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油桐病害共有10余种,最常见的病害主要有:油桐枯萎病、油桐黑斑病、油桐根腐病。
油桐枯萎病。它是油桐的一种毁灭性病害。病菌从根部侵入,通过维管束向树干、枝条、叶梢和叶脉扩展,引起全株或部分枝干枯死,是一种典型的维管束病害。发病初期很难判断,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是一种弱寄生真菌,可在土壤或病株残体中存活,适宜条件下从油桐须根侵入,也可从根部和根茎的伤口侵入。病菌在植株内分泌毒素,使组织变色坏死。或由于菌丝在细胞间或细胞内扩展,影响植物正常的水分运输,导致桐树枯萎死亡。
防治措施:以千年桐作砧木嫁接繁殖是防治油桐枯萎病的根本措施;适地适树;清除病株,及时烧毁,并用石灰处理病土,防治蔓延。
油桐黑斑病。油桐黑斑病又称黑疤病,角斑病。主要危害油桐的叶和果实,引起早期落叶、落果,降低油桐产量。在我国油桐产区都有发生。叶片和果实染病初期出现褐色小斑,慢慢扩展为褐色角斑或褐色硬痕。后期病斑长有病菌子实体。病原菌为油桐尾孢菌病菌在病叶、病果内越冬,翌年春季形成子囊腔,子囊腔孢子成熟后借气流传播,从气孔侵入新叶,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次侵染。侵染果实后形成病疤。黑斑病在8~10月最为严重,引起落叶落果。
防治措施:结合桐林抚育管理,清除病叶、病果;化学防治,染病前喷施波尔多液。
油桐根腐病。病株先是须根腐烂,后是侧根和主根腐烂,叶失水萎焉,枯黄脱落,最后全株干枯死亡。该病多在8~9月发生,幼树和成年树都可染病,潮湿或水淹过的油桐地容易发生根腐病,造成大面积桐树死亡。
防治措施:避免积水,深翻土壤,保持土壤透气良好;清除病株,石灰消毒病土;药剂防治,70%敌百松粉剂700倍液或甲醛溶液200倍液浇灌病株。
油桐主要害虫及其防治。最为常见和严重的有:油桐尺蛾、油桐蓑蛾、大蓑蛾、丽绿剌蛾、六斑始叶螨、桑白蚧、油桐大绵蚧等。
油桐尺蛾。油桐尺蛾属鳞翅目,尺蛾科。是我国南方油桐、油茶、茶树的重要害虫,我国各产区均有发生。危害方式是幼虫啃食油桐叶片,叶片食光后,还取食树下杂草灌木。湖南、浙江1年发生2~3代。以蛹在树干中越冬。翌年4月羽化,5~6月为第1代幼虫发生期,7月化蛹,7月下旬羽化产卵,8~9月中旬为第2代幼虫发生期。9月中旬开始化蛹越冬。油桐尺蛾的发生与气候条件关系密切。夏季高温干旱,土壤干燥,常使蛹大量死亡,第1代羽化率低,第2代成虫密度也大为下降。在油桐与其它杂草、灌木块状混交时虫害发生率较低。天敌对控制虫口密度有一定的作用。
防治措施:垦复灭蛹,人工拾蛹,拍蛾刮卵,保护天敌,释放赤眼蜂,苏云金杆菌喷杀2~5龄幼虫。药物防治,90%敌百虫800~1000倍液,20%速灭杀丁 4000~6000倍液消灭4龄前幼虫。
油桐蓑蛾。油桐蓑蛾属鳞翅目,蓑蛾科。分布于福建、湖南、浙江等地,以幼虫取食油桐叶片和果实,且以护囊上部的柔丝缢束枝条,使缢束枝条处上端枝条死亡。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囊中过冬。成虫4月中下旬羽化,5月中下旬新幼虫开始危害。雄幼虫7龄,雌幼虫8龄,3龄以后幼虫危害严重。
防治措施:摘除蓑囊;喷洒苏云金杆菌,杀螟杆菌液;喷洒多角病毒;化学防治,在幼龄期用95%敌百虫800~1000倍液喷洒。
