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体质反映了机体对于疾病发生发展的趋向,而月经病的发生发展与作为机体基础的体质存在根本联系。通常情况下气郁、气虚、痰湿以及瘀血体质的人患月经病几率较大;同时,笔者还发现,气郁体质的人更易患崩漏等病,而气虚体质、瘀血体质的人更易有痛经等病症,探究月经病与体质的关系,希冀有效指导中医临床辨治月经病。
关键词:月经病;体质;关系探讨
月经,是女子性发育成熟后子宫周期性出血的生理现象。而月经病就是指女性子宫不能周期性出血的现象[1]。《傅青主女科》对月经病也有着较多的记载,根据书中的内容,笔者可将常见的月经病分为八类,即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崩漏、痛经、闭经、月经前后诸症、经断复来等。
国医大师王琦提出:“体质,是人体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调养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状态方面相对稳定的特征[2]”,笔者将从气郁质与崩漏、气虚质、瘀血质与痛经以及痰湿质与闭经等方面阐释月经病与体质的关系,请同道指正。
1医家对于月经病的认识
月经病又被称为月经失调,是月经的周期、量、色、质发生异常变化,并伴有各种症候的一种疾病。临床上常常表现为月经先期 月经后期、月经量少以及经期延长等。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3]”说明女性一生都与精血有密切关系。加之女性独特的生理结构特点,不同年龄段的女性其月经变化也不同,故可根据个体体质特点通过中药和饮食进行调理养护。
2体质学的学术渊源
中医体质理论的雏形最早出自《黄帝内经》,书中从各个角度对体质的生理基础、体质的分类、体质与疾病、体质与诊治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灵枢·通天》曰:“盖有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阴阳和平之人……此所以调阴阳,别五态之人者也。[4]”这就从阴阳角度将人的体质分为:太阴、少阴、太阳、少阳以及阴阳平和五种体质。张介宾在《景岳全书·先天后天论》载:“以人之禀赋言,则先天强厚者多寿,先天薄弱者多夭,后天培养者,寿者更寿,后天斲削者,夭者更夭......若以人之作用言,则先天之强者不可恃,恃则并失其强矣,后天之弱者当知慎,慎则人能胜天矣” [5],说明了体质除了受先天禀赋的影响,也受后天因素的干预。清代初期,大多数医家以“气禀”、“气体”、“形质”等指代体质。王琦等在临床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的研究,总结出了九种在中国人群中基本的体质类型,即平和质、气虚质、湿热质、阳虚质、瘀血质、气郁质、阴虚质、痰湿质和特禀质。这九种体质涵盖了大部分中国人的体质,笔者认为女性月经病的发病与气郁质、气虚质、痰湿质以及瘀血质等体质有关。
3月经病的体质关系
月经病的发病与患者体质存在明显关系,笔者主要研究了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崩漏、痛经诸症与患者体质的关系。
3.1月经先期
月经先期也称“经行先期”、“经早”、“月经超前”,是指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小于14天,月经量基本正常或者偏多,并至少连续3个月经周期以上者。此病最早阐述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曰:“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在见者[6]。”
笔者研究发现,月经先期与气虚质、血虚质以及气郁质相关性较大。月经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血,气为血帅,是血生成和运行的动力,气充实则血充足;气虚则化血功能降低,则血虚,气弱则冲任不固,血失统摄,失于封藏,而发为月经先期。《景岳全书·妇人规》云:“知亦有无火而先期者,则或补中气,或固命门,皆不易过用寒凉”[7],明确了气虚型月经先期的机理。素性抑郁,或情志内伤,抑郁不舒,肝气郁结,郁久化热,热伤冲任,扰及血海,随致月经提前而至。本病的病机是气机郁结,引发肝疏泄功能失常。由此可知,情志内伤引发的气机失调,出现气病,而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之间相互影响,最终导致气血同病。因肝郁化熱,肝火内盛,导致经络受损,血热妄行,损失冲任,最终引发月经先期。
