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青海,必须坚定不移地发展特色经济,这是我们扬长避短,发挥比较优势,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报告的这一精辟论述,不仅是对改革开放以来青海经济发展道路的科学总结,而且也为青海今后一段时间内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一、特色经济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
发展特色经济,发挥优势,是地区经济发展中带有全局性指导意义的战略问题,是青海经济发展水平能否迈上一个新台阶的关键。跨越即是要摆脱过去常规下的链条式发展,以寻求新的突破和大的突破。跨越式发展,即“原来相对落后的国家或地区,或者是跨越式地赶上甚至超过原来先进的国家或地区成为相对先进的国家或地区;或者是跨越式地把原来同一经济发展程度的国家或地区远远地甩在后而,成为相对先进的国家或地区。”这就是跨越式发展。青海的跨越式发展,主要是指后者。在国内来说,青海是落后地区,就是要通过跨越,用不太长的时间赶上中西部各省市,挤入前列。按照传统的发展模式是难以实现这一目标的,与全国其它省市区相比,青海还有很大的差距,全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均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很大,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人才严重不足,市场发育严重滞后。因此,只有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实施跨越式赶超战略,才能实现富裕文明和谐的目标。要实现跨越式发展,正确的选择只能是立足优势、发挥优势,着力发展特色经济,选择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资源优势明显、有较好经济和社会效益、对整个经济发展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特色产业,加大培育力度,促进其发展壮大,形成经济优势。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地方经济实力,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产业基础。
区域经济发展中,重复建设和产业结构趋同问题由来已久且非常突出,已成为影响区域经济竞争力和制约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因素。发展特色经济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谁不发展特色经济,谁就没有出路。只有发展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建立能够发挥自身优势的产业结构,形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产业体系,才能在提高地区经济竞争力的同时,形成国内优势互补的分工格局,才能有效地克服重复建设和产业结构趋同的弊端,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优化升级。
二、发展青海特色经济,要在创新上下功夫
发展特色经济,实现青海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从根本上说就是创新的体现。它要求必须立足省情、更新观念、拓宽思路,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采取切实行动,建立地域特色突出、市场前景广阔、竞争力强的特色产业体系。
1.立足比较优势,在调整产业结构上不断创新
发展青海特色经济,必须构建起新的高度化产业结构,这样的产业结构应当是:一方面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一方面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青海农牧业资源丰富、生态环境独特,家畜发育好、作物营养高,适合发展特色农牧业。发展青海特色农牧业,要注重科技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加工工艺水平,在产品优质化上出手笔;要加快设施农牧业建设,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努力打造全国重要的几种优势特色农产品制种基地,在产品规模化上绘蓝图;要加大对农牧业产业化企业的扶持,提高农牧民市场意识,在产品品牌化上出成果。
青海能源和矿产资源优势明显,民族工业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浓厚,适合走有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青海特色工业,要进一步做大做强四大支柱产业和四大优势产业,积极培育新的支柱产业;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速延长产业链,推进资源开发由单一开发向综合开发转型,由粗放开发向集约开发转型,实现产业的融合发展,提高资源的精深加工度和综合利用水平;要引导民族纺织业、手工业及药材业产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并凸显其地方特色,宣传其民族文化内涵,以拥有更大市场;要依靠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改造和优化传统工业,使之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迈进。
青海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独特,适合发展特色旅游业,从而带动服务业的全面发展。发展青海特色旅游业,要整体规划,突出高原旅游、生态旅游、健康旅游,形成品牌,真正使之市场化;要加强旅游基础设施、重点景区建设和相关服务设施建设,提升服务水平,更多吸纳社会就业,真正使之产业化;要发挥旅游业的引领作用,促进现代流通、金融保险、市场中介以及更多服务业的发展,繁荣城乡,真正使之社会化。
2.瞄准持续发展,在增强后劲支撑上不断创新
发展青海特色经济,必须坚持基础设施先行,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为保证青海特色经济的良性持久发展提供保障。
基础设施先行,要坚持把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作为长期战略任务,按照“统筹资源调配、发展节水产业、巩固现有设施、抓好骨干工程、提高使用能力”的要求,加强现有水利设施的配套建设;要把交通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提高运输里程,增加运输工具,促进交通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从而带动物流业的快速发展;要着力构筑安全、经济、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坚持多元发展,多能互补,注重节约,提高效率,优先发展水电,加快发展油气,积极发展煤炭,因地制宜地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要全面推进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应用,促进信息共享,降低经济发展中的风险和成本。
坚持可持续发展,要加强对国土资源的规划、管理、利用和保护,实行有序开发、有偿开发、科学开发,建立资源保护与利用的长效机制;要以资源的减量化、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废旧资源,构建循环产业链;要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摒弃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做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3.坚持统筹谋划,在构筑区域协调上创新
