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标理念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新校园·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nz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1年开始,我国教育部开启了轰轰烈烈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过十年的实践探索,课程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教育部正式研究出台了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一线的教师,对新课标充满了研究兴趣,对新课标中的教育理念有一种崭新的期待。近期,笔者又有幸观摩了山东省第六届小学数学教学能手比赛,感受了一场让人震撼的数学盛会。来自省内各地的参赛选手用生动的课例表达了自己的数学执教理念,展示了自己的教学风采,同时更用自己的育人思想与人格魅力给听课教师们树立了标杆。现结合自己学习《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体会,谈一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表现的新气象,说一说新理念在课堂实践中的应用与体现。
  一、立足学生客观实际,潜心挖掘生活素材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这就要求我们在组织教学内容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善于挖掘学生的生活素材。
  在能手评比的课堂上中,笔者欣喜地看到了这一点的落实:许多朴实无华的事例正是学生最熟悉的生活情境,有时看似一个简单的设计却能引起学生极大的研究兴致。来自东营的刘红霞老师在执教《方向与位置》一课时,为了引出判断方向的实际问题,借用了学生非常喜欢的动画角色“喜羊羊”,让大家一起帮喜羊羊找回家的路。学生看到熟悉的画面,再加上喜羊羊可爱的说话声音,都兴趣高涨,争先恐后地出谋划策。最后借助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顺利解决了“认识方向”的问题。在巩固“方向与位置”知识点时,教师从学生的校园情境入手,以升旗台为中心将各个方向上物体的分布展现出来(如图1),学生很快就掌握了“相对位置”的含义。其实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最初认识方位时,都需要一定的参照物像。课堂上学生的“方向”学习如果能够与他们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物建立联系,则会帮助他们“根深蒂固”地掌握“方向”这一概念。
  ■
  图1
  本次比赛中,很多参赛教师都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大胆改进和发展延伸教材内容,层层展开教学,既发挥了教材的资源优势,更展现了教师自身高超的教学水平,充分体现了“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这一重要理念。
  二、关注学生认知冲突,着力打通思维障碍
  学生在学习新知的时候,往往会受到以前知识或日常生活经验的影响,形成一定的误区,即在认知过程中形成“冲突”。“认知冲突”是这样定义的:当个体意识到个人认知结构与环境或是个人认知结构内部不同成分之间的不一致所形成的状态。也就是说,学生学习新知的过程就是不断“建立冲突—分析冲突—解决冲突”的过程。
  文似看山不喜平,其实课堂教学也一样。教师不妨在教学过程中“卖”个关子,故意帮助学生建立冲突,在冲突中引导学生不断建立新知的内涵和外延。这一点,朱琳叶老师教学“图形的周长”一课时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完成新授知识的教学后,朱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有一片长方形草地(如图2),草地上有一条曲曲折折的小路,瓢虫和蚂蚁分别绕着图形A和图形B跑一圈,它们跑的路一样长吗?
  ■
  图2
  虽然题目很简单,但却打破了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带来的错觉:大的图形周长不一定就长,小的图形周长不一定就小,关键看围成图形一圈的长度是多少。学生经过自己动手画和同伴互助,最终解决了这个问题。这样非常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周长知识的理解。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建立认知冲突,并一起分析冲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性与投入热情,以最终解决冲突。这也是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
  三、强化思想方法渗透,重视知识拓展应用
  笔者一直非常信服一句话:普通的数学教师教知识,真正优秀的数学教师关注的是思想与方法,传授的是生活的智慧。在“新课标”的学习中,笔者看到了这一理念的渗透。通过这次的教学观摩,更深切地体会到这一点。
  在教学六年级“圆的面积”一课时,参赛教师都非常关注学生学习新知的认知起点和心理因素。如,来自肥城市的李翠老师在教学前先让学生猜字谜:“15天,打一字。”谜底是“胖”,也就是先将15天想成半个月再思考答案,学生便有了一种“转化”的初步印象。教学中,老师带领大家回顾了以前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圆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来计算面积。学生充分利用“转化”的思想来解决问题,将圆转化成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甚至梯形,尝试求解。教师这种基于学生生活经验与已有能力的设计令人眼前一亮,他们是在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的潜能,全力利用已有经验解决新问题。这样的学习体验比掌握新知更重要。
  学以致用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目的,因此应用意识的培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也是十分重要的。来自济南的张绪昌老师在教学“条形统计图”一课时,首先从生活中取材,统计了上课班级学生一分钟跳绳的个数,如何清楚地知道班级的整体情况呢?学生在填写统计表的基础上研究制作了统计图,最后对统计图进行了分析,让学生学会读图并联系实际从图中获取信息。教师无形中和学生一起走过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绘制图表—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渗透了统计思想与应用意识。
  每一个投入型的教师,每一个热爱研究的教师,都喜欢能引起学生共鸣的教学设计,都欣赏能引发思考的课堂教学。如今,2011年版的《数学课程标准》必将掀起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大潮,我们愿意乘着这一东风,与各位教育同仁深入开展课程研究,致力于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其他文献
