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之人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活泼流不息。”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只有平时经常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中的甜酸苦辣,丰富个人情感,积累写作素材,写起作文来才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如,学生升入初中,进入一个新的环境,会用好奇的目光观察周围的一切。教师可以降低作文难度,要求他们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事情记录下来。这样,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完成作文,因为有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写起作文来得心应手。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之人,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只有寻找到源头,方能有清甘的水喝,这“源头”就是我们多姿多彩的生活。
二、引导学生重视口头作文训练,以说促写,说写结合
写作是用笔说话,因此说话与写作关系更为密切,说话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说话的规范提法。作家戴厚英把自己写作能力的提高直接归功于“说话”,说她的中学老师“从来不把作文看得多么高深、玄虚,只教我学会说话和表达,他们一再教我作文如说话,心里怎么想,笔下怎么写,写清楚就好……我的写作能力也就是这样练出来的。”由此可见,说话能力提高了,写作能力也会增强。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呢?
首先,是充分利用课前几分钟或班会课请学生讲话,至于内容由学生自己定,或故事或成语,或唱歌或笑话,实在讲不出,一句话也可以;其次,利用作文课,大家集体口头完成一篇小作文。就是采用内容接力赛的办法,老师规定内容要求,学生按照座位顺序依次说一句话,后说的学生要顺着前一个学生说话内容接下去。这种办法是把作文的构思留给学生自由发挥,同时学生也在教师的指导下修改作文,以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通过彼此的信赖与合作,他们取长补短,说起话来轻松愉快。经过一段时间的说话训练,学生笔下的文字自然就多了,流畅了。此外,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参与口头作文的兴趣,扩大其观察世界的眼界,培养其关爱世界的情感,从而使其动之于口、发之于口、写之于笔。
三、引导学生多写片段、多记日记
一般地说,学生课外时间有限,过分地要求他们写整篇的文章,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中学生平时可以多练笔、多记日记。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感随时记下来……”倘若中学生平时按照这样去做,多记日记,多写片断,让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坚持记日记还可以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在记录的同时,还能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养成观察、思考的习惯,提高观察、认识、分析的能力。长此以往,自然可以提高写作能力。那么,怎样利用好日记本呢?笔者认为可以按以下两种方法使用:
1.日记本是写日记的本本。有些学生从小就养成了写日记的好习惯,能坚持天天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写下来,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日记日记,天天必记”。
2.日记本是作文素材汇集库。我们知道,写作文可以借鉴和引用别人的一些佳词妙句,那么,不妨把阅读到的佳词妙句记在日记本上,这样,只要天天“记”,日记本就成了精词妙句的仓库。
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多加肯定
对于评改作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作文评改中来,体现平等、民主的思想。”这就要求教师把作文评改的权利还给学生。因此,在教给学生作文评改的方法后,在作文教学时就可以引导学生以研究性阅读的态度和眼光来阅读同学的作文,组织学生自由交换,互相评改。魏书生老师的“作文评改五步法”值得我们借鉴,内容是:1.相互评改,人人动手;2.小组评议,人人动口;3.推荐文章,集体评议;4.教师总结,提高认识;5.自己修改,写评后感。这种做法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凸显了学生作文的阅读价值,回归了学生自主学习,在提高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反思意识,一举多得。笔者每接教七年级学生时,第一学期作文都是全收全批改;从第二学期开始,大作文是第一篇全收全改,以后的便开始指导学生评改,采用的就是魏书生老师的“作文评改五步法”,收效甚佳。
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应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用委婉的语气指出其不足。大家知道,春秋时期的管仲,优点是很有才华,缺点是贪财。鲍叔牙看中了管仲的才华而不计较他贪财的缺点重用了他,让他在齐国的争霸事业中一显身手,使齐国得以九合诸侯,雄极一时。同样,在作文时,有些学生的习作不佳,但在用词、造句等方面有值得学习和借鉴之处,我们也应该给予赞美,激发其创作的兴趣。否则,教师若是把学生的作文评得一无是处,不仅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还会打击他们的写作信心趣,以为写作是件“高不可攀”的事,从而丧失了兴趣。
总之,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只有先努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才能进一步引导他们热爱写作,让那些貌似“老大难”的作文都成为“小儿科”,让学生爱上作文。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活泼流不息。”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只有平时经常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中的甜酸苦辣,丰富个人情感,积累写作素材,写起作文来才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如,学生升入初中,进入一个新的环境,会用好奇的目光观察周围的一切。教师可以降低作文难度,要求他们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事情记录下来。这样,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完成作文,因为有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写起作文来得心应手。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之人,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只有寻找到源头,方能有清甘的水喝,这“源头”就是我们多姿多彩的生活。
二、引导学生重视口头作文训练,以说促写,说写结合
写作是用笔说话,因此说话与写作关系更为密切,说话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说话的规范提法。作家戴厚英把自己写作能力的提高直接归功于“说话”,说她的中学老师“从来不把作文看得多么高深、玄虚,只教我学会说话和表达,他们一再教我作文如说话,心里怎么想,笔下怎么写,写清楚就好……我的写作能力也就是这样练出来的。”由此可见,说话能力提高了,写作能力也会增强。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呢?