在第十一次党代会上,省委明确提出了“四区、两带、一线”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即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地区,要全力加快发展,建设成为综合经济区;柴达木地区,要依托优势资源和现有基础,以循环经济试验区为载体,建立新型工业化基地;环湖地区,要大力推进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在确保湿地安全的前提下,建设生态旅游和现代畜牧业示范区;“三江源”地区,要把生态保护和建设作为首要任务,作为全国的重要生态功能区;黄河沿岸和湟水沿岸作为推动区域发展的特色经济带;发挥青藏铁路沿线带动东西、辐射南北的重要作用。
这个分工合理的新格局,若要形成一个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生动局面,必须根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建立科学的综合考评指标体系,合理评价政府绩效,促进不同地区协调发展;必须以发展现有城镇为重点,以完善城镇产业支撑为手段,以促进农村人口进入城镇稳定就业定居为中心,进一步优化城镇布局,加快城镇化步伐;必须因地制宜地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进一步夯实城市发展的产业基础,强化经济承载能力和人口集聚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
4.抓住有利时机,在扩大改革开放上不断创新
发展青海特色经济,必须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青海特色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不断注入动力和活力。
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更新政府管理观念,转变政府职能,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必须确立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国企发展铺平道路,努力创造宽松环境,促使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必须坚持全面推进,不断完善市场体系,使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及各项社会事业顺利进展。
扩大开放,对外要扩大招商引资规模,更加注重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效益,扩大加工贸易和服务贸易,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对内要树立青海意识,主动融入区域经济协作,积极开展对外宣传,提高青海的影响力。
总之,青海发展特色经济,是以不断深化省情认识得出的结论,是实现青海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以调整产业结构为基础,以增强后劲支撑为保障,以区域协调为贯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的经济发展模式。我们相信,在特色经济的引领下,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的步伐一定会越来越快!
参考文献
[1]强卫,青海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
[2]马洪波,孙凌宇,特色经济:实现青海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青海日报,2007年7月9日第七版.。
[3]谢红,西藏特色经济发展研究,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作者单位:中共青海省委党校)
一、特色经济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
发展特色经济,发挥优势,是地区经济发展中带有全局性指导意义的战略问题,是青海经济发展水平能否迈上一个新台阶的关键。跨越即是要摆脱过去常规下的链条式发展,以寻求新的突破和大的突破。跨越式发展,即“原来相对落后的国家或地区,或者是跨越式地赶上甚至超过原来先进的国家或地区成为相对先进的国家或地区;或者是跨越式地把原来同一经济发展程度的国家或地区远远地甩在后而,成为相对先进的国家或地区。”这就是跨越式发展。青海的跨越式发展,主要是指后者。在国内来说,青海是落后地区,就是要通过跨越,用不太长的时间赶上中西部各省市,挤入前列。按照传统的发展模式是难以实现这一目标的,与全国其它省市区相比,青海还有很大的差距,全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均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很大,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人才严重不足,市场发育严重滞后。因此,只有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实施跨越式赶超战略,才能实现富裕文明和谐的目标。要实现跨越式发展,正确的选择只能是立足优势、发挥优势,着力发展特色经济,选择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资源优势明显、有较好经济和社会效益、对整个经济发展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特色产业,加大培育力度,促进其发展壮大,形成经济优势。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地方经济实力,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产业基础。
区域经济发展中,重复建设和产业结构趋同问题由来已久且非常突出,已成为影响区域经济竞争力和制约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因素。发展特色经济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谁不发展特色经济,谁就没有出路。只有发展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建立能够发挥自身优势的产业结构,形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产业体系,才能在提高地区经济竞争力的同时,形成国内优势互补的分工格局,才能有效地克服重复建设和产业结构趋同的弊端,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优化升级。
二、发展青海特色经济,要在创新上下功夫
发展特色经济,实现青海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从根本上说就是创新的体现。它要求必须立足省情、更新观念、拓宽思路,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采取切实行动,建立地域特色突出、市场前景广阔、竞争力强的特色产业体系。
1.立足比较优势,在调整产业结构上不断创新
发展青海特色经济,必须构建起新的高度化产业结构,这样的产业结构应当是:一方面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一方面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青海农牧业资源丰富、生态环境独特,家畜发育好、作物营养高,适合发展特色农牧业。发展青海特色农牧业,要注重科技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加工工艺水平,在产品优质化上出手笔;要加快设施农牧业建设,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努力打造全国重要的几种优势特色农产品制种基地,在产品规模化上绘蓝图;要加大对农牧业产业化企业的扶持,提高农牧民市场意识,在产品品牌化上出成果。
