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高等农林院校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难以满足高素质、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本文从师资、教材、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与方法等方面,提出了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建议与方案。
关键词高等农林院校;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A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日益加速,当今社会对于专业精通、英语娴熟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愈发紧迫。目前,我国农业科技与涉农贸易的对外交流普遍存在“沟通不畅、信息交流缓慢”的现象。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规定:大学英语教学分为基础阶段(一至二年级)和应用提高阶段(三至四年级)。学生在完成基础阶段的学习任务,达到四级或六级后,都必须修读应用提高阶段的专业英语(Subject-Based English,简称SBE)[1]。高等农林院校普遍开展专业英语教学工作,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增强其社会竞争力,也可以促进农业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我国农业科技与涉农贸易的国际地位。
专业英语教学不同于基础英语和专业课教学,其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高素质农业人才的概念和内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农林院校专业英语的教学实践应立足于当今社会对双语建设人才的需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英语实践应用能力的提高,倡导并构建师生双方共同进步的“终生教育与学习”模式,全面进行教学理念与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一、农林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高等农业院校通常都在第六、七学期开设专业英语课程。在此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公共英语基础。但尽管许多学生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其仍然不了解如何充分使用“英语”这一工具,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实践交流、应用能力。与公共英语相比,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学习意识相对淡薄,学习热情不高,投入精力较少,因而学习效果不佳、学习效率低下。
作为教学的主导者,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2~4]。然而,目前高等农林院校专业英语的师资力量十分薄弱,教师水平参差不齐。业务课教师兼任专业英语教学的现象十分普遍。由于缺乏英语方面的系统训练,其语音、语调的标准性与语言的综合驾驭能力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与提高。
众所周知,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合适的专业英语教材对于扩展学生的专业词汇,提高科技文章的阅读、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交际能力至关重要[2~5]。但是目前,我国高等农林院校尚缺乏系统、规范的专业英语教程。现有的教材多为任课教师节选、汇编的科技文章或科普资料。因而往往选材形式单一,内涵丰富度差,组织结构零散。
有鉴于此,全面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拓展并深化教学内容,建设科学、完整的课程体系,已成为我国高等农林院校专业英语教学的必然选择。
二、进行农林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水平
(一)优秀的师资是推动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根本动力农科专业英语的教学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英语思维、应用的能力,强调促进学生充分运用第二语言工具广泛汲取专业知识、加深专业技能。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其言行举止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农科专业英语任课教师必须做到专业知识广博、英语基础扎实,了解和掌握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面对信息时代的科技飞跃和知识更新,教师应更新理念,以实际行动做“终身教育与学习”的表率,在不断提高自身英语水平的同时,加强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领域的学习。
(二)以高素质农业人才培养为目标,制定和完善农林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近年来,我国提出了“宽口径、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的本科教学指导方针。这为我国高等农林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尽管我国的公共英语教育已经贯穿小学、中学、大学各个阶段,但社会生产实践中仍大量匮乏英语水平高、专业技能强的双语人才。与以往相比,现代大学生知识面宽,接受新兴事物的能力强,但分析判断与动手能力较弱。因此农科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寻找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的契合点,力求通过专业英语的教学活动,提高农林院校毕业生的语言应用与社会实践能力。
制定系统、规范的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对于保证教学质量,规避教学行为的主观、随意性至关重要[5]。目前各高等农林院校专业英语的课时安排从30~60学时不等,授课形式与内容也没有明确的规定与划分。“专业文献阅读”几乎成了专业英语教学的代名词。因此,有必要集中人力、物力,统一思想,制定和完善高等农林院校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根据相应专业的实际需要,从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明确教学达标的底限,规范教学运行;同时组织科学、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强化教学监督。
