《新天津画报》等,以宣传北伐战争、局部抗日为己任,报道各地的革命活动,呼吁民众加入革命潮流。“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抗击日军侵略成为全民族共识,这一时期出版的《新生》《北晨画报》《日本侵占东北真相画刊》《抵抗画报》等,以揭露日军侵略中国的罪行为主,同时积极宣传各地的抗日救亡运动,不断激发全民族的革命斗志。1934年出版于上海的《新生》周刊,以秉持正直与正义而著称。总编辑杜重远曾在发刊词中这样说道:“在现在必须使大多数民众,对于中国民族的地位,帝国主义的侵略,有深刻的了解,对于民众自身的任务与前途,有切实的认识,方能鼓起民族的勇气和決心。这样便是记者和友人创办本刊的动机。” 抗战以来,中共领导和出版的《互济画报》《战事画报·晋北战场特辑》《八路军杂志》《战时后方画刊》等,报道抗战情况、鼓舞抗日斗志、动员全民抗战,在进一步激发全民族抗日热情同时,更坚定了民族自信。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出版的《冀鲁豫画报》《冀中画报》《苏北画报》等,有效地配合了当时民主解放斗争的需要,成为党和人民军队开展政治工作的重要手段。   (三)记录了社会历史百态,为后世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史料和学术参考
  民国时期的画报画刊,是当时社会历史的见证,记录了社会、生活、艺术、文学、电影、体育等领域的方方面面,尤其是一些专业性画报画刊的出版,是研究民国时期的重要历史资料和学术文献。如1928年创办的《常识画报》,是典型的专业性画刊,以倡导体育、介绍科学为主,为后人研究民国体育事业提供了资料借鉴;1935年创办的《三三画报》,设有“清宫秘闻”和“明末轶事”专栏,出版了有关明清时期大量的口述史,为后人研究明清史提供了文献参考;1940年由戏剧家潘侠风创办的《游艺画刊》,设“杂耍版”栏目,出版曲艺理论知识、曲目评论、艺人生涯,为后人研究民国戏剧曲艺史提供了史料参考。此外,由日本侵略者或日伪势力主导控制的画报画刊,如1938年出版的《首都画报》、1936年出版的《新中华画报》、1940年出版的《青年良友》、1942年出版的《国民新闻画报》等,正是由于当时竭力为日本帝国主义及其附属势力的侵略摇旗呐喊,为后人研究日军在中国的文化殖民政策和思想奴役活动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和珍贵的史料。也有一些思想进步的画报画刊,为我们探知民国时期的新思想、新文化提供了依据和参照,是后人了解研究民国思想史、文化史的重要窗口。
  (四)书写了中国另一种近代出版史
  “众所周知,国内出版史侧重宏观性叙事,偏重对社会历史发展进行整体层面的叙述与描绘,因而话语较为宏大。一些理论巨著的出版和问世,推动了当代出版事业的发展,并进一步丰富了当代中国出版史,但在叙述视角与话语方式层面相对传统和单一。” 而民国时期我国画报画刊的出版,通过对区域性活动、地方性事件以及基层社会的叙事,成功引导出版界以微观视角记录当代历史、描述社会百态,为后人解读近代中国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式。此外,源自西方社会的画报画刊,在中国文化的吸纳与社会习俗的影响之下,既保留了自身特色,又逐步实现了“中国化”,记载了中西方出版业相互交流、借鉴的历程,也书写了近代中国出版业“海纳百川”的历史。
  四、结语
  民国时期出版的画报画刊数量众多、种类繁杂,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是记录民国岁月的生动实证。其中不乏思想进步和富有革命性的刊物,为我们了解民国时期的革命斗争提供了宝贵史料。这一时期画报画刊的出版繁荣,得益于当时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化自由空间,更得益于当时新闻媒体人独特的精神文化寄托和“爱国主义”价值追求。民国时期画报画刊的出版,对当时社会产生了积极影响,它所倡导的新闻媒体要关注国家大事、关注社会大众、关注底层生活的办刊理念,以及由此产生的家国情怀和为社会进步事业服务的精神,对今天的出版发行工作仍具有启发意义和借鉴之处。
  参考文献:
  张静庐:《中国近现代出版史料》(现代乙编),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年版,第415-417页。
  张静庐:《中国近现代出版史料》(近代二编),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年版,第301页。
  王余光,吴永贵:《中国出版通史》(民国卷),中国书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117頁。
  罗光达:《中国共产党晋察冀边区出版史资料选编》,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页。
  贺圣鼐,赖彦予:《装订源流和补遗》(近代中国印刷术),中国书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384页。
  张静庐:《中国近现代出版史料》(现代乙编),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年版,第411-412页。
  钱炳寰:《中华书局大事纪要:1912-1954》,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16页。
  张静庐:《中国近现代出版史料》(现代乙编),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年版,第410页。
  朱海明:《民国风情老期刊》,苏州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59-60页。
  闫红果:《延安时期中共出版的画报画刊及其影响》,中国出版史研究2019年第4期,第109-110页。
  作者单位:湖州市社会主义学院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与常规根管比较,探讨一次性根管治疗急性牙髓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122例急性牙髓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常
在新时代多元文化发展背景下,高校学生的成长发展与图书馆的多元文化服务息息相关,图书馆建设与完善也是彰显校园文化氛围的主要体现。如今,世界范围内多元文化融合的进程越
<正>1新旧骨折的总体影像学特点人体骨骼,按照骨质的形态,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又叫异形骨)[1]。按照骨质自身的结构特点,又分为骨膜、骨密质(皮质)、骨松质、
目的:探究他汀类药物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作用效果,并对其护理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于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共68例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法国政府为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解决巴黎和外省博物馆发展不均衡的状况,打出"文化"这张王牌,将建造国家级大馆分馆作为其复兴城市文化与经济的重要手段。正是在这一政策下,卢
[目的]改革开放以来,乡村旅游业迅速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提出大力乡村旅游,但发展结构单一、建筑资金不足、资源浪费等许多问题对新农村建设发展乡村旅游造成了一定程
目的:分析并评价联合应用α-硫辛酸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DPN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甲钴铵;治疗组1:给予甲钴铵基础上,给
2017年11月2日,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第七届中原智库论坛在郑州召开.来自河南省委党校、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师范大
基础业务工作是档案馆各项工作的根基,是制约档案馆整体上水平的关键环节。为彻底扭转省档案馆业务工作有所滞后的局面,2020年确定为省档案馆的“业务提升年”。本刊特设“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