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视觉日记是用图文方式来记录日常想法和设计素材的一种学习策略,它旨在培养学生表达视觉信息的能力。本文在分析视觉日记的应用情况的基础上,探讨视觉日记在中职《图形创意》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此完善教学中的不足,有效提升学生搜集素材的能力、手绘表达的能力以及形象思维的能力。
关键词:视觉日记;《图形创意》;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5.071
《图形创意》是中职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学生的设计基础课程,学生主要在课程中学习如何在搜集素材的基础上,进行图形的手绘表达以及创意设计。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中职学生搜集素材的能力、手绘表达的能力以及形象思维的能力远远达不到企业的标准。视觉日记是一种记录日常想法的学习策略,恰好包括记录、分析、设计三个流程,探讨视觉笔记在中职《图形创意》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设计专业核心素养。
1 视觉日记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1.1 视觉日记的概念
关于视觉日记的概念,如今还未有统一的说法,诺曼·克罗、保罗·拉索(2014)认为视觉日记是与文字相似但记录形式却不尽相同的重要手段。文字日记是主要以文字形式进行记录的一种写作手段,而视觉日记却是用图文结合方式搜集视觉想法、视觉思考、视觉灵感的一种设计手段。 沈颖认为,“视觉日记,顾名思义,就是将抽象的语言文字、情感秘事图像化,将一切有关视觉的经验经历、视觉的感受以可辨识的诸多方式进行记录”。
从精加工策略的角度来解释,记日记是学生练习写作时普遍采用的学习策略,因此本文中所阐述的视觉日记定义为用图文方式来记录视觉想法、视觉思考、视觉灵感的一种学习策略。
1.2 视觉日记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1.2.1 国外应用研究现状
视觉化工作方式在美国、德国、澳洲等西方国家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其核心模式在艺术设计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美国的课堂里,教师非常喜欢组织学生用手绘形式来绘制图形化的思维导图,长此以往便形成了视觉日记,教师以此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诺曼·克罗、保罗·拉索(2014)在《建筑师与设计师笔记》一书中对视觉日记的基本内涵、操作步骤有着详尽的看法;16世纪意大利建筑师弗朗切斯科·迪乔治·马丁尼在自己的速记本中记满了关于建筑设计的想法。目前,“视觉日记”在发达国家的艺术设计教学中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应用,它强调的是一种记录创意思维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其中运用的手绘或拍摄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所呈现的内容能够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专业核心素养的提升。
1.2.2 国内应用研究现状
国内对视觉日记的研究较少,主要侧重于理论研究,实践研究较少。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建筑设计专业、动画专业。其研究视角主要侧重于视觉日记的训练方式、视觉日记的学习方法等方面:(1)以视觉日记的训练手段的研究。沈颖(2010)认为在视觉日记的训练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发现能力、记录能力、搜集能力的培养,并且提出,“在视觉日记的教学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多是一个读者,对作者的作品进行观望、总结、引导、鼓励,让学生逐渐进入一种状态—自信、自我、自律、自由。”常鑫(2010)认为,“在动画教学中,视觉日记的训练方式能让学生清晰地发现和认识各个人物元素以及场景元素之间的关系,在记录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手绘基本功。”(2)以视觉日记的学习方法的研究。张路在《欧洲视觉日记——一个中国设计师在欧洲的学习、工作、生活……》一书中采用了图文结合的方式记录了中国设计师在德国、法国、瑞士等欧洲国家的学习与工作,讲述了如何用视觉日记方式记录学习和工作的方式与方法。马大川认为“视觉日记更多的是培养的观察能力和视觉表现能力, 从而给孩子们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表现舞台和心灵寄托的港湾。”
2 视觉日记在中职《图形创意》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2.1 提高学生搜集设计素材能力
