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大批农村人员远走他乡,开启了农村人进城淘金的时代,随之也带给我们农村教育者极大的考验,留守儿童问题层出不穷,每一个事件的画面都深深的抨击着农村教育工作者的心,启发着我们去深思,作为农村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如何去做,才能更好地保护祖国的花朵,保护幼小的心灵,让同在一片蓝天下的儿童,吸取自己应有的养分,健康快乐的茁壮成长。经过长期的观察研究和亲力亲为,现有以下几个观点:
一、引发留守儿童的原因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西北农村贫瘠的土地,单薄的收入根本无法满足日常生活的需求,加上国家对西部发开发之退耕还林政策的推行,农民的可耕种土地急剧减少,劳动力大量剩余,随之便有了劳务输出,农村青壮年人士开始外出打工,外出人员较之前收入也确实有所提高,这便带动了农村大批人员进城打工,从而有了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
二、留守儿童生活现状
年轻人对金钱的欲望十分强烈,只要小孩基本能离开父母时,便交给老人去带,但大部分的农村老人都没接受过基础教育,也不懂如何与孩子沟通,只能做到最基本的吃饱穿暖,长时间下去,孩子缺少心灵上的关爱和合理交流。
三、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1.走近他们,了解并理解他们。对于留守少年儿童而言,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和一般的学生一样,自我意识也就增强了。同时,他们同样也强烈渴望理解、渴望他人尊重、渴望交流。但在表面上,由于这个群体的特殊性,他们不愿说出自己的想法,不愿和老师、家长深入地交流,这就需要老师主动走近他们,指导他们向积极、乐观、上进的思想转变。如何走近他们、亲近他们呢?做法很多,和他们同吃一顿饭,操场上和他们一起做体育活动,课外活动时间和他们打打球,说说话等,拉近距离,增进互相的了解,做到学生对老师不敬而远之。每天坚持抽出一定的时间和这些学生在一起,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就会把家庭及班级里的一些事情和老师谈起,时间一长,老师就能充分了解学生的近况,采取他们能够接受、效果较好的处理办法和他们沟通,化解他们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2.注重情感教育。重视情感教育,让他们感受周围的温暖,体验爱的氛围。留守儿童平时违纪、逃学,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他们缺乏关心和爱护,感受不到周围的温暖。他们看到别的孩子与父母在一起亲热团聚时,就会有一种孤独感,仿佛自己受到了冷落,久而久之,便会有一种自卑感,而违纪、乱花钱、逃学等就是他们为了掩饰这种孤独、自卑的极端表现形式,其真正目的,就是为了引起同学、老师的注意,以达到获取某种情感安慰的目的。这时,如果他受到了老师或同学的冷眼甚至嘲笑的话,将会促使他的这种反抗行为的加重,最终导致恶性循环。而如果恰在此时,老师和同学们能够以宽容的心态去原谅他,甚至主动去接近他,使他能够感受到周围人对他的温暖和关爱,这种情况就会极大改观。
3.做到尊重,更谨慎的和他们交流沟通。留守少年儿童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与温情,他们就更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更需要别人的赞扬,表扬他们微小的进步,呵护他们的每一次与众不同,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尊严是人类最敏感角落。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儿童潜在的力量。”留守少年儿童的心灵较之正常学生更显得脆弱,作为一名教师要时时提醒自己与这些孩子平等对话,更要提醒自己,不管他们成绩好坏,都要充分地尊重他们。首先,尊重他们与其他同学的差异,但不要无视这些差异,因为他们身上的一些不好的东西不是他们主观生成的,而是一些他们不喜欢的因素造成的,要循循善诱地进行潜移默化的改变,而不能操之过急。教师的行为稍不考虑就易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以致影响他们的一生。其次,尊重并发掘他们的特长。他们身上虽然存在一些问题,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所长,要善于培养他们的特长,要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特长,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四、自己亲力亲为的收获
随着国家对农村教育的重视程度提高,各种关怀给予了农村留守儿童。比如近年来国家对农村孩子实行伙食专项补助,要求有专门的厨师做饭。在我所在的学校,由于自家的孩子都在外工作,妻子有厨师的经历,于是担任了这重要的职务,平日里我上课,她负责孩子的伙食,我们就像重新组成的一大家子,同吃一锅饭,也像照顾自家孩子一样无微不至的关怀着每一位学生。在生活上,贴心照顾,嘘寒问暖,衣食住行都是她替孩子们打点,这样小孩就有了家一样温暖的感觉,不会觉着自己缺少关怀,缺少爱。我除了负责学生的日常教学外,经常和孩子们进行有目的性的沟通,比如最近家里面都在忙什么,爸爸妈妈回来看你们了没有等,通过沟通了解孩子最近的家庭状况,从而也间接了解到了孩子内心的需求,然后和家长们进行沟通,反应孩子们近来状况和一些内心的变化及需求,督促家长及时给予孩子关心,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开朗活泼,乐于和别人沟通,不会因长时间无人陪伴而产生自闭等现象,有问题也能大胆的请教,再加上手把手的辅导,学习成绩也不错,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这也是我对自己教学生涯中最自豪的一件事。
