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河北省阜平县科技扶贫攻坚的策略,主要是促进产业发展,而产业发展主要是靠技术进步,因此,本课题要通过对“阜平县科技扶贫攻坚产业技术与科技扶贫示范村建设”项目的研究,探索科技扶贫攻坚的对策与策略,建立适于贫困山区的良好产业结构,确立相应的产业技术,并对其进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分析;建立示范村1~2个,在示范村中综合运用产业技术,从而实现“五年稳定脱贫、八年全面建成小康” 的目标。
关键词:脱贫致富 产业技术集成 综合示范村
河北省阜平县地处贫困山区由于自然资源、区位条件、基础设施等因素制约,思想观念陈旧。群众文化素质偏低,小农经济意识比较突出,农民缺乏主动参与市场意识。土地的产出只能保障生存,而不能使之增值。农民不考虑如何利用科技促进生产使土地的经营效益最大化,劳动回报率不高。贫困山区农民群众普遍缺乏合作经营意识,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相当一部分农户的合作意识淡薄,参与经营合作积极性不高,“利益共享”可以,“风险共担”很难。多数农民群众不了解规模效益,产品形不成批量,在市场上没有影响力。
不少农民思想保守,缺乏冒险精神和闯劲,固步自封安于现状较普遍。见事迟缓,求稳怕乱。面对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带来的机遇,想求发展又怕担风险,错失发展良机。部分干部目光短浅,消极悲观。只看到贫穷落后和条件不利的一面,看不到自身的优势和发展前景,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课题成员做了很多工作:
加大宣传培训。利用一切途径,如广播电视、墙报、板报或采取印发资料、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向贫困山区农民宣传新技术,同时让他们了解科技扶贫攻坚。
采取长期经济效益和短期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多种科技扶贫攻坚的策略,使贫困山区农民得到实惠,感到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树立走科技扶贫攻坚之路的信心。
着力培植经济发展的先进典型,通过科技扶贫示范村建设,激发干部群众强烈的致富欲望和创业热情,促使其尽快形成市场经济意识。
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阜平县科技扶贫攻坚产业技术与科技扶贫示范村建设”由河北农业大学和保定职业技术学院协作、阜平县科学技术局承担。本项目主要是探索科技扶贫开发的适宜对策与策略,建立适宜于贫困山区的良好产业结构和相应的产业技术,通过运用核桃优质丰产技术、大枣提质增效技术等现代综合技术,建设科技扶贫示范村2-3个,并对其进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分析,最终实现“五年稳定脱贫,人均收入3000元以上、八年全面建成小康,人均收入8000元以上”的目标。
1 扶贫攻坚项目基本情况
1.1 扶贫攻坚产业技术集成情况
①优质核桃高效省力化栽培技术集成。主要集成优良品种、高效整地、科学栽植、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有害生物控制、科学采收等先进技术,实现“一年栽树、二年见果、三年初产、五年丰产,亩产150公斤以上、产值5000元以上”。
②阜平大枣提质增效技术集成。主要集成品种改良、土壤改良、肥水管理、疏密间伐、整形修剪、花果管理、有害生物控制等先进技术,实现“亩产干枣350公斤以上(现在是105公斤),产值5250元以上”。
③生态养殖技术集成。包括高效生态养殖黑山羊技术、生态养鸡技术、生态养猪技术和高效养鳖技术集成等。
④高效小杂粮间作技术集成。包括品种改良、提纯扶壮、开展节水灌溉、配方施肥、综合防治等技术集成。
1.2 产业技术扶贫攻坚综合示范村建设情况
①在平阳镇罗峪村建设以核桃产业为主体的综合示范村。
罗峪村总面积22500亩,其中可利用荒山荒沟10000多亩,耕地551.6亩(其中水地360亩,旱地191.6亩),现有枣树1000多亩,15000多株,山羊1000多只,全村人均纯收入2063元,是全县164个国定贫困村之一。该项目实施后,通过综合运用优质核桃高效省力化栽培技术,建立核桃优势产业,达到全村人均2亩核桃,5年后人均核桃纯收入8000元以上;再加上畜禽养殖和小杂粮收入,达到人均纯收入8500元以上。
②在北果园乡李家庄村建设以阜平大枣为主体的综合示范村。
李家庄总面积15000多亩,其中山场11000亩;耕地200亩,其中水浇地160亩;现有枣树56000多株,羊500多只,可开发坡地2000亩,可新栽枣树80000株;人均纯收入2100元,是全县164个国定贫困村之一。该项目实施后,通过综合运用阜平大枣提质增效技术,建立大枣优势产业,可达到人均3.5亩大枣,5年后人均大枣纯收入11500元;再加上畜禽养殖和小杂粮收入,可达到人均纯收入12000元以上。
2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与效益分析