《图形创意》课程的学习中,收集素材是最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若这一环节没有做到位,设计工作的进行将举步维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引导学生使用速记本去记录在上网时所浏览到的设计构思或作品,这并非抄袭,而是学习。引导学生分析自己记录的设计素材,在原图基础上进行联想和想象,可以将其变为专属自己的内容和作品。长期对学生进行视觉笔记的学法指导,将对学生搜集设计素材的能力有很大程度的提升。著名的建筑师柯布西耶在建筑设计生涯过程中就常备口袋尺寸的速写本,用来记录所见的建筑风格、设计想法,笔记本的数量多至70册以上。
2.2 提高学生的手绘表现能力
许多中职学生的手绘基础技能薄弱,在面对设计专业的多门复杂的课程时往往无从下手,尤其是接触图形创意专业课程时,需要学生发挥创意思维,在结课时提交自己绘制的原创作品,笔者在实习过程中发现,学生有时会有比较好的想法,但由于手绘基础较差,往往设计出来的作品不盡人意。长期进行视觉日记训练才能够培养学生迅速捕捉形象塑造的能力、深入刻画的能力、取舍概括的能力继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手绘表现力。
2.3 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必须具备的能力,形象思维包括想象和联想两个重要环节,而联想和想象需要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进行信息的加工,最后在大脑中形成新的印象。由于课堂实践的有限性、学生知识储备的有限性以及学生手绘能力的有限性,即使有较为独特的想法也难以做出效果较好的作品。因此学生需要搜集大量素材来激发其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记录视觉是积累设计灵感,激发设计思维一种有效手段。 3 视觉日记在中职《图形创意》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3.1 增设视觉日记策略指导课时于理论课程
通常《图形创意》课程教学中,教师会在理论课程中对图形创意的相关知识点进行一定的介绍,同时会教授设计的流程与步骤以及分析一些图形创意的案例,但这种教学方式就如同理论知识的强行灌注,学生不一定就会全盘吸收,因为教学不仅包括教,还应当包括教会学生如何有效的学习,因此在理论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增加一些课时用于指导学生如何记录视觉日记。具体而言,可在图形创意案例分析这一新课内容讲授时介绍一些设计师的视觉日记作品,让学生对视觉日记的形式以及操作的步骤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2 渗透视觉日记策略方法知识于实践课程
在《图形创意》课程教学过程中渗透视觉日记记录方式、方法以及步骤的策略指导。因为视觉日记的记录方式包括记录、分析、设计三个流程,所以教学环节可分为三部分:(1)课前布置素材搜集作业。每一单元主题教学前布置学生提前搜集素材,借此机会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身边或者现实生活中的实物造型。(2)课中引导分析素材和设计作品。课堂讲授环节。①在课堂讲授环节通过介绍大师的视觉日记作品,分析其从草图到设计作品的设计思维过程。②课堂讨论环节。视觉日记的第二步是分析,这便是提取设计元素的环节,分析的时候需要审查我们记录的视觉信息,同时对它进行修改和概括。③课堂训练环节。视觉日记的第三步是设计,设计是需要在纸上多尝试,将概括后的视觉信息符号化,并寻找机会,将符号化的图形丰富完善、灵活运用,最终形成图形设计作品。(3)课后布置设计作品分析作业。以笔者实习所在的学生为例,虽然该校美术设计专业学生平时都喜欢临摹或尝试创作动漫人物形象,但是对于专业相关的手绘作业却懒于应对,因此需要布置设计作品分析作业,并要求学生以手绘形式记录优秀的图形设计作品,并分析其创意思维、创作形式以便后期设计可借鉴参考。
3.3 布置视觉日记开放作业内容于课后环节
鼓励学生进行持续的视觉日记训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对设计灵感的整合能力。教师可以改变作业的周期,随着学生的记录增大,它不仅仅是一个记录了,在收集和整理设计信息的同时会渐渐形成学生自己的设计风格。具体而言,可以在每一单元知识講解后布置用手绘形式搜集大师图形设计作品的作业。让学生从他人优秀作品中获取灵感。
4 结语
通过对视觉日记在图形创意思维过程中的解析与研究,视觉日记对于《图形创意》课程教学来说是一种不错方法,不但能提高同学的学习兴趣,而且对于培养其形象思维能力以及搜集设计素材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对于初学者来说,更易于掌握和运用。它全面记录下了设计者的整个设计过程,又有效地减少在图形创意中漫无目的地寻找灵感而导致的时间浪费。特别是既避免了设计作品缺乏原创性,又避免了思维局限和思维足势的束缚。
参考文献
[1]诺曼·保罗,保罗· 拉索.建筑师与设计师笔记,吴宇江译,刘晓明译[M].北京:三联书店,2014.
[2]沈颖.集腋成裘——视觉日记的教学实践[J].美苑,2012,(02):96-99.
[3]常鑫.浅谈动画教学中“视觉日记”的设计思维方法[J].中国包装工业,2015,(20):159.
[4]张路.欧洲视觉日记——一个中国设计师在欧洲的学习、工作、生活[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5]马大川.由视觉到表现——浅谈“视觉日记”的创作表现[J].新课程导学,2014,(30):19.