大蓑蛾危害方式与油桐蓑蛾相同,防治方法两者相同。
丽绿剌蛾。丽绿剌蛾属鳞翅目,刺蛾科。以幼虫大量取食叶片。危害油桐生长结实。江西、浙江1年发生2~3代。幼虫在茧中越冬,在茧中化蛹。6月下旬为第1代幼虫盛期,危害最重。8月中旬为第2代幼虫盛期,第3代幼虫在9月中旬。
防治措施:摘除虫叶;消灭虫茧;灯光诱杀;释放赤眼蜂;喷洒苏云金杆菌;喷洒多角体病毒;保护天敌;化学防治。90%敌百虫1000~2000倍液等喷洒。
桑白蚧。桑白蚁属同翅目,盾介科。为世界性害虫。是油桐、桑、桃的重要害虫,还危害茶、梅、杏、李等。长江中下游年发生1~3代。以受精雌虫在枝条上越冬。雌虫产卵40~200粒于介壳下,初孵幼虫从母虫介壳下爬出,成群固定在2~3年生枝条或幼树树干上。以口器刺入树皮,不再移动,分泌蜡质逐渐形成介壳,被害树干如涂了一层白色粉末。天气和天敌是影响桑白蚧发生的两个主要因素。天气潮湿、林分荫蔽容易发生,夏季高温抑制其发生且有利于寄生蜂繁殖,危害较小。
防治措施:合理密植,注意林内通风透光,修剪虫枝;用抹布擦去树干上的介壳虫;保护天敌;药剂防治:8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喷洒。
油桐大绵蚧。油桐大绵蚧属同翅目,预介科。是油桐的毁灭性害虫。1年发生2代,以若虫在枝条上越冬,翌年4月下旬变成成虫。每个雌虫可产卵1000~2000粒。5月中旬第1代若虫孵化,初孵若虫在嫩枝上爬行固定后,吸取汁液。多集中在1~2 年生枝条上,4~5年生幼树主干上便有寄生。被害树轻者生长衰弱,枝梢干枯,重者全株死亡。虫体排泄大量蜜露还容易招致煤污病。
防治措施:保护天敌,主要是瓢虫;成虫产卵和若虫孵化后半个月,可用50%马拉硫磷1000倍液等喷洒;人工刮去成虫及卵囊,摘除虫叶,冬前剪去越冬虫枝。
油桐枯萎病。它是油桐的一种毁灭性病害。病菌从根部侵入,通过维管束向树干、枝条、叶梢和叶脉扩展,引起全株或部分枝干枯死,是一种典型的维管束病害。发病初期很难判断,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是一种弱寄生真菌,可在土壤或病株残体中存活,适宜条件下从油桐须根侵入,也可从根部和根茎的伤口侵入。病菌在植株内分泌毒素,使组织变色坏死。或由于菌丝在细胞间或细胞内扩展,影响植物正常的水分运输,导致桐树枯萎死亡。
防治措施:以千年桐作砧木嫁接繁殖是防治油桐枯萎病的根本措施;适地适树;清除病株,及时烧毁,并用石灰处理病土,防治蔓延。
油桐黑斑病。油桐黑斑病又称黑疤病,角斑病。主要危害油桐的叶和果实,引起早期落叶、落果,降低油桐产量。在我国油桐产区都有发生。叶片和果实染病初期出现褐色小斑,慢慢扩展为褐色角斑或褐色硬痕。后期病斑长有病菌子实体。病原菌为油桐尾孢菌病菌在病叶、病果内越冬,翌年春季形成子囊腔,子囊腔孢子成熟后借气流传播,从气孔侵入新叶,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次侵染。侵染果实后形成病疤。黑斑病在8~10月最为严重,引起落叶落果。
防治措施:结合桐林抚育管理,清除病叶、病果;化学防治,染病前喷施波尔多液。
油桐根腐病。病株先是须根腐烂,后是侧根和主根腐烂,叶失水萎焉,枯黄脱落,最后全株干枯死亡。该病多在8~9月发生,幼树和成年树都可染病,潮湿或水淹过的油桐地容易发生根腐病,造成大面积桐树死亡。
防治措施:避免积水,深翻土壤,保持土壤透气良好;清除病株,石灰消毒病土;药剂防治,70%敌百松粉剂700倍液或甲醛溶液200倍液浇灌病株。
