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哺乳期,我強烈地感觉到小格就是我。小格虽脱离母胎,但我与她仍然在一个大的共同体之中。她尽管无法说话和行动,与我却完全地心意相通,那时我对她的爱,很大程度上是我与我自己之间的“无私”。
而如今,小格已经是她自己了。
她已经度过婴幼期,强大了,依存度降低,不再会离开我或其他大人就分分钟性命难保。她见过世面了,不再傻乎乎被我随便灵机一动就忽悠过去。她有自己的逻辑了,不再像杯子接自来水一样百分百接受我的灌输。
她也有个性和要求了,她或是执着于幻想,或是倦怠于重复。她从生活中洞察着因果之间的隐线,学会了真诚地狡狯,也会为了维护自己的一念而试探周围人的反应。她手里仿佛捏着一根透明的、尖细的指挥棒。
我们恼怒于被她指挥,但她有的是时间来卡准我们的燃点、熔点和痛点。她身高不足一米,体重刚过30斤,穿16厘米的鞋,不识几个字,精神上却已经是个颇具个人哲学的灵类。她与我平起平坐,不遑多让。我们平等,她甚至比我更平等。
我无法包容她了,因为我的个体局限已经不能再兜住另一个人了。我不再因为她是我的一部分而天然正义地指导她、满足她和对待她。我不再是权威,不再有底气。从今天起,为本能所维系的母爱走到了尽头,而真正困难的教育才真正开始。
一个人如何观察、欣赏、鉴别另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又如何说服教育他?我试着倒带,在很多个与小格相处的时刻,那些鸡飞狗跳的状况,是无视、藐视和懒惰导致的升级。
小格在大人说话时大声插播重复的话语,只是因为我们没有理会她最初的要求。她想吃一点点红烧鱼块,我们担心那是“大人吃的菜”太咸太辣和刺太多而不给,于是她哭得昏天暗地,委屈不已。但其实只要给她尝尝,一切也就明了。
小格在午饭时坚持要喝掉一整袋酸奶,最后饭菜也吃不下了,但那只是因为早晨出门时我们只给她喝了几口酸奶,在她恋恋不舍时允诺她回来时可以喝完。她记住了,而我们不仅没记住,还责怪她。其实如果在早上就让她喝够了,她也就不会有如此强大的残念。
小格好几周没去上乐高课,原先她期待得很,可现实是一进教室竟然哭着要回家,怎么问原因她都只是嚎啕着要回家,就算勉强上了10分钟课也会哭着开门出来。这当然令人侧目,非常丢人。我们强忍怒气,在平和的气氛下询问,原因竟然是:“好久没去,不认识了。”“真的吗?”“真的。”也许这就是终极答案,也许还有更多隐情:来了陌生的小朋友,原本关系很好的同学忽视了她,她感觉自己被排斥在外。
于是,我学习到几件事:一、慢下来,尽可能地慢下来,其实只需要几十秒,倾听她的想法,给她回应,然后商量出一个合理的行动;二、满足她最初明确的、合理的、即时的要求,不以大人的思维来议价、克扣、拖延;三、在不危及生命和健康的前提下,尽量不以大人的“合适”尺度来要求孩子配合。
举个例子。有一次早晨出门前,小格忽然提出要自己选一件外套。时间已经很紧张了,我第一个念头就是这孩子在瞎胡搞,不能随着她。但又想到,以往用转移她注意力或拖延满足的方法,往往节外生枝,不仅耗费更多时间精力,还消耗大人的信用。这次何妨试下听她的。来到衣柜前,小格仰起头,足足沉思了20秒,就在我已经快要不耐烦的时候,她决定了:“妈妈,我要那件绿色格子的。”在给她穿上这件绿色格子外套的同时,我一下子明白了她为什么提出这个要求──这件外套比我们给她准备的外套要轻薄一些,她感觉到了初夏的热度。我只是多等了两分钟,我们俩就互相赢得了一些对方的信任。
我希望能更多地忘记自己是个母亲,取而代之的是记住我们是一对互助互补的道友。我教她一些词语,而她还给我奇异的句子;我牵她过马路,而她能带我摘星星。我们俩如同生命长河中两个偶尔挤在一起漂流的颜料罐子,磕碰中互相给对方涂抹上一些自己的色彩。
