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门静脉血栓(PVT)形成对肝硬化病程的影响。方法:回顾我院2003年至2010年肝硬化伴PVT形成的患者資料。18例肝硬化伴PVT形成患者入选血栓组; 随机选择同阶段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无门静脉血栓形成患者19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门静脉宽度及脾脏厚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水及上消化道大出血发生等情况。结果:血栓组的门静脉宽度及脾脏厚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组食管胃底重度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大出血和大量腹水比例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肿大和门静脉增宽是PVT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 PVT形成加重门静脉高压的程度,从而增加上消化道出血几率,使腹水难以消退,增加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并使相关症状加重,预防门静脉血栓形成有助于延缓肝硬化病情发展。
【关键词】肝硬化;门静脉血栓;门静脉高压
【中图分类号】R5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588-02
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形成是肝硬化失代偿期门静脉的并发症之一。随着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T在临床实践中的广泛应用,对PVT认识逐渐提高,PVT的诊断率也在提高,PVT形成越来越受到医生们重视。通过回顾我院2003年至2010年住院37例肝硬化患者资料进行分析,了解PVT对肝硬化病程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资料来源为我院确诊为“肝硬化”住院患者资料,其中合并PVT形成的18例作为血栓组。肝硬化诊断标准均依据2000年西安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① 。门静脉血栓指发生在门静脉主干、肠系膜上静脉、肠系膜下静脉或者脾静脉的血栓。血栓诊断标准依据门静脉和或脾静脉肠肠系膜上静脉腔内探及实质性团块,CDFI无血流信号伴或者不伴周围侧枝循环建立②。 血栓依据彩色多普勒超声和/或螺旋CT结果。 血栓组18例其中男15例,女3例,年龄在2865岁,平均(50.3±12.7)岁,肝硬化病因:肝炎肝硬化15例(83.33%)酒精性肝硬化2例(11.11%)丙肝肝硬化1例(0.56%)。血栓组确诊肝硬化到发现血栓形成平均年限3.26年,其中14例(77.78%)在血栓形成过程中未发现明确原因。3例发现有腹痛或/和发热,1例为脾脏栓塞术后。同阶段19例的无血栓形成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男16例,女3例,年龄2668岁,平均(50.2±13.6)岁。肝硬化原因:乙肝肝炎肝硬化17(89.47%),酒精性肝硬化1例(5.26%),酒精并乙肝肝硬化1例(5.26%)。排除标准:继发性肝癌、其他恶性肿瘤及肝静脉阻塞综合征。两组年龄、性别、肝功能、肝硬化病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检测内容 (1)门静脉主干(MPV)宽度:彩色超声测量MPV。在门静脉出肝2cm处测MPV宽度。比较测得MPV的数值。(2)脾脏:彩色超声测量脾脏厚,并进行分析比较。(3)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以胃镜结果食管静脉曲张分为F1(轻度)/F2(中度)/F3(重度)【3】。(4)上消化道大出血和腹水:数小时内失血量超过1 000ml或者循环血容量的20%为大出血;全腹膨隆,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彩超示腹腔大量液性暗区内见肠管漂浮为大量腹水。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V13.0统计软件分析,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门静脉宽度及脾脏厚度比较 血栓组MPV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栓组脾脏厚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请仔细核对数据,尤其是例数)
【关键词】肝硬化;门静脉血栓;门静脉高压
【中图分类号】R5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588-02
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形成是肝硬化失代偿期门静脉的并发症之一。随着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T在临床实践中的广泛应用,对PVT认识逐渐提高,PVT的诊断率也在提高,PVT形成越来越受到医生们重视。通过回顾我院2003年至2010年住院37例肝硬化患者资料进行分析,了解PVT对肝硬化病程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资料来源为我院确诊为“肝硬化”住院患者资料,其中合并PVT形成的18例作为血栓组。肝硬化诊断标准均依据2000年西安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① 。门静脉血栓指发生在门静脉主干、肠系膜上静脉、肠系膜下静脉或者脾静脉的血栓。血栓诊断标准依据门静脉和或脾静脉肠肠系膜上静脉腔内探及实质性团块,CDFI无血流信号伴或者不伴周围侧枝循环建立②。 血栓依据彩色多普勒超声和/或螺旋CT结果。 血栓组18例其中男15例,女3例,年龄在2865岁,平均(50.3±12.7)岁,肝硬化病因:肝炎肝硬化15例(83.33%)酒精性肝硬化2例(11.11%)丙肝肝硬化1例(0.56%)。血栓组确诊肝硬化到发现血栓形成平均年限3.26年,其中14例(77.78%)在血栓形成过程中未发现明确原因。3例发现有腹痛或/和发热,1例为脾脏栓塞术后。同阶段19例的无血栓形成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男16例,女3例,年龄2668岁,平均(50.2±13.6)岁。肝硬化原因:乙肝肝炎肝硬化17(89.47%),酒精性肝硬化1例(5.26%),酒精并乙肝肝硬化1例(5.26%)。排除标准:继发性肝癌、其他恶性肿瘤及肝静脉阻塞综合征。两组年龄、性别、肝功能、肝硬化病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检测内容 (1)门静脉主干(MPV)宽度:彩色超声测量MPV。在门静脉出肝2cm处测MPV宽度。比较测得MPV的数值。(2)脾脏:彩色超声测量脾脏厚,并进行分析比较。(3)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以胃镜结果食管静脉曲张分为F1(轻度)/F2(中度)/F3(重度)【3】。(4)上消化道大出血和腹水:数小时内失血量超过1 000ml或者循环血容量的20%为大出血;全腹膨隆,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彩超示腹腔大量液性暗区内见肠管漂浮为大量腹水。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V13.0统计软件分析,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门静脉宽度及脾脏厚度比较 血栓组MPV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栓组脾脏厚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请仔细核对数据,尤其是例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