青海能源和矿产资源优势明显,民族工业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浓厚,适合走有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青海特色工业,要进一步做大做强四大支柱产业和四大优势产业,积极培育新的支柱产业;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速延长产业链,推进资源开发由单一开发向综合开发转型,由粗放开发向集约开发转型,实现产业的融合发展,提高资源的精深加工度和综合利用水平;要引导民族纺织业、手工业及药材业产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并凸显其地方特色,宣传其民族文化内涵,以拥有更大市场;要依靠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改造和优化传统工业,使之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迈进。
青海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独特,适合发展特色旅游业,从而带动服务业的全面发展。发展青海特色旅游业,要整体规划,突出高原旅游、生态旅游、健康旅游,形成品牌,真正使之市场化;要加强旅游基础设施、重点景区建设和相关服务设施建设,提升服务水平,更多吸纳社会就业,真正使之产业化;要发挥旅游业的引领作用,促进现代流通、金融保险、市场中介以及更多服务业的发展,繁荣城乡,真正使之社会化。
2.瞄准持续发展,在增强后劲支撑上不断创新
发展青海特色经济,必须坚持基础设施先行,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为保证青海特色经济的良性持久发展提供保障。
基础设施先行,要坚持把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作为长期战略任务,按照“统筹资源调配、发展节水产业、巩固现有设施、抓好骨干工程、提高使用能力”的要求,加强现有水利设施的配套建设;要把交通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提高运输里程,增加运输工具,促进交通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从而带动物流业的快速发展;要着力构筑安全、经济、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坚持多元发展,多能互补,注重节约,提高效率,优先发展水电,加快发展油气,积极发展煤炭,因地制宜地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要全面推进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应用,促进信息共享,降低经济发展中的风险和成本。
坚持可持续发展,要加强对国土资源的规划、管理、利用和保护,实行有序开发、有偿开发、科学开发,建立资源保护与利用的长效机制;要以资源的减量化、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废旧资源,构建循环产业链;要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摒弃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做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3.坚持统筹谋划,在构筑区域协调上创新
在第十一次党代会上,省委明确提出了“四区、两带、一线”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即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地区,要全力加快发展,建设成为综合经济区;柴达木地区,要依托优势资源和现有基础,以循环经济试验区为载体,建立新型工业化基地;环湖地区,要大力推进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在确保湿地安全的前提下,建设生态旅游和现代畜牧业示范区;“三江源”地区,要把生态保护和建设作为首要任务,作为全国的重要生态功能区;黄河沿岸和湟水沿岸作为推动区域发展的特色经济带;发挥青藏铁路沿线带动东西、辐射南北的重要作用。
这个分工合理的新格局,若要形成一个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生动局面,必须根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建立科学的综合考评指标体系,合理评价政府绩效,促进不同地区协调发展;必须以发展现有城镇为重点,以完善城镇产业支撑为手段,以促进农村人口进入城镇稳定就业定居为中心,进一步优化城镇布局,加快城镇化步伐;必须因地制宜地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进一步夯实城市发展的产业基础,强化经济承载能力和人口集聚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
4.抓住有利时机,在扩大改革开放上不断创新
发展青海特色经济,必须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青海特色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不断注入动力和活力。
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更新政府管理观念,转变政府职能,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必须确立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国企发展铺平道路,努力创造宽松环境,促使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必须坚持全面推进,不断完善市场体系,使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及各项社会事业顺利进展。
扩大开放,对外要扩大招商引资规模,更加注重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效益,扩大加工贸易和服务贸易,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对内要树立青海意识,主动融入区域经济协作,积极开展对外宣传,提高青海的影响力。
总之,青海发展特色经济,是以不断深化省情认识得出的结论,是实现青海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以调整产业结构为基础,以增强后劲支撑为保障,以区域协调为贯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的经济发展模式。我们相信,在特色经济的引领下,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的步伐一定会越来越快!
参考文献
[1]强卫,青海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
[2]马洪波,孙凌宇,特色经济:实现青海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青海日报,2007年7月9日第七版.。
[3]谢红,西藏特色经济发展研究,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作者单位:中共青海省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