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记录 展示 引导

来源 :中国广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xiao198106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获得2011年波米西亚国际广播节目比赛二等奖的广播特写《兰卡》,是由捷克广播电台布朗尼斯拉瓦·耶尼奇科瓦采访制作的。特写描述了一个问题少女的成长。兰卡的故事超越了问题青年的常见模式,表现了一个青春女孩叛逆、挣扎,寻找自己的生活,在绝境中完成自我认知、实现自我拯救的过程。
  关键词:问题女孩 记日记 被采访者主动邀约的采访 深化主题的结尾设计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捷克广播电台布朗尼斯拉瓦·耶尼奇科瓦采访制作的广播特写《兰卡》,获得了2011年波米西亚国际广播节目比赛二等奖。这是一个传统的欧洲广播特写,长达58分钟。题材并不新鲜,是一个有关问题少女成长的故事。那么,作者是如何具体采访制作的呢?这个特写有哪些独特之处,又有哪些遗憾呢?
  被采访对象主动邀约的采访
  《兰卡》的作者布朗尼斯拉瓦·耶尼奇科瓦大学时学的专业是广播,毕业后在捷克电台的青年频率工作,后来去了捷克电视台的特写中心,目前是捷克广播电台第二频率的主编。《兰卡》是她自己采访、撰稿、制作的。
  在与作者交谈时,我提的第一个问题是:“一个女孩从她13岁到22岁,从少女成长为成熟女性。可我从音响里听不到兰卡的声音前后有多大变化,这是为什么呢?”
  作者告诉我,尽管她认识兰卡长达9年,但一开始,她并没有想到要做关于兰卡的广播特写。等到兰卡主动来找她,她才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特写题材,但那时候兰卡的故事已经发生了很长时间,许多音响已经无法补录了。所以特写中听到的,已经是成年的兰卡。她说:“我是2002年在利贝雷茨的青少年治疗中心第一次见到兰卡的。我发现兰卡不仅长得漂亮,还十分聪明。我开始关注她,但并没有想采访她,因为那时我为电视台工作,在青少年治疗中心拍摄另一个故事。4年后,也就是2006年的夏天,兰卡刚好18岁。她给我发了封邮件,约我见面。那时,我已经回到电台。去见她的时候,我带上了录音机。可我还没想到后来会跟踪采访兰卡5年。她的故事总在不断发展变化,而且跌宕起伏、引入入胜。她一会儿消失,一会儿出现,我不得不寻找她,采访她,跟着她录音,收集材料。由于无法复制已经发生的故事,我不止一次对自己说,如果我能在一开始认识她的时候,也就是她13岁那年采访她,跟踪采录她的生活,这个特写会更生动,更有戏剧性。而现在,我只能听到她冷静地回顾她最困难的日子。我几次想放弃这个特写,直到有一天,兰卡把她的日记给了我,并允许我摘录其中一部分。她的日记字迹工整,条理分明,又一次显示了她的不同凡响。”
  日记的妙用
  采访对象主动提供的日记,是这个特写起死回生的关键。作者从心理医生那里得知,兰卡有一本很不寻常的日记。在治疗中心,记日记是一种治疗方法。而对兰卡来说,写日记绝不仅仅是接受治疗,而是支撑她走过利贝雷茨青少年治疗中心那三年生活不可或缺的精神需要。
  兰卡能够意识到自身的长处,同时也让别人感到她不属于青少年治疗中心。她的才能、智慧远远超过周围的人。正因为如此,她不合群,经常独来独往。后来治疗中心只有她一个人进了文法学校,但那里的同学并不欢迎她。在那个阶段,日记是她表达思想感情的唯一途径。而特写《兰卡》正是通过她的日记,成功地架起了听众走进她心灵深处的通道。
  如果说兰卡的日记是绝佳的素材,作者的人品打动了采访对象,那么,对日记的使用就体现了作者的专业技巧。
  首先,用日记巧妙地弥补未能录下的2006年以前兰卡故事的遗憾。作者没有直接让成年的兰卡读自己十三四岁少女时候的日记,而是选择成年的兰卡先读几句,然后置入另一位13岁女孩的声音。两个声音同时叠加运行,十几秒后兰卡的声音消失。整个节目中只有开头和结尾两处出现的日记有成年兰卡的声音,其他地方都是另一个13岁女孩在“读日记”。这样既让听众感觉真实,又生动悦耳。因为“读日记”的声音线与作者采访兰卡的音响线是交织前行的,如果让兰卡读自己的日记,的确很真实,但节目会变得呆板、单一,会造成听觉上的疲劳。