摘 要: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教学改革既要强调实践操作技能,还应重视“创造性”的特殊要求。本文通过对石家庄财经职业学院在本专业实训教学改革的阐述,旨在探索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此外,探索具有院校特色和服务地方经济的广告设计与制作的改革方向。  关键词:高职;广告设计与制作;实训;教学改革  以石家庄财经职业学院为例,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实训通过案例教学和任务驱动,强化学生操作技能,锻炼学生
期刊
亚里士多德说过:“对于美德,我们仅止于认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必须努力培养它,运用它,或是采取种种方法,以使我们成为良善之人。”孩子就如同橡树种子,都有长成参天大树的能力。每个孩子生来就具有所有美德,等待成长。教育好孩子就是激发孩子的最佳潜质,美德就是孩子们好的方面,我们的使命就是挖掘孩子的美德宝石,用爱去培养他们,使其光芒毕露。我校在培养学生美德方面,开展了以下活动。  一、开设美德课程,滋养孩
期刊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整理资料的方法,用学到的方法小组合作完成手抄报。  2.通过制作手抄报,提高学生动手的能力。  3.在制作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信息,感受探究学习的乐趣。  4.通过本次活动,激发学生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学会整理资料的方法,对“浒苔”相关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  教师
期刊
摘 要:本文从小学体育教学中“跳绳”一节课的设计说起,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整个教学过程的评价三个维度论述了如何在新课标的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关键词:新课标;合作;教学策略  所谓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是教师为达到一节课教学的最优化,运用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依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的现实条件综合分析教学中的问题,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合理组织
期刊
摘 要: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营造恰当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投入阅读中,同时要把阅读与交流、实践相结合,以完善学生的个人素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人文素养;合作创新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阅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地位。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然而,一些教师受传统教育思想
期刊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很多学生怕写作文,写出的习作言之无物、空洞乏味、语言干瘪,追根究底是学生平时不注意观察生活、课外阅读面窄、不注意材料的积累所致。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平常的写作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积累材料。  一、细心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鲁迅说过:“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教学生写作,首先要引导学生细心观察、体验生活,这样才能积累丰富的素材。教师应指导学生动用多种感官,丰富写作素材
期刊
初中新课程实施后,学生的负担呈进一步加重的趋势。对此,我校于2008年9月毅然开始了减负提质的探索。2011年我校以温州市18所“小班化”教学试点学校之一为契机,开始以导学案为突破口,构建“12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极力打造精致魅力小班化课堂。通过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使减负提质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选准导学案为突破口  减负提质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想取得立竿见影之效必须找寻突破口。而以导学案
期刊
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之人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活泼流不息。”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只有平时经常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中的甜酸苦辣,丰富个人情感,积累写作素材,写起作文来才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如,学生升入初中,进入一个新的环境,会用好奇的目光观察周围的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要“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目前,学生作文的现状和这一目标相差甚远。因此,教师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着手,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摆脱过于死板的教学模式,通过改进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而作文情境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模式,不仅能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使学
期刊
摘 要:作为小学班主任教师,笔者在从事班主任工作的这些年中,深刻体会到一个班主任专业化成长之路的艰辛与快乐,也体会到教书育人的幸福感。本文从教师责任、德育研究、班主任成长等多方面论证,结合实践谈了成长感悟。  关键词:班主任;专业化成长;责任;德育  “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一直以来,陶行知这句朴实的名言,让我时刻对照自身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