3.2月经后期
月经后期目前是中医妇科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并且近几年月经后期的发病率和就诊率也大大提升,目前的临床治疗方法主要是从病因病机入手治疗,但存在着治愈率低和复发率高的现状。
笔者研究发现月经后期主要与气郁质有关。“女子以肝为先天之本”,肝藏血,主疏泄,对于血液运行有调节作用,参与月经周期、经期及经量的调节,如果情志不舒,日久导致肝气郁结,气郁则血滞,故月事不能以时而下,所以月经后期而至。
3.3崩漏
崩漏是指月经血在非经期时流出,突然的增多或点滴不断,前者我们称为崩中,后者称为漏下[8]。若来势凶猛,出血量多者,谓之崩;缓而量少,淋漓不断者,谓之漏。崩漏是妇科的常见病之一,也是妇科的急重病症。传统医学的崩漏在现代医学的概念中大多为功能性子宫出血,在《傅青主女科》中称之为血崩。
笔者研究发现,崩漏与气郁质、气虚质关联度较高,其中气郁质出现频率更高。患者平素生活和工作压力比较大,情绪不畅,忧怒伤肝,冲任不调,气血失和,致肝郁气滞,肝之疏泄功能失常,经血不能被很好调控而致崩漏。因此调养好精神情志对于各脏腑的好处很多,能起到很大的作用。而气虚质的体质大多由先天本弱、后天失养或者病后气血亏虚造成的,出血量多势急如崩,或淋漓日久不净,或由崩致漏,由漏而崩反复发作,色淡红或淡黯,质清晰;面色晦黯,眼眶黯,小腹空坠,腰脊酸软;舌淡黯,苔白润,脉沉弱,气能固血,气不固则崩。
3.4痛经
张介宾在《景岳全书·妇人规》言:“经行腹痛,证有虚实,实者或因寒滞或因血滞,或因气滞,或因热滞,虚者有因血虚,有因气虚。[9]”
笔者研究发现,痛经与虚寒质、瘀血质关联度较高,其中瘀血质出现频率更高。众多近现代医家对体质在痛经发病中的重要作用也有诸多论述。韩莹在对158名阳虚体质的女大学生调查中,发现痛经133例,超过十分之一的人有痛经病史,通过统计学相关知识可知,阳虚质与痛经有着明显相关性[10]。李云在临床实践中,也发现虚寒质、瘀血质的女性,与普通女性相比更易患痛经[11]。 4结语
中医体质学应用范围广泛,通过研究不同体质类型与疾病的关系,重视对体质的调节,辨证论治根据病人体质的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充分体现中医“辨体论治”的指导思想。
临床上对于月经病的治疗一定要关注病人体质的差异,从而分析病情,找出病因病机,提高治疗效果,为临床中医治疗月经病,调养相关疾病打下理论基础。从现代体质学说出发治疗月经病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发展空间。因此,调查和研究体质与月经病之间的联系十分有必要。
参考文献
[1]王键.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86.
[2]孙燕.浅谈体质与中医证候[J].河北中医,2006,28(8):626-627.
[3]王键.黄帝内经[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10:28.
[4]刘鹏.对《黄帝内经》阴阳体质学说人性论哲学基础的思考[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8(6):36-37.
[5]李隽.弘扬中医文化打造特色社团[J].甘肃中医,2011,24(04):68-69.
[6]曹峰,张建荣.《金匮要略》痛症简释[J].现代中医药,2009,29(5):64-65.
[7]谷金红.哈孝贤治疗月经先期经验[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2):1022-1023.
[8]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4-116.
[9]邓颖,夏敏,张利梅,等.段亚亭老中医治疗痛经经验[J].長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2(6):1155-1157.
[10]韩莹,侯丽辉.158名女大学生阳虚体质与月经关系的调查报告[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9,30(5):88-90.
[11]李云端,王济生,崔剑平,等.妇女体质临床探讨[J].陕西中医,2007,28(7):853 -855.