  第二,让日记贯穿整个特写。尽管特写的后半部分,已经有采访兰卡的音响,但作者依然保证“读日记”声音的出现频次。特别是在最后,当已经成为师范大学学生的22岁的兰卡回到当年的校园时,“读日记”的声音再次出现,这时,兰卡13岁的日记不只表达少女兰卡的心声,更传达了成年兰卡的反思和对“老师”这个职业的感悟,以及作者对某些教育弊端的批判。这里,日记的出现,不只是节目形态完整的需要,更是展示人物性格、提升主题的重要手段。
  结尾的独特设计深化了主题
  出人意外的结尾,是广播特写《兰卡》成功的决定因素。如果特写在兰卡以优异成绩高中毕业并被师范大学录取时结束,那么,它充其量只是一个一般问题少年的成长故事。
  兰卡的故事一开始听起来的确与一般的问题少年没有太多的不同。童年不幸,13岁失去妈妈,生父和继父对她不闻不问,外公爱她、抚养她,却没有办法与她交流。兰卡觉得被抛弃,于是离家出走、逃学、吸毒,被送进青少年治疗中心。在那里,她抽烟、打架,与女生谈恋爱,又被送进少年罪犯感化院。回到青少年治疗中心后,她又逃跑,爱上吸毒的妓女,在街头流浪。但兰卡又不是一个普通女孩,她的故事超越了问题少年的常见模式。她叛逆,但努力寻找自己的生活,在絕境中完成自我认知、实现自我拯救。广播特写《兰卡》展现了一个年轻生命的挣扎,她不断冲破环境的束缚,争取个性的生存权利。她在最危险的关头,守住了自己的底线,开始自我拯救,并寻找社会力量帮助自己,让自己回归正常的生活。主动找记者采访自己,说自己的故事,就是她自我拯救的一种方式。
  作者在这个特写中不只是一个观察者、记录者、采访者、报道者,还是采访对象一直在寻找的、值得推心置腹的朋友。她不只是记录展现兰卡的生活,她还设计了兰卡生活中的一个场景,引导了特写的最终走向。特写的最后,作者设计了一次“目的地保密的旅行”,把兰卡带回当年彻底否定她的学校,让当年的老师看到长大成人的兰卡。这一设计,首先是顺应了兰卡希望成为老师的内心选择;其次是为兰卡、也为兰卡曾经的老师创造了一个反思的机会。这种出人意外的设计增强了特写的冲击力。至此,兰卡的故事不再仅仅是一个问题少女的成长史,它让听众看到造成问题少女更深层次的原因,让听众思索兰卡的过去,展望兰卡的未来。报道一个问题女孩,却让听众感受到希望,体验到美好,这才是公共广播的目的,也是《兰卡》赢得听众、赢得奖项的真正原因。
  当然,《兰卡》也有令人遗憾之处。尽管有日记作弥补,但作为广播特写,丢失故事原有的生动、真实的音响,还是一个难以挽回的损失。其次,对兰卡转折的关键点交待得不够清楚,也影响了作品的感染力。
  (作者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学会秘书长)
其他文献
在宗教强盛、科学幼弱的时代,人们把魔法信为医学;在科学强盛、宗教衰弱的今天,人们把医学误当作魔法。客观真实地报道新闻,特别是医学事件,不因为误会和误导夸大医学的“魔力”,则是媒体人的操守。  “妻子赤身裸体躺在手术台,满口鲜血,眼睛里还含着泪水,可却再也没有了呼吸。而本应该在抢救的医生和护士,却全体失踪了。”这段对一个死在手术台上的产妇的描述,近日被多家媒体转载,如果没有后来的新闻跟进,这显然要引
期刊
摘 要:《台北直播室》栏目是在海峡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转变,两岸交流更为宽松包容的媒介生态条件下创办的,开创了大陆对台湾广播入岛办广播节目之先河。本文从听觉的有效传播、两岸关系变化与栏目定位、新媒体时代栏目的全新空间三个方面分析、解读《台北直播室》。  关键词:海峡两岸 对台湾广播 传播 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在《乡愁》中写道:“小时候,乡愁是一
期刊
中国传媒领域的转变具有一定成果,但往往不能触及中国传媒业发展的根本,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逐步学会在全球传播市场里找到自己的定位。  1.管理改革:市场主导。政府在没有过多干预的前提下,保持市场竞争有序、合理、合法即可。随着中国传媒行业的成熟,逐步摒弃行政力量对传媒产业的直接干预将是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熟之后的主要诉求,以市场需求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保证传媒资本自由流动。  2.体制改革
期刊