(三)充实农林专业英语教学内容,积极开展教材与多媒体课件建设
专业英语课程是语言与专业知识的双重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建立学生的英语思维意识[6],帮助和引导学生利用“英语”工具,学习、掌握特定的专业术语和知识技能。为实现应试、生活型英语向专业、素质型英语的转变[7],在专业英语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遵循语言学规律,强调英语在特定专业领域运用能力的培养,并同时兼顾基础英语的训练和巩固。
在教材的选材上,专业英语应结合不同学科、专业的具体特点和发展趋势,从信息性、时代性、前瞻性和知识性四个不同角度,选择内容新颖、形式多样的各类专业文本与语音资料。专业论文、原版教材、产品说明、广告合同、经贸信息、农林新闻等均可以作为专业英语教材与多媒体课件的来源[5~7]。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原有基础和培养方向,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重点。
(四)改革创新教学方法,营造积极学习氛围,调动和引导学生的学习热情
1.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与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实现课程教学的多元化、信息化。
专业英语的教学应注重教师、学生两方面的交流、互动。网络资源与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施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8,9]。由于实时交流便利和可控性强,教师和学生之间信息的交流和反馈充分、迅捷。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与学习兴趣,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与学习重点;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特点,及时评价、总结、判断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调节课堂气氛,使教学活动达到最佳质量、效果。
2. 改革教学方法,营造积极学习氛围,改变被动、僵化、单调的纯语言学习局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往专业英语的教学多由任课教师逐字逐句地讲解课文内容,学生完全处于从属被动地位,课堂气氛沉闷、松散。因此,有必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彻底打破教师“独角戏”、“满堂灌”的局面,倡导并组织专题讲座、情景模拟、分组讨论、涉外交流等相关活动,给学生更多的参与机会,激励其开阔视野、展现自我。
在专业英语的教学实践中,任课教师还应该积极帮助学生克服自卑、羞怯、焦虑等心理障碍,释放心理负荷与压力[10];以提问、谈话、演讲等形式,鼓励学生进行英语思维和会话;营造轻松、自然、愉快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语言学习的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五) 改革课程考试制度,完善教学效果评价机制
考试是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专业英语常用的考试方式是科技论文节选段落的翻译。作为语言应用课程,单纯的翻译考试难以促进和全面考察学生实际英语水平,也不能科学、公正的评价教学效果。
就考试形式而言,闭卷有利于考察学生对专业词汇、特殊句式、习惯用法等的掌握,而开卷则能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与翻译技巧。因此,专业英语考试可以采用开、闭卷结合的办法,以选择、填空、翻译、问答等多种命题形式,全面、灵活地考察学生的口语、听力、阅读、写作水平。鉴于专业英语实践应用性强的特点,学生的课堂测验、平时作业与课外活动表现也应当以适当比例计入最终成绩。
三、结束语
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最后环节,开设专业英语课程对增强学生语言运用与社会实践能力至关重要。当今社会对高素质、双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已经使得专业英语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相信通过社会、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重视和努力,高等农林院校的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必然会跨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黄键滨. 以.新大纲为指导,探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J]. 外语教学,2000,2:92-95.
[2] 李春华、严明. 专业外语向双语教学过渡的影响因素分析[J]. 石油教育,2004,6:60-62.
[3] 杨通美、徐宗宁. 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探讨[J]. 高等建筑教育. 1997,2:49-50.
[4] 袁安富. 浅谈专业外语教学[J]. 南京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9:16-17.
[5] 邱学农、王栋梁、王砚军. 谈专业外语的教学[J]. 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 1998,2:105-107.
[6] 谭会萍、田 森. 专业外语教学模式及方法[J].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2002,4(2):51-54.
[7] 刘作军、李练兵. 专业外语教学改革的尝试[J]. 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1999,14(3):51-52.
[8] 宋亚坤. 浅谈大学专业外语CAI教学[J]. 中国高等教育. 2001,19:42-43.
[9] 张晓红.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环境探讨[J].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2):243-246.
[10] 曾小珊. 影响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输出的情感因素[J]. 陕西工学院学报,2002,18(4):91-94.