一、引发留守儿童的原因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西北农村贫瘠的土地,单薄的收入根本无法满足日常生活的需求,加上国家对西部发开发之退耕还林政策的推行,农民的可耕种土地急剧减少,劳动力大量剩余,随之便有了劳务输出,农村青壮年人士开始外出打工,外出人员较之前收入也确实有所提高,这便带动了农村大批人员进城打工,从而有了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
二、留守儿童生活现状
年轻人对金钱的欲望十分强烈,只要小孩基本能离开父母时,便交给老人去带,但大部分的农村老人都没接受过基础教育,也不懂如何与孩子沟通,只能做到最基本的吃饱穿暖,长时间下去,孩子缺少心灵上的关爱和合理交流。
三、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1.走近他们,了解并理解他们。对于留守少年儿童而言,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和一般的学生一样,自我意识也就增强了。同时,他们同样也强烈渴望理解、渴望他人尊重、渴望交流。但在表面上,由于这个群体的特殊性,他们不愿说出自己的想法,不愿和老师、家长深入地交流,这就需要老师主动走近他们,指导他们向积极、乐观、上进的思想转变。如何走近他们、亲近他们呢?做法很多,和他们同吃一顿饭,操场上和他们一起做体育活动,课外活动时间和他们打打球,说说话等,拉近距离,增进互相的了解,做到学生对老师不敬而远之。每天坚持抽出一定的时间和这些学生在一起,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就会把家庭及班级里的一些事情和老师谈起,时间一长,老师就能充分了解学生的近况,采取他们能够接受、效果较好的处理办法和他们沟通,化解他们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2.注重情感教育。重视情感教育,让他们感受周围的温暖,体验爱的氛围。留守儿童平时违纪、逃学,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他们缺乏关心和爱护,感受不到周围的温暖。他们看到别的孩子与父母在一起亲热团聚时,就会有一种孤独感,仿佛自己受到了冷落,久而久之,便会有一种自卑感,而违纪、乱花钱、逃学等就是他们为了掩饰这种孤独、自卑的极端表现形式,其真正目的,就是为了引起同学、老师的注意,以达到获取某种情感安慰的目的。这时,如果他受到了老师或同学的冷眼甚至嘲笑的话,将会促使他的这种反抗行为的加重,最终导致恶性循环。而如果恰在此时,老师和同学们能够以宽容的心态去原谅他,甚至主动去接近他,使他能够感受到周围人对他的温暖和关爱,这种情况就会极大改观。
3.做到尊重,更谨慎的和他们交流沟通。留守少年儿童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与温情,他们就更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更需要别人的赞扬,表扬他们微小的进步,呵护他们的每一次与众不同,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尊严是人类最敏感角落。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儿童潜在的力量。”留守少年儿童的心灵较之正常学生更显得脆弱,作为一名教师要时时提醒自己与这些孩子平等对话,更要提醒自己,不管他们成绩好坏,都要充分地尊重他们。首先,尊重他们与其他同学的差异,但不要无视这些差异,因为他们身上的一些不好的东西不是他们主观生成的,而是一些他们不喜欢的因素造成的,要循循善诱地进行潜移默化的改变,而不能操之过急。教师的行为稍不考虑就易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以致影响他们的一生。其次,尊重并发掘他们的特长。他们身上虽然存在一些问题,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所长,要善于培养他们的特长,要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特长,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四、自己亲力亲为的收获
随着国家对农村教育的重视程度提高,各种关怀给予了农村留守儿童。比如近年来国家对农村孩子实行伙食专项补助,要求有专门的厨师做饭。在我所在的学校,由于自家的孩子都在外工作,妻子有厨师的经历,于是担任了这重要的职务,平日里我上课,她负责孩子的伙食,我们就像重新组成的一大家子,同吃一锅饭,也像照顾自家孩子一样无微不至的关怀着每一位学生。在生活上,贴心照顾,嘘寒问暖,衣食住行都是她替孩子们打点,这样小孩就有了家一样温暖的感觉,不会觉着自己缺少关怀,缺少爱。我除了负责学生的日常教学外,经常和孩子们进行有目的性的沟通,比如最近家里面都在忙什么,爸爸妈妈回来看你们了没有等,通过沟通了解孩子最近的家庭状况,从而也间接了解到了孩子内心的需求,然后和家长们进行沟通,反应孩子们近来状况和一些内心的变化及需求,督促家长及时给予孩子关心,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开朗活泼,乐于和别人沟通,不会因长时间无人陪伴而产生自闭等现象,有问题也能大胆的请教,再加上手把手的辅导,学习成绩也不错,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这也是我对自己教学生涯中最自豪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