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小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老师、书本提供的现成的结论,不能主动的思考问题,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究。更谈不上提出富有创造性的见解。小学生问题意识薄弱,其结果必然直接影响着新世纪对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
一、问题意识的涵义
所谓的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理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 学生一旦进入这种状态,便会积极主动地去求索,从而产生新颖的观点。然而现在的小学生不能进行独立思考,只一味的接受老师和书本给出的现成的结论,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必须加强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创造性。
二、小学生问题意识薄弱的原因
(一)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影响
中国几千年来便有尊敬师长,重视教育的传统。这在体现了对老师的尊敬和重视之外,也无形中树立了教师的绝对权威。教师所做的事情,讲的话都是对的,学生不能怀疑老师,只能听从教师的安排。老师和家长更是以学生是否听话作为是非评判的标准,听话的是好学生,否则将难成大器。再加上小学生年龄小,判断是非能力弱,只能对老师深信不疑,根本没有提问的欲望。
(二)教育评价方式的束缚
虽然我国现在提倡素质教育,但是考试、分数、升学依然是学校、家长唯一关心的问题。在学校里,学生所学的内容都与考试有关,造成视野狭窄,思维的不灵活,失去了求知的欲望。同时,为了追求成绩,老师课堂上不给学生消化理解所学知识的时间,课后给学生布置几乎做不完的作业,家长更是给孩子安排各种辅导班,孩子没有时间去认真思考老师讲的内容,造成了学生缺乏问题意识。
(三)教师自身素质的制约
教师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起主导作用,所以一个教师的自身素质会直接影响学生的问题意识。如今好多小学教师都是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他们本身并不具备问题意识。这就导致了一些教师安于现状,因循守旧,不敢尝试使用新的教学方法,不能重新组织教学内容,造成了课堂的呆板,缺乏新意,不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必须首先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四)小学生缺乏问题意识的自觉性
小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这必然会驱使小学生去探索,但是由于知识、经验储备不足,学生遇到困难便在所难免,这时如果得不到老师和家长的及时指导,学生往往会止步不前,放弃探索。加上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怕苦怕累,很少有学生能坚持不懈进行探索,更多的学生会选择接受现成的结论,而且小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很少会有新奇的发现,即品味不到探索的乐趣,因此,问题意识日渐削弱。再加上,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尊心不断增强,顾虑增加,他们怕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被同学嘲笑,被老师认为是不专心听讲,故意扰乱课堂秩序,这样学生便不愿意向老师提出自己的疑问,久而久之便没有了问题意识。
三、培养问题意识的几点策略
(一)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教师应转变传统教育过多地关注分数、考试的局面,更應关注学生本身的发展。课堂应该是学生自由表达观点的地方,是师生之间进行的平等的交流活动。在教学中,应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在教学方法上,应改变单一的使用讲授法,可以采用多种方法结合,并根据教学内容灵活的组织运用教学方法。
(二)加强思维训练
老师可以多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思路分析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辩证思维训练,让学生体会到有些事物不能简单地用对错来衡量,要全面的多角度的考虑问题。并且加强对学生逆向思维的训练。学生往往习惯于由因到果的思考问题,老师可以给学生一个结果,让学生去设想各种可能的原因,体会由果寻因的思维方式。加强对学生思维的训练,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有更加广阔的空间,从而容易提出富有创造性的观点。
(三)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从哪里来?这就需要老师精心设置问题情境。首先,这些情景的创设一定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因为,一个人若是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才会坚持不懈的探索。其次,问题的设置应该根据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既有一定的难度,同时学生经过努力之后又是可以达到的。最后,应设置争论性问题情境,很多事情都不能简单地用是非对错来衡量,并不是非此即彼的。我们需要克服思维的片面性,多角度看待问题。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又可以借鉴、参考他人的观点,避免片面的看待问题。
(四)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教师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是继学生父母之后的又一个关键性人物,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自身的素质便成了影响学生问题意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首先,教师应该认识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是一件关系着中国未来发展的大事。学生只有改变机械木讷的接受现成结论的状态,积极的进行探索,未来才有可能成长为引领社会发展的人才。其次,教师应具备问题意识。教师应敢于对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进行质疑,有独创见解,并能够经过探究实践,找到最适合自己,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时,教师应具备较强的驾驭教材能力,在备课和讲课的过程中,应对学科知识进行创造性加工。
小学生问题意识薄弱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也不是轻易就能做到的,这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努力。其中,教师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针对小学生问题意识的薄弱,教师应该转变观念,积极地采取各种措施,相信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小学生一定会突破思维的局限,增强思维创造性。
