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提问是传播知识的必要手段,是训练思维的有效途径。教师巧妙地提问,既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掘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也可以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教学。本文就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巧妙地“提问”,分别从因人施问、巧设“留白”、适量提问、恰当评价等策略进行了探讨。教师巧妙的“提问”,是活跃课堂气氛,促进课堂教学和谐发展,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巧妙;提问;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1
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如何导呢?他说:“一要问,二要指点”。[1]由此可见,我们不能忽视“问”。在教学中,提问是师生相互作用的基础,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方法和手段。教学中教师巧妙地提问,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思维的催化剂,启迪学生智能的导火线,又可以揭示矛盾,唤起学生的联想,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进程。那么,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巧妙地“提问”呢?
一、精准设计,面向全体,因人施问
一个好的教学提问犹如一条纽带,会将师生的认识和情感紧密联系起来,架起师生双向交流的桥梁。因此,要想在教学中巧妙“提问”,必须要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作为出发点,设计出符合学生需要的问题,对问题进行精准设计,做到有的放矢,分类指导,区别对待。我们要反对缺少目的性、没有层次性、缺乏启发性的提问,提倡有价值的提问。过难、过高的提问会使学生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样不但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反而会使学生茫然不知所措,从而使课堂气氛紧张、压抑、沉闷,学生主体意识逐渐丧失。与此相反,过于简单的提问会使思维过程过于平淡,不易激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设置问题时,要做到难易适中并具有可操性。同时,教师还要认识到,学生的智力和能力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而每个学生又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兴趣、能力和学习的需要。
二、望闻问切,找准“切”的时空
俗话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提问也当如此。我们要把“望、闻、问、切”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望”学生的表情、行为和操作,“闻”学生的发言,向学生“问”或由学生“问”,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审时度势,仔细把握时机,寻找最佳“切”入点。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观察学生的神态,进行有选择性地提问。例如,学生举手,表明他有把握回答;嘴巴微张,身体前倾,“眼睛渴望着眼睛的重逢”,则表明他极愿意试一试;托腮挠首,“举头望明月”,表明他正在思考,但一时还难以回答;躲避老师的眼睛,把头埋得低低的,谓之“低头思故乡”,则表明他对这个问题不懂或害怕回答。
因此,在提出问题后,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善于领悟学生言谈所蕴藏的思维,根据有声或无声的反馈信息有针对性地选择对象回答。比方说这节课你想锻炼几个平时不敢发言的学生,那么,你就可以注意观察学生的神态,及时捕捉你需要的对象。
三、巧设“留白”,引导学生化虚为实,入胜入境
高中政治教学中“留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需要,不直接把一些学习内容通过讲述、讨论、交流等方式明确告知学生,而是通过言语激发、提出问题等方式留下“空白”,引发学生在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里实践与操作、联想与想像、思考与探究,利用自己的想像填补空白,更好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2]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应该将所有问题的答案马上和盘托出,而是根据教学内容,分清主次,把握好问题的关键处和难点,该讲则讲,该空则空,恰当地进行“留白”,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探索。那么如何“留白”呢?
一是在澄清关键和难点时,巧妙“留白”。在讲到重难点处时,故意保留某些内容不讲,并不是对知识的“舍弃”,而是一种“欲擒故纵”的手法,因为正处在杂乱无序中的思维,唯有历经静思、顿悟,才能享受到余地生辉的妙境。此时的教学要含而不露、开而不达,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空白静静地思考,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是在区别相近或相似知识点时,巧妙“留白”。教学中涉及到大量的内容,它们或相近,或相似,给人的感觉似是而非,这些知识点容易引起学生的混淆或误解,一味地讲解,学生印象不深。在讲此知识时,可采用比较法,让学生通过比较归纳,予以辨析,达到理解掌握的目的。
当然,教学中“留白”艺术的使用必须巧妙,要服务于课堂教学的目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要做到适度,避免单调,否则会弄巧成拙,影响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
四、营造民主氛围,适量提问,恰当评价
高中生在课堂上敢于主动回答教师的问题或敢于提出新问题的人数较少。因为高中生自我意识较强,担心自己的提问太幼稚或回答问题不正确会受到教师的批评和同学的讥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发扬课堂民主,为学生问题意识的产生创设一个安全和自由的氛围,让学生在宽松、和谐、融洽的人际交往环境中畅所欲言。教师要克服“领导心理”和“唯我独尊”的倾向,尽可能地使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发问的场所,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
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提问要适量、有效,直入重点。一堂课不能问个不停,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问力求做到少而精,力戒平庸、繁琐的满堂问。因此,教师适量、有效地提问,不但可以改变以往的“满堂灌”“一讲到底”的做法,还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推动学生的思维进程,从而推动教学进程,使沉闷乏味的课堂转变为活泼有趣的课堂。
教师提问学生后,有一种现象应引起我们的重视,那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没有反应。学生回答完毕后,不予评价指点,一句“坐下”,让学生心凉了半截,把学生推向“爱与痛的边缘”,积极性荡然无存。作为教师,应该多角度、多侧面,耐心细致地观察、发现、赏识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要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思考的欲望。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作出积极的反馈,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及时表扬答对的学生,对答错的学生不要急于否定,而是以鼓励性的语言进行特殊肯定,并给予及时、耐心的引导。
总之,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教师在高中政治教学中适时适度,而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教师要让学生在问题中开拓思路,激活想象,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实现课堂教学效率和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文集》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496
[2]《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5.—16
【关键词】巧妙;提问;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1
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如何导呢?他说:“一要问,二要指点”。[1]由此可见,我们不能忽视“问”。在教学中,提问是师生相互作用的基础,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方法和手段。教学中教师巧妙地提问,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思维的催化剂,启迪学生智能的导火线,又可以揭示矛盾,唤起学生的联想,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进程。那么,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巧妙地“提问”呢?