作者简介:
曹丽华女(1971-),河南农业大学植保学院,副教授,博士。
关键词高等农林院校;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A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日益加速,当今社会对于专业精通、英语娴熟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愈发紧迫。目前,我国农业科技与涉农贸易的对外交流普遍存在“沟通不畅、信息交流缓慢”的现象。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规定:大学英语教学分为基础阶段(一至二年级)和应用提高阶段(三至四年级)。学生在完成基础阶段的学习任务,达到四级或六级后,都必须修读应用提高阶段的专业英语(Subject-Based English,简称SBE)[1]。高等农林院校普遍开展专业英语教学工作,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增强其社会竞争力,也可以促进农业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我国农业科技与涉农贸易的国际地位。
专业英语教学不同于基础英语和专业课教学,其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高素质农业人才的概念和内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农林院校专业英语的教学实践应立足于当今社会对双语建设人才的需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英语实践应用能力的提高,倡导并构建师生双方共同进步的“终生教育与学习”模式,全面进行教学理念与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一、农林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高等农业院校通常都在第六、七学期开设专业英语课程。在此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公共英语基础。但尽管许多学生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其仍然不了解如何充分使用“英语”这一工具,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实践交流、应用能力。与公共英语相比,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学习意识相对淡薄,学习热情不高,投入精力较少,因而学习效果不佳、学习效率低下。
作为教学的主导者,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2~4]。然而,目前高等农林院校专业英语的师资力量十分薄弱,教师水平参差不齐。业务课教师兼任专业英语教学的现象十分普遍。由于缺乏英语方面的系统训练,其语音、语调的标准性与语言的综合驾驭能力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与提高。
众所周知,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合适的专业英语教材对于扩展学生的专业词汇,提高科技文章的阅读、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交际能力至关重要[2~5]。但是目前,我国高等农林院校尚缺乏系统、规范的专业英语教程。现有的教材多为任课教师节选、汇编的科技文章或科普资料。因而往往选材形式单一,内涵丰富度差,组织结构零散。
有鉴于此,全面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拓展并深化教学内容,建设科学、完整的课程体系,已成为我国高等农林院校专业英语教学的必然选择。
二、进行农林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水平
(一)优秀的师资是推动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根本动力农科专业英语的教学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英语思维、应用的能力,强调促进学生充分运用第二语言工具广泛汲取专业知识、加深专业技能。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其言行举止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农科专业英语任课教师必须做到专业知识广博、英语基础扎实,了解和掌握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面对信息时代的科技飞跃和知识更新,教师应更新理念,以实际行动做“终身教育与学习”的表率,在不断提高自身英语水平的同时,加强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领域的学习。
(二)以高素质农业人才培养为目标,制定和完善农林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近年来,我国提出了“宽口径、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的本科教学指导方针。这为我国高等农林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尽管我国的公共英语教育已经贯穿小学、中学、大学各个阶段,但社会生产实践中仍大量匮乏英语水平高、专业技能强的双语人才。与以往相比,现代大学生知识面宽,接受新兴事物的能力强,但分析判断与动手能力较弱。因此农科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寻找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的契合点,力求通过专业英语的教学活动,提高农林院校毕业生的语言应用与社会实践能力。
制定系统、规范的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对于保证教学质量,规避教学行为的主观、随意性至关重要[5]。目前各高等农林院校专业英语的课时安排从30~60学时不等,授课形式与内容也没有明确的规定与划分。“专业文献阅读”几乎成了专业英语教学的代名词。因此,有必要集中人力、物力,统一思想,制定和完善高等农林院校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根据相应专业的实际需要,从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明确教学达标的底限,规范教学运行;同时组织科学、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强化教学监督。
(三)充实农林专业英语教学内容,积极开展教材与多媒体课件建设
