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总体运行良好,但经济发展增速放缓是不争的事实。转方式、调结构也就成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必需的战略决策。目前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投资、出口和消费显现的问题也愈发明显,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更是成为国内普遍关注的焦点。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目前面临的问题总的来说消费疲软,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必须想办法促进消费需求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鼓励创新,加快收入分配改革,激活消费需求,才能使中国经济发展在合理区间稳定增长,避免大起大落带来的经济和社会风险。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 消费增长 措施
一、努力发展经济,扩大就业
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在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了美国的产出与失业之间的一个数量相关关系,即奥肯定律,这一定律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表明了在经济增长和就业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其政策含义就是,政府应当把促进经济增长作为增加就业或降低失业的根本途径。因此要努力扩大就业,减少失业,使劳动力资源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是提髙人民生活水平,拉动需求的重要途径。分析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和就业的关系发现,国内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就能带动约100万人就业,随着服务业发展的加快,GDP增长带来的就业拉动效应更为明显,因此发展经济,保持经济在合理运行水平实际上就是保就业,促增收的表现。但是,经济新常态下发展经济也面临新的要求和挑战。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才能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努力促进居民收入增加
一般情况下,收入增加与消费增长呈正相。增加居民收入,关键还是要加大对他们的劳动报酬的保护,努力促使普通劳动者收入的增加。一是要健全工資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进一步完善并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让劳动者收入与经济发展和企业发展同步。二是要完善和落实最低工资制度,根据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CPI和社会平均工资等因素,适时完善调整。三是继续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探索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收入分配制度。另外,要进一步完善多种要素参与分配的机制。要努力增加城镇居民收入。理顺要素分配机制,通过要素收入分配来促进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加。努力增加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拓展居民收入渠道,特别是的确保中低收入群体收入的增加。比如建立健全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收益权益,探索新的金融交易平台,让城镇居民有更多的投资交易渠道。同时,继续完善收入分配体系,努力缩小各阶层收入差距,让城镇居民能更好的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同时,要积极增加农民收入。首先,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再有,就是加快农业土地流转,鼓励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发展。积极发展农业合作社等多种经营方式,提高农业经营发展水平,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在不改变农村土地所有权的前提下,实现农民土地的多样化经营。要探索非农产业的收入渠道,鼓励农民就近就业,就近创业。此外,要在国家政策层面给你农业更多的扶持,比如加大农业补贴转移支付力度,支持农民小额贷款发展农业等,切实解决农业发展过程中的政策性瓶颈问题。加强扶贫开发,实现精准脱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中央打好扶贫攻坚战,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决策部署。以促进贫困群众增收为核心,着力探索并不断完善产业扶持、技能扶持、资本扶持和不断改善贫困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三加一”的精准扶贫战略,推动扶贫开发不断取得显著成效。
三、要加快收入分配改革,实现社会公平
国际上通常把基尼系数作为考察居民收入差距的参照标准,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基尼系数和收入差距对比如下:
然而,根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统计数据,2015年我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为0.462,可见收入差距较大。因此,现阶段要拉动消费增长,就有必要加快收入分配改革,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还富于民、藏富于民,提高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的比重;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基本生活;通过个人所得税等方式促进低收入者提高收入,努力扩大中等收入者群体。加快国企领导人薪酬制度改革,既调动其积极性,又不至于差距过大;推进垄断性行业改革,改变行业收入差距过大的局面,实现社会公平,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四、简政放权,减少国家对经济发展的干预
现阶段,不少新兴市场国家发展都陷入中等收入国家陷阱,国家面临的发展转型压力巨大。但是,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发展差异大,面临改革发展选择的突围方式也不一样,但是不断创新,鼓励创新都是不同国家和地区选择的路径之一。近几年,改革创新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就是政府简政放权,减少国家对经济发展的行政干预,充分发挥市场经济在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创造更为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保证经济发展拥有持续的活力。当然,经济发展仅仅依靠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还不够,必要的时候也需要政府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利用好市场这只“无形之手”和政府这只“有形之手”,只有两手协同发展,才能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不过,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经济发展过程中时常出现政府越位的现象,甚至出现政府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情况,这些都不有利于企业经济发展。为此,必须进一步简政放权,以行政改革创新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五、鼓励创新,促进需求的转型升级