2.1 經济效益
樱桃树栽植第5年进入盛果期,按盛果期亩产量550kg,40元/kg计,亩产值2.2万元,210.8亩樱桃基地总产值达到463.76万元;苹果栽植第5年后进入盛果期,亩产量2400kg,按7元/kg计,亩产值1.68万元,567亩苹果基地总产值952.56万元;核桃树栽植第5年进入盛果期,亩产稳定在200kg以上,亩产值稳定在8000元以上,40元/kg计,1080亩优质核桃基地总产值864万元;鲜食枣第5年全部进入盛果期,亩产稳定在1000kg,20元/kg计,亩产值稳定在2万元,165.3亩鲜食枣总产值330.6万元;香椿第五年以后,年亩产稳定在100kg,20元/kg计,亩产值稳定在2000元,44亩香椿总产值8.8万元。此项目年总产值2619.72万元,不但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产生重大作用,而且将会带动当地新产业的大力发展,大面积增大效益型生态林面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同时能带动当地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 2.2 社会效益
①项目的建设可充分吸收当地劳动力参与项目建设,促进当地劳动力就业,提高当地农民的收入。而且可以带动当地三产服务业的发展,拉动一方经济增长。
②项目的建设会对周围地区的林业生态建设起到辐射带动和示范作用,有利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推进现代林业建设,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山区贫困面貌。
③项目的实施可以极大地提高当地农民的科技素质和文化素质,推动农民的观念转变,拉动新农村建设。
2.3 生态效益
①项目完成后,绿化面积将增加近2394.1亩,森林覆盖率将达到65%以上;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而且有利于保护各种森林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提高森林保护水土和涵养水源的能力,对调节气候、减少水旱灾害、保护农田水利设施、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均起到重要作用。
②推进阜平县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工作,对其生态环境保护具有显著的示范作用。
3 保障措施
3.1 组织保障。成立以阜平县科技局局长为组长,河北农业大学李保国教授为副组长,罗峪村支部书记、村长、村委委员为主要成员的罗峪村山区综合开发治理领导小组,对重大事项进行统一部署、综合决策、明确责任,协调各部门、各小队之间的关系。村委会、合作社共同组建科技扶贫示范基地,建立工作委员会,责任到人,定点帮扶,定人帮扶,联系所有群众。
3.2 建立多元投融资扶贫机制。在阜平县财税、金融、投资、产业、土地使用、生态补偿、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建设、人才、定点帮扶等多个方面政策支持的基础上,坚持以改革的思路,用市场化的手段,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吸引社会资金。走“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路子。“借鸡下蛋,加倍还蛋”,对于来投资支持发展的外来公司,所投苗木和肥料款5年后每年收回50%,连收10年,让投资者得到5倍的回报。
3.3 建立完善的技术支撑体系。河北农业大学专家组10名成员责任到人,另聘3~5名专家不定期现场指导和技术咨询;每个产业在村内确定2~3名技术骨干,重点培养,每个技术骨干扶植2~3个示范户,每个示范户带动6~8户。专家在关键环节全面培训,重点指导;技术骨干做好示范,带动全村。针对每种产业配备2~3名技术骨干,建立3~5个示范户,对重点产业进行重点指导,形成技术辐射网。
3.4 强化宣传培训。在基地建立定期培训制度,利用多媒体、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对农民进行科学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和基本素质。组织骨干村民实地考察等,增强群众对山区开发的信心、主动意识和发展观念,使群眾了解项目带来的效益,树立科技致富奔小康的远大目标,积极配合开发工作实施。
本项目通过对扶贫攻坚对策的研究,集成产业技术并建设示范基地,对促进河北省及太行山贫困山区的高效开发、促进农民增收、全面提升贫困山区的生产水平,尽快脱贫致富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子倩.“环首都贫困带”调查[J].共产党员,2012(11).
[2]任春丽,等.农村贫困状况调查分析——基于河北省调查问卷的分析[J].经济论坛,2011(04).
[3]张亚明.关于推进“环首都贫困带”扶贫模式创新的政策建议[J].经济论坛,2014(04).