基金项目
2017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NO:201710369030)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侯小芬(1997-),女,汉族,2016级中医学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中医妇科学
通讯作者:李董男(1979-),男,回族,副教授,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医健康理论,中医疾病史,新安医学。
(作者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关键词:月经病;体质;关系探讨
月经,是女子性发育成熟后子宫周期性出血的生理现象。而月经病就是指女性子宫不能周期性出血的现象[1]。《傅青主女科》对月经病也有着较多的记载,根据书中的内容,笔者可将常见的月经病分为八类,即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崩漏、痛经、闭经、月经前后诸症、经断复来等。
国医大师王琦提出:“体质,是人体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调养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状态方面相对稳定的特征[2]”,笔者将从气郁质与崩漏、气虚质、瘀血质与痛经以及痰湿质与闭经等方面阐释月经病与体质的关系,请同道指正。
1医家对于月经病的认识
月经病又被称为月经失调,是月经的周期、量、色、质发生异常变化,并伴有各种症候的一种疾病。临床上常常表现为月经先期 月经后期、月经量少以及经期延长等。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3]”说明女性一生都与精血有密切关系。加之女性独特的生理结构特点,不同年龄段的女性其月经变化也不同,故可根据个体体质特点通过中药和饮食进行调理养护。
2体质学的学术渊源
中医体质理论的雏形最早出自《黄帝内经》,书中从各个角度对体质的生理基础、体质的分类、体质与疾病、体质与诊治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灵枢·通天》曰:“盖有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阴阳和平之人……此所以调阴阳,别五态之人者也。[4]”这就从阴阳角度将人的体质分为:太阴、少阴、太阳、少阳以及阴阳平和五种体质。张介宾在《景岳全书·先天后天论》载:“以人之禀赋言,则先天强厚者多寿,先天薄弱者多夭,后天培养者,寿者更寿,后天斲削者,夭者更夭......若以人之作用言,则先天之强者不可恃,恃则并失其强矣,后天之弱者当知慎,慎则人能胜天矣” [5],说明了体质除了受先天禀赋的影响,也受后天因素的干预。清代初期,大多数医家以“气禀”、“气体”、“形质”等指代体质。王琦等在临床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的研究,总结出了九种在中国人群中基本的体质类型,即平和质、气虚质、湿热质、阳虚质、瘀血质、气郁质、阴虚质、痰湿质和特禀质。这九种体质涵盖了大部分中国人的体质,笔者认为女性月经病的发病与气郁质、气虚质、痰湿质以及瘀血质等体质有关。
3月经病的体质关系
月经病的发病与患者体质存在明显关系,笔者主要研究了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崩漏、痛经诸症与患者体质的关系。
3.1月经先期
月经先期也称“经行先期”、“经早”、“月经超前”,是指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小于14天,月经量基本正常或者偏多,并至少连续3个月经周期以上者。此病最早阐述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曰:“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在见者[6]。”
笔者研究发现,月经先期与气虚质、血虚质以及气郁质相关性较大。月经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血,气为血帅,是血生成和运行的动力,气充实则血充足;气虚则化血功能降低,则血虚,气弱则冲任不固,血失统摄,失于封藏,而发为月经先期。《景岳全书·妇人规》云:“知亦有无火而先期者,则或补中气,或固命门,皆不易过用寒凉”[7],明确了气虚型月经先期的机理。素性抑郁,或情志内伤,抑郁不舒,肝气郁结,郁久化热,热伤冲任,扰及血海,随致月经提前而至。本病的病机是气机郁结,引发肝疏泄功能失常。由此可知,情志内伤引发的气机失调,出现气病,而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之间相互影响,最终导致气血同病。因肝郁化熱,肝火内盛,导致经络受损,血热妄行,损失冲任,最终引发月经先期。
3.2月经后期
