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第二弯元跨革囊处

来源 :看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sacj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丽江以北两百公里开外的崇山峻岭之中,从奉科镇革囊渡口至宝山乡石头城的金沙江江段,曾见证了蒙古铁骑“元跨革囊”南征大理国的军事壮举。

临江凭吊


  清晨,我在丽江宝山乡石头城的一家面临金沙江的客栈里,被在都市里难得一闻的此起彼伏的鸡鸣吵醒,接着,耳畔又断断续续响起节奏缓慢的“得、得”马蹄声和悦耳的铃铛声。这是往外运山货、外购日常用品的马帮,告别给他们带来温暖的炊烟,披着熹微的晨光出发了。
宝山石头城

  在地势偏远、至今不通铺装公路的石头城,只有极少数家庭拥有三轮汽车或小型货车,因为通往外界那条唯一的机耕道漫长而崎岖。因此,不少人都喂养骡马作为交通工具。我仔细观察过,这些牲口都喂养得体格健壮。而驾驭这些骡马的马夫,竟然多数是妇女。不过,要赶骡马出远门,还是纳西汉子的事情。乍看从我面前三三两两走过的赶马汉子,不由令人仿佛置身于发黄的老照片中在茶马古道上踽踽而行的马帮行列,然而,他们人手一部的智能手机传出的音乐铃声,很快将我拉回到现实。
  吃罢早饭,我走出石头城东城门,沿着延伸至金沙江边的缓坡穿过层层梯田,与金沙江水亲密接触。临水而立,江风强劲,几乎令人站立不稳,若正面迎风,甚至有点窒息的感觉。这劲风来自于令当地船工谈虎色变的太子峡口。
  金沙江在丽江境内有两个奇险的峡口,一个是众所周知的虎跳峡,如今的旅游热点,另一个便是由此处上溯十多公里的太子峡。此峡西侧的陡峭高峰原名雪山关门,因当年身为皇弟的忽必烈翻越此山而更名为太子关,峡谷也随之更名。由于太子峡以上的金沙江江段地势较为开阔,来自川西滇北高原的山风,被逼仄的太子峡挤压后喷发而来,因此产生强烈的气流。
  眼前的金沙江水面,没有我想象中的排空大浪和惊心漩涡,然而船工告诉我,由于江底乱石嶙峋,水下暗流十分汹涌,不要说泅渡,就是经验丰富的船工驾船也得随时小心,并且要特别关注江风的风力和风向。
宝山石头城西城门

  如此险恶之境,在七百多年前,曾令马蹄卷起的旋风也能将山冈荡平的蒙古铁骑,在南征大理、以图实现“斡腹之谋”、继而灭掉南宋的途程中,一度望狂野的金沙江而兴叹。
  据史学家考证并确认,金沙江在丽江的奉科镇至宝山乡石头城江段,是1253年秋忽必烈亲率大军南征大理的渡江之处。清代大儒孙髯翁所撰的昆明大观楼长联中,以“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十六字,勾勒出自汉至元历时一千四百余年,对滇地历史走向有重大影响的事件。其中的“元跨革囊”,便是指忽必烈这一壮举。