油桐主要害虫及其防治。最为常见和严重的有:油桐尺蛾、油桐蓑蛾、大蓑蛾、丽绿剌蛾、六斑始叶螨、桑白蚧、油桐大绵蚧等。
油桐尺蛾。油桐尺蛾属鳞翅目,尺蛾科。是我国南方油桐、油茶、茶树的重要害虫,我国各产区均有发生。危害方式是幼虫啃食油桐叶片,叶片食光后,还取食树下杂草灌木。湖南、浙江1年发生2~3代。以蛹在树干中越冬。翌年4月羽化,5~6月为第1代幼虫发生期,7月化蛹,7月下旬羽化产卵,8~9月中旬为第2代幼虫发生期。9月中旬开始化蛹越冬。油桐尺蛾的发生与气候条件关系密切。夏季高温干旱,土壤干燥,常使蛹大量死亡,第1代羽化率低,第2代成虫密度也大为下降。在油桐与其它杂草、灌木块状混交时虫害发生率较低。天敌对控制虫口密度有一定的作用。
防治措施:垦复灭蛹,人工拾蛹,拍蛾刮卵,保护天敌,释放赤眼蜂,苏云金杆菌喷杀2~5龄幼虫。药物防治,90%敌百虫800~1000倍液,20%速灭杀丁 4000~6000倍液消灭4龄前幼虫。
油桐蓑蛾。油桐蓑蛾属鳞翅目,蓑蛾科。分布于福建、湖南、浙江等地,以幼虫取食油桐叶片和果实,且以护囊上部的柔丝缢束枝条,使缢束枝条处上端枝条死亡。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囊中过冬。成虫4月中下旬羽化,5月中下旬新幼虫开始危害。雄幼虫7龄,雌幼虫8龄,3龄以后幼虫危害严重。
防治措施:摘除蓑囊;喷洒苏云金杆菌,杀螟杆菌液;喷洒多角病毒;化学防治,在幼龄期用95%敌百虫800~1000倍液喷洒。
大蓑蛾危害方式与油桐蓑蛾相同,防治方法两者相同。
丽绿剌蛾。丽绿剌蛾属鳞翅目,刺蛾科。以幼虫大量取食叶片。危害油桐生长结实。江西、浙江1年发生2~3代。幼虫在茧中越冬,在茧中化蛹。6月下旬为第1代幼虫盛期,危害最重。8月中旬为第2代幼虫盛期,第3代幼虫在9月中旬。
防治措施:摘除虫叶;消灭虫茧;灯光诱杀;释放赤眼蜂;喷洒苏云金杆菌;喷洒多角体病毒;保护天敌;化学防治。90%敌百虫1000~2000倍液等喷洒。
桑白蚧。桑白蚁属同翅目,盾介科。为世界性害虫。是油桐、桑、桃的重要害虫,还危害茶、梅、杏、李等。长江中下游年发生1~3代。以受精雌虫在枝条上越冬。雌虫产卵40~200粒于介壳下,初孵幼虫从母虫介壳下爬出,成群固定在2~3年生枝条或幼树树干上。以口器刺入树皮,不再移动,分泌蜡质逐渐形成介壳,被害树干如涂了一层白色粉末。天气和天敌是影响桑白蚧发生的两个主要因素。天气潮湿、林分荫蔽容易发生,夏季高温抑制其发生且有利于寄生蜂繁殖,危害较小。
防治措施:合理密植,注意林内通风透光,修剪虫枝;用抹布擦去树干上的介壳虫;保护天敌;药剂防治:8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喷洒。
油桐大绵蚧。油桐大绵蚧属同翅目,预介科。是油桐的毁灭性害虫。1年发生2代,以若虫在枝条上越冬,翌年4月下旬变成成虫。每个雌虫可产卵1000~2000粒。5月中旬第1代若虫孵化,初孵若虫在嫩枝上爬行固定后,吸取汁液。多集中在1~2 年生枝条上,4~5年生幼树主干上便有寄生。被害树轻者生长衰弱,枝梢干枯,重者全株死亡。虫体排泄大量蜜露还容易招致煤污病。
防治措施:保护天敌,主要是瓢虫;成虫产卵和若虫孵化后半个月,可用50%马拉硫磷1000倍液等喷洒;人工刮去成虫及卵囊,摘除虫叶,冬前剪去越冬虫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