专业英语课程是语言与专业知识的双重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建立学生的英语思维意识[6],帮助和引导学生利用“英语”工具,学习、掌握特定的专业术语和知识技能。为实现应试、生活型英语向专业、素质型英语的转变[7],在专业英语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遵循语言学规律,强调英语在特定专业领域运用能力的培养,并同时兼顾基础英语的训练和巩固。
在教材的选材上,专业英语应结合不同学科、专业的具体特点和发展趋势,从信息性、时代性、前瞻性和知识性四个不同角度,选择内容新颖、形式多样的各类专业文本与语音资料。专业论文、原版教材、产品说明、广告合同、经贸信息、农林新闻等均可以作为专业英语教材与多媒体课件的来源[5~7]。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原有基础和培养方向,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重点。
(四)改革创新教学方法,营造积极学习氛围,调动和引导学生的学习热情
1.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与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实现课程教学的多元化、信息化。
专业英语的教学应注重教师、学生两方面的交流、互动。网络资源与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施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8,9]。由于实时交流便利和可控性强,教师和学生之间信息的交流和反馈充分、迅捷。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与学习兴趣,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与学习重点;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特点,及时评价、总结、判断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调节课堂气氛,使教学活动达到最佳质量、效果。
2. 改革教学方法,营造积极学习氛围,改变被动、僵化、单调的纯语言学习局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往专业英语的教学多由任课教师逐字逐句地讲解课文内容,学生完全处于从属被动地位,课堂气氛沉闷、松散。因此,有必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彻底打破教师“独角戏”、“满堂灌”的局面,倡导并组织专题讲座、情景模拟、分组讨论、涉外交流等相关活动,给学生更多的参与机会,激励其开阔视野、展现自我。
在专业英语的教学实践中,任课教师还应该积极帮助学生克服自卑、羞怯、焦虑等心理障碍,释放心理负荷与压力[10];以提问、谈话、演讲等形式,鼓励学生进行英语思维和会话;营造轻松、自然、愉快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语言学习的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五) 改革课程考试制度,完善教学效果评价机制
考试是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专业英语常用的考试方式是科技论文节选段落的翻译。作为语言应用课程,单纯的翻译考试难以促进和全面考察学生实际英语水平,也不能科学、公正的评价教学效果。
就考试形式而言,闭卷有利于考察学生对专业词汇、特殊句式、习惯用法等的掌握,而开卷则能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与翻译技巧。因此,专业英语考试可以采用开、闭卷结合的办法,以选择、填空、翻译、问答等多种命题形式,全面、灵活地考察学生的口语、听力、阅读、写作水平。鉴于专业英语实践应用性强的特点,学生的课堂测验、平时作业与课外活动表现也应当以适当比例计入最终成绩。
三、结束语
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最后环节,开设专业英语课程对增强学生语言运用与社会实践能力至关重要。当今社会对高素质、双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已经使得专业英语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相信通过社会、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重视和努力,高等农林院校的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必然会跨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黄键滨. 以.新大纲为指导,探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J]. 外语教学,2000,2:92-95.
[2] 李春华、严明. 专业外语向双语教学过渡的影响因素分析[J]. 石油教育,2004,6:60-62.
[3] 杨通美、徐宗宁. 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探讨[J]. 高等建筑教育. 1997,2:49-50.
[4] 袁安富. 浅谈专业外语教学[J]. 南京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9:16-17.
[5] 邱学农、王栋梁、王砚军. 谈专业外语的教学[J]. 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 1998,2:105-107.
[6] 谭会萍、田 森. 专业外语教学模式及方法[J].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2002,4(2):51-54.
[7] 刘作军、李练兵. 专业外语教学改革的尝试[J]. 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1999,14(3):51-52.
[8] 宋亚坤. 浅谈大学专业外语CAI教学[J]. 中国高等教育. 2001,19:42-43.
[9] 张晓红.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环境探讨[J].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2):243-246.
[10] 曾小珊. 影响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输出的情感因素[J]. 陕西工学院学报,2002,18(4):91-94.
作者简介:
曹丽华女(1971-),河南农业大学植保学院,副教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