元跨革囊


  金沙江在这里完成了第二次壮丽的大拐弯,历史大戏的主角也将在这里华丽登场。
  成吉思汗在世之时,蒙军已初步形成“欲借路云南,图我南鄙(南宋)”的“斡腹之谋”。因为蒙军在江淮一线虽已饮马长江,但就是攻不过长江,在四川又被遍布全川的南宋方山城堡防御体系所阻挠。因此,“斡腹之谋”作为蒙军灭南宋总体战略,在蒙哥1251年6月即汗位后切实且坚定地实施着,即假道吐蕃和偷越川西高寒地带,南下大理,继而北上夹击四川,东出占领贵州,实现自西南方对南宋的战略包围,进而直捣南宋腹地。
  这是一场事关成吉思汗描绘的宏图大业能否实现的豪赌,作为大汗之弟的忽必烈,自然当仁不让,被委以南征的重任。
  既是事关江山社稷的豪赌,天大的气魄与精深的谋略,缺一不可。1253年,忽必烈统率十万大军,从宁夏入甘肃,经六盘山后集结于甘肃南部临洮,然后进军川西北的忒剌(今松潘西北)。在这里,忽必烈为增加取胜的概率,将大军分为东、西、中三道兵,以图对大理国形成钳形攻势:兀良合台率西道兵,经今四川甘孜州理塘、乡城一带进入中旬(今云南迪庆州);抄合、也只烈率东道兵经四川西昌、会理进入云南宁蒗;忽必烈亲率中道兵经今四川木里、云南永宁直抵金沙江。此外,这次远征,忽必烈的重要谋士、将领一个都没有缺席。
  忽必烈的中道兵所经过的“山谷二千余里”,是一条古代兵家未曾涉足的高寒地区,雪山连绵、峡谷崎岖、渺无人烟。蒙军中道兵“下西蕃诸城,抵雪山,山径盘屈,舍骑徒步”,以致忽必烈这个体格超常健硕的蒙古大汉,也时常被部将轮流背着前行,真是既悲且壮。渡过大渡河后,“入不毛瘴喘沮泽之乡,深林盲壑,绝崖狭蹊,马相縻以颠死”。进入四川与云南交界地带,“稠林夹路”,行进更是艰难,只能“彪骑单行”。
  蒙军中道兵历尽艰险,终于进至云南永宁。永宁即今云南宁蒗的永宁镇,与四川盐源的泸沽湖镇隔湖相望。此地平畴百里,物产丰饶,是川西南与滇西北之间一处难得的温柔之乡。忽必烈命中道兵全军在永宁休整,为对大理国致命一击而积蓄力量。如今,在永宁镇尚有忽必烈驻跸的遗迹。
  养精蓄锐后的蒙军中道兵,士气高昂地向西南方向翻越瓦哈山,到达今宁蒗拉伯乡拉伯行政村。他们日思夜想却又望而生畏的金沙江,就在脚下。
  滔滔金沙水,巍巍太子峰,将见证“元跨革囊”历史大戲的登场。

渡口怀古


  宝山乡石头城至奉科镇的十多公里金沙江江段,是当年蒙军中道兵兵分数路渡江处。作为主帅的忽必烈抢渡金沙江的中心渡口,在奉科镇善美行政村古孔美渡口。
  我在石头城下的金沙江畔盘桓良久后,便驱车前往奉科镇。此前,我抵达石头城当晚,便用高德地图再次了解去奉科乡的路途,结果显示路程123公里,耗时竟达12个半小时!我不禁怀疑手机有误,用同行者手机再试,丝毫不差。
奉科革囊渡口民族团结纪念碑

  于是我请人联系船工,走金沙江水路去奉科,因为水路仅20余公里。岂知多位船工一致表示,他们是仅仅能乘坐不到10人的小机动船,虽然在风平浪静的日子去奉科,来回也就两个多小时,但这段时间太子峡江段风实在太大,船翻人亡的可能性较大,不能去。
  无奈之下,开车继续上路。总的来讲,高德导航是确切的,那就小赌一次吧,我心里暗暗祈祷。
金沙江丽江奉科江段,当年忽必烈主要渡江处

  一路坡陡弯急,时遇冰雪路段,但路面还算平整,两车相会也毫无问题。小赌获得全胜,抵达奉科乡古孔美渡口时,耗时仅4个小时。
  金沙江在丽江境内的流程600多公里,多数江段为高峡陡谷和激流险滩,我眼前的古孔美渡口,确为一处相对安全的渡江处:对岸宁蒗拉伯乡的拉卡喜里,沿江一两公里的河岸是纵深数百米的缓坡,利于大部队集结和便于统一指挥,渡江的大批器材也便于在江边存放周转;奉科乡这边的江岸,虽然山峦起伏连绵,却不陡不险,即便遭遇阻击,要攻上山头占领制高点也不十分困难。当然,更为重要的是江水。
  自古以来,金沙江在丽江北部的江段有多处渡口,由于奉科是四川木里、盐源乃至西昌进入纳西族地区的必经之地,古孔美渡口便成主要渡口。而一处渡口位置的选择,水流平和是重要条件。在这里,江面宽阔意味着水流流速较低,可近乎直线渡江从而缩短时间,两岸并无险山夹峙意味着江底少有崩塌的山石,也就少有旋涡暗流,比较安全。
奉科革囊渡口
宝山石头城马帮

