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视域下初中名著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探究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ms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标》视域下,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在名著导读方面具有完整的整本书教学思路。本文通过剖析初中生进行名著整本书阅读的现状,提出在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过程中,采取读前导读、读中推进、读后分享几个步骤进行指导,通过授之以“渔”、设置有意义的阅读任务、搭建典范的阅读支架、创设分享和展示的平台等策略,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其他文献
当前我国的生涯教育面临诸多困难,循证实践的理念为生涯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循证心理健康服务则为构建新型的循证生涯教育体系提供了一种基本的实践模式.循证生涯教育以证据为核心,将研究者、管理者、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纳入一个共同协作的工作框架,要求教育者从教育对象的真实问题出发,在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利用科学证据开展教育活动,并将学生、家长等教育对象纳入生涯教育活动中,提高生涯教育的实效性.循证生涯教育实施的五个基本步骤是提出问题、检索证据、评价证据、应用证据、评估反思.五个步骤围绕证据展开,形成闭环,循环往
生命课堂的研究与建构奠基在人文主义的基础之上,目前的研究中存有唯心史观思想和形而上学方法论的影响.生命课堂的研究与建构要行稳致远,必须不断回溯并深入思考生命课堂的内涵、本质和特征这些基础性的问题.要克服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准确认识和把握生命课堂的内涵、本质和特征,应积极面对新时代的课题,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地位,把马克思人学思想融入未来生命课堂的研究之中.
认识论关于知识性质是客观性还是建构性的两难困境,同样表现为课程知识性质的对立.但以往的争论,忽略了课程知识本身的问题范畴,并未真正把握课程知识的性质.立足于课程知识育人的实践逻辑,课程知识具有双重性,是客观性与建构性的统一.未来课程应在“课程意义”上实现“关于课程的研究”与“课程研究”的融合,学校课程知识的价值选择是知识逻辑、心理逻辑、社会逻辑与价值逻辑的统一,实际上是四重逻辑冲突之后的“妥协”,要承认每种逻辑的局限性,从而超越了“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与“谁的知识最有价值”之间的争论,也超越了知识与儿童、社
古典教育乃是从古典出发,探寻个体成人的内在典则,进而使之融入当下、开启当下的教育实践形式.倡导古典教育,意在直面当下个体成长中的无根化,给予个体成人以本源性孕育.一方面,它强调“经典研读”作为教育教学和学术研究的根基;另一方面,它提出将“古今对话”作为理解现代教育问题的基本视域.探索古典教育的内涵与实践之路,有助于学生在中西古典的比较中重新找到生命的定位,传承中国精神与中国气派.
黄济先生是新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重要代表学人之一.劳动教育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等马克思主义经典教育命题有着最为直接、内在的关联,所以自然成为黄济先生特别在意,也不断思考的一个重点研究领域.黄济先生关于劳动教育的历史之思、专业之辨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教育起源于劳动,劳动教育是大生产及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劳动教育应当重视继承我国道德教育传统,劳动教育应当增加现代科技因素,劳动教育是劳动与教育的有机结合.黄济先生关于劳动教育的思想成果对于我国当下劳动教育的理论建设及实践开展都有极为
王策三先生是新中国教学论学科重要奠基人,当代著名教育理论家.他根植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历史文化传统,坚持以马克思主义观点观察和研究我国教育考试改革发展理论与实践,提出:考试是人类文明的伟大成果;考试是教育教学的“晴雨表”“指挥棒”;考试“天生”具有局限性,应辩证地看待考试和分数;考试效果如何不完全取决于考试本身;要遵循客观规律,与时俱进地进行教育考试改革,努力实现考试与教育教学的良性互动发展,不断改善和提高教育质量.
期刊
对道德哲学和道德教育问题的探究,是黄济先生教育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济先生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为指导,批判继承中国道德教育的优秀传统,又借鉴吸收国外有关道德教育理论的科学思想,同时联系自身的道德生活经历与中国当下道德教育现实状况,形成了兼具传统特色与现代理念的道德教育哲学思想.他对德育本质、德育目的 、德育价值、德育主体、德育实践等核心范畴进行了深入剖析与创造性阐述,充分彰显了对“中华传统—现代中国”传承关系的深刻把握.黄济先生的道德教育哲学思想集中体现了“仁者爱人—行为世范”的人文情怀与“知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逐渐普及,当代学生接触信息的途径多种多样,课外阅读的方式也更加丰富。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们掌握良好的阅读方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开阔视野,让学生们在阅读的过程之中,体会到文字的魅力,感悟作者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都对课外阅读提出了非常具体的任务和要求。学生的学习,不仅仅要在课堂内和学校里来进行,还需要通过课外阅读来获得大量有效的信息,知识和技能。本文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通过探讨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希望通过这篇论文能够有效改善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并给教师指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教学提供一些建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