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9月8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以下简称《儿童纲要》),分别从健康、安全、教育、福利、家庭、环境、法律保护等7个领域对未来十年中国儿童的发展提出了70项主要目标和89项策略措施。这是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颁布的第四个儿童发展纲要。相较前三个纲要而言,《儿童纲要》涉及的领域更多,主要目标更加细致深入,策略举措也更加具体。其中,有关儿童教育的规划既集中呈现在“儿童与教育”版块中,共有9个主要目标和13项策略措施,又渗透于其他领域的策略措施中,对儿童接受学前教育做出了新规划,聚焦于发展更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一、明确更有质量的学前教育育人目标,为儿童成长奠定有质量的基础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儿童纲要》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贯穿儿童教育全过程。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当代中国少年儿童既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见证者,更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生力军。《儿童纲要》提出了更有质量的学前教育育人目标,具体如下: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儿童纲要》提出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实施素质教育,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扎实推进五育并举 从小培育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提升智育水平,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坚持健康第一,深化体教融合,磨炼儿童意志,锻炼强健体魄。加强劳动教育,从小培养儿童正确的劳动观念,注重培养学前儿童的自我服务能力、正确的劳动观念以及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具有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改进美育教学,提升儿童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提高儿童科学素养 开展学前科学启蒙教育,将弘扬科学精神贯穿教育全过程,从小注重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社会协同、园外参观、科学实践活动等提高学前儿童的科学素养。
保障特殊儿童的受教育权利 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大力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为流动儿童、家庭困难儿童、困境儿童提供资助和教育支持。
二、制定普及普惠性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为儿童有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适龄儿童普遍接受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就要不断补齐短板、推进优质资源均衡化。优质资源不充足、不均衡的问题仍然是制约学前教育有质量发展的重要阻力。在未来十年里,需要继续推进普惠性学前教育发展,逐步推进学前教育全面普及,使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并保持在90%以上。《儿童纲要》提出了五项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具体如下:
一是继续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对2011年启动并实施的三期三年行动计划进行经验提炼和总结反思,在未来十年里重点补齐人口集中流入地、农村地区、欠发达地区、民族地区以及城市薄弱地区的普惠性资源短板,不断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基本实现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全覆盖。
二是严格落实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政策,鼓励国有企事业单位和街道、村集体举办公办幼儿园。
三是健全普惠性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建立公办园收费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加强非营利性民办园收费监管制度,遏制过度逐利行为。
四是建立健全幼儿园保教质量监测体系,实施科学保教,坚决克服和纠正“小学化”倾向,全面提升保教质量。
五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与培训出一批数量充足、水平较高的幼儿园教师队伍仍然是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的重要任务,不断完善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加强教师进修培训和技能提升,造就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为发展更高质量的学前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三、提高幼儿园教育实施要求,为儿童发展提供终身续航能力
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发展是儿童教育的基本追求。幼儿园作为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主要场所,其推进教育从理念到行为、从环境到内容都应满足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又应符合时代发展对人才素养的规格要求。
一是营造安全环境,加强安全教育。要为儿童提供安全的环境,强化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幼儿园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和应急演练活动,提高教职工、儿童及监护人识别灾害风险和应对灾害的能力。开展儿童防伤害、防暴力、避灾险和会自救的教育活动,提升儿童生命安全意识和力所能及的自我保全技能。《儿童纲要》特别提出,在幼儿园的环境设置中,要重视对儿童的视力保護。在幼儿园的室内采光、照明和课桌椅、教学用具等的配置上要达到规定标准;幼儿园应建立儿童视力电子档案,重视0~6岁儿童眼保健和用眼卫生;确保儿童每天接触户外自然光不少于1小时。
二是增强儿童身体素质,推进阳光体育运动,保障儿童每天至少1小时中等及以上强度的运动,培养儿童良好的运动习惯,在幼儿园教育工作中既要确保儿童两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又要重视合理分配时间,确保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且开展适合学前儿童的中等及以上强度的运动。
三是开展“性教育”启蒙和指导。《儿童纲要》着重强调,幼儿园应“引导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根据儿童年龄阶段和发展特点开展性教育,加强防范性侵害教育,提高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保障对学前儿童的隐私保护和就诊、性健康服务。同时,在幼儿园广泛开展性别平等教育,对男孩与女孩提供公平、平等的教育与发展机会。
四是坚持共育、协育,共同促进儿童发展。倡导幼儿园通过家访、家长委员会、家庭教育指导等多种活动,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经验。通过家园共育以及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协育来促进儿童发展。这呼应了2021年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中“社会协同”的内容。但是,在家园共育中,仍然以幼儿园为主导,倡导幼儿园主动加强家委会建设,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整合相关机构和部门,形成幼儿园、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在幼儿园的工作计划和教师业务培训中,要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和职责要求,开设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指导课程,构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引导家庭建立有效的亲子沟通方式,加强亲子交流,增加陪伴时间,提高陪伴质量。
五是加强儿童媒介素养教育。未来的教育将越来越依托互联网和媒介资源,提升媒介素养是时代赋予教育的新任务。在教育实践中要重视对儿童进行媒介素养教育,保障儿童利用和参与媒介的权利,丰富儿童数字生活体验,指导儿童树立科学的学习观,养成良好的用网习惯,建立健康的网络生活方式,提高数字生活质量。