[6]罗瑞兰.图形设计[M].北京:湖南出版社,2014.
[7]弗兰克·惠特福德.包豪斯.林鹤译[M].北京:三联书店,2002.
关键词:视觉日记;《图形创意》;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5.071
《图形创意》是中职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学生的设计基础课程,学生主要在课程中学习如何在搜集素材的基础上,进行图形的手绘表达以及创意设计。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中职学生搜集素材的能力、手绘表达的能力以及形象思维的能力远远达不到企业的标准。视觉日记是一种记录日常想法的学习策略,恰好包括记录、分析、设计三个流程,探讨视觉笔记在中职《图形创意》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设计专业核心素养。
1 视觉日记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1.1 视觉日记的概念
关于视觉日记的概念,如今还未有统一的说法,诺曼·克罗、保罗·拉索(2014)认为视觉日记是与文字相似但记录形式却不尽相同的重要手段。文字日记是主要以文字形式进行记录的一种写作手段,而视觉日记却是用图文结合方式搜集视觉想法、视觉思考、视觉灵感的一种设计手段。 沈颖认为,“视觉日记,顾名思义,就是将抽象的语言文字、情感秘事图像化,将一切有关视觉的经验经历、视觉的感受以可辨识的诸多方式进行记录”。
从精加工策略的角度来解释,记日记是学生练习写作时普遍采用的学习策略,因此本文中所阐述的视觉日记定义为用图文方式来记录视觉想法、视觉思考、视觉灵感的一种学习策略。
1.2 视觉日记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1.2.1 国外应用研究现状
视觉化工作方式在美国、德国、澳洲等西方国家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其核心模式在艺术设计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美国的课堂里,教师非常喜欢组织学生用手绘形式来绘制图形化的思维导图,长此以往便形成了视觉日记,教师以此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诺曼·克罗、保罗·拉索(2014)在《建筑师与设计师笔记》一书中对视觉日记的基本内涵、操作步骤有着详尽的看法;16世纪意大利建筑师弗朗切斯科·迪乔治·马丁尼在自己的速记本中记满了关于建筑设计的想法。目前,“视觉日记”在发达国家的艺术设计教学中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应用,它强调的是一种记录创意思维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其中运用的手绘或拍摄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所呈现的内容能够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专业核心素养的提升。
1.2.2 国内应用研究现状
国内对视觉日记的研究较少,主要侧重于理论研究,实践研究较少。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建筑设计专业、动画专业。其研究视角主要侧重于视觉日记的训练方式、视觉日记的学习方法等方面:(1)以视觉日记的训练手段的研究。沈颖(2010)认为在视觉日记的训练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发现能力、记录能力、搜集能力的培养,并且提出,“在视觉日记的教学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多是一个读者,对作者的作品进行观望、总结、引导、鼓励,让学生逐渐进入一种状态—自信、自我、自律、自由。”常鑫(2010)认为,“在动画教学中,视觉日记的训练方式能让学生清晰地发现和认识各个人物元素以及场景元素之间的关系,在记录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手绘基本功。”(2)以视觉日记的学习方法的研究。张路在《欧洲视觉日记——一个中国设计师在欧洲的学习、工作、生活……》一书中采用了图文结合的方式记录了中国设计师在德国、法国、瑞士等欧洲国家的学习与工作,讲述了如何用视觉日记方式记录学习和工作的方式与方法。马大川认为“视觉日记更多的是培养的观察能力和视觉表现能力, 从而给孩子们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表现舞台和心灵寄托的港湾。”
2 视觉日记在中职《图形创意》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2.1 提高学生搜集设计素材能力
《图形创意》课程的学习中,收集素材是最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若这一环节没有做到位,设计工作的进行将举步维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引导学生使用速记本去记录在上网时所浏览到的设计构思或作品,这并非抄袭,而是学习。引导学生分析自己记录的设计素材,在原图基础上进行联想和想象,可以将其变为专属自己的内容和作品。长期对学生进行视觉笔记的学法指导,将对学生搜集设计素材的能力有很大程度的提升。著名的建筑师柯布西耶在建筑设计生涯过程中就常备口袋尺寸的速写本,用来记录所见的建筑风格、设计想法,笔记本的数量多至70册以上。