供给侧改革,关键在创新。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以创新促进刺激供给,满足需求,促进需求的转型升级。改革开放几十年以来,我国企业的技术发展水平已经有了长足发展。但是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之间差距巨大,而且在和其他发达国家之间相比还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尤其是在一些关键技术,关键设备等核心技术方面,仍然受制于人。由于以前靠我国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和丰富的资源等优势,我国企业在对外竞争中还有一定的优势,但是随着这些优势的消失,国内企业一方面面临国外发达国家的技术限制,一方面又面临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优势,双重压力之下,企业竞争力明显降低,只有加强自主创新,我国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突出重围。自主创新,关键是人才的培养,要加大教育投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建立完善鼓励创新的体制机制,探索员工持股新方式新途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六、激发企业活力,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增强消费动力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水平和质量、方式以及为消费提供动力。企业生产经营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的比重,关系到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对提高企业经营活力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尤其是对民营和小微企业的影响最为明显。国家要通过简政放权,简化企业经营过程中涉及的工商、税务等方面的办事程序,为企业经营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具体来说,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积极转变政府职能,简化办事程序,降低企业交易成本;优化税收制度,积极推进营改增,理清税负关系,创造更有利于企业经营发展的税收环境,努力实现国家税收增长和企业减负的组合;降准降息,为企业提过融资支持;优化社会保险和公积金等缴费比率,降低企业负担的同时实现城镇职工收入的增加;推进股票注册制度改革,鼓励企业通过上市、增资扩股、员工持股、私募股权等方式途径,解决企业融资成本高、融资难问题;发行企业债券,为企业发展筹集更多资金,增强发展后劲;鼓励企业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为消费者提高更多质优价廉的产品。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从生产端入手推进供给侧改革,重点是促进产能过剩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成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简言之,就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七、优化消费的环境
良好的消费环境能够树立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做到放心消费,安全消费,这样可以有效地促进消费。建设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建设,是维护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政府需要进行政策扶持,提供法律保障,做到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都能做到有法可依。要加快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和完善工作;其次,针对产品的质量违法问题,要适时建立起质量违法举报制度,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力量,与政府监管部门一起对产品质量进行监督。要理顺知识产权保护与促进消费增长之间的关系,限制知识产权滥用,避免出现垄断局面和价格虚高现象。国家、企业需要一道积极改善消费的宏观、微观环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软、硬件设施的水平,在此基础上,加大相关资源的开发和建设。政府需要进一步支持新型产业的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出一流的企業,为消费者提供优质、高附加值的产品。
八、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保障水平,解决后顾之忧
完善的社会保障系统,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是每一个公民的期盼。经过多年改革和发展,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框架。但仍需加快扩大基本社会保障的覆盖面,稳步提高保障水平,不断增强社会保障资金的支撑能力,保证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东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践(党的教育版).2013年6期.
[2]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中国经贸导刊.2012年36期.
[3]徐宁.政府与市场关系再议.经济研究导刊.2015年12期.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http://www.stats.gov.cn.
作者简介:王亚男,17岁,目前就读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陈立新,50岁,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高级教师,政治教研组组长。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 消费增长 措施
一、努力发展经济,扩大就业
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在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了美国的产出与失业之间的一个数量相关关系,即奥肯定律,这一定律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表明了在经济增长和就业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其政策含义就是,政府应当把促进经济增长作为增加就业或降低失业的根本途径。因此要努力扩大就业,减少失业,使劳动力资源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是提髙人民生活水平,拉动需求的重要途径。分析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和就业的关系发现,国内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就能带动约100万人就业,随着服务业发展的加快,GDP增长带来的就业拉动效应更为明显,因此发展经济,保持经济在合理运行水平实际上就是保就业,促增收的表现。但是,经济新常态下发展经济也面临新的要求和挑战。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才能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努力促进居民收入增加
一般情况下,收入增加与消费增长呈正相。增加居民收入,关键还是要加大对他们的劳动报酬的保护,努力促使普通劳动者收入的增加。一是要健全工資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进一步完善并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让劳动者收入与经济发展和企业发展同步。二是要完善和落实最低工资制度,根据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CPI和社会平均工资等因素,适时完善调整。三是继续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探索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收入分配制度。另外,要进一步完善多种要素参与分配的机制。要努力增加城镇居民收入。理顺要素分配机制,通过要素收入分配来促进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加。努力增加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拓展居民收入渠道,特别是的确保中低收入群体收入的增加。比如建立健全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收益权益,探索新的金融交易平台,让城镇居民有更多的投资交易渠道。同时,继续完善收入分配体系,努力缩小各阶层收入差距,让城镇居民能更好的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同时,要积极增加农民收入。首先,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再有,就是加快农业土地流转,鼓励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发展。积极发展农业合作社等多种经营方式,提高农业经营发展水平,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在不改变农村土地所有权的前提下,实现农民土地的多样化经营。要探索非农产业的收入渠道,鼓励农民就近就业,就近创业。此外,要在国家政策层面给你农业更多的扶持,比如加大农业补贴转移支付力度,支持农民小额贷款发展农业等,切实解决农业发展过程中的政策性瓶颈问题。加强扶贫开发,实现精准脱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中央打好扶贫攻坚战,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决策部署。以促进贫困群众增收为核心,着力探索并不断完善产业扶持、技能扶持、资本扶持和不断改善贫困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三加一”的精准扶贫战略,推动扶贫开发不断取得显著成效。