《儿童纲要》在内容描述中主要从学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三个学段来提出目标,不再在“教育”领域中提“0~3岁早期教育”,意味着倡导“大学前教育”的概念,在“儿童与福利”中也主张“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招收2~3岁幼儿”。可见,实施0~6岁一体化教育是必然趋势。
一、明确更有质量的学前教育育人目标,为儿童成长奠定有质量的基础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儿童纲要》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贯穿儿童教育全过程。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当代中国少年儿童既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见证者,更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生力军。《儿童纲要》提出了更有质量的学前教育育人目标,具体如下: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儿童纲要》提出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实施素质教育,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扎实推进五育并举 从小培育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提升智育水平,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坚持健康第一,深化体教融合,磨炼儿童意志,锻炼强健体魄。加强劳动教育,从小培养儿童正确的劳动观念,注重培养学前儿童的自我服务能力、正确的劳动观念以及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具有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改进美育教学,提升儿童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提高儿童科学素养 开展学前科学启蒙教育,将弘扬科学精神贯穿教育全过程,从小注重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社会协同、园外参观、科学实践活动等提高学前儿童的科学素养。
保障特殊儿童的受教育权利 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大力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为流动儿童、家庭困难儿童、困境儿童提供资助和教育支持。
二、制定普及普惠性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为儿童有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适龄儿童普遍接受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就要不断补齐短板、推进优质资源均衡化。优质资源不充足、不均衡的问题仍然是制约学前教育有质量发展的重要阻力。在未来十年里,需要继续推进普惠性学前教育发展,逐步推进学前教育全面普及,使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并保持在90%以上。《儿童纲要》提出了五项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具体如下:
一是继续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对2011年启动并实施的三期三年行动计划进行经验提炼和总结反思,在未来十年里重点补齐人口集中流入地、农村地区、欠发达地区、民族地区以及城市薄弱地区的普惠性资源短板,不断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基本实现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全覆盖。
二是严格落实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政策,鼓励国有企事业单位和街道、村集体举办公办幼儿园。
三是健全普惠性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建立公办园收费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加强非营利性民办园收费监管制度,遏制过度逐利行为。
四是建立健全幼儿园保教质量监测体系,实施科学保教,坚决克服和纠正“小学化”倾向,全面提升保教质量。
五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与培训出一批数量充足、水平较高的幼儿园教师队伍仍然是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的重要任务,不断完善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加强教师进修培训和技能提升,造就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为发展更高质量的学前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三、提高幼儿园教育实施要求,为儿童发展提供终身续航能力
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发展是儿童教育的基本追求。幼儿园作为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主要场所,其推进教育从理念到行为、从环境到内容都应满足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又应符合时代发展对人才素养的规格要求。
一是营造安全环境,加强安全教育。要为儿童提供安全的环境,强化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幼儿园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和应急演练活动,提高教职工、儿童及监护人识别灾害风险和应对灾害的能力。开展儿童防伤害、防暴力、避灾险和会自救的教育活动,提升儿童生命安全意识和力所能及的自我保全技能。《儿童纲要》特别提出,在幼儿园的环境设置中,要重视对儿童的视力保護。在幼儿园的室内采光、照明和课桌椅、教学用具等的配置上要达到规定标准;幼儿园应建立儿童视力电子档案,重视0~6岁儿童眼保健和用眼卫生;确保儿童每天接触户外自然光不少于1小时。
二是增强儿童身体素质,推进阳光体育运动,保障儿童每天至少1小时中等及以上强度的运动,培养儿童良好的运动习惯,在幼儿园教育工作中既要确保儿童两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又要重视合理分配时间,确保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且开展适合学前儿童的中等及以上强度的运动。
三是开展“性教育”启蒙和指导。《儿童纲要》着重强调,幼儿园应“引导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根据儿童年龄阶段和发展特点开展性教育,加强防范性侵害教育,提高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保障对学前儿童的隐私保护和就诊、性健康服务。同时,在幼儿园广泛开展性别平等教育,对男孩与女孩提供公平、平等的教育与发展机会。
四是坚持共育、协育,共同促进儿童发展。倡导幼儿园通过家访、家长委员会、家庭教育指导等多种活动,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经验。通过家园共育以及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协育来促进儿童发展。这呼应了2021年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中“社会协同”的内容。但是,在家园共育中,仍然以幼儿园为主导,倡导幼儿园主动加强家委会建设,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整合相关机构和部门,形成幼儿园、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在幼儿园的工作计划和教师业务培训中,要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和职责要求,开设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指导课程,构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引导家庭建立有效的亲子沟通方式,加强亲子交流,增加陪伴时间,提高陪伴质量。
五是加强儿童媒介素养教育。未来的教育将越来越依托互联网和媒介资源,提升媒介素养是时代赋予教育的新任务。在教育实践中要重视对儿童进行媒介素养教育,保障儿童利用和参与媒介的权利,丰富儿童数字生活体验,指导儿童树立科学的学习观,养成良好的用网习惯,建立健康的网络生活方式,提高数字生活质量。
《儿童纲要》在内容描述中主要从学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三个学段来提出目标,不再在“教育”领域中提“0~3岁早期教育”,意味着倡导“大学前教育”的概念,在“儿童与福利”中也主张“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招收2~3岁幼儿”。可见,实施0~6岁一体化教育是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