一、问题意识的涵义
所谓的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理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 学生一旦进入这种状态,便会积极主动地去求索,从而产生新颖的观点。然而现在的小学生不能进行独立思考,只一味的接受老师和书本给出的现成的结论,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必须加强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创造性。
二、小学生问题意识薄弱的原因
(一)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影响
中国几千年来便有尊敬师长,重视教育的传统。这在体现了对老师的尊敬和重视之外,也无形中树立了教师的绝对权威。教师所做的事情,讲的话都是对的,学生不能怀疑老师,只能听从教师的安排。老师和家长更是以学生是否听话作为是非评判的标准,听话的是好学生,否则将难成大器。再加上小学生年龄小,判断是非能力弱,只能对老师深信不疑,根本没有提问的欲望。
(二)教育评价方式的束缚
虽然我国现在提倡素质教育,但是考试、分数、升学依然是学校、家长唯一关心的问题。在学校里,学生所学的内容都与考试有关,造成视野狭窄,思维的不灵活,失去了求知的欲望。同时,为了追求成绩,老师课堂上不给学生消化理解所学知识的时间,课后给学生布置几乎做不完的作业,家长更是给孩子安排各种辅导班,孩子没有时间去认真思考老师讲的内容,造成了学生缺乏问题意识。
(三)教师自身素质的制约
教师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起主导作用,所以一个教师的自身素质会直接影响学生的问题意识。如今好多小学教师都是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他们本身并不具备问题意识。这就导致了一些教师安于现状,因循守旧,不敢尝试使用新的教学方法,不能重新组织教学内容,造成了课堂的呆板,缺乏新意,不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必须首先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四)小学生缺乏问题意识的自觉性
小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这必然会驱使小学生去探索,但是由于知识、经验储备不足,学生遇到困难便在所难免,这时如果得不到老师和家长的及时指导,学生往往会止步不前,放弃探索。加上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怕苦怕累,很少有学生能坚持不懈进行探索,更多的学生会选择接受现成的结论,而且小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很少会有新奇的发现,即品味不到探索的乐趣,因此,问题意识日渐削弱。再加上,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尊心不断增强,顾虑增加,他们怕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被同学嘲笑,被老师认为是不专心听讲,故意扰乱课堂秩序,这样学生便不愿意向老师提出自己的疑问,久而久之便没有了问题意识。
三、培养问题意识的几点策略
(一)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教师应转变传统教育过多地关注分数、考试的局面,更應关注学生本身的发展。课堂应该是学生自由表达观点的地方,是师生之间进行的平等的交流活动。在教学中,应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在教学方法上,应改变单一的使用讲授法,可以采用多种方法结合,并根据教学内容灵活的组织运用教学方法。
(二)加强思维训练
老师可以多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思路分析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辩证思维训练,让学生体会到有些事物不能简单地用对错来衡量,要全面的多角度的考虑问题。并且加强对学生逆向思维的训练。学生往往习惯于由因到果的思考问题,老师可以给学生一个结果,让学生去设想各种可能的原因,体会由果寻因的思维方式。加强对学生思维的训练,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有更加广阔的空间,从而容易提出富有创造性的观点。
(三)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从哪里来?这就需要老师精心设置问题情境。首先,这些情景的创设一定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因为,一个人若是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才会坚持不懈的探索。其次,问题的设置应该根据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既有一定的难度,同时学生经过努力之后又是可以达到的。最后,应设置争论性问题情境,很多事情都不能简单地用是非对错来衡量,并不是非此即彼的。我们需要克服思维的片面性,多角度看待问题。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又可以借鉴、参考他人的观点,避免片面的看待问题。
(四)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教师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是继学生父母之后的又一个关键性人物,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自身的素质便成了影响学生问题意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首先,教师应该认识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是一件关系着中国未来发展的大事。学生只有改变机械木讷的接受现成结论的状态,积极的进行探索,未来才有可能成长为引领社会发展的人才。其次,教师应具备问题意识。教师应敢于对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进行质疑,有独创见解,并能够经过探究实践,找到最适合自己,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时,教师应具备较强的驾驭教材能力,在备课和讲课的过程中,应对学科知识进行创造性加工。
小学生问题意识薄弱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也不是轻易就能做到的,这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努力。其中,教师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针对小学生问题意识的薄弱,教师应该转变观念,积极地采取各种措施,相信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小学生一定会突破思维的局限,增强思维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