忙碌的2012年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王晓晖应约接受《中国广播》杂志专访。“近年来传媒竞争的领域一是内容的多产品形态,一是资源的配置方式。中央电台在王求台长‘世界眼光、开放胸怀、内合外联、多元发展’战略思路引领下,五年来走过的就是两个转变之路:内容呈现由电台到传媒机构的转变;资源配置由以往单独的事业体制到事业产业体制并重的转变。”  如今,与其他主流媒体一样,中央电台的产业与事业已经形成相辅相
期刊
【摘 要】以内容创新为立足点、机制创新为突破点、渠道创新为着力点的新一轮改革创新,开启了传统广播在新媒体时代的逆势突围之路。本文以江苏广播新一轮改革创新实践为例,揭示传统媒体面对媒体竞争的生存发展路径。  【关键词】广播改革 内容创新 机制创新 渠道创新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面对日益激烈的媒体竞争和传统媒体影响力整体堪忧的外部环境,广播如何通过改革创新实现困境下的突围?走
期刊
这两年,中国广电行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以视频网站为代表的新媒体,通过移动客户端等终端,开始切割传统广电的市场份额。进入2014年,几乎所有视频网站在“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的广告库存都不够,面对视频网站广告库存的困境,视频从业者甚至喊出了“到二三线城市去,到新用户和广告客户最需要的地方去”的“豪言壮语”。  对此,湖北广播电视台台长王茂亮态度非常明确:“挑战什么时候都有,关键还是做好自己。”王
期刊
摘 要:随着两岸民众往来与互动的增加,《台北直播室》品牌的成长空間也将获得进一步提升。本文从《台北直播室》品牌定位及所输出的价值观、具有专业精神的记者团队成为新闻品牌栏目的保证和《台北直播室》品牌形象的确立、营销与成长点几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品牌定位 正能量 碎片化 专业精神 品牌营销 成长空间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台北直播室》作为中央电台对台湾节目中心的重点栏
期刊
英国《卫报》在很早就意识到了新闻需要新的形态,也就是“开放新闻”。总编拉斯布里杰对“开放新闻”的定义是:它是一种完全织入世界上现存的信息网的新闻。它和这个网络相连,从网络中筛选和过滤,与网络紧密合作,利用普通人发表和分享材料的能力更好地讲述世界。为了让人理解,拉斯布里杰用一连串排比诠释了什么叫作“开放新闻”:“旅游版在寻找对柏林了如指掌的一千人。环境团队试图扩大环境报道的范围、权威性和深度。国际报
期刊
摘 要:两岸关系的发展已经由开创期进入巩固深化期,两岸各界的交流也更加密切,如何能够增进“两岸一家人”的感情,实现有效沟通,是对台湾广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借助有效传播理论,通过对台湾媒体及受众的分析,明确了当前形势下《台北直播室》的定位,并尝试对增强其传播效果的途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视角 客观 传播效果 存在感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拥有近60年历史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期刊
主题策划: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节目中心 本刊编辑部  栏目主持:李 联 吕晓虹  编者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中华之声《台北直播室》,是一档由驻台记者采编、制作完成的新闻栏目,2009年6月开播,每周一至周六在中华之声新闻直播板块节目《海峡在线》《早间随身听》中播出,时长约10分钟。  带台湾听众领略一个不一样的台湾。《台北直播室》凭借广播驻点记者独到的专业素质及独特的新闻视角,得到了台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