首先,是充分利用课前几分钟或班会课请学生讲话,至于内容由学生自己定,或故事或成语,或唱歌或笑话,实在讲不出,一句话也可以;其次,利用作文课,大家集体口头完成一篇小作文。就是采用内容接力赛的办法,老师规定内容要求,学生按照座位顺序依次说一句话,后说的学生要顺着前一个学生说话内容接下去。这种办法是把作文的构思留给学生自由发挥,同时学生也在教师的指导下修改作文,以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通过彼此的信赖与合作,他们取长补短,说起话来轻松愉快。经过一段时间的说话训练,学生笔下的文字自然就多了,流畅了。此外,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参与口头作文的兴趣,扩大其观察世界的眼界,培养其关爱世界的情感,从而使其动之于口、发之于口、写之于笔。
三、引导学生多写片段、多记日记
一般地说,学生课外时间有限,过分地要求他们写整篇的文章,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中学生平时可以多练笔、多记日记。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感随时记下来……”倘若中学生平时按照这样去做,多记日记,多写片断,让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坚持记日记还可以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在记录的同时,还能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养成观察、思考的习惯,提高观察、认识、分析的能力。长此以往,自然可以提高写作能力。那么,怎样利用好日记本呢?笔者认为可以按以下两种方法使用:
1.日记本是写日记的本本。有些学生从小就养成了写日记的好习惯,能坚持天天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写下来,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日记日记,天天必记”。
2.日记本是作文素材汇集库。我们知道,写作文可以借鉴和引用别人的一些佳词妙句,那么,不妨把阅读到的佳词妙句记在日记本上,这样,只要天天“记”,日记本就成了精词妙句的仓库。
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多加肯定
对于评改作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作文评改中来,体现平等、民主的思想。”这就要求教师把作文评改的权利还给学生。因此,在教给学生作文评改的方法后,在作文教学时就可以引导学生以研究性阅读的态度和眼光来阅读同学的作文,组织学生自由交换,互相评改。魏书生老师的“作文评改五步法”值得我们借鉴,内容是:1.相互评改,人人动手;2.小组评议,人人动口;3.推荐文章,集体评议;4.教师总结,提高认识;5.自己修改,写评后感。这种做法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凸显了学生作文的阅读价值,回归了学生自主学习,在提高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反思意识,一举多得。笔者每接教七年级学生时,第一学期作文都是全收全批改;从第二学期开始,大作文是第一篇全收全改,以后的便开始指导学生评改,采用的就是魏书生老师的“作文评改五步法”,收效甚佳。
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应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用委婉的语气指出其不足。大家知道,春秋时期的管仲,优点是很有才华,缺点是贪财。鲍叔牙看中了管仲的才华而不计较他贪财的缺点重用了他,让他在齐国的争霸事业中一显身手,使齐国得以九合诸侯,雄极一时。同样,在作文时,有些学生的习作不佳,但在用词、造句等方面有值得学习和借鉴之处,我们也应该给予赞美,激发其创作的兴趣。否则,教师若是把学生的作文评得一无是处,不仅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还会打击他们的写作信心趣,以为写作是件“高不可攀”的事,从而丧失了兴趣。
总之,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只有先努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才能进一步引导他们热爱写作,让那些貌似“老大难”的作文都成为“小儿科”,让学生爱上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