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次偶然相逢,烟正濛濛,雨正濛濛。
外地文友QQ中告诉我一个特大好消息,说我在《短篇小说》上发表一篇小小说,并把链接发给了我。大概我也是太興奋了,顺着链接爬到别人博客中,都没顾上找自己的作品和名字,就迫不及待转发到自己博客中,还火速注明感谢天感谢地感谢编辑一大堆意在提醒众人围观的句子。很快收到大片祝福。我正陶醉,有朋友问,哪篇是你的?我也正找呢,都找半天了,还没找到。这个急呀!难道不是这一期?难道是外地文友开玩笑?难道是我瞎了?在这丢人的千钧一发之际,外地文友再次QQ我,对不起对不起,刚看错了,是《短篇小说》后边那个贴子,你的小小说《一篇作文》发表在了《微型小说月报》上。我能说什么?我能怎么着人家?我只能故作大度地说,谢谢啊谢谢!
第二次偶然相逢,烟又濛濛,雨又濛濛。
伴随着写作水平的提高,本着“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想法,我迷上了短篇小说创作。自然,投稿成了大问题。在网上公布的短篇小说投稿邮箱中,发现有《短篇小说》,短篇小说当然要投《短篇小说》。当我鼓足勇气投完稿,对朋友述说自己的不安情绪时,朋友说,这就大可不必了,短篇小说和小小说不一样,陌生投稿,尤其邮箱投稿,根本没人看,短篇小说都是纸质投递才行。这话让她唠的,我该欢喜还是该忧?没想到几天后却收到回复,说写得还是不错的,只是风格不适合本刊,请另处。最让人惊奇的是,回复后面还署了名字、日期以及回复地。这是个什么样子的老师啊?这么热情这么负责任的责任编辑可真不多见。要知道,邮箱里来来去去,鼠标一点轻松得很,编辑老师每天都应接不暇。我借调市文联时,《衡水文学》——一本小小的没稿费的内刊,动辄隔两天打开,就见“未读来信”三五百封正等着临幸。王老师的举动算不算得上伟大?对一个新人而言,我觉得反正是莫大的鼓励!莫大的安慰!感动之余,暗暗发誓写出好作品。
第三次偶然相逢,烟更濛濛,雨更濛濛。
我和邢台文友闫岩一见如故。有一天她告诉我,她之所以走到今天,是因为得到好多老师的厚爱和帮助。尤其最初投稿《短篇小说》时的一幕幕,让她没齿难忘。我追问缘由。她眼含热泪说,当时不兴邮箱投稿,要寄信的,可我一个山里孩子家庭条件太差了,连邮票都买不起,王老师就连信封带邮票都买给我。说着问我,你见过这样的编辑吗?我听了直想哭,这不是编辑呀,这分明是亲人,是恩师,是生命中的贵人!闫岩说,你要有好稿子,就投给王老师吧,他人真的很好。我反复掂量哪篇小说能对得住《短篇小说》,最后将一篇自以为最能拿得出手的万言文给了王老师。结果不幸得很,又是一场单相思。回复中说,东侠君:小说拜读。平心而论,写得不错,文笔流畅,故事可信。但由于此作内容涉及……回复内容后边依然是名字、日期以及回复地。好尴尬呀!
至今我也没在《短篇小说》上发表过作品,但我对《短篇小说》充满敬畏,因为那里有一个让人难忘的老师,我确信,《短篇小说》会因有这样谦和热心的编辑字字流芳、期期长青。
外地文友QQ中告诉我一个特大好消息,说我在《短篇小说》上发表一篇小小说,并把链接发给了我。大概我也是太興奋了,顺着链接爬到别人博客中,都没顾上找自己的作品和名字,就迫不及待转发到自己博客中,还火速注明感谢天感谢地感谢编辑一大堆意在提醒众人围观的句子。很快收到大片祝福。我正陶醉,有朋友问,哪篇是你的?我也正找呢,都找半天了,还没找到。这个急呀!难道不是这一期?难道是外地文友开玩笑?难道是我瞎了?在这丢人的千钧一发之际,外地文友再次QQ我,对不起对不起,刚看错了,是《短篇小说》后边那个贴子,你的小小说《一篇作文》发表在了《微型小说月报》上。我能说什么?我能怎么着人家?我只能故作大度地说,谢谢啊谢谢!
第二次偶然相逢,烟又濛濛,雨又濛濛。
伴随着写作水平的提高,本着“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想法,我迷上了短篇小说创作。自然,投稿成了大问题。在网上公布的短篇小说投稿邮箱中,发现有《短篇小说》,短篇小说当然要投《短篇小说》。当我鼓足勇气投完稿,对朋友述说自己的不安情绪时,朋友说,这就大可不必了,短篇小说和小小说不一样,陌生投稿,尤其邮箱投稿,根本没人看,短篇小说都是纸质投递才行。这话让她唠的,我该欢喜还是该忧?没想到几天后却收到回复,说写得还是不错的,只是风格不适合本刊,请另处。最让人惊奇的是,回复后面还署了名字、日期以及回复地。这是个什么样子的老师啊?这么热情这么负责任的责任编辑可真不多见。要知道,邮箱里来来去去,鼠标一点轻松得很,编辑老师每天都应接不暇。我借调市文联时,《衡水文学》——一本小小的没稿费的内刊,动辄隔两天打开,就见“未读来信”三五百封正等着临幸。王老师的举动算不算得上伟大?对一个新人而言,我觉得反正是莫大的鼓励!莫大的安慰!感动之余,暗暗发誓写出好作品。
第三次偶然相逢,烟更濛濛,雨更濛濛。
我和邢台文友闫岩一见如故。有一天她告诉我,她之所以走到今天,是因为得到好多老师的厚爱和帮助。尤其最初投稿《短篇小说》时的一幕幕,让她没齿难忘。我追问缘由。她眼含热泪说,当时不兴邮箱投稿,要寄信的,可我一个山里孩子家庭条件太差了,连邮票都买不起,王老师就连信封带邮票都买给我。说着问我,你见过这样的编辑吗?我听了直想哭,这不是编辑呀,这分明是亲人,是恩师,是生命中的贵人!闫岩说,你要有好稿子,就投给王老师吧,他人真的很好。我反复掂量哪篇小说能对得住《短篇小说》,最后将一篇自以为最能拿得出手的万言文给了王老师。结果不幸得很,又是一场单相思。回复中说,东侠君:小说拜读。平心而论,写得不错,文笔流畅,故事可信。但由于此作内容涉及……回复内容后边依然是名字、日期以及回复地。好尴尬呀!
至今我也没在《短篇小说》上发表过作品,但我对《短篇小说》充满敬畏,因为那里有一个让人难忘的老师,我确信,《短篇小说》会因有这样谦和热心的编辑字字流芳、期期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