课题来源:2013年河北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
项目名称:阜平县科技扶贫攻坚产业技术与科技扶贫示范村建设。
子课题名称:河北省贫困山区社会现状与扶贫攻坚对策研究。
项目编号:13236824D-1;预算编号:2013055905-1。
作者简介:于爽(1976-),保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管理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经济管理;李东奇,河北农业大学,助理工程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管理;聂鼎昌,保定市交通运输局道路运输管理处,工程师,工程学学士,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管理。
关键词:脱贫致富 产业技术集成 综合示范村
河北省阜平县地处贫困山区由于自然资源、区位条件、基础设施等因素制约,思想观念陈旧。群众文化素质偏低,小农经济意识比较突出,农民缺乏主动参与市场意识。土地的产出只能保障生存,而不能使之增值。农民不考虑如何利用科技促进生产使土地的经营效益最大化,劳动回报率不高。贫困山区农民群众普遍缺乏合作经营意识,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相当一部分农户的合作意识淡薄,参与经营合作积极性不高,“利益共享”可以,“风险共担”很难。多数农民群众不了解规模效益,产品形不成批量,在市场上没有影响力。
不少农民思想保守,缺乏冒险精神和闯劲,固步自封安于现状较普遍。见事迟缓,求稳怕乱。面对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带来的机遇,想求发展又怕担风险,错失发展良机。部分干部目光短浅,消极悲观。只看到贫穷落后和条件不利的一面,看不到自身的优势和发展前景,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课题成员做了很多工作:
加大宣传培训。利用一切途径,如广播电视、墙报、板报或采取印发资料、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向贫困山区农民宣传新技术,同时让他们了解科技扶贫攻坚。
采取长期经济效益和短期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多种科技扶贫攻坚的策略,使贫困山区农民得到实惠,感到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树立走科技扶贫攻坚之路的信心。
着力培植经济发展的先进典型,通过科技扶贫示范村建设,激发干部群众强烈的致富欲望和创业热情,促使其尽快形成市场经济意识。
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阜平县科技扶贫攻坚产业技术与科技扶贫示范村建设”由河北农业大学和保定职业技术学院协作、阜平县科学技术局承担。本项目主要是探索科技扶贫开发的适宜对策与策略,建立适宜于贫困山区的良好产业结构和相应的产业技术,通过运用核桃优质丰产技术、大枣提质增效技术等现代综合技术,建设科技扶贫示范村2-3个,并对其进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分析,最终实现“五年稳定脱贫,人均收入3000元以上、八年全面建成小康,人均收入8000元以上”的目标。
1 扶贫攻坚项目基本情况
1.1 扶贫攻坚产业技术集成情况
①优质核桃高效省力化栽培技术集成。主要集成优良品种、高效整地、科学栽植、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有害生物控制、科学采收等先进技术,实现“一年栽树、二年见果、三年初产、五年丰产,亩产150公斤以上、产值5000元以上”。
②阜平大枣提质增效技术集成。主要集成品种改良、土壤改良、肥水管理、疏密间伐、整形修剪、花果管理、有害生物控制等先进技术,实现“亩产干枣350公斤以上(现在是105公斤),产值5250元以上”。
③生态养殖技术集成。包括高效生态养殖黑山羊技术、生态养鸡技术、生态养猪技术和高效养鳖技术集成等。
④高效小杂粮间作技术集成。包括品种改良、提纯扶壮、开展节水灌溉、配方施肥、综合防治等技术集成。
1.2 产业技术扶贫攻坚综合示范村建设情况
①在平阳镇罗峪村建设以核桃产业为主体的综合示范村。
罗峪村总面积22500亩,其中可利用荒山荒沟10000多亩,耕地551.6亩(其中水地360亩,旱地191.6亩),现有枣树1000多亩,15000多株,山羊1000多只,全村人均纯收入2063元,是全县164个国定贫困村之一。该项目实施后,通过综合运用优质核桃高效省力化栽培技术,建立核桃优势产业,达到全村人均2亩核桃,5年后人均核桃纯收入8000元以上;再加上畜禽养殖和小杂粮收入,达到人均纯收入8500元以上。
②在北果园乡李家庄村建设以阜平大枣为主体的综合示范村。
李家庄总面积15000多亩,其中山场11000亩;耕地200亩,其中水浇地160亩;现有枣树56000多株,羊500多只,可开发坡地2000亩,可新栽枣树80000株;人均纯收入2100元,是全县164个国定贫困村之一。该项目实施后,通过综合运用阜平大枣提质增效技术,建立大枣优势产业,可达到人均3.5亩大枣,5年后人均大枣纯收入11500元;再加上畜禽养殖和小杂粮收入,可达到人均纯收入12000元以上。
2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与效益分析
2.1 經济效益