2.2 提高学生的手绘表现能力
许多中职学生的手绘基础技能薄弱,在面对设计专业的多门复杂的课程时往往无从下手,尤其是接触图形创意专业课程时,需要学生发挥创意思维,在结课时提交自己绘制的原创作品,笔者在实习过程中发现,学生有时会有比较好的想法,但由于手绘基础较差,往往设计出来的作品不盡人意。长期进行视觉日记训练才能够培养学生迅速捕捉形象塑造的能力、深入刻画的能力、取舍概括的能力继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手绘表现力。
2.3 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必须具备的能力,形象思维包括想象和联想两个重要环节,而联想和想象需要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进行信息的加工,最后在大脑中形成新的印象。由于课堂实践的有限性、学生知识储备的有限性以及学生手绘能力的有限性,即使有较为独特的想法也难以做出效果较好的作品。因此学生需要搜集大量素材来激发其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记录视觉是积累设计灵感,激发设计思维一种有效手段。 3 视觉日记在中职《图形创意》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3.1 增设视觉日记策略指导课时于理论课程
通常《图形创意》课程教学中,教师会在理论课程中对图形创意的相关知识点进行一定的介绍,同时会教授设计的流程与步骤以及分析一些图形创意的案例,但这种教学方式就如同理论知识的强行灌注,学生不一定就会全盘吸收,因为教学不仅包括教,还应当包括教会学生如何有效的学习,因此在理论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增加一些课时用于指导学生如何记录视觉日记。具体而言,可在图形创意案例分析这一新课内容讲授时介绍一些设计师的视觉日记作品,让学生对视觉日记的形式以及操作的步骤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2 渗透视觉日记策略方法知识于实践课程
在《图形创意》课程教学过程中渗透视觉日记记录方式、方法以及步骤的策略指导。因为视觉日记的记录方式包括记录、分析、设计三个流程,所以教学环节可分为三部分:(1)课前布置素材搜集作业。每一单元主题教学前布置学生提前搜集素材,借此机会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身边或者现实生活中的实物造型。(2)课中引导分析素材和设计作品。课堂讲授环节。①在课堂讲授环节通过介绍大师的视觉日记作品,分析其从草图到设计作品的设计思维过程。②课堂讨论环节。视觉日记的第二步是分析,这便是提取设计元素的环节,分析的时候需要审查我们记录的视觉信息,同时对它进行修改和概括。③课堂训练环节。视觉日记的第三步是设计,设计是需要在纸上多尝试,将概括后的视觉信息符号化,并寻找机会,将符号化的图形丰富完善、灵活运用,最终形成图形设计作品。(3)课后布置设计作品分析作业。以笔者实习所在的学生为例,虽然该校美术设计专业学生平时都喜欢临摹或尝试创作动漫人物形象,但是对于专业相关的手绘作业却懒于应对,因此需要布置设计作品分析作业,并要求学生以手绘形式记录优秀的图形设计作品,并分析其创意思维、创作形式以便后期设计可借鉴参考。
3.3 布置视觉日记开放作业内容于课后环节
鼓励学生进行持续的视觉日记训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对设计灵感的整合能力。教师可以改变作业的周期,随着学生的记录增大,它不仅仅是一个记录了,在收集和整理设计信息的同时会渐渐形成学生自己的设计风格。具体而言,可以在每一单元知识講解后布置用手绘形式搜集大师图形设计作品的作业。让学生从他人优秀作品中获取灵感。
4 结语
通过对视觉日记在图形创意思维过程中的解析与研究,视觉日记对于《图形创意》课程教学来说是一种不错方法,不但能提高同学的学习兴趣,而且对于培养其形象思维能力以及搜集设计素材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对于初学者来说,更易于掌握和运用。它全面记录下了设计者的整个设计过程,又有效地减少在图形创意中漫无目的地寻找灵感而导致的时间浪费。特别是既避免了设计作品缺乏原创性,又避免了思维局限和思维足势的束缚。
参考文献
[1]诺曼·保罗,保罗· 拉索.建筑师与设计师笔记,吴宇江译,刘晓明译[M].北京:三联书店,2014.
[2]沈颖.集腋成裘——视觉日记的教学实践[J].美苑,2012,(02):96-99.
[3]常鑫.浅谈动画教学中“视觉日记”的设计思维方法[J].中国包装工业,2015,(20):159.
[4]张路.欧洲视觉日记——一个中国设计师在欧洲的学习、工作、生活[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5]马大川.由视觉到表现——浅谈“视觉日记”的创作表现[J].新课程导学,2014,(30):19.
[6]罗瑞兰.图形设计[M].北京:湖南出版社,2014.
[7]弗兰克·惠特福德.包豪斯.林鹤译[M].北京:三联书店,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