一、精准设计,面向全体,因人施问
一个好的教学提问犹如一条纽带,会将师生的认识和情感紧密联系起来,架起师生双向交流的桥梁。因此,要想在教学中巧妙“提问”,必须要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作为出发点,设计出符合学生需要的问题,对问题进行精准设计,做到有的放矢,分类指导,区别对待。我们要反对缺少目的性、没有层次性、缺乏启发性的提问,提倡有价值的提问。过难、过高的提问会使学生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样不但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反而会使学生茫然不知所措,从而使课堂气氛紧张、压抑、沉闷,学生主体意识逐渐丧失。与此相反,过于简单的提问会使思维过程过于平淡,不易激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设置问题时,要做到难易适中并具有可操性。同时,教师还要认识到,学生的智力和能力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而每个学生又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兴趣、能力和学习的需要。
二、望闻问切,找准“切”的时空
俗话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提问也当如此。我们要把“望、闻、问、切”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望”学生的表情、行为和操作,“闻”学生的发言,向学生“问”或由学生“问”,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审时度势,仔细把握时机,寻找最佳“切”入点。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观察学生的神态,进行有选择性地提问。例如,学生举手,表明他有把握回答;嘴巴微张,身体前倾,“眼睛渴望着眼睛的重逢”,则表明他极愿意试一试;托腮挠首,“举头望明月”,表明他正在思考,但一时还难以回答;躲避老师的眼睛,把头埋得低低的,谓之“低头思故乡”,则表明他对这个问题不懂或害怕回答。
因此,在提出问题后,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善于领悟学生言谈所蕴藏的思维,根据有声或无声的反馈信息有针对性地选择对象回答。比方说这节课你想锻炼几个平时不敢发言的学生,那么,你就可以注意观察学生的神态,及时捕捉你需要的对象。
三、巧设“留白”,引导学生化虚为实,入胜入境
高中政治教学中“留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需要,不直接把一些学习内容通过讲述、讨论、交流等方式明确告知学生,而是通过言语激发、提出问题等方式留下“空白”,引发学生在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里实践与操作、联想与想像、思考与探究,利用自己的想像填补空白,更好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2]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应该将所有问题的答案马上和盘托出,而是根据教学内容,分清主次,把握好问题的关键处和难点,该讲则讲,该空则空,恰当地进行“留白”,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探索。那么如何“留白”呢?
一是在澄清关键和难点时,巧妙“留白”。在讲到重难点处时,故意保留某些内容不讲,并不是对知识的“舍弃”,而是一种“欲擒故纵”的手法,因为正处在杂乱无序中的思维,唯有历经静思、顿悟,才能享受到余地生辉的妙境。此时的教学要含而不露、开而不达,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空白静静地思考,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是在区别相近或相似知识点时,巧妙“留白”。教学中涉及到大量的内容,它们或相近,或相似,给人的感觉似是而非,这些知识点容易引起学生的混淆或误解,一味地讲解,学生印象不深。在讲此知识时,可采用比较法,让学生通过比较归纳,予以辨析,达到理解掌握的目的。
当然,教学中“留白”艺术的使用必须巧妙,要服务于课堂教学的目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要做到适度,避免单调,否则会弄巧成拙,影响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
四、营造民主氛围,适量提问,恰当评价
高中生在课堂上敢于主动回答教师的问题或敢于提出新问题的人数较少。因为高中生自我意识较强,担心自己的提问太幼稚或回答问题不正确会受到教师的批评和同学的讥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发扬课堂民主,为学生问题意识的产生创设一个安全和自由的氛围,让学生在宽松、和谐、融洽的人际交往环境中畅所欲言。教师要克服“领导心理”和“唯我独尊”的倾向,尽可能地使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发问的场所,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
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提问要适量、有效,直入重点。一堂课不能问个不停,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问力求做到少而精,力戒平庸、繁琐的满堂问。因此,教师适量、有效地提问,不但可以改变以往的“满堂灌”“一讲到底”的做法,还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推动学生的思维进程,从而推动教学进程,使沉闷乏味的课堂转变为活泼有趣的课堂。
教师提问学生后,有一种现象应引起我们的重视,那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没有反应。学生回答完毕后,不予评价指点,一句“坐下”,让学生心凉了半截,把学生推向“爱与痛的边缘”,积极性荡然无存。作为教师,应该多角度、多侧面,耐心细致地观察、发现、赏识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要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思考的欲望。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作出积极的反馈,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及时表扬答对的学生,对答错的学生不要急于否定,而是以鼓励性的语言进行特殊肯定,并给予及时、耐心的引导。
总之,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教师在高中政治教学中适时适度,而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教师要让学生在问题中开拓思路,激活想象,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实现课堂教学效率和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文集》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496
[2]《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