樱桃树栽植第5年进入盛果期,按盛果期亩产量550kg,40元/kg计,亩产值2.2万元,210.8亩樱桃基地总产值达到463.76万元;苹果栽植第5年后进入盛果期,亩产量2400kg,按7元/kg计,亩产值1.68万元,567亩苹果基地总产值952.56万元;核桃树栽植第5年进入盛果期,亩产稳定在200kg以上,亩产值稳定在8000元以上,40元/kg计,1080亩优质核桃基地总产值864万元;鲜食枣第5年全部进入盛果期,亩产稳定在1000kg,20元/kg计,亩产值稳定在2万元,165.3亩鲜食枣总产值330.6万元;香椿第五年以后,年亩产稳定在100kg,20元/kg计,亩产值稳定在2000元,44亩香椿总产值8.8万元。此项目年总产值2619.72万元,不但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产生重大作用,而且将会带动当地新产业的大力发展,大面积增大效益型生态林面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同时能带动当地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 2.2 社会效益
①项目的建设可充分吸收当地劳动力参与项目建设,促进当地劳动力就业,提高当地农民的收入。而且可以带动当地三产服务业的发展,拉动一方经济增长。
②项目的建设会对周围地区的林业生态建设起到辐射带动和示范作用,有利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推进现代林业建设,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山区贫困面貌。
③项目的实施可以极大地提高当地农民的科技素质和文化素质,推动农民的观念转变,拉动新农村建设。
2.3 生态效益
①项目完成后,绿化面积将增加近2394.1亩,森林覆盖率将达到65%以上;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而且有利于保护各种森林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提高森林保护水土和涵养水源的能力,对调节气候、减少水旱灾害、保护农田水利设施、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均起到重要作用。
②推进阜平县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工作,对其生态环境保护具有显著的示范作用。
3 保障措施
3.1 组织保障。成立以阜平县科技局局长为组长,河北农业大学李保国教授为副组长,罗峪村支部书记、村长、村委委员为主要成员的罗峪村山区综合开发治理领导小组,对重大事项进行统一部署、综合决策、明确责任,协调各部门、各小队之间的关系。村委会、合作社共同组建科技扶贫示范基地,建立工作委员会,责任到人,定点帮扶,定人帮扶,联系所有群众。
3.2 建立多元投融资扶贫机制。在阜平县财税、金融、投资、产业、土地使用、生态补偿、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建设、人才、定点帮扶等多个方面政策支持的基础上,坚持以改革的思路,用市场化的手段,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吸引社会资金。走“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路子。“借鸡下蛋,加倍还蛋”,对于来投资支持发展的外来公司,所投苗木和肥料款5年后每年收回50%,连收10年,让投资者得到5倍的回报。
3.3 建立完善的技术支撑体系。河北农业大学专家组10名成员责任到人,另聘3~5名专家不定期现场指导和技术咨询;每个产业在村内确定2~3名技术骨干,重点培养,每个技术骨干扶植2~3个示范户,每个示范户带动6~8户。专家在关键环节全面培训,重点指导;技术骨干做好示范,带动全村。针对每种产业配备2~3名技术骨干,建立3~5个示范户,对重点产业进行重点指导,形成技术辐射网。
3.4 强化宣传培训。在基地建立定期培训制度,利用多媒体、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对农民进行科学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和基本素质。组织骨干村民实地考察等,增强群众对山区开发的信心、主动意识和发展观念,使群眾了解项目带来的效益,树立科技致富奔小康的远大目标,积极配合开发工作实施。
本项目通过对扶贫攻坚对策的研究,集成产业技术并建设示范基地,对促进河北省及太行山贫困山区的高效开发、促进农民增收、全面提升贫困山区的生产水平,尽快脱贫致富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子倩.“环首都贫困带”调查[J].共产党员,2012(11).
[2]任春丽,等.农村贫困状况调查分析——基于河北省调查问卷的分析[J].经济论坛,2011(04).
[3]张亚明.关于推进“环首都贫困带”扶贫模式创新的政策建议[J].经济论坛,2014(04).
课题来源:2013年河北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
项目名称:阜平县科技扶贫攻坚产业技术与科技扶贫示范村建设。
子课题名称:河北省贫困山区社会现状与扶贫攻坚对策研究。
项目编号:13236824D-1;预算编号:2013055905-1。
作者简介:于爽(1976-),保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管理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经济管理;李东奇,河北农业大学,助理工程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管理;聂鼎昌,保定市交通运输局道路运输管理处,工程师,工程学学士,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