月经后期目前是中医妇科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并且近几年月经后期的发病率和就诊率也大大提升,目前的临床治疗方法主要是从病因病机入手治疗,但存在着治愈率低和复发率高的现状。
笔者研究发现月经后期主要与气郁质有关。“女子以肝为先天之本”,肝藏血,主疏泄,对于血液运行有调节作用,参与月经周期、经期及经量的调节,如果情志不舒,日久导致肝气郁结,气郁则血滞,故月事不能以时而下,所以月经后期而至。
3.3崩漏
崩漏是指月经血在非经期时流出,突然的增多或点滴不断,前者我们称为崩中,后者称为漏下[8]。若来势凶猛,出血量多者,谓之崩;缓而量少,淋漓不断者,谓之漏。崩漏是妇科的常见病之一,也是妇科的急重病症。传统医学的崩漏在现代医学的概念中大多为功能性子宫出血,在《傅青主女科》中称之为血崩。
笔者研究发现,崩漏与气郁质、气虚质关联度较高,其中气郁质出现频率更高。患者平素生活和工作压力比较大,情绪不畅,忧怒伤肝,冲任不调,气血失和,致肝郁气滞,肝之疏泄功能失常,经血不能被很好调控而致崩漏。因此调养好精神情志对于各脏腑的好处很多,能起到很大的作用。而气虚质的体质大多由先天本弱、后天失养或者病后气血亏虚造成的,出血量多势急如崩,或淋漓日久不净,或由崩致漏,由漏而崩反复发作,色淡红或淡黯,质清晰;面色晦黯,眼眶黯,小腹空坠,腰脊酸软;舌淡黯,苔白润,脉沉弱,气能固血,气不固则崩。
3.4痛经
张介宾在《景岳全书·妇人规》言:“经行腹痛,证有虚实,实者或因寒滞或因血滞,或因气滞,或因热滞,虚者有因血虚,有因气虚。[9]”
笔者研究发现,痛经与虚寒质、瘀血质关联度较高,其中瘀血质出现频率更高。众多近现代医家对体质在痛经发病中的重要作用也有诸多论述。韩莹在对158名阳虚体质的女大学生调查中,发现痛经133例,超过十分之一的人有痛经病史,通过统计学相关知识可知,阳虚质与痛经有着明显相关性[10]。李云在临床实践中,也发现虚寒质、瘀血质的女性,与普通女性相比更易患痛经[11]。 4结语
中医体质学应用范围广泛,通过研究不同体质类型与疾病的关系,重视对体质的调节,辨证论治根据病人体质的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充分体现中医“辨体论治”的指导思想。
临床上对于月经病的治疗一定要关注病人体质的差异,从而分析病情,找出病因病机,提高治疗效果,为临床中医治疗月经病,调养相关疾病打下理论基础。从现代体质学说出发治疗月经病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发展空间。因此,调查和研究体质与月经病之间的联系十分有必要。
参考文献
[1]王键.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86.
[2]孙燕.浅谈体质与中医证候[J].河北中医,2006,28(8):626-627.
[3]王键.黄帝内经[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10:28.
[4]刘鹏.对《黄帝内经》阴阳体质学说人性论哲学基础的思考[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8(6):36-37.
[5]李隽.弘扬中医文化打造特色社团[J].甘肃中医,2011,24(04):68-69.
[6]曹峰,张建荣.《金匮要略》痛症简释[J].现代中医药,2009,29(5):64-65.
[7]谷金红.哈孝贤治疗月经先期经验[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2):1022-1023.
[8]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4-116.
[9]邓颖,夏敏,张利梅,等.段亚亭老中医治疗痛经经验[J].長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2(6):1155-1157.
[10]韩莹,侯丽辉.158名女大学生阳虚体质与月经关系的调查报告[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9,30(5):88-90.
[11]李云端,王济生,崔剑平,等.妇女体质临床探讨[J].陕西中医,2007,28(7):853 -855.
基金项目
2017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NO:201710369030)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侯小芬(1997-),女,汉族,2016级中医学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中医妇科学
通讯作者:李董男(1979-),男,回族,副教授,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医健康理论,中医疾病史,新安医学。
(作者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