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中国经济持续30多年的高速增长,创造了人类历史的奇迹。当前,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有所下降,已经进入中高速增长的转型发展阶段,我国金融体系的改革和发展又站在了新的起点上。最近,金融改革已经从理论层面全面进入行动层面,很多重大举措密集出台,金融改革有望助推中国经济迅速跨过经济结构的转型期、体制改革的阵痛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打造中国经济发展的升级版。金融改革将怎样进行,改革过程中如何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关系等,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经济持续30多年的高速增长,创造了人类历史的奇迹。当前,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有所下降,已经进入中高速增长的转型发展阶段,我国金融体系的改革和发展又站在了新的起点上。最近,金融改革已经从理论层面全面进入行动层面,很多重大举措密集出台,金融改革有望助推中国经济迅速跨过经济结构的转型期、体制改革的阵痛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打造中国经济发展的升级版。金融改革将怎样进行,改革过程中如何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关系等,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其他文献
非虚构写作是一种"流行社会学"吗?非虚构写作的社会学意义是什么?如何看见"现场"?如何"在现场"?社会学的现场是否需要更多的同感共情?在凸显写作者姿态的同时,非虚构写作又如何处理好真实性问题?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首先应该梳理"谁在进行非虚构写作"的问题.目前,非虚构写作者,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新闻记者.例如袁凌的《青苔不会消失》就是典型的非虚构作品,袁凌本身也是一位新闻记者,结合他中文系的背景和写作功底而进入非虚构写作中.
非虚构写作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以"非"的方式建立起更宽阔的领域与所指.在中国当代文学中,非虚构写作特指2010年以来新出现的一类写作现象,与已经存在的新闻特写、报告文学、传记写作有着明显的区别.2010年10月11日《人民文学》启动"非虚构写作计划",时任主编的李敬泽宣布,该杂志将启动名为"人民大地·行动者"的非虚构写作计划,吁请国内作家和写作者,走出书斋,走向现场,探索田野和都市,以行动介入生活,以写作见证时代,走向这个时代复杂、丰富的生活内部.
非虚构写作,可以说是文学领域中的一个概念/实践,它不仅关涉"真"与"假"的问题,还关涉现实书写的艺术性或文学性问题.站在社会学的角度来看,非虚构写作与社会学的田野书写之间具有某种相似性."非虚构"显然意味着某种真实,而传统社会学的田野调查是从社会科学角度出发审视对象,也必然意味着真实.
数个世纪以来的经验表明,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历史关头,往往伴随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无疑,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空前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理解中国现代进程的哲理涉及三体而非两体,其中家本体相比个体本体和集团本体处于更本源的地位.代际时间是家本体的意义生发机制,它处于主观时间和物理时间之间,借助现象学和《周易》的时间观有助于说明它.这种代际时间流内含前后互补的回旋,体现在"时晕"和"几微"中.亲亲之爱是此时间本身的意义呈现和构成途径,其中孝行的回爱成就了人类意识的时晕,使得人生本身具有了超个体的连续深意,更为鲜明地表现出人性的特点.所以,纯真的爱不仅是单向的,也可以是双向的或回旋的.
中国近现代前夜的明清之季是一个社会思潮异常活跃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不仅出现了走向现代的个体的"欲本主义",与之相伴的,还有回归传统的生命共同体的"家本主义".这与其说体现了一种所谓的"双重本体",不如说在新时期"身体转向"大背景下,开启了一种"一身开二门"的以身为基的"二本一体".这种"二本一体"之所以可能,原因在于一种对身体的肯定必然导致对自我欲望实现的肯定,而这种自我欲望的实现,取决于"既遂己欲,又遂人欲"的人我欲望两两相孚的"互欲".这种"互欲"之成立,又最终
当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出现持续下降时,货币成本随之上升,因此会引发关于通货紧缩的担忧。本文基于1870—2013年期间38个经济体的数据.从实证角度检验了经济增长和通货紧缩之间的历史关系。实证结果表明.通货紧缩与经济增速放缓之间的关系非常薄弱.并且这一关系主要存在于大萧条时期。然而我们发现,经济增长和资产价格下跌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这一关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房地产市场尤为明显。我们并未发现高负债会引起商品和服务成本的提高,即债务通货紧缩。其中的例外是。房地产价格和私人债务之间相互影响引起的经济下滑.
实际汇率在宏观金融管理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有关其决定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本文从人民币实际汇率决定文献中存在的“变量迷失”入手.构建能够同时检验结构突变序列平稳性、自动搜寻突变点位置、识别序列单整阶数的“四步检验法”.以及考虑结构突变的协整分析框架,研究1980年至2013年人民币实际汇率决定问题。研究发现,本文设计的研究方法有效解决了“变量迷失”问题,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自然对数序列服从1994年发生漂移项突变的一阶单整过程;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决定具有明显的转型特征.其
金融资产收益分布的非对称性不仅是投资组合选择过程中应该考虑的一个重要因子.而且与风险识别与测度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采用Lisi(2007)提出的一种基于Bootstrap思想的金融资产收益分布非对称性测度方法.开展了对国际上8种主要汇率日收益率非对称特征的全面深入检验。结果表明:除CNY/USD汇率的日收益率分布具有较为明显的非对称特征外.其余7种汇率的日收益分布在较高置信水平上都可以被认为具有对称特征。另外.实证结果验证了“偏度系数法不适用于具有较强自相关性的金融资产收益序列”的论断。本文的研究结
2021年12月4日至5日,由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奇点政治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智慧研究院、《探索与争鸣》编辑部联合主办的第一届"面向奇点的政治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逸夫楼学术交流中心圆满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近90人在现场或以视频会议的形式参加了本次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