这样,已经很好很好。
而如今,小格已经是她自己了。
她已经度过婴幼期,强大了,依存度降低,不再会离开我或其他大人就分分钟性命难保。她见过世面了,不再傻乎乎被我随便灵机一动就忽悠过去。她有自己的逻辑了,不再像杯子接自来水一样百分百接受我的灌输。
她也有个性和要求了,她或是执着于幻想,或是倦怠于重复。她从生活中洞察着因果之间的隐线,学会了真诚地狡狯,也会为了维护自己的一念而试探周围人的反应。她手里仿佛捏着一根透明的、尖细的指挥棒。
我们恼怒于被她指挥,但她有的是时间来卡准我们的燃点、熔点和痛点。她身高不足一米,体重刚过30斤,穿16厘米的鞋,不识几个字,精神上却已经是个颇具个人哲学的灵类。她与我平起平坐,不遑多让。我们平等,她甚至比我更平等。
我无法包容她了,因为我的个体局限已经不能再兜住另一个人了。我不再因为她是我的一部分而天然正义地指导她、满足她和对待她。我不再是权威,不再有底气。从今天起,为本能所维系的母爱走到了尽头,而真正困难的教育才真正开始。
一个人如何观察、欣赏、鉴别另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又如何说服教育他?我试着倒带,在很多个与小格相处的时刻,那些鸡飞狗跳的状况,是无视、藐视和懒惰导致的升级。
小格在大人说话时大声插播重复的话语,只是因为我们没有理会她最初的要求。她想吃一点点红烧鱼块,我们担心那是“大人吃的菜”太咸太辣和刺太多而不给,于是她哭得昏天暗地,委屈不已。但其实只要给她尝尝,一切也就明了。
小格在午饭时坚持要喝掉一整袋酸奶,最后饭菜也吃不下了,但那只是因为早晨出门时我们只给她喝了几口酸奶,在她恋恋不舍时允诺她回来时可以喝完。她记住了,而我们不仅没记住,还责怪她。其实如果在早上就让她喝够了,她也就不会有如此强大的残念。
小格好几周没去上乐高课,原先她期待得很,可现实是一进教室竟然哭着要回家,怎么问原因她都只是嚎啕着要回家,就算勉强上了10分钟课也会哭着开门出来。这当然令人侧目,非常丢人。我们强忍怒气,在平和的气氛下询问,原因竟然是:“好久没去,不认识了。”“真的吗?”“真的。”也许这就是终极答案,也许还有更多隐情:来了陌生的小朋友,原本关系很好的同学忽视了她,她感觉自己被排斥在外。
于是,我学习到几件事:一、慢下来,尽可能地慢下来,其实只需要几十秒,倾听她的想法,给她回应,然后商量出一个合理的行动;二、满足她最初明确的、合理的、即时的要求,不以大人的思维来议价、克扣、拖延;三、在不危及生命和健康的前提下,尽量不以大人的“合适”尺度来要求孩子配合。
举个例子。有一次早晨出门前,小格忽然提出要自己选一件外套。时间已经很紧张了,我第一个念头就是这孩子在瞎胡搞,不能随着她。但又想到,以往用转移她注意力或拖延满足的方法,往往节外生枝,不仅耗费更多时间精力,还消耗大人的信用。这次何妨试下听她的。来到衣柜前,小格仰起头,足足沉思了20秒,就在我已经快要不耐烦的时候,她决定了:“妈妈,我要那件绿色格子的。”在给她穿上这件绿色格子外套的同时,我一下子明白了她为什么提出这个要求──这件外套比我们给她准备的外套要轻薄一些,她感觉到了初夏的热度。我只是多等了两分钟,我们俩就互相赢得了一些对方的信任。
我希望能更多地忘记自己是个母亲,取而代之的是记住我们是一对互助互补的道友。我教她一些词语,而她还给我奇异的句子;我牵她过马路,而她能带我摘星星。我们俩如同生命长河中两个偶尔挤在一起漂流的颜料罐子,磕碰中互相给对方涂抹上一些自己的色彩。
这样,已经很好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