三、要加快收入分配改革,实现社会公平
国际上通常把基尼系数作为考察居民收入差距的参照标准,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基尼系数和收入差距对比如下:
然而,根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统计数据,2015年我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为0.462,可见收入差距较大。因此,现阶段要拉动消费增长,就有必要加快收入分配改革,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还富于民、藏富于民,提高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的比重;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基本生活;通过个人所得税等方式促进低收入者提高收入,努力扩大中等收入者群体。加快国企领导人薪酬制度改革,既调动其积极性,又不至于差距过大;推进垄断性行业改革,改变行业收入差距过大的局面,实现社会公平,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四、简政放权,减少国家对经济发展的干预
现阶段,不少新兴市场国家发展都陷入中等收入国家陷阱,国家面临的发展转型压力巨大。但是,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发展差异大,面临改革发展选择的突围方式也不一样,但是不断创新,鼓励创新都是不同国家和地区选择的路径之一。近几年,改革创新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就是政府简政放权,减少国家对经济发展的行政干预,充分发挥市场经济在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创造更为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保证经济发展拥有持续的活力。当然,经济发展仅仅依靠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还不够,必要的时候也需要政府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利用好市场这只“无形之手”和政府这只“有形之手”,只有两手协同发展,才能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不过,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经济发展过程中时常出现政府越位的现象,甚至出现政府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情况,这些都不有利于企业经济发展。为此,必须进一步简政放权,以行政改革创新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五、鼓励创新,促进需求的转型升级
供给侧改革,关键在创新。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以创新促进刺激供给,满足需求,促进需求的转型升级。改革开放几十年以来,我国企业的技术发展水平已经有了长足发展。但是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之间差距巨大,而且在和其他发达国家之间相比还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尤其是在一些关键技术,关键设备等核心技术方面,仍然受制于人。由于以前靠我国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和丰富的资源等优势,我国企业在对外竞争中还有一定的优势,但是随着这些优势的消失,国内企业一方面面临国外发达国家的技术限制,一方面又面临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优势,双重压力之下,企业竞争力明显降低,只有加强自主创新,我国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突出重围。自主创新,关键是人才的培养,要加大教育投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建立完善鼓励创新的体制机制,探索员工持股新方式新途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六、激发企业活力,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增强消费动力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水平和质量、方式以及为消费提供动力。企业生产经营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的比重,关系到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对提高企业经营活力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尤其是对民营和小微企业的影响最为明显。国家要通过简政放权,简化企业经营过程中涉及的工商、税务等方面的办事程序,为企业经营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具体来说,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积极转变政府职能,简化办事程序,降低企业交易成本;优化税收制度,积极推进营改增,理清税负关系,创造更有利于企业经营发展的税收环境,努力实现国家税收增长和企业减负的组合;降准降息,为企业提过融资支持;优化社会保险和公积金等缴费比率,降低企业负担的同时实现城镇职工收入的增加;推进股票注册制度改革,鼓励企业通过上市、增资扩股、员工持股、私募股权等方式途径,解决企业融资成本高、融资难问题;发行企业债券,为企业发展筹集更多资金,增强发展后劲;鼓励企业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为消费者提高更多质优价廉的产品。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从生产端入手推进供给侧改革,重点是促进产能过剩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成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简言之,就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七、优化消费的环境
良好的消费环境能够树立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做到放心消费,安全消费,这样可以有效地促进消费。建设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建设,是维护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政府需要进行政策扶持,提供法律保障,做到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都能做到有法可依。要加快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和完善工作;其次,针对产品的质量违法问题,要适时建立起质量违法举报制度,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力量,与政府监管部门一起对产品质量进行监督。要理顺知识产权保护与促进消费增长之间的关系,限制知识产权滥用,避免出现垄断局面和价格虚高现象。国家、企业需要一道积极改善消费的宏观、微观环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软、硬件设施的水平,在此基础上,加大相关资源的开发和建设。政府需要进一步支持新型产业的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出一流的企業,为消费者提供优质、高附加值的产品。
八、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保障水平,解决后顾之忧
完善的社会保障系统,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是每一个公民的期盼。经过多年改革和发展,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框架。但仍需加快扩大基本社会保障的覆盖面,稳步提高保障水平,不断增强社会保障资金的支撑能力,保证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东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践(党的教育版).2013年6期.
[2]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中国经贸导刊.2012年36期.
[3]徐宁.政府与市场关系再议.经济研究导刊.2015年12期.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http://www.stats.gov.cn.
作者简介:王亚男,17岁,目前就读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陈立新,50岁,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高级教师,政治教研组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