  蒙军在这里渡江,其实也准备了少量皮船、木筏、皮筏,数万之众渡江,主要用的就是革囊。《元史·世祖本纪》对此记载明确:“至金沙江,乘革囊及筏以渡。”
  据说,是当地纳西人献计用“革囊”来渡江,忽必烈采纳了这个建议。所谓革囊,就是将剥下的完整牛皮、羊皮的四肢、肛门等处扎紧,充气后作漂浮器材。用绳索将多个这样的革囊绑在纵横交错的木、竹架子上,就成了皮筏。
  我向几位当地的中老年人了解,他们都没有见过革囊了,只是听老一辈讲,若是单人渡江,则将一只革囊捆在身上泅渡,若多人同时渡江,则将若干只革囊拴在扎成十字或井字的木架上,人趴在上面渡江。不过我相信,忽必烈本人是不会以这种低下的方式过江的,他肯定是气宇轩昂地乘筏,因为胜利在即,那样实在有损光辉形象。
  遥想当年,千军万马在此决绝地扑入金沙江,江面上囊筏如蚁,江风里呐喊如雷,江水为之变色,群山为之低头,是何等的惊心动魄,是何等的震天撼地!
  对忽必烈南征大理的军事行动,清代学者顾祖禹十分感慨地说:“吾观从古用兵,出没恍惚不可端倪者,无如蒙古忽必烈之灭大理也。”(《读史方舆纪要·云南方舆纪要序》)
  由于顾祖禹所处的时代距“元跨革囊”发生的时间还不太久,历史的尘埃尚未落定,因此他还难以从政治的角度对这一事件做出评判。事实上,蒙古统治者实施的这一军事行动的最重要贡献,在于打破了唐宋以来南诏、大理国500多年的地方割据局面,使云南同内地一样,在历史上首次成为全国的一个行省。
  也正因为有了忽必烈南征在云南打下的根基,元朝统治中国的时间共89年(1279年-1368年),而在云南的统治则长达128年(1253年-1381年)。“元跨革囊”名列传诵千古的昆明大观楼长联,当之无愧。
  忽必烈在这里留下了不少的故事,也留下了一道“豆腐炒肉”的菜肴。当年他率蒙军在宝山石头城至奉科的金沙江段革囊渡江后,当地纳西首领麦良大摆宴席迎接。由于当时食物匮乏,肉食更为紧缺,为使菜肴看起来更丰盛,麦良命人在炒肉中加一些豆腐,配上辣椒、葱头、蒜苗合炒。蒙军将士吃罢,无不叫好,于是这道菜便流传至今,成为佳节吉日的必吃之菜。
  2001年5月,原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在奉科乡善美行政村古孔美渡口,竖起一通名为“元跨革囊渡江遗址”的纪念碑。此碑位于近几年修筑的飞架于金沙江上的革囊渡大桥奉科一侧桥头。2018年,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奉科镇人民政府,又在古孔美渡口立碑,其碑文云:“元跨革囊,赤心可鉴,铁马金戈,一往无前,华夏一统,德音永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我下到江滩,任凛冽的江风吹拂我的无限遐想,借无尽的江流载去我的无穷思绪。
麗江奉科革囊渡大桥,当年忽必烈渡金沙江主要渡口
远山即忽必烈翻越的太子关
其他文献
横亘在八角城北边的达里加山八角城全景  在碧草间的小路上穿梭1个多小时,一列灰白色山脉横亘在前。山冈断崖百丈、岩石裸露,形成了绵延10余公里的摩天屏障,令人感觉山穷水尽。这是夏河县第一高峰达里加山,其主峰海拔4636米。它唯一位于中段的如天斧劈开的豁口,便是唐蕃古道由内地通往青海、西藏的咽喉要道。  伫立达里加山前的缓坡上向南望去,一座中空十字形城池在群山拱卫下躺在草原尽头。虽然事先做过多次书面调
期刊
1980/12/11  温州工商局颁发第一张个体户营业执照  1980年12月11日,19岁的温州姑娘章华妹从温州工商局领到了一份编号为工商证字第10101号的营业执照。让章华妹和工商局人员都没想到的是,这个10101号,是中国第一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她也由此成了“中国第一个工商个体户”。  “持证上岗”后,章华妹把自建房屋的一楼改成门面,找木工做了展示柜,开起小百货商店,主营纽扣、钥匙扣,有了
期刊
在“父母之命”的古代,婚姻這种大事,往往只有到了成亲当日双方才知道对方的样貌与脾气,不过作为中国人特殊社交场合的餐桌,也会有意想不到的“千里姻缘一饭牵”的故事了。
期刊
长孙无忌墓附近的人家长孙无忌墓靠近乌江  汽車开出江口镇,眼前的山水气象一下就阔大起来。  乌江和芙蓉江在这里交汇。薄刀岭山如其名,险峻如刀,巍耸两岸。秋雨绵绵,云雾萦绕,这山水景观便凭空多了点仙气。或是武隆仙女山和江口“沾亲带故”,所以仙气蔓延至此,又像是天帝人间布景时,尚未跳出上半段的构思,干脆顺势一笔描出。  天帝显然忽略了一点:世上永无完全相同的风景。薄刀岭和仙女山,就像一胎生下的两个女儿
期刊
屯门海战场景还原  正德十二年(1517),对于大明王朝来说,注定是一个不平静的年份。九月,历史上有名的“荒唐”皇帝朱厚照,率军离开京师,出居庸关,与蒙古小王子带领的5万骑兵在应州激战,并取得胜利,史称应州大捷。当大明王朝举国上下都将目光聚焦在应州时,有一支神秘船队悄然抵达广州城外,三声炮响,惊动了广州城内的百姓和官员。面对这些金发碧眼的奇特“夷人”,大明的官员和百姓们震惊不已。他们当时还不知道,
期刊
叹为观止的“兵马俑”  从西安东北方向出城约25公里,秦始皇陵便出现在眼前。  北面是似银带盘绕的渭水河,南面是清秀的骊山。有山有水,山水相连,钟灵毓秀,果真是一块上苍赐予的风水宝地。  从秦始皇即秦王位开始,一项庞大的工程即告开始,那便是修建骊山北麓的皇陵。整整用了37年,这项工程方告完成。正好第37个年头,秦始皇“预约”死去。  我们不禁惊叹,秦始皇或许早有预感?难怪年纪轻轻的他,一上台便迫不
期刊
学书法的孩子,刚接触书法选择字帖时,多数会从唐代楷书入手。为什么呢?因为唐代楷书发展得相当辉煌,不论是用笔的方法,还是汉字结体构成的理论探索,都达到了无人能及的境界。今天所说的“楷书四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和赵孟頫,前三者都是唐人,這本身也很能说明唐代楷书书法所取得的成就。所以,学习书法从唐代楷书作品入手,也是常情。  可是,唐代是如此辉煌的一个历史时期,楷书书法只不过是唐代书法殿堂的组成部分
期刊
晚清多艰,活在这个时代的有些人,运势难料。中国首任驻日公使何如璋,就是这样一位争议于朝野的命臣。说到身后定评,毁誉两面,他都占了。细读其驻日期间所写《使东述略》一书,可见一斑。马尾海战  诮毁,来于上。当其时,怀有虎狼之心的列强对中国宗属国的图谋,跟朝中清流党(北派)观念一致的何如璋是有所觉察的。面对日本侵凌朝鲜、琉球,法国构衅越南,沙俄窥伺中国西北的严峻局面,他受使命驱动所提出的应对之策,有强硬
期刊
旧时街头卖红薯者  番薯,旋花科蔓生草本植物,学名甘薯(拉丁语Ipomoea batatas,英文Sweet potato),俗称地瓜,和牵牛花是近亲,而番薯花也像极了牵牛花。原产南美洲及大、小安的列斯群岛,可能已有一万年左右的栽培史。公元前5000年左右传到中美洲,成为中美洲人民的重要食物组成部分,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它的地位才被玉米取代。大约在公元1世纪,美洲土著借助于简单的舟载工具,搭载着
期刊
骆宾王墓引子:一场叛乱,一番嘲讽  武则天光宅元年(公元684年),武则天已经从皇位上拿掉了不听招呼的三儿子李显,换上了对自己唯命是从的四儿子李旦,一个前所未有的女主临朝的新时代即将到来。  此时此刻,大唐开国功臣李勤之孙、英国公李敬业不满武则天专权,正于扬州起兵造反,讨伐武则天。为营造舆论,李敬业命大才子骆宾王写下了著名的《为徐敬业讨武瞾檄》,传布天下。骆宾王在檄文中痛斥武则